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此言大谬!实在有负于你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
秦王荡很是不爽地道:“你我都是天生神力之人,这九鼎固然是神器,但并非不能举起!宋王,汝真是越活越胆小了。”
“哈哈……”宋王偃讪讪地笑了一下,也不反驳。
没成想,秦王荡又转过身,向着宋王偃旁边的昌平君问道:“昌平君,这雍州鼎乃是象征着我秦地之鼎,若是寡人能举起雍州鼎,不知可否让寡人将雍州鼎带回咸阳?”
“这……秦王,雍州鼎乃是神器,恕我不能做主。”
“这么说,此事还需过问周王?”
昌平君认真地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正是。”
“昌平君,之前宋王所言,九鼎,当有能者居之,有德者居之,周王已经认同这番言论。王即国家,寡人这个秦王便是秦国,若是寡人能在此举起这雍州鼎,岂不是代表我秦国有德有能居之雍州鼎?”
“这……”这话听起来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
“此鼎可有人举起?”秦王荡又问道。
“未曾有过。”昌平君叹了口气道,“请秦王切勿大意。鼎之重,何止千斤?这不是凡人能够举起的,尽管大王天生神力,可是雍州鼎之重恐怕大王亦是举不起。大王身系秦国之兴衰,还请以国事为重,莫要以身犯险,将国家之安危置于险地!”
昌平君这么说,倒不是他真的关心秦王荡。他作为周天子的大臣,姬延的王叔,秦王荡如此出言不逊,对于周王室的不尊重,在心里昌平君巴不得秦王荡当场暴毙呢!
可是秦王荡不能这么死了,而且不能死在他们周王室的太庙里,不能因为举雍州鼎而死。不然秦王荡一死,周王室难辞其咎,秦国必发大军征讨周王室,到时候周王室危矣,天子姬延危矣,他们这些王公大臣亦是大祸临头。
张仪闻言,赶紧站出来说道:“是啊。大王,昌平君所言甚是!鼎之重,非人力所能举起的。请大王以国事为重,万勿以身犯险,将国家之安危置于险地!”
“汝等不必再说了。”秦王荡摩拳擦掌地道,“寡人就不信了!寡人有神力,何等重物不能举起?今日能举起雍州鼎,寡人便死而无憾了!”
听到这话,昌平君心里一沉,知道自己和张仪都不能劝阻秦王荡放弃举鼎的想法,焦急之下,又灵机一动,说道:“秦王,你若想举鼎也可以。但是你必须先答应在下,若是在举鼎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不可抗力的事情,大王或伤或死,万不能责怪到我周王室的头上!”
“好!”
秦王荡一脸不耐烦地道:“寡人便与你击掌为誓!若是寡人举不起这雍州鼎,或者在举鼎的过程中伤残、薨了,绝不怪你周王室,我秦国之军,亦不会因此而进犯周王室!但若是寡人举起了这雍州鼎,雍州鼎便归我秦国所有,让寡人将雍州鼎搬回咸阳,如何?”
“如此甚好。”
“啪”的一声,秦王荡与昌平君拍了一下手掌,击掌为誓。
“还请宋王和在场的列王做一个见证。”昌平君又很是不放心地说了一句,诸王都允诺下来。
第549章 大力士()
在周王室的太庙的侧室里,有九个宝鼎一字排列,相当整齐、壮观。
这九鼎是当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上面记载有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贡赋田士之数,足耳都有龙文,又称之为“九龙神鼎”。
后来夏朝灭亡,九鼎落于商朝,为商朝的镇国之重器。等到周武王攻克殷商,就把九鼎迁到了雒邑。当年迁移之时,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人、马、车、船,能用的都用上了,宛似九座小铁山,都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
现在秦王荡想要举起其中的雍州鼎,真是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秦王荡向两只手掌各吐了一下唾沫,又只身走到雍州鼎的边上,循着鼎足观望了一下,又走上了一圈,似乎没有找到落手之处。
他又拿着自己的肩膀撞击了一下雍州鼎的一角,原本摆放在此地七八百年未曾移动过的雍州鼎,顿时“轰隆”的一声闷响,如同惊雷一般翘了起来,鼎身上的灰尘随之掉落下来,沸沸扬扬的,秦王荡还差点吃了一嘴灰尘。
秦王荡又如法炮制,一连撞了雍州鼎的鼎身八次,终于驻足下来,凝神闭气,将自己的双手托在鼎耳上,身子随之扶了上去,脚下一踏,便准备发力了。
“且慢!”
关键时刻,张仪不得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嗯?张仪,汝有何事?”秦王荡一脸不爽地道。
张仪连忙作揖道:“大王,依臣之愚见,这雍州鼎还从未有人能举起来过,世人亦是不知其轻重。大王近日不是招募了勇士孟贲与乌获吗?孟贲、乌获有神力,而且常与大王你角力,其力仅次于大王!不若让孟贲、乌获二位将军先试一下这雍州鼎之轻重,相信他们能举起雍州鼎,大王是一样能举起这雍州大鼎的!”
闻言,秦王荡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眼前的这一尊小铁山似的雍州鼎,连心情都不由得悸动了一下。
“也罢。传孟贲与乌获来试一试吧!”
秦王荡固然是一个急性子,但并非是那一种纯粹的莽夫,角力只是他的爱好,仅此而已。若是他果真如此鲁莽,喜欢冲动的话,相信一向睿智的秦王驷打死都不会令嬴荡继位的。
见到秦王荡松口,张仪不由得松了口气,随即派人去将孟贲传唤进来。不曾想,秦王荡又招了招手,叫来了一名秦兵耳语了几句后,那个秦兵便点头,随后退下。
“宋王,这孟贲与乌获是何人?”昌平君有些不解地询问宋王偃道。
宋王偃回道:“据说是与秦王一般,生而有神力之人。”
邹衍知道得多一点,毕竟他平日里经常帮宋王偃整理奏牍,黑衣卫那里递上的奏牍不少他都会过目的。
邹衍说道:“据我所知,这乌获和孟贲都是秦王招揽的大力士。秦王嬴荡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听闻秦王招纳天下勇士,都纷纷入秦,现在深受秦王的器重。”
“乌获者,秦之力士,前不久黑衣卫上奏说,秦王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乌获,乃有拽牛之力,神力也。”
昌平君闻言,不由得赞叹不已地道:“你们宋国的黑衣卫真是神通广大,连这等事情都能如此之快地得知。”
“昌平君过誉了。”
“那这孟贲呢?”
“孟贲乃是齐人,字说,以力闻名乡里。据说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右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人畏其勇,莫敢与抗。”
“闻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乃西渡黄河。岸上人待渡者甚从,常日,以次上船。贲最后至,强欲登船先渡。船人怒其不逊,以楫击其头曰:‘汝用强如此,岂孟说耶?’贲瞋目两视,发植目裂,举声一喝,波涛顿作。舟中之人,惶惧颠倒,尽扬播入于河。贲振桡顿足,一去数丈,须臾过岸,竟入咸阳,来见秦王。”
邹衍笑着道:“这便是乌获与孟贲的事迹。”
“天底下竟有如此神力之人!”昌平君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瞠目结舌。
“所以说,孟贲和乌获的神力,并不比秦王荡的小多少!”
宋王偃微微颔首,对于孟贲显然亦是略有耳闻的。
在历史上,秦武王嬴荡堪称是死得最窝囊的秦国君王。
秦武王是秦国末期著名的君王,虽然说他在位只有短短的三四年,但是他的雄心壮志与远大抱负,却不逊于任何一代有作为的秦国先君,乃至他的异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但是,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时期的他,却由于一时的逞能与卖弄,而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险些改写了一统天下的秦国历史。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
话说齐国有一个名叫孟贲的人,单字说,也是凭借力大的缘由而闻名于乡里。
他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呢——“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一次外出打柴,他看见两只公牛正在打斗,二话没说,上前一手握住一只牛的牛角,愣是硬生生地把两只牛给分开了。
其中有一只牛见此人有偌大的力气,当时也就服软了,匍匐在地,而另外一只牛则有点桀骜不驯,两只牛角不住地晃动大有要抵死孟贲的意思。孟贲当时就怒了,后果很严重。
他用左手按住牛头,右手就拔牛角,瞬间牛角被拔出,牛血喷出丈余高,那牛立马倒地而死。
人们都害怕他的蛮力,都不敢与他发生争执。没过多久,他就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他认为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他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
从齐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过黄河当然要坐船而渡,然而此时岸上等待坐船的人很多,按照当地人的规矩,应该排队登船(这一点今人应该好好学习)。然而孟贲来晚了,而他又不是讲规矩的人。
于是,他把前面的人都拉扯到自己的后面,抬脚就要登船。
当然有些人会看不惯,既而气愤,既而拿船桨打他的头,一边打一边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登船?”
看来孟贲的名气还不小,都传到了黄河沿岸。孟贲二话没说,扭头就双眼瞪他,顿时怒发直立,眼睛大有瞪裂之势。
只见他大吼一声,河中瞬间波涛汹涌,先前登上船的人,都随着船体的摇动而站立不稳,纷纷掉入河中。
为了早日见到秦武王,孟贲也不跟他们过多的计较,他把船桨插到岸上,站在船上用脚猛地一瞪,船儿瞬间已到十余米之外。转眼间已到河对岸了。
很快,他来到咸阳城,求见秦王。秦武王经过测试,知道他也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于是也拜为大将,与乌获、任鄙一起受宠。
第550章 装比遭雷劈()
就在这时,孟贲与乌获已经骑马驰骋到太庙之外,便急冲冲地走上高大的台阶,径直进入了摆放九鼎的侧室当中。
按理说,不管是天子还是诸侯的宫殿,都是不允许其他人纵马驰骋的。即便是寻常的贵族家庭,对于这种事情都是非常的忌讳,因为这显得对主人家很不尊重。
哪怕是在一般的黔首的家门口,也不希望别人策马奔腾。
而今乌获和孟贲的举动,显然又一次地挑战了周天子的权威。绕是如此,周王室的人只能敢怒不敢言,屁都不敢放一个!
“大王!”乌获与孟贲二人有甲胄在身,不便行礼,故而只是向秦王荡行了一礼,表示恭敬。
在场的人看到这二位秦国赫赫有名的大力士,顿时赞叹不已。
这二人生的极为魁梧,身高都一丈有余,甚至孟贲看上去比后世的篮球明星姚明还要高上一点点,而且虎背熊腰,杵在那里,就跟一座小山似的,让人不禁望而生畏。
“来人,将这座雍州鼎给寡人抬到外面的广场之上!”
随后便从外面冲进来一队高大魁梧的秦兵,这些秦兵似乎早有准备一般,都各自带了几根厚实的木棍,树桩一般的木棍,随之插到雍州鼎的几个脚。
“起!”八个孔武有力的秦兵怒吼了一声,随之将木棍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原本沉在地砖上的鼎足顿时微微颤抖,离地不过半尺,便“轰隆”的一声巨响。
“啊啊!”八名秦兵力不从心地惨嚎了一声,随之摔倒在了地上。
雍州鼎随之回到了原位!
好重的鼎!宋王偃见到这一幕,不禁捏了一把汗。
好在自己没有死要面子活受罪地跟秦王荡比试举鼎,不然可能跟历史上的秦武王的下场都差不多。
就这么死掉了,可真是窝囊!
“没用的东西!”秦王荡暴喝了一声,又道,“再来四个人!”
这回又冲进来四个高大威猛的秦军锐士,他们又接住了木棍,架在肩膀上,便喊着号子,整整一十二人亦步亦趋地往太庙外面走去。
十二名秦兵抬着小铁山一般的雍州鼎,真是十分的吃力。这一点,从他们满头大汗的模样,还有紊乱的呼吸,以及沉重的步伐当中可见一斑,稍有不慎,这些人都可能当场暴毙而亡!
这时,从外面又跑进来许多各国的将士。
邹衍接到了一名小校的禀告,当即向宋王偃说道:“大王,大事不妙。原本在宫门口的一万名秦军锐士已经闯进了王宫,正在往广场这边赶来!公子契还有各国的将领们,现在都带着各自的兵马火速赶来!”
将兵马聚于周王室的太庙之外,秦王荡想要做甚?向周天子示威吗?
“有好戏看了。”宋王偃含笑道。
在场的诸王显然都已经得到了消息,都会心一笑,不置可否。
而周天子姬延听闻秦军的异动,乃至于整个诸侯联军都接连不断地闯进了自己的王宫当中,顿时勃然变色。
姬延本以为是诸侯已经不耐烦了,想要除掉他这位天下共主,而后开始真正的群雄逐鹿,但是随后又得到了昌平君的传讯,姬延的这颗颤抖的心脏这才稍微一安,随即起驾,带着为数不多,却还能甲胄齐全的几百名宿卫赶到了太庙外面的广场上。
“秦王,汝这是何意?”看着已经横陈在台阶之上的雍州鼎,还有广场上排列有序,杀气腾腾的秦军锐士,姬延打了一个冷颤,却是不由得出声质问道。
“周王,难道昌平君没有告诉你吗?这九龙宝鼎,乃是有德者,有能者居之!今寡人身系秦国,寡人之能即秦国之能,寡人之德即秦国之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