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凌晨零点35分,周至柔满面春风地递给蒋介石一封电报。电文:“职谨率全体出征人员,向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及诸位长官行最高敬礼,以示参与此项工作之光荣;并誓死以最大之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徐焕升皓。”

    5月20日凌晨2时20分,轰炸机飞临日本本土上空。徐焕升往飞机下面望了望,说:“到了,这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城市长崎,准备投弹!”

    顿时,两架飞机呼啸而下,迅速撒下纸质“炸弹”。忽然一阵狂风吹过,天空中骤然飘动着成千上万张白色纸片,洒落在日本大地上。那些传单上印着:

    “《中华民国全国民众告日本国民书》、《中华民国总工会告日本工人书》。”

    “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变为万吨炸药。尔其戒之!”

    “诸君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

    “为解除两国人民的痛苦,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

    中国轰炸机披着夜色,呼啸着飞过长崎、神岗、鹿本……加大油门,飞回了中国。

    当天拂晓,日军才发现中国飞机撒下的上百万张传单。一位少佐捡起一张一看,大为震惊。许多日本士兵在抢传单。少佐叫喊着:“不准抢传单!统统地上缴!”……

    中国飞机东征胜利,震惊了世界!

    蒋介石高兴地说:“这是为今日之徐州大突围,送来的一份最好的见面礼啊!”

    这天夜里,蒋介石兴奋得无法入睡了。

第226章 武汉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1938年6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

    作战地区:武汉外围,湘东、赣北、鄂北、豫南、皖西各山地。

    参战兵力:中国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共124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总共约95万人。日军九个师团、三个旅团和炮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各一部,共约35万人。

    指挥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白崇禧代理);第3兵团总司令孙连仲,第4兵团总司令李品仙。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第2兵团总司令总司令张发奎。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稔彦。

    作战结果:中**队伤亡40余万人,撤离武汉。日军伤亡15余万人。

    作战意义:武汉大抗战,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苦战五个月。面对中国部队的顽强抗击,不但没有歼灭中**队的主力部队,反而使日军遭受严重打击。武汉大抗战以后,日军再也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以攻略城池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防守。而使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同时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从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从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治安”作战。而使中国整个抗战形势,开始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白崇禧,国民党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1938年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2月任桂林行营主任。1939年底至1940年初,指挥桂南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底逃往台湾。

    张发奎,国民党高级将领。字向华,广东始兴人。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右翼军总司令,指挥浦东及杭州湾方向作战。1938年参加武汉保卫战,任第九战区第2兵团总司令,指挥所部在江西九江以西,顽强阻击沿长江南岸进攻的日军。1939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粤北、桂南抗击日军。1945年3月,改任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10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46年春,任广州行营主任兼广东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陆军总司令。同年7月辞职,寓居香港。

    畑俊六,日军陆军元帅。甲级战犯。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参加过日俄战争。历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第14师团长、航空本部部长、驻台湾军司令官等职。1938年任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派遣军司令官,指挥侵略武汉的战争。1939年任阿部内阁陆军大臣,米内内阁时连任。1941年任侵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极力扩大侵华战争。日本投降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冈村宁次,日本战犯。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28年任步兵联队长,是济南惨案的主谋。1932年任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加“一。二八”事变。1933年代表日方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4年后曾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师团长、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华北日军最高司令官、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在中国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是侵华罪魁之一。1949年又被蒋介石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后死于日本。

第227章 武汉空战() 
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期间,国民政府机关迁往陪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蒋介石由南昌飞抵武汉,在交通银行设立临时办公处,作保卫武汉的战略部署。国民党高级将领也云集武汉。武汉骤然成为中**事、政治中心,国民政府的领导中枢。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日本政府认为,只要攻占武汉,控制中原,既可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就能支配全中国。为此,日方决定采取政治诱降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两者并用的对华政策,一边在占领区加速成立傀儡政权,以促进蒋介石政权实质性的崩溃;一边调集兵力准备进攻武汉,摧毁蒋介石政权最后统一中枢武汉。

    1938年1月6日,日军数十架驱逐机和轰炸机便飞抵武汉上空,编队超低空飞行,不可一世地盘旋一周之后,开始投弹扫射。飞机声、机枪声、爆炸声,填满了武汉三镇的空间。这一天,100多无辜平民惨遭伤害,连蒋介石的珞珈山寓所也遭到轰炸。

    宋美龄一手扶植起来的中国空军,在蒋介石严令和空军委员会主任钱大钧策划下,由空军副总指挥毛邦初具体负责,紧张地部署保卫武汉的空中决战。毛邦初亲到襄樊、衡阳、长沙各机场,将战斗机一律调到了武汉周围。

    那时中国自己造不出飞机,全靠美国和苏联大力援助。特别是苏联,从1937年底陆续将200多架战斗机,通过兰州机场交给了中国。而由库里申科和拉赫曼诺夫率领的空军志愿队,更是一群骁勇无敌的空中战将。这些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大部分捐躯在中国战场,包括库氏和拉氏,仅武汉的一处墓地,就埋着15位俄罗斯热血青年。

    从九江、黄石到武汉,沿线的监控电台24小时值班。当合肥、湖口等日军基地飞机起飞时,一有图谋武汉的迹象,武汉三镇的空袭警报便哇哇大叫起来。武汉的南湖、汉口的王家墩等机场的飞机也紧急发动,中国空军逐次飞向蓝天准备迎战。

    第一次空战发生在2月18日。从这天早晨6时起,皖赣前线就不断传来敌情通报。汉口江汉关码头日清公司三楼上的航空委员会军令厅作战室,毛邦初和他的幕僚们为前线的电报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毛邦初接过军令厅副厅长张有谷的电报,瞟了一眼,一拳头砸在桌案上,大吼一声:“命令第三、第四大队,准备战斗!”

    这时近40架日机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十多架轰炸机在中空翱翔,20多架战斗机升在高空,大摇大摆地飞向武汉上空。出发前,日机大队长交代:“我们的任务不是销毁弹药,是以武力威逼迫蒋介石投降!所以,诸君的攻击对象是中国‘秽多’(穷苦百姓)!是以死亡摧毁其精神防线!”

    中国空军第3、第4大队分别从孝感、汉口机场起飞,26架苏式战斗机和27架美式战斗机,在空中准备迎战。近百架飞机在武汉上空绞杀一团。上下翻飞,你追我赶,机枪吐火舌,伤机冒白烟。中国飞行员吴鼎臣,是昨天刚从襄樊机场随飞行队飞抵汉口的。

    起飞前,毛邦初对飞行员万分期待地说:“同志们,敌机几乎天天来武汉轰炸,武汉是我们的抗战中心,为了鼓舞武汉人民抗日斗志,委员长迫切希望能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一仗空军第4大队飞行员英勇奋战,一举击落敌机13架。武汉三镇市民翘首观战,受到极大鼓舞。

    4月下旬,孝感空军基地一架战斗机试飞中,偶然发现一架日军侦察机在低空飞行,基地指挥部闻报即令追击,务必将敌机击落。中国空军试飞机奉命追击,终将敌机击落。

    指挥部接到捷报,当即驱车前往敌机坠落地点。从敌机残骸处发现日机驾驶员所佩戴的金质领章,证明是一个高级军官亲自前来侦察。在死者一本日记中得悉一重要情报:4月29日,是日本帝国天皇生日,谓之“天长节”。日本军阀为了讨好天皇,决定在这一天对武汉三镇进行轰炸,用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来为天皇“祝寿”,足见其惨无人道!该侦察机就是为这个目的,前来为这次大轰炸预先侦察,选定轰炸目标的。

    空军指挥部将此情报立即上报,最高统帅部当即命令空军做好迎战准备。空军接到命令,各基地都积极准备,一部分苏联空军志愿队员也奋勇参加备战。

    4月29日上午,日军果然按计划飞来轰炸。敌机尚未到达武汉上空,空军已得到准确情报,各基地警报一响,战斗机群立即升空迎战。最高当局命令空军在每次起飞执行任务时,必须在武汉三镇上空低飞盘旋一周,以让武汉市民得以目睹,受到鼓舞。这一次出动几十架飞机,更要向市民大展空军雄风了。

    空军的有利地势是高度,居高临下为优势。然而当中国飞机在三镇上空盘旋时,敌机已经临空。中国飞机再升高为时已晚。敌机以优势对中国飞机攻击,刚开始便击中两架。苏联飞行员经验较丰富、技巧较高明。迅速摆脱敌机追逐,升高以掩护中国飞行员冲出敌围,形势极快有了改变。日机多为轰炸机灵活性差,中国50多架战斗机迅速将敌机包围。敌我飞机100余架在武汉上空展开激战。

    壮观的场面引得无数市民走出防空洞,站在街道或爬上房顶观看,高大建筑物上站满了人。市民都为空军飞行员英勇歼敌而拍手欢呼。

    这一次空战约30分钟,共击落敌机23架,受伤多架。中国飞机损失五架。

    激战中,中国空军飞行员陈怀民的飞机中弹起火后,却不及时跳伞求生,而是驾机向敌机撞去,与敌机同归而尽。中国空军飞行员英勇无畏的精神,震撼了日军。

    这次空战给日军沉重打击,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不敢再飞到武汉三镇肆孽,对稳定民心起了极大作用。

第228章 军情紧急() 
1938年4月初,日本大本营决定实施徐州会战时,同时也决定实施武汉会战,不仅令陆军在制定徐州会战计划时,要“预想到会战以后的形势,要将武汉会战的实施也考虑进去”,而且令海军“以攻占汉口为目的,向南京—汉口—岳州间的长江及其沿岸准备作战,并于5月间陆续向驻华日军舰队增兵。

    徐州会战后期,华北日军第14师团土肥原部,于5月11日在菏泽以北地区强行登陆。

    5月14日攻占菏泽后,即向陇海路进发,企图截断陇海路,阻止中**队东进增援,并向兰封(今兰考)发起攻击。蒋介石即令第27军军长桂永清率李良荣第46师及邱清泉第200师到兰封防守,又命宋希濂第71军向兰封与考城间的红庙附近集结,攻击敌之侧背。

    5月20日,日军到达内黄、仪封、野鸭岗、楚庄砦及附近地区。蒋介石命令前线所有部队,统归前敌总司令薛岳指挥围歼土肥原师团。

    薛岳向前线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定于21日发动进攻。中**队已对日军形成半包围态势,却因桂永清和邱清泉过分轻敌而无充分准备,导致歼敌计划落空。桂永清命令第88师师长龙慕韩率部防守兰封,虽经一夜奋力抵抗,最终放弃兰封突围,退至开封休整。

    兰封失守,薛岳大怒,当即向蒋介石控告桂永清贻误战机,请于严惩。但因桂永清和邱清泉都是留德学军事的,很受蒋介石器重,何应钦和陈诚都予力保,说兰封失守之责应由龙慕韩承担,蒋介石即批示将桂永清撤职查办,龙慕韩贻误战机,着即枪决。

    兰封失陷,蒋介石与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等均大为震惊。惟恐日军长驱直入,西取开封、郑州,以致影响整个战局,便急调在西安至潼关一带的第17军胡宗南部,星夜兼程开至开封。程潜在开封临时指挥所,制定围歼土肥原师团的作战计划。

    5月24日,第71军接到向兰封攻击的命令。25日,宋希濂部署由第87师攻击兰封城东北面,第88师攻击城西南面。27日,第71军克复兰封;第64军也克复罗王车站。两军正准备乘胜分兵协同友军围歼土肥原部时,奉命驻守归德(今商丘)的黄杰第8军,对于日军增援之敌未作努力抵抗而撤退,致使归德失陷,影响整个战局。

    两次围歼计划失败,薛岳大怒,当即向蒋介石控告严办黄杰。何应钦先安抚薛岳,又向蒋介石力保黄杰,蒋介石便在薛岳报告上批了“着即撤职查办”。不久,桂永清任海军总司令,黄杰任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日军占领归德后,分兵两路西犯,一路沿铁路西进,一路攻击宁陵、睢县。薛岳令第64军及第71军等部,于民权、杞县、太康一线迎击西犯之敌。尽管形势已极为不利,薛岳仍不放弃围歼土肥原师团的计划。

第229章 蒋介石作出决断() 
在郑州临时办公的蒋介石,看到前线战局逆转,十分焦躁不安,便召见程潜和薛岳,询问他们对战局的看法。

    薛岳说:“尽管两次围歼计划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