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0万人。但空军较弱,虽有进口和仿制的各种型号侦察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共计600余架,但可参战飞机不足300架。海军只有四个舰队,大小舰船100余艘共计六万吨排水量,大多数是破旧小型舰船。

第015章 中国的战略方针() 
8月初,蒋介石致电全国各地军事将领及**代表、政府要员,速来南京研讨国防大事。1937年8月7日至12日,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了。会议大厅里军政要员云集:汪兆铭、张群、何应钦、程潜、朱绍良、张治中、谷正纲、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刘湘、李济深、龙云、何键、余汉谋、顾祝同、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黄绍竑,及**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济济一堂,共商国防大事。

    蒋介石主持会议。军政部长何应钦作了重要报告,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的战备情况。并在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期间,共商确定了以“持久消耗战”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

    8月11日,何应钦主持会议。军委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参加会议。

    周恩来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指出:1、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在战役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

    同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国防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说:目前主战场在华北,应展开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军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正面宜筑集团工事,以免被敌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而由侧面扰乱敌人。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

    朱德在说: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取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

    叶剑英说:战略上虽采取内线,但战术上仍应采取外线,随时包围敌人。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应以此原则进行作战。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点。我军重点应置于平绥线,可破坏敌人整个计划。

    刘湘说: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人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我国为优,但必须利用交通线,才能发挥其所长。离开交通线,其军队调动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等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与前后方,与敌周旋,即作持久战……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

    国防会议期间(8月12日),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最高会议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

第016章 日本的侵华准备()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合处,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东方金融贸易中心,又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垄断集团首脑人物认为,只要控制了长江三角地区,就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也就可以统治全中国。

    1932年“1·28”事变后,日军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有军队,并有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巡弋。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拟定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用兵纲要》就计划“以第4军(三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调新编第10军(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1937年7月1日,日本首、外、陆、海、藏五相会议,决定“向华北增加陆军”,而海军“作全面战争准备”。当日下午,日本首相、陆相、参谋总长及军令部总长分别向天皇报告了“陆军派兵”和“海军用兵”事宜,并得到天皇批准。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以中央统帅部名义制定、由天皇批准的《对华作战计划》中提出,“在上海附近作战”,把上海变成日军对华北作战基地。据此,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发布了《上海派遣军作战要点案》及《上海及南京附近军用地志概说》、《上海市资源调查》等文件,“作战要点”中说:“要以一个精锐师团在浏河镇一带登陆,派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击破阻击之敌以后,占领上海及该地北方的重要阵线。

    1937年7月12日,日本军令部向各部队传达的“对华作战计划的秘密方案”中要求:“海军除运送和护卫陆军并在天津方面协助陆军外,要准备全力对华作战;要确保上海及青岛,使其成为作战基地。同时在现地保护侨民,其他各区的侨民迁至上述两地。华中作战要调遣确保上海所必要的海军、陆军部队,并主要以海军航空兵扫荡华中敌空军力量”;“初期,第3舰队担任对中国的作战,第2舰队专门担任运输和护卫陆军”。

    卢沟桥事变时,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正率第1战队和第5水雷队在台湾与陆军联合演习,事变第二天即停止演习,奉命率部返回上海。同时接到协助大使馆、领事馆撤退在华侨民的命令。可见,日本侵略者早已作好了侵占上海的战争准备。

    7月28日,在华日侨奉日本政府命令,开始向上海、青岛两地集中。至8月9日,长江沿岸的2;923名日侨和驻汉口日租界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300余人,在第11战队舰艇掩护下全部撤至上海。

    为利于上海作战,将现在上海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回日本,将适战青壮年及在乡军人约一万人留沪,准备让他们参加上海作战。上海形势越发紧张了。

    8月8日,日军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按照海军部指示,将兵力集中于日租界和军营及有防御设施的东、西纱厂中。

    为制造侵略借口,日军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

第017章 日军制造虹桥事件() 
8月9日傍晚,“东方巴黎”上海市区,高楼巍然林立,街道纵横交错,大街小巷的行人和车辆,昼夜往来不息;商贩的叫卖声,车辆的鸣笛声,酒楼的歌舞声,此起彼伏。

    虹桥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此起彼落。机场门口,迎来送往的人们和车辆,时进时出。机场卫兵持枪肃立,专注地警视着周围和机场入口处。这时突然传来汽车的鸣笛声,两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官兵,驾驶一辆军用汽车向机场驰来。这两名官兵是日本海军驻上海陆战队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斋藤与藏一等兵。机场卫兵立即做出手势,让他们停止前进。他们却毫不理睬,竟然驾车闯入机场警戒线内。机场卫兵再次阻止他们,汽车方才停下。

    卫兵时景哲问:“你们为何闯入警戒线内?”

    大山勇夫傲慢地说:“我们要到机场内侦察!”

    卫兵理直气壮地说:“不行。没有上级命令,绝不容许!”

    “不容许?”大山勇夫举起枪,“叭!叭!”两响。

    卫兵时景哲躲闪不及,应声倒下,血流满地,顿时丧命。机场保安队奋起还击,遂将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击毙。周围的人一阵慌乱,惊叫着四处奔逃。

    20时许,上海市长俞鸿钧打电话,通知驻沪总理事冈本季正:“本日18时左右,有两名日军官兵,驾驶一辆军用汽车至虹桥机场,强行越过警戒线,要到机场内侦察。机场卫兵制止不听,并开枪将我方卫兵打死。”

    冈本季正问:“是真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俞鸿钧说:“千真万确!”

    冈本季正:“噢,我马上向陆战队司令部询问,请你稍等。”

    稍顷,冈本季正打来电话:“我已向日军陆战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询问,陆战队官兵没有人外出。”

    “那就怪喽!”俞鸿钧说,“不过,冈本先生,我还要通告你,那两名官兵,也叫我方保安队击毙。”

    “啊?”冈本季正吃惊地问:“也是真的?”

    俞鸿钧说:“也是真的,千真万确。”

    冈本季正低声说:“糟糕……”

    俞鸿钧扣住电话:“哼,有来无往非理也!”

    9日晚,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即令集结在佐世堡待命的日军做好出发准备,并向海军部报告上海情况。

    10日,日本内阁召开四相会议,决定向上海派遣陆军。海相米内气愤地说:“陆战队一名中尉和一名士兵被中国士兵枪杀,这简直是对我军极大的侮辱!”

    陆相杉山元恶狠地骂道:“八格牙路,要教训教训中国人懂得如何尊重日本人!”

    经天皇批准,日本大举向上海增兵。当日13时,长谷川清电令佐世保的第1水雷队,第1、第2、第8陆战队立即向上海开进,并要求中国政府撤出市内保安部队,拆除军事设施。同时,日军在各通道哨所增加兵力,屋顶架设高射炮,街垒构筑工事,市中心及南翔方面布设炮位。

    蒋介石立即电令俞鸿钧与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交涉,希望以外交手段解决。因为蒋有难言之隐:1932年“一·二八”抗战后,中日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及苏州、昆山地区中国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目前驻上海的,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的警备总队及江苏保安队几千人,而日军却利用上海驻兵权不断增兵,并在虹口靶场、杨树浦公大纱厂、沪西丰田纱厂,大量构筑工事据点,对日侨也进行了组织与训练。

    为了争取主动,防止日方滋事,警备司令部一面指责日方违约,预先没有通知便进入华界挑衅,大山勇夫强行闯入机场打死我方卫兵。一面组织中日双方在机场门口察看现场。死在虹桥机场门口的保安队士兵时景哲,被拉到真茹法医检验所解剖。中日双方和中立的工部局都派人参加,验伤填单,煞有介事,但最后不了了之。

第018章 虹桥事件的结局() 
10日晨,中日双方派员去虹桥机场进行了现地调查,确认是大山勇夫二人后,日本海军武官本田少将向记者发表了威胁性谈话:“决不让死者作无意义的牺牲。”总部领事冈本季正来到市长办公室,对上海市长俞鸿钧说:“着日本海军军服的军人被中**队所杀,这是对皇军的极大侮辱,此事已引起全日本的愤怒!”他提出在本案交涉之前,中国方面必须立即撤退保安队,并撤除保安队所设置的防御工事。

    俞鸿钧说:“此次不幸事件的发生,中国方面极为重视。我们认为双方应以诚挚公正的态度,彻底调查事件真相,然后再循外交途径解决。”他希望日本方面,“勿过于冲动感情,亦勿仅凭理想与臆测推断事实。至于避免发生同类事件一点,市政府早已注意。事件发生之夜,已自动将距日侨居住区域较近的保安队步哨后退,以免冲突。至于沙袋及铁丝网,因恐引起市民惊惶,亦已撤除。”

    冈本季正说:“保安队现在驻扎地点,形成包围日本陆战队之势,非撤退不足以避免冲突,再如掘战壕堆沙袋等工事,亦应撤除。”

    俞鸿钧委婉地说:“保安队所有措施,无非为防范起见。总之,我方维护之心志,日方应能谅解。如认为保安队工事含有危险,则不免神经过敏。”

    冈本又回到虹桥机场事件上来了,他说:“据日方调查,日本海军官兵并未开枪。”

    此时中**队正向上海开进,抗战即要爆发。

    俞鸿钧口气强硬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领事今天并非为交涉此案而来,故我不愿意详谈。等正式交涉时,我们再进行讨论。需要提请领事注意的是,日方军舰今天有16艘到沪,一部分停泊在吴淞口外,一部分开进了黄浦江,且有陆军登岸,冈本先生是否知道?”

    冈本被有力的驳斥和反问惊愕了,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俞鸿钧斩钉截铁地说:“贵方一面在外交交涉,一面又增加军舰,这是威胁。但我方抱有固定的方针,不是威胁可以改变的!”

    为了拖延时间等待陆军到达,11日,日本总领事冈本和武官冲野分别会见了俞鸿钧和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再次要求中方立即撤退保安队并拆除所有保安队的工事。俞鸿钧以“上海系中国之地,无所谓撤退”为由予以拒绝。

    8月12日下午3时,应日方要求,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在工部局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除上海市长俞鸿钧和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外,还有英、法、美、意四国代表。冈本以“中国保安队及正规军队在市郊设置防御工事,进行战争准备,妨害租界安全及违反停战协定”为理由,要求共同委员会制裁中国。

    俞鸿钧市长严正驳斥冈本的言论。他说:“(1)停战协定早被日方破坏,因日军时常侵入八字桥一带区域,按照协定该处地段日军悉应撤退。(2)日方既破坏停战协定,则根本无权依据该协定作任何提议。(3)日方每利用共同委员会为实施该国侵略政策之工具,于己有利时则提及之,于己不利时则漠视之,应请各国注意。(4)日方对于虹桥事件,一方面同意以外交方式解决,一方面军舰云集、军队增加、军用品大量补充。此种举动影响各国侨民生命财产之安全,且对我国威胁与危害。根据上述理由,应请大会对日方请求驳斥,并对日方之威胁行为报告各国。”

    中立国代表问:“双方军队能否隔开以免冲突危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