《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不得不遗憾地取消对欧洲战场的承诺的新形势。”马歇尔把反攻缅甸与美国能否积极参与对德作战联系起来。

    英国在此压力下只好让步。经协商,会议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并作出三点决定:

    一、备战时间暂以1943年11月15日左右为目标;

    二、具体反攻日期,俟1943年夏间(7月前)再定;

    三、如英海军舰船不足,美国设法拨补。

    1943年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尔各答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中方代表为何应钦、宋子文等,英方代表为韦维尔,美方代表为阿诺德等。史迪威以双重身份参加了会议。

    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决定:

    一、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间为作战期。

    二、陆军以占领曼德勒为目标,英军三个师由加里瓦出击;中国驻印军由莱多向胡冈河谷出击,滇西远征军向腊戍进攻。

    三、英国海军封锁仰光。

    四、英军攻取阿恰布(实兑)、兰里岛。

    五、12月陆军出战,1944年1月占领仰光。

    这就是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的最后定案。

第337章 组训中国军队() 
驻印军编成与训练: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援英作战失败后,史迪威和罗卓英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六百余人及孙立人新38师四千余人,于1942年5月下旬先后退至印度的因帕尔。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四千五百余人,于8月间撤至印度的迪布鲁加尔。不久,重庆军委会调令杜聿明回国。

    6月15日,史迪威晋见蒋介石,再次提出《在印度组织训练中**队计划书》中所提建议。蒋介石同意史迪威的建议,并指令他负责与英方谈判的有关问题。

    6月24日,蒋介石指令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为副司令,同时还答应空运五万部队去印度训练。7月16日,史迪威和罗卓英分别被正式任命为中国驻印度军队正、副总指挥。

    史迪威经与印度政府及韦维尔反复协商,韦维尔同意将曾关押意大利军战俘的兰姆伽兵营划为中**队训练基地。美英达成协议,由英国租界物资为中**队提供膳食、薪饷,美国提供武器装备及负责训练。

    8月初,在印度的中**队先后进入兰姆伽营地,共约九千余人,番号仍为“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下辖新38师(师长孙立人)和新22师(师长廖耀湘)。

    8月3日,蒋介石指令史迪威负责组建中国驻印军,仍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总指挥。自9月起,逐日向印度空运官兵450至600人。由于美方体检时淘汰较多,至年底仅有三万二千人运至印度。

    10月底,蒋介石调罗卓英回国,并撤销副总指挥部,将驻印军改编为新编第1军,下辖仍为新22师和新38师,任命郑洞国为军长。

    1944年初,蒋介石又命新30师空运至兰姆伽,编入新1军接受装备和训练。同年4月,又调第14师和第50师入印度,亦属新1军建制。8月攻占密支那后,重设副总指挥部,由郑洞国任副总指挥,同时将五个师分编为两个军,孙立人升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30师;廖耀湘升任新6军军长,辖第14师、第50师和新22师。

    10月间,史迪威因与蒋介石有矛盾,被调返回美国,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索尔登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辖三个步兵团及师直属部队,全师编制约一万五千人。兰姆伽训练中心,于1942年8月26日举行正式开训典礼,至1944年1月训练结束,受训结业军官2;626人、士兵29;667人。

    军官接受战术和作战技术及参谋业务等训练,士兵接受各种技术兵器使用及战斗动作训练,特别重视丛林战和炮兵战术及射击科目。官兵体质、战术素养和战斗技能都有明显提高。

    远征军重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援英作战失败后,除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等撤至印度外,主力均转移到滇西。为加强边防,军委会从国内陆续抽调兵力来滇。1943年初,计有第11集团军八个师和第20集团军四个师先后调至怒江东岸及澜沧江下游车里等地区。

    1943年2月,加尔各答会议上中美英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会后军委会决定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楚雄(1943年11月,因陈诚有病,由卫立煌代理司令长官)。

    3月10日,陈诚与史迪威在重庆洽商远征军的训练问题,决定在昆明设立训练基地,调集各部队干部分批轮训,然后空运至印度兰姆伽熟悉新式武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23日,蒋介石核定军政部呈送的云南练兵计划,命令有关受训部队向云南集中。按计划应有11个军32个师参训,预计编组成24个新式攻击师、两个旧式攻击师和六个调整师,总人数为41万人。但至1944年滇西反攻开始时,陆续调入远征军序列的兵力共有步兵13个师、炮兵14个营。

    为使部队适应改装美械的需要,建立远征军长官部的同时,在昆明建立了“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蒋介石兼任团长,云龙、陈诚兼任副团长。由云龙代理团长。杜聿明、关麟徵、黄杰轮流任教育长(后由梁华盛专任)。

    训练团地址在昆明北教场营房。受训学员主要是部队副团长以下军官。以六至八周为一期。1943年、1944年两年中,先后约有一万人接受了训练。团长以上军官先到昆明干训团报到,尔后分批空运兰姆加接受训练。

    远征军以军为战略单位,军下辖三个或两个师;师的编制人数约为一万三千人,但缺员较多,所属15个师中,大多数师只有七千至八千人,个别师在九千至一万人之间。远征军虽于1943年夏季进行过补员和干训,但直到1944年5月12日开始渡江时,各部队人员和武器仍缺额甚多,战备和训练还很不充分。

    当时怒江和高黎贡山横亘在前,日军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用两年时间修筑了一道道坚固阵地,而远征军却没有针对此种敌情地形,对各部队进行山地战、森林战和攻坚战的战术演练,以致在后来实战中,各部官兵都对战场环境感到陌生而难以适应,而且对日军战法一无所知,指挥失当而徒增伤亡。

    虽然打败了日军,中**队却付出了沉重代价,也拖延了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进程。

第338章 佛地苦练强兵() 
1942年8月中旬,中国远征军新22师和新38师合计共一万多人,到达训练基地兰姆伽。这里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关押意大利战俘的俘虏营。二百多幢楼房,可容纳两三万人。虽说是俘虏营,但各种生活设施俱全。有大营房、饭堂、浴室、厕所,还有电影院、舞厅、咖啡馆、邮局、商店、照相馆等。

    兰姆伽位于加尔各答西北一百公里处,属印度比哈尔邦,是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完备训练设施,富有象征意义的神秘土地。史迪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韦维尔手里要来这座兵营,作为中国驻印军X部队和远征军Y部队训练基地。

    新22师和新38师官兵来到兰姆伽兵营,在美**官指导下洗浴、更衣、理发、吃饭,然后稍事休息。原来衣服褴褛蓬头垢面,叫花子般的残兵败将,转眼间变成仪表堂堂英姿焕发的官兵。在阳光灿烂的大操场,穿戴一新装备整齐的官兵集合完毕,部队官兵军容严整,精神焕发,士气盎然,威风凛凛,虎视眈眈,正是一道推不倒打不垮的的铜墙铁壁。

    忆往昔,缅甸之战全军败北,途径艰险,历尽苦难,死里逃生,丧师辱国无颜对国民!看今朝,挫败之余重整旗鼓,苦练战术,壮我军威,杀回缅甸,誓灭日寇雪耻报国仇!中国远征军官兵想到此,热血沸腾泪水涌,杀声雄壮震苍穹!

    1942年8月26日举行开训典礼,50多岁的史迪威将军站在这支威武雄壮的队伍前,做了简短有力的讲话。

    他满脸笑容地大声说:“中国官兵们,蒋总司令派我到印度来,担任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就是我的部下,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X部队。X是什么?未知数。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大家要同心协力,练好本领,提高战力,写个很大很大的X。我们不仅要打回缅甸,还要打到东京去!”

    官兵们受到极大鼓舞,振臂高呼:“打回缅甸去!”“打到东京去!”

    官兵们以雷鸣般的呼声,回答史迪威总指挥官的训词。

    兰姆伽紧挨着佛教圣地伽耶城。据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就是到了伽耶。在伽耶大雷音寺,唐僧叩见如来至尊释迦牟尼佛祖,取回真经。中国官兵听说此段故事,无不心潮澎湃遐想联翩: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八十一难,来到天竺古国取真经,成正果,扬威异国,光耀中华。我们远征军官兵万人之众,拥有现代装备在此驻训,难道不能学到硬功夫,练就铁队伍,反攻缅甸消灭日寇,报我国家仇民族恨吗?

    军事训练开始后,武器装备、训练方法和模式全是美国的。史迪威精心挑选出三百名美国教官,对中国官兵重新锻造。从军事理论到武器性能,再到实枪演练,逐次学练。在兰姆伽兵营进行八周技能训练后,开始丛林适应性训练。

    史迪威认为,中**队在缅甸打败仗,在野人山损失那么多官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丛林作战经验和技能。从攀树登崖到林中驻宿,从食草根野果到食生肉昆虫,逐步适应。

    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位师长在训练中,总是一马当先堪称典范。苦练之余还组织多项文体活动,每个连都有文化室和俱乐部。壁报上抄录的青年从军歌,表达了官兵们复仇报国之豪情:

    “君不见,汉将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城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斩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浪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回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间里腾欢骄红颜。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

    旌旗高扬华军帐,战歌缭绕华军营。老君炉里练筋骨,伽耶佛地再重生。韬光养晦功成时,持枪挥刀报国仇!

第339章 反攻缅北计划() 
1942年5月,史迪威在从缅甸退往印度途中,就拟定了反攻缅甸作战方案初稿。7月居里来华,劝说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缅甸作战计划。但蒋介石始终咬定一条:中国投入驻印的X部队和在云南的Y部队同时,英军必须从孟加拉湾登陆。

    10月史迪威飞抵新德里,与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商议三路作战计划。韦维尔借口英军缺乏登陆艇,无法在缅甸实施两栖作战,只同意派步兵从因帕尔向缅中和缅北反击。

    史迪威飞抵重庆,将韦维尔的意见告诉蒋介石,蒋总司令断然地说:“决不能再上英国人的当。反攻缅甸根本是收复仰光,如果英国海军不出动,中国决不派一兵一卒。”

    1943年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开会,讨论了缅甸作战。罗斯福答应向英国提供大型登陆艇,丘吉尔只好同意在缅甸实施两栖作战。这次会议通过了收复全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

    同年2月,何应钦、宋子文、史迪威、韦维尔,及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英国陆军元帅迪尔等在加尔各答集会,讨论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具体步骤,并作出相应决定。但不久,应英军第15军团在缅甸若开港地区遭到日军重创,此计划即被搁浅。

    1943年5月12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他们的军事助手在华盛顿举行高级军事会议。中方代表宋子文和史迪威、陈纳德参加了会议。中方提出实施“安纳吉姆”计划,英方断然拒绝。丘吉尔宁愿绕过缅甸,进攻苏门答腊的尖端和马来亚的槟榔岛,也不愿进攻缅甸。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也认为没有必要夺回缅甸。但马歇尔和陆军方面,坚决支持史迪威立即反攻缅甸的计划。

    由于中方坚持原议,英方又坚决反对,美国转而采取折中态度,于5月20日,作出收复缅北为目标的“茶碟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一、尽先集中可用物资于阿萨姆至缅甸区域,以建立及增强通达中国之地面设备,期于秋初达到每月一万吨之运输量,同时扩大阿萨姆航空设备,使达到下列目的:甲,加紧对日空战;乙,增强(维持)美国驻华空军;丙,支持对华空军补给物资。

    二、积极准备自印度莱多、因帕尔和中国云南入缅甸之中**队作战计划,以打通滇缅公路为目标;陆、空有力攻势将于1943年雨季结束后开始。

    三、水陆夹击阿恰布、兰里岛。

    四、打击日军在缅甸交通线。

    1943年8月19日至24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罗斯福、丘吉尔及其幕僚们召开会议,中国未被邀请。会议作出两项决定:

    一是打败德国后12个月内必须打败日本;

    二是美国向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进攻。

    对反攻缅甸问题,美英也达成了妥协:仅以夺取密支那、实兑和兰里岛为作战目标;至于在缅南水陆夹击两栖作战,视缅北战局发展情况再作决定。

    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战区统帅部,统一指挥反攻缅甸的作战。

    以蒙巴顿为总司令,史迪威为副总司令。

    由于会议内容与中国有直接关系,会后罗斯福和丘吉尔致电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