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军退守腊戍,新维到芒友间的112公里滇缅公路全被打通。

    新1军攻占新维后,即以新38师附新30师第88团和战车营向腊戍进攻;另派第114团为左侧支队先取孟祥,然后向腊戍以南迂回,夺取南泡、曼平、南窑,遮断日军向南和向西的退路。主力则以第112团沿公路南下,直攻腊戍,以第113团和第88团自西侧山地向腊戍突进,以收分进合击之效。

    腊戍是缅甸铁路终点、滇缅公路运转中心,南姚河流经城北。有新老两城区。老腊戍在南姚河南岸;新腊戍在老腊戍之南山坡上,可俯瞰全区。腊戍四周高山环抱,形势险峻,是缅北重要战略基地,故日军“缅甸方面军”命令第33军必须固守。但此时在腊戍的日军全是各部队战败之残部。

    2月24日,新1军以新38师超越新30师分三路南下,于3月2日进抵南姚河北岸。

    3月5日,正面第112团偷渡南姚河秘密西进,6日晨攻占老腊戍。

    此时公路两侧部队也已渡过南姚河,占领了腊戍南面和西面各要点,完成了包围。

    3月7日攻占火车站。

    3月8日,第112团突破日军第146联队阵地冲入市区。当日完全占领新腊戍。

    新1军占领腊戍后,新38师沿滇缅公路向西攻击前进。此时日军已成瓦解之势,稍一交战即行撤逃。新38师于23日攻占康沙,与第50师会师。

    第50师原在瑞古,是新6军回国后于1944年12月28日进至西口、西于间地区,1945年1月1日超越美军第5332混成旅向南进攻的。该师于14日攻占万好,肃清瑞丽河北岸日军后分两路南下,沿途排除日军轻微抵抗,于3月5日进占南渡,尔后直趋印爱,再右旋西进,于3月16日攻占昔卜。

    此时,在左翼南进的英印军已于3月20日攻占曼德勒。第50师遂以两路向东西分进,23日,在康沙与新38师会合,30日,在皎梅与英军第36师一个旅会师。

    至此,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任务胜利完成。

    新1军暂驻缅北各要点,等候英军接访,后于1945年6、7月间先后回国。

第353章 ******决定出兵() 
1943年11月23日开罗会议,中英美三国首脑议定缅甸作战,中国部队反攻缅北;英军从因帕尔进攻缅中,同时,英海军从孟加拉湾登陆两栖作战。

    但在12月7日,丘吉尔却致电******:取消孟加拉湾两栖作战计划。

    ******十分恼火。中英军协同作战有了障碍。

    1944年4月上旬,中国驻印军突破坚布山隘,正向孟拱及密支那进攻时,日军第15军突然包围了驻守因帕尔的英军,并占领了科希马。丘吉尔惊慌失措,罗斯福也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挽救危局惟一办法,就是中国滇西部队立刻渡过怒江,反攻缅北,把进攻因帕尔的日军吸引过来。

    丘吉尔想求助于中国却有口难言,只好请求罗斯福出面向中国施加压力。

    十天之内,罗斯福连续六次致电******。对前五封电报,******委婉地回绝,电文说:

    “每念及罗大总统之取消在华不平等条约,提高我国地位,以及援助我抗战之肯挚情谊,无论大总统欲余作何事,凡余力所能及者,自当竭诚以赴。故开罗会议之际,余曾向大总统阁下言及,一俟英国在缅甸沿海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我主力当立即对缅采取攻势。此一约定,现今仍当有效。”

    言下之意,英国海军不在孟加拉湾登陆,中国滇西部队便不过怒江。

    罗斯福再三催促,******不为所动。

    罗斯福接连来了第六次电报,用要挟的口气说:

    “罗斯福致******委员长:目前日军对因帕尔发动进攻,目的在于切断印中联系。倘若攻势得手,日军下一个目标,无疑为缅北之X部队,继而阁下之云南Y部队。对阁下美式装备之Y部队,不能进击已被消弱之敌第56师团,余实难想象。纵令一个薄弱师团的炮弹能在怒江江畔干扰贵军,但也无力阻止贵军之进击。我过去装备训练阁下之Y部队,即为此种时机使用。假如Y部队不用于协同作战之目的,则空运装备、提供训练教官等,我方呕心沥血之广泛支援,将毫无意义。”

    ******看完罗斯福的电报,气冲冲地说:“国际间从来就没有无偿的援助,美援也不例外。眼下这场战争,美国提供武器,中国投入兵员;他们花的是美元,我们付出的是鲜血。中国人的鲜血,难道不比美元更珍贵吗?中国并不欠谁什么,谁也别想敲诈我们!日军进攻因帕尔与我何干?逼我出兵,岂有此理!”

    因帕尔被围的英军弹尽粮绝,面临绝境。丘吉尔心急如焚。

    罗斯福主持召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三天之内,倘若中国Y部队仍按兵不动,支援Y部队的空运物资,将转交驻华美国第14航空队,并收回根据租借法案,贷给中国的所有飞机。

    为了给******回心转意留下最后机会,美国没把上述决定直接通知他,而是授权驻华美军参谋长赫恩少将,把此决定非正式地透露给蒋夫人,同时转达罗斯福的重要口信,罗斯福提醒******:“朋友之间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宋美龄送走了赫恩少将,立即离开曾家岩德安里103号自己办公室,驱车来到黄山******官邸,将赫恩转达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及罗斯福口信告诉******,并说:“罗总统把话说到这份上,不能再迟疑了;拖下去,委员长会闯祸的。必须立刻出兵!”

    ******听了宋美龄所言,不以为然地说:“近来,我已经听够罗斯福的恐吓。夫人,我已经想好了,他们一旦切断援助,我就下令,关闭他们在华全部机场。归根结底,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达令,你说的很对。”宋美龄赞成******不肯屈服的决心,却又转而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过,眼下不是说这话的时候。美国的事情,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复杂。罗斯福总统想必也有很多难处。据我的一些美国朋友说,美**方有不少人,最近正与英国遥相呼应,不断吹嘘撇开中国,从海上进攻日本本土。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还有那位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都在拼命贬低中国战场的地位。在关键时刻,我们的Y部队要老是不动窝,正好授人以口实。如果再关闭驻华机场,那更中某些人之下怀。你好好想想,是不是?”

    对美国政界军界的情况,******确实不如夫人了解。宋美龄提到美**方对中国战场地位的议论,正好打中******的心窝。他想:中国为了抗日已经打了七年苦仗,要是被人从海上摘走胜利果实,中国被撇在一边,那就什么也捞不着了。******起身踱着步,默然地沉思着。

    宋美龄接着说:“我们与美国的友谊,是在抗战最困难的年头建立起来的。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眼看胜利了,为了支Y部队的使用,反而与他们分道扬镳,很不合算。战后重建世界政治格局时,要美国朋友说话的地方多着呢!比如对战败国的惩治,满洲的地位等,还有共党问题,……”

    ******权衡利弊,深思良久,最后停住脚步说:“亲爱的,还是你说的对!我传令军委会:马上出兵,命Y部队迅速强渡怒江,投入作战。”

    宋美龄满意地笑了。

第354章 强渡怒江战斗() 
军委会根据******指令,决定先以远征军一部第20集团军攻击腾冲,尔后再以远征军主力投入,协同英军围歼缅北日军。

    4月13日电令远征军,以第53军为第一线,第54军第36师、第198师为第二线,4月底以前做好渡怒江进攻固东街、江苴街及腾冲之准备;令第8军于6月5日集结于祥云附近,归远征军序列,并令远征军制订渡江进攻计划。

    4月19日,军委会拟订了《远征军策应驻印军作战指导方案》。

    作战方针是:远征军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之目的,拟以53军(116师、130师)为第一线,54军(36师、198师)为第二线,于栗柴坝至双虹桥间地区超越防守部队,渡河攻击当面之敌,向固东街、江苴街之线进出,相机攻占腾冲。各部队作战准备,限4月底以前完成,待命开始攻击。

    兵力部署是:(1)第20集团军辖53军、54军两个军,由霍总司令揆彰负责指挥,担任攻击,而以第53军为第一线攻击部队,第54军为第二线攻击部队。(2)第11集团军辖第2军、第6军、第71军三个军,由宋总司令希濂负责指挥,担任怒江第一线防务。(3)第8军开滇西后,归远征军直辖,控置于祥云地区附近,为总预备队。

    渡江进攻计划是:以第20集团军在北翼为攻击军,第11集团军在南翼为防守军。攻击军开始进攻时,防守军以三个加强团、一个加强营在南翼同时渡江攻击,以策应攻击军作战。攻击军强渡怒江成功、攻击高黎贡山各据点时,防守军乘势西渡,协同攻击军攻击腾冲、龙陵等地日军。

    4月29日,远征军总部令攻击军于5月5日前展开完毕,并与美军第14航空队协同。

    5月6日,第20集团军制订出攻击计划,在兵力使用上改以第54军为第一线兵团,第53军为第二线兵团。并将进攻过程分为渡江、进攻高黎贡山各据点、进攻腾冲三个阶段。攻击腾冲时,以第54军为右翼兵团,第53军为左翼兵团。

    5月9日,远征军总部命令攻击军及防守军各加强团,于5月11日渡江攻击,具体开始时间由各单位依情况自定。

    远征军反攻前,防守滇西日军是第56师团,其兵力部署是:

    第148联队驻防腾冲;第113联队防守滇缅路沿线的腊戍、龙陵、芒市;第146联队控置在畹町附近,以一个大队防守平戛。另有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防守拖角、片马,也归第56师团指挥。

    5月初,日军破译了远征军密码,得知远征军将于5月10日前后开始渡江攻击,主攻方向在惠人桥以北。日军第56师团遂将主力调整至左翼,并制订了反攻计划。

    1944年5月11日晚,攻击军第20集团军第一线兵团第54军所辖第198师及第36师,各派出一个加强团由栗柴坝、双虹桥间,在炮兵、工兵支援下开始强渡怒江,以腾冲为目标,向高黎贡山攻击前进。

    与此同时,防守军第11集团军第一线兵团新39师、第88师、第76师也各派一个加强团,新33师派一个加强营,由惠人桥、打黑渡及三江口附近分别渡江,向红木树、平戛及滚弄攻击,策应攻击军作战。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下达渡江命令。横渡怒江攻势于5月11日拉开序幕。

    五月正是怒江发怒之时,这天夜里却风平浪浅,明月当空。

    栗柴坝至双虹桥间七个预先选定的渡江点,数百只橡皮舟悄悄下水。宽阔的江面上,满载兵员和军械的橡皮舟在波峰浪谷间前进,官兵们挥动桨板全力划动,兵舟犹如离弦之箭驶向对岸,大约半小时,第一批官兵上岸。接着第二批,第三批,……

    天亮前,第20集团军两个军四个师五万多官兵,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怒江天险。

    这时江防日军还在酣睡中。

    几天后,第11集团军三个军九个师九万余官兵,从惠通桥下游以另一种方式渡过怒江。那是白天,远征军发起强大攻势,突破日军炮火封锁强渡天险。

    1944年5月,远征军强渡怒江与日军在滇西高原展开决战。远征军Y部队在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神不知鬼不觉渡过怒江天险,使得胶着的缅甸战局骤然改观。

    各加强团均未遭到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迅速击破其警戒分队。迄12日,新39师加强团击退日军第113联队前哨部队,攻占红木树。第88师及第76师加强团占领三村、青木岭后,共同转攻平戛日军第146联队第1大队,但因第113联队第2大队前来支援,平戛得而复失。

    新33师加强营推进至霍班、哈林及农姆一线,与日军第56师团搜索联队对峙。

    攻击军右翼,第198师主力在其加强团掩护下,于12日拂晓由猛古、水井渡江,向据守邦瓦寨、灰堆、北斋公房等地日军第148联队进攻。激战至15日,连克营盘山、小横沟、灰堆、冷水沟等据点,但在北斋公房附近进攻受阻。第198师遂以第593团从左翼作深入迂回,于16日攻占日军后方要地马面关及桥头,截断了日军第148联队与瓦甸日军的联系。但围攻北斋公房的该师主力却遭到日军据险顽抗,陷于胶着状态。

    攻击军左翼,第36师(附第116师第346团)于12日由双虹桥渡江后,向小塘子一带进攻。日军利用大尖山、唐习山等据点顽抗。该师一度攻占大尖山,但又被日军第148联队第3大队夺回,且伤亡甚大。

    第20集团军遂调第二线兵团第53军,于13日由双虹桥附近渡江增援。14日晨该军接替第36师,在优势炮火及空军支援下对日军发起猛攻,激战一昼夜,攻占大尖山、唐习山等据点及大塘子。5月下旬,越过高黎贡山,进至瓦甸、江苴以东之线;第36师移至唐习山以北整补。

    滇西远征军强渡怒江及进攻高黎贡山,战斗任务基本完成。

第355章 收复松山战斗() 
军委会见远征军强渡怒江以来进展顺利,驻印军又于5月18日占领密支那机场,增援部队正以空运在该机场降落,认为远征军主力,应乘此机会渡江扩大战果,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提前打通中印陆地交通线,以有利于抗战大局。

    军委会即决定:“远征军应乘出击部队进展顺利,及我驻印军一部奇袭密支那之机会,于敌人增援部队未到达之前,以主力渡江扩大战果,攻击腾冲、龙陵、芒市之敌而占领之。主力指向龙陵。渡江于准备完毕后即开始。”

    该计划经******于21日批准,22日下达给远征军。

    远征军奉令后,于5月25日进行部署:

    令第20集团军(辖第53军、第54军、预2师)为右集团,仍按原计划攻击腾冲;令第11集团军(辖第6军(欠预2师)、第71军、第2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