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军一个混合机群已从广州起飞,目标很可能是桂林。”

    “x—5台上空发现轰炸机群,共九架,有两队战斗机护航!”

    陈纳德派尼尔率三架战斗机巡逻,其余战斗机伏击。

    日军九架重型轰炸机直扑桂林,两队战斗机在高空为其护航。

    陈纳德命令志愿队:“攻击!”

    经过半小时激战,28架日机被击落11架。

    桂林市民因没有受到空袭而欣喜若狂,纷纷涌向志愿队基地慰问。

    许多记者在人群中采访陈纳德:“陈纳德将军,听说你的志愿队要解散,并且是奉了罗斯福总统的命令,请问此消息是否属实?”

    “我可以坦白地说,此消息完全属实,但它不会影响志愿队的战斗,哪怕在解散时间前一刻钟里!”

    有记者又问:“陈纳德将军,你的志愿队是否在解散日之前一直留在桂林?”

    “对不起,这属军事机密。”

    6月22日,陈纳德的志愿队进行了解散前最后一次空战。

    次日,陈纳德向重庆汇报战况:“昨日,美国志愿队在汉口以南江上打坏日军23只小炮艇。在与21架日机战斗中,击落日机五架。我方受伤一架但可修复,无其他损失。”

    7月3日,陈纳德收到******解散美国志愿队的正式命令。

    1942年7月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美国志愿队奉令在这天午夜12时0分解散。

    美国志愿队在这天仍在空战:早晨5时30分,日军12架轰炸机进袭湖南衡阳,陈纳德指挥六架战斗机迎战,击落日机五架!从这天凌晨开始,陈纳德就发布命令、指挥空战、拟写公文,一直没有休息。

    陈纳德给宋子文的信中写道:

    “对你从美国志愿队成立之日起,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深切的感谢!我对我所领导的美国志愿队的这段岁月,百感交集,它无疑将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经历。我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对美国志愿队的无私援助。我希望,你们能满意地知道,你们不顾专家建议那么勇敢地支持的这项‘试验’,已证明是成功的。我自己能参与其中并在你们领导下服务,极感快慰。请你们相信,我将继续尽我最大努力,去最后彻底打败我们的共同敌人!”

    陈纳德给居里的信中,表达了“对美国志愿队的解散表示惋惜。”“我不相信,陆军部有意用一支头等的战斗机力量来替代美国志愿队。”“我感谢你在许多风雨里,永远站在我和志愿队一边。”“尽管志愿队已解散,仍希望能与你共事;希望回到美国后能与你相见。”

    陈纳德处理完事务后,乘车去参加中国航委会秘书长宋美龄为志愿队举行的告别宴会。陈纳德通知,凡是能参加宴会的志愿队员必须前往。

    宴会在林森主席的官邸举行。中**政要员、各国使馆代表、美国空军顾问团、英**方代表等都出席了宴会。与往常的宴会一样排场、豪华,所有的人都是由衷地赞赏。

    重庆市民像过节一样涌上大街小巷、政府办公楼前,燃放烟花爆竹,为美国志愿队祝福。

    宴会由黄仁霖将军主持。

    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并排站在一起。

    当黄仁霖宣布宴会开始时,乐队奏起了一支外国音乐:《啊,小小的伯利恒镇》。

    乐曲终止后,两名勤务兵抬出一个红绸裹着的牌匾。

    黄仁霖将军大声宣布道:“请委员长和陈纳德将军揭幕!”

    ******和陈纳德走到两个勤务兵身边,伸手揭开了红绸,一幅描绘******、宋美龄、陈纳德三人在一起的巨幅油画呈现出来!

    “啊,太美了!太棒了!太精彩了!”大厅里一片惊叹之声。

    ******发表祝酒辞说:“中国民众将永远把陈纳德和他的一队空中将士,当作自己的战友和来自一个友好国家的友好代表。”

    ******提议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志愿队)干杯!

    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玻璃杯的撞击声!

    黄仁霖将军接着宣读美国志愿队的战绩:

    “美国志愿队自从成立以来,在缅甸、印度支那、泰国和中国战斗历时七个月,共击落日机299架,击伤153架。美国志愿队四名驾驶员在空战中阵亡,六名被高射炮击中阵亡,三名被敌人炸弹炸死,三名被俘,十名在空难事故中丧生。美国志愿队共在空战中损失飞机12架,在地面上损失飞机61架(包括撤退时自毁的22架战斗机)。”

    黄仁霖将军宣读完,大厅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他在宣读中许多次被掌声打断。

    接着,毛邦初将军宣布了美国志愿队王牌飞行员名单及其击落的敌机数字。毛邦初每宣布一名驾驶员名字和击落的敌机数字时,全场都要爆发一阵热烈掌声。

    陈纳德站在宋美龄身旁,宋美龄不时地用英语对他耳语。

    宋美龄说:“将军,我这是第二次挽着你的手臂了。还记得第一次挽着你手的时候吗?入缅作战前的作战会议上,那时我挽着你和史迪威将军的手。我们步出会议室,去到阳台上,不过,尽管史迪威今天也在我身边,但我只想挽着的人就你一个了。为你在怒江上对中国、对委员长的贡献。为怒江,为我们之间诚挚的合作,干杯!”

    史迪威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感到宋美龄的话是在故意伤害他。史迪威在心里骂道:这女人快被陈纳德迷上了!

    宋美龄对卡森特使说:“特使先生,我刚才提到怒江。你不认为,我们应该为陈纳德将军把日军阻止在怒江西岸而干一杯吗?”

    “非常应该,夫人!”卡森特使说。

    “好吧,我们为怒江干杯!”陈纳德附和道。

    宋美龄已有几分醉意,用手帕揩揩嘴唇,又说:“特使先生,陈纳德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一种特别非凡的例子。人们很容易把他与不断发展的中美友谊相提并论。”

    卡森特使说:“是这样,夫人。陈纳德将军的大名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了,简直快与总统齐名了。”

    午夜零点钟声响过,美国志愿队已成为历史上的一页。

第375章 开辟驼峰航线() 
1942年7月5日,陈纳德苦心筹建的美国志愿队已不存在。

    从这天起,他已是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指挥官了。第23大队也称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隶属美国驻印度第10航空队比斯尔将军领导。

    特遣队编制是:下辖第74、第75、第76共三个中队。人员组成是:原志愿队员一部分留了下来,恢复军籍,加入第23战斗机大队;一部分回国重新入伍;另一部分参加别的作战部队;还有一部分人解甲归田。

    志愿队解散前,史迪威曾对******许诺:将用一支满员的四个中队、100架新飞机组成的一个战斗机大队以替换志愿队。志愿队已经解散,新战斗机大队却无影无踪。美国陆军航空队只给第23大队派来了12名没有实战经验的驾驶员、20名机械师和地勤人员,不仅没给提供战斗机、卡车和吉普车、无线电台、办公和维修设备,第23大队的其他一切设备,都是由中国购买的。

    ******发现,这是拿久经战斗磨练的志愿队,同新建的第23大队作交换。他上了当,非常恼火!此后,陈纳德重建了美国空军特遣队!

    1942年,中国抗战进入第六个年头,也是最艰苦的时期。

    上海、厦门、汕头、香港的沿海口岸全被日军占领,中国南大门印度支那、延伸至缅甸也被日军攻陷。日本已从陆地和海上牢牢地封锁了中国。缅甸沦陷使中国失去了惟一的外援之路,要进入中国除了从印度搭乘飞机,别无他路。

    更困难的是,缅甸沦陷使盟国飞机失去了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从印度到中国的落脚点,只得走一条比阿萨姆河谷更往北的印度航线。密支那失陷后,南路低空运输补给线中断。中国战区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只能勉强维持两个月作战。

    ******一天三次向罗斯福发去急电。

    罗斯福总统召见马歇尔,脸色不悦地说:“我一再对你们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大国的总统。人家现在有了危难,我们不能坐观不顾,尤其是作为民主、和平、正义的美国。中国海上、陆上的道路中断了,我们就不能看得更高、更远一些吗?我们不是有飞机吗?”

    马歇尔问:“总统阁下让我们开辟一条空中航线?”

    罗斯福坚定地说:“无论有多少困难,中国的通道必须保持!”

    罗斯福总统命令,必须保证中国抗战急需大批物资的供应,必须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可选择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北部航线,从中国的西北经甘肃、新疆折向南,飞越昆仑山脉抵达印度北方;另一条是南部航线,从云南昆明西行飞越驼峰,直达印度。

    当时苏联正在进行卫国战争,无力援助中国,中国只有通过印度获取美国的援助。

    1942年7月18日至8月1日,中国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将军,曾亲自指挥参加了试飞中印航线北线,这条航线太长,且要飞越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只有开辟第二条航线——驼峰航线。

    驼峰是中国云南与印度之间一系列山脉的俗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支脉——横断山的一部分,包括野人山、高黎贡山、怒山等许多大山。这条航线上沿途是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山峰连绵起伏,犹如驼峰之状,故称驼峰航线。山峰高一般达四至五千米,最高的玉龙山高达5,914米。澜沧江、怒江等许多湍急的江河从崇山峻岭间流过,地形极为复杂。

    驼峰航线有南线、北线之分。南线从昆明起飞,经云南驿、洱海、下关、苍山、云龙导航台、泸水、河汊,北飞140公里抵达印度的杜姆杜摩导航台,再西飞32公里,即到达印度东北边境的汀江机场。

    北线由汀江起飞至杜姆杜摩,然后改向98度飞185公里抵达葡萄,再改向106度飞329公里至程海(云南北部永胜县内一个湖),再改向129度飞273公里直达昆明,全程共819公里。运输机通常三至四小时即可抵达。

    南线山峰较低,天气也较好,但距离密支那、八莫日本空军基地较近,容易遭到日机袭击,因此通常多飞北线。

    尽管开辟驼峰航线困难重重,但由于它是通往印度的最短的一条航线。为坚持抗战,中国战区别无选择。重庆态度很坚决。开辟这条航线的是美国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负责开辟驼峰航线首次航行任务,落在陈纳德身上。

    为了标出这条航线,陈纳德翻阅了大量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的地理资料。根据这些资料,陈纳德拟定了这条航线。要开辟这条航线决非易事,飞机要飞越七条江河,千百座大山及雷雨区。这是一条没人飞过的航线。

    陈纳德指挥一架c—46运输机(代号“美人鱼”),六名机组人员,首航驼峰,历尽艰险,成功地开辟了驼峰北线。这条航线的开拓者陈纳德将军,永远留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驼峰航线北线,距中国和印度的腹地较远,航线过长,很难满足中国抗战物资的补给。中国政府决心开辟可直飞印度的驼峰航线南线。这一任务再次落到陈纳德将军肩上。

    南线必须经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藏境内山脉连绵终年积雪不断,著名的贡嘎山、唐古拉山、拉木拉尼山等,犬牙交错冰峰参天。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

    陈纳德对这条航线的险恶早有耳闻,感到信心不足,不想拿那些年轻的生命去冒险。

    这时美国空运司令部一名上校找上门来,对陈纳德说:“陈纳德将军,担负这项任务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已经创造了奇迹,我们认为,你还会创造新的奇迹!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最优秀的驾驶员:美国空军大明星福克斯!”

    陈纳德沉思片刻说:“我试试看!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不,将军。”这名上校说,“这是在拿生命作战争的赌注!”

    这次飞越喜马拉雅山,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又遇雷雨交加,飞机上的无线电失去信号,陈纳德无法指挥导航,飞机在黑暗中撞在山峰上。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福克斯等六名机组人员,不幸牺牲了!

    陈纳德深感痛心,但没因失败而止步。这条航线试飞半年中,160多名机组人员在这条航线上献出了宝贵生命!

    陈纳德除指挥空运外,还担负着为运输机护航的任务。

    驼峰南线的开辟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运输机日夜在这条航线上穿梭,每月为中国抢运军用物资,由最初的几百吨提升到万以上吨。如此大规模的空运,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

    更为惊人的是,据194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抗战期间,在驼峰航线上失踪、坠毁的飞机多达三千架以上!上万名飞行人员,为中国抗战作出了重大牺牲!

第376章 美国空军特遣队() 
1942年8月下旬,陈纳德调回了昆明轰炸机中队,准备轰炸缅北的日军基地和据点。

    8月28日,陈纳德命令第74中队掩护轰炸机中队,轰炸腊戍。接着又轰炸了密支那的日军机地。整个8月份,陈纳德因补给不足,减少了出击。

    衡阳和桂林是特遣队的前进基地,日军一直想摧毁这两个基地,由于情报网严密监视,日军阴谋一直没能得逞。

    9月初,陈纳德的特遣队,只有34架飞机和38名飞行员,分布在广阔的地域上。

    9月19日,第1中队轰炸了龙陵市。发现日军在腊戍集结,第10航空队命令他去支援中国地面部队。陈纳德指挥特遣队连续出击,袭击了日军补给线和大部队集结地,日军受到惨重损失。

    9月底,陈纳德才得到了一点补给,比斯尔将军从巴拿马派来了,一个中队20架飞机的驾驶员和10余架旧飞机。

    10月25日,特遣队袭击了日军去印度和仰光的几个大补给车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