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新38师已全部到达大龙河北岸,新22师先头部队第65团到达新平洋附近。日军退至大龙河南岸后,以太白家为中心组织防御。

    此战虽规模较小,却是反攻缅北的第一仗,能够一举击败日军精锐第18师团,鼓舞了中国官兵战胜日军的信心和勇气。

    12月28日,驻印军令新22师第65团为右纵队,经拉家苏(为第112团第3营解围)进攻大洛,同时派第2营出康道担任右侧警戒;令新38师为左纵队,进攻太白家、甘家。

    右纵队第65团团长傅宗良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趋日军据点大洛,1944年1月21日突袭,将回援大洛的日军第55联队第3大队包围于百贼河地区,予以歼灭性打击,同时解了拉家苏之围。

    左纵队于2月1日攻占太白家。左右两纵队遂紧跟撤退日军之后向孟关前进。

    在向太白家一带日军进攻期间,史迪威与蒙巴顿已经商妥:将英军远程突击队(即英军第3师)及美军第5307团划归史迪威指挥。

    1月间,驻印军总部及部分直属部队,推进至新平洋。

    为实施孟关作战,史迪威派琼斯上校及联络参谋王楚英去因帕尔,与英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联系,要求将第5307团于2月初,调至新平洋,并请按原预定计划,派远程突击队空降缅北因多至孟拱地区,破坏日军后方交通线及补给系统,以支援孟关作战。

    孟关是缅北的战略要点,位于胡冈河谷要冲。日军第18师团主力集结在此地区,并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驻印军攻占太白家和大洛后,将战斗指挥所,于2月5日推进至太白家。

    史迪威决定,不等滇西远征军横渡怒江进行策应,也不指望英军信守进攻缅北的诺言,决心独自指挥新22师、新38师和美军第5307团,采取正面牵制、两翼迂回战术,以钳形攻势,包围日军第18师团,于孟关至瓦鲁班地区而歼灭之,力争在雨季之前攻下孟拱、密支那及八莫。

    史迪威下达了第9号命令:以新22师为右纵队,由康道渡河向孟关及其以南的瓦鲁班攻击前进;以新38师为左纵队,自孟关以东作长距离迂回,向孟关以南的秦诺、瓦鲁班进攻,切实遮断日军后路,阻其逃逸。新22师受命后即以主力由康道渡河,向攻击目标前进。

    2月23日,新22师先后击溃据守腰班卡的日军第56联队主力,及在拉征卡的第2大队。占领该地后,根据史迪威第10号命令:

    以第64团自拉征卡沿公路追击日军南下,直趋孟关,竭力抑留日军;以第65团及第66团,自宛达克山东麓沿公路以西秘密南下,向瓦鲁班、秦诺推进,在该地区与左纵队会师,切断日军退路就地歼灭之;以第66团第1营配合战车第1营为特遣支队,由布朗上校指挥,自拉征卡出发,沿塔奈河西岸公路东侧,向瓦鲁班攻击前进。

    新38师以第112团为左翼队,以第113团为右翼队(第114团留置太白家),于2月18日分别从安拉卡、丹般家出发,向孟关以南作深远迂回,相继攻克大林卡、马高等30多处日军第55联队据点。第113团3月4日,攻占瓦鲁班东侧卫树卡;同日,孙立人率第112团攻占于卡,迫近瓦鲁班以南的秦诺。

    2月22日,史迪威为捕捉日军第18师团,特派美军第5307团于24日,由太白家出发,沿第113团路线向南迂回,进攻瓦鲁班。3月4日,进至瓦鲁班附近。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见退路已被切断,极为惊恐,急令第56联队组织反击。

    美军在第113团接应下,退至卫树卡收容整顿。孙立人指挥第113、第112团,分向瓦鲁班及秦诺进攻。激战一天,于9日占领该地区。

    此前,特遣支队已于3月3日,攻占孟关东南的宁库卡,新22师一部在战车第1营支援下,于5日攻占孟关。日军第18师团,经瓦鲁班南逃至坚布山隘(瓦鲁班南30公里)。

    此战,击毙日军第18师团作战主任参谋官以下一千余人,缴获了该师团的关防(官印)。给敌以沉重打击,使田中新一深感“师团前途趋向暗淡”。

    3月15日,新22师及战车营,乘势攻克坚布山的北隘口丁高瑟坎后,史迪威决定,立即再作远距离迂回,以捕捉日军主力。

    他令新22师沿公路由正面进攻;令新38师以1团(附第5307团第1营),从坚布山以东向沙杜渣以南迂回,攻取拉班;令新38师主力及第5307团主力,经太克里向英高塘迂回前进,对坚布山日军构成第二道包围圈。

    新22师以第65团和第66团,沿公路轮番进攻。第66团于19日攻占坚布山,第65团于28日攻占高鲁阳。第64团翻越隘路以西的崇山峻岭,向沙杜渣迂回,于29日攻占该地。

    新38师第113团及“加拉哈德”第1营于28日攻占拉班后,倒转作战正面,向北攻击沙杜渣,与第64团胜利会师。

    此战共缴获火炮15门、步机枪一千余支,俘虏日军62人,打开了孟拱河谷的北大门,完全肃清了胡冈河谷内的日军。至此,胡冈河谷作战胜利结束。

第349章 孟拱河谷战斗() 
孟拱河谷,是指坚布山南端的沙杜渣至孟拱间的一段谷地,南北长达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至20公里不等。孟拱河谷两旁大都是悬崖峭壁,每逢雨季山洪爆发谷地便为泽国。因此,中国驻印军希望在雨季前攻占孟拱、密支那和八莫,于是在4月间展开了进攻孟拱和奇袭密支那的作战。

    3月27日,史迪威飞抵重庆晋见******,获准由滇西空运第14师、第50师赴印度,从4月1日至8日便全部空运到莱多,进行装备。至于远征军的出击,则责成卫立煌加紧准备,预期5月上旬发动进攻。

    3月29日,日军第18师团从沙杜渣退至纳木河、瓦康、丁克林之线以南地区,美军第5307团已袭占英开塘,切断日军后方联络线。第18师团集中其残部所有兵力对美军第5307团发动攻击,该团不支撤退,行至潘卡附近,突然被日军包围,经新38师第112团第1营星夜驰援,得以脱险,遂经山兴阳、拉巴卡撤至太克里休整。

    日军第18师团残部暂获喘息,得到一千余名新兵和装备补充,并有第56师团第146联队自滇西畹町驰援,重炮第3联队独立第21炮兵大队、第2师团第4联队、独立第24旅团两个大队陆续来援。

    田中新一获得补充和增援后,即以第55联队、第146联队主力和114联队第3大队附独立炮兵第21大队为右地区队,由步兵团团长相田俊二指挥,据守南高江东岸拉瓦、大龙阳等要地;以第56联队及第146联队一部附重炮第3联队为左地区队,由他亲自指挥,在瓦康至索卡道之间布防,作持久抵抗,并在英开塘、马拉高、索卡道各置一部兵力固守。

    4月4日,史迪威在沙杜渣指挥所作出“奇袭密支那,向甘马因、孟拱全速前进”决策。

    4月5日,令新22师仍附战车营、重炮团为右兵团,沿公路向甘马因攻击前进;令新38师为左兵团,沿南高江东岸、库芒山西侧向甘马因以南和孟拱迂回,切断日军后路;令第5307团将防务交新38师接替后,移至太克里集结补充;令第50师第150团即向太克里集结,该师第149团随新22师前进;令新30师、第88师即向太克里集结。

    4月10日,新22师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经过激战,于14日攻占瓦康。18日攻占瓦拉渣。5月3日攻占英开塘。日军残部退守马拉高、索卡道,又得到独立第24旅团2大队及第53师团来援,仍图固守,以阻止中**队夺取甘马因和孟拱。

    4月11日,新38师开始分向甘马因以南及孟拱攻击前进,至5月12日,已相继攻克高利、曼平、奥溪、瓦兰各地。日军残部退守大龙阳、青道康一带。此时雨季已到,终日大雨滂沱,进攻部队作战大受影响。但滇西远征军已于5月11日夜横渡怒江,对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势作战;奇袭密支那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也已逼近密支那。

    史迪威为求迅速夺取孟拱、密支那,以收互相策应之效,仍令新22师和新38师奋力进攻,加速前进。5月下旬,新22师攻克马拉高,进抵马丁瑟坎。

    孙立人判断日军第一线伤亡严重,其后方必定空虚,决心以第112团钻隙迂回,夺取甘马因、孟拱间的要地西通;以第113团迂回夺取甘马因东面的支遵,使新22师对甘马因进攻容易;同时令第114团间道奔袭,夺取孟拱,以求速胜。

    经史迪威批准,5月21日,第112团从瓦兰以东偷渡蒙吉河,从拉芒卡和丹邦卡间钻隙前进。26日上午秘密到达孟拱河东岸,当晚潜渡至西岸,袭占西通,全歼日军第12辎重联队、野战重炮第21大队1中队和仓库守护队,击毙日军七百多人,缴获榴弹炮四门、步枪359支、满载军用品的卡车45辆、骡马320匹、仓库11座、修理厂一座,完全切断了日军甘马因至孟拱间的交通联络。

    第113团于5月29日从大龙阳出发,攻占青道康后,6月9日,又攻占甘马因东面的支遵,甘马因遂陷于孤立。

    新22师于5月30日向马丁瑟坎攻击,日军被迫向甘马因撤退。此时,驻印军总指挥部为加强第一线攻击能力,将第50师第149团配属给新22师。6月10日,新22师以第64团及第149团,沿公路由正面向甘马因进攻;以第65团经南亚色、昆卡道由左侧向甘马因进攻。

    本来还命令新38师第113团由支遵渡河进攻甘马因,但驻印军总指挥部为策应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对密支那作战,决心不等攻下甘马因,即将新38师主力转用于进攻孟拱,仅留第112团及第113团第3营与新22师协同进攻甘马因。

    第64团于出发当日(10日),即攻占昆卡道。6月12日乘胜追击渡过因道河,直逼甘马因西部;第149团(欠第3营)则占领甘马因西郊及一公里处的516高地,以火力控制市内;第65团先后攻克昆卡道、大桐,进占甘马因西南侧的林家塘、卡太康,与第112团取得联系。

    此时,第112团已于长清河南岸,歼灭日军第2师团第4联队第1大队长增永少佐以下一百余人后,渡过该河进抵北岸,甘马因的日军第18师团与第53师团第119联队残部已被完全包围。6月15日下午,第65团由卡太康攻入甘马因城内,控制了西南角。

    16日晨,留于支遵的第113团第3营获得空投的橡皮艇及摩托车后即强渡南高江,一举攻占城东673高地,与第65团第3营并肩向据守城北的日军猛攻。这时第64团也从西郊攻入城内。日军残部向南溃退。第65团跟踪追击,于18日占领和平、南马等地。

    此时,英军第77旅在孟拱以南12公里处的南克塘,被日军独立第24旅团包围,情况危急。旅长卡尔克率战士六名乘夜突围而出,找到第114团团长李鸿求援。

    经师长同意后,第114团于当夜强渡孟拱河,以主力清除孟拱外围日军据点,准备攻城;以第1营冒雨夜袭南克塘外围日军,击毙其第61大队大队长河边中佐以下官兵三百余人,该旅团退向孟拱以西24公里的沙貌,英军之围遂解。

    第114团便在友团策应下全力攻城。守城日军为第53师团第128、第151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以及第4、第114、第146联队残部。第114团经过激战,于25日完全攻占孟拱,日军残部退向沙貌、道平一带。

    此战,拔掉了日军在孟拱河谷最后一个据点,打开了通往密支那和八莫以及曼德勒的道路。至此孟拱作战结束。反攻缅北第一阶段作战基本结束,剩下一个密支那正在攻取中。

    孟拱之战,第114团打死日军炮兵联队长高见量太郎大佐以下军官81人、士兵4,000余人。新38师在孟拱河谷作战中,共计打死日军大佐以下官兵6,808人,俘原藤大尉以下官兵108人,缴获各种火炮77门、步枪机枪2,658支、卡车167辆、乘车12辆。孙立人在攻克孟拱后,即令第113团从孟拱向密支那攻击前进。

第350章 密支那战斗() 
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腾冲。

    缅甸日军十分重视密支那的战略地位,从1943年夏季开始即以第18师团第114联队驻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区。第114联队防守密支那的兵力为:第2大队主力部署于瓦扎一带,对西警戒;第3大队部署于潘丁附近;第1大队主力配属给第56师团。

    4月21日,史迪威命令梅里尔准将在太克里(孟关东南约50公里,位于库芒山西麓、塔奈河东岸)编成奇袭密支那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简称中美突击队或中美联军):

    第1纵队由第5307团第3营及新30师第88团组成,归金尼逊上校指挥;第2纵队由第5307团第1营及第50师第150团、骡马辎重团第3连、第22师山炮第3连组成,归亨特上校指挥;第3纵队由第5307团第2营及英军别动队第6队组成,归麦吉(亦称马吉)上校指挥。

    尽快攻占密支那打通对华交通线,一直是中国驻印军进攻缅甸的战略目标。4月上旬,史迪威即决定奇袭密支那,但由于蒙巴顿反对攻占密支那,因而史迪威对英军保密。

    中美突击队于4月29日自太克里出发,原定5月12日到达密支那占领飞机场,因途中与日军第114联队第2大队发生遭遇战将其击溃,行军进程延缓。

    5月16日夜,第2纵队进抵密支那西郊南圭河后,即以美军第1营控制巴马地渡口,切断密支那通往孟拱的公路,于17日凌晨占领西机场,守护机场的日军向火车站退去。

    第150团控制飞机场及其周围要点,清理了飞机跑道,竖起风幡,电告史迪威机场已可空降。自当日下午3时起,将在各地机场等候的新30师第89团、第14团及炮兵、工兵各部队,陆续空运到密支那。

    18日上午,史迪威偕梅里尔飞至密支那视察部队,此时中美突击队也到达密支那北郊遮巴德附近,并袭占了锡塔普尔。日军第18师团在胡冈、孟拱惨败及第15军对因帕尔进攻失利,使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