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天命之子,开国立朝,延续汉统,又有何不可?”

    宗泽听了许久,长叹一声后道:“若鲁王将来真能不再成婚,免去那外戚之患,扶定鲁王世子,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禅位劝进。”听了这话,种师中、李纲二人心头大喜,宗泽总算是转变过来了,当下种师中道:“这个自然,听闻鲁王自从寡居之后,已经绾发立志,终身不再嫁,平素对任何男子都不假辞色,当然不会再嫁。”

    宗泽摇头道:“此事你我说的都不作数,传闻也未必可信。我也不想看到好似前朝武则天那般,到后来任用男宠的局面出现,是以最好便是鲁王能当众表明心迹才是。”

    李纲笑道:“此事易耳,我等三个便上书,请天子下旨赐婚给鲁王,稍作试探便是。鲁王劳苦功高,天子乃是女子,下旨赐婚给鲁王也算顺当。”

    三个老家伙越商量越不成话,于是一封奏表三个便联名上奏,请女帝嬛嬛择国中良俊男子,赐婚鲁王,以彰其功云云。

第枯六章绾发明志嫁国家 御驾亲征欲翻云() 
三个老家伙试探性的奏章到了东京宫中,三娘览毕后,忍不住笑出声来,一旁正在看书的赵嬛嬛闻得笑声,凑过小脑袋来奇道:“为何发笑?”

    三娘将奏章给嬛嬛看了道:“三个三朝老臣劝你下旨赐婚给我。”赵嬛嬛吃了一惊,匆匆看了奏章后,小脸通红,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恨恨道:“这三个老先生枉读圣贤书,怎能说出这般言语来?”

    三娘微微一笑道:“不必气恼,此乃三位试探之语,他们是怕我将来行武后临朝任用男宠之事。”赵嬛嬛瞪大眼睛道:“任用男宠?”三娘笑了笑,低声将武后野史韵事与赵嬛嬛说了,嬛嬛双腮娇红,皱眉道:“怎能如此?女子当从一而终,岂能有这许多男宠?”

    三娘道:“我倒是理解武后,男宠之事,或许有之或许无之,但都是武后为了挑战男权而做,不过我不是武后,我不会挑战男权,也不会再嫁或收男宠。”当下提笔,在奏表上写了几句,随后用了皇帝玺印,便教明日朝堂明发上谕。

    次日朝会,便将三位大臣的奏表明发,众臣都看了,只见三娘批语道:“孤寡居已逾十余载,已然心如止水,心系者乃天下万民,誓志终身不再婚嫁,此时身心俱已交托国家,便将一己残躯嫁给了国家。”

    看了上谕后,群臣议论纷纷,群臣都知晓所有上谕朱批,都是全出自三娘自己手笔,看来三娘是打算不会再谈婚嫁的了,许多大臣也松了口气,原本担心禅位劝进做了皇帝后,三娘会如武后一般荒唐,但看起来,三娘私德当真是令人无话可说。

    黄裳出班奏道:“鲁王当世女杰,已然将自己嫁与国家,此何等胸襟与气魄,此上谕当明发天下,以明鲁王之志。”群臣纷纷附议,三娘自然也是从善如流,将此上谕明发天下,自此算是彻底断了所有人的念想。不管是暗中对三娘还有意思的男子,还是家中扈太公等还想劝三娘再嫁的,皇帝已经明发了旨意,三娘亲自颁布,谁还敢不从?自此三娘便一心一意投身喜爱的百合花丛中,不再受婚嫁的影响了。

    却说宋国北伐,夏国那里看出金国底蕴不足,燕云十六州丢失后,夏国派遣使臣出访宋国,奏请两国结盟,共同伐金,更有西辽耶律大石也派遣使者入京来,重修两国盟好,也希望共同伐金。

    三娘自然知道这西辽与西夏乃是看出便宜,想来通过伐金分一杯羹,当下也不点破,便答允两国结盟,约定两国讨伐金国附庸下的蒙古诸部,然后会师上京。

    两国与宋国结盟之后,便各自举兵,讨伐金国。西辽此刻虽是草草立国,但耶律大石雄才大略,纠集西面辽国旧部数万人,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东行。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区,向这里托庇于金国的部族发动进攻。夏国也集结兵马,攻打汪古部等依附金国的蒙古诸部。

    面对三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压力,加上国内层出不穷的叛乱,金太宗疲于应付,好在完颜宗弼逃回上京,金太宗急忙召见宗弼,大会群臣,商议战事。

    朝会间,宗弼言道:“此刻虽宋、辽、夏三国来伐,但强盛者只宋国一军耳,宋军三路出兵三十余万,号称五十万大军,实乃最强者。此时当请陛下御驾亲征,击败宋军,辽夏两国不战自退。”

    此时金国已经弥漫着一股灭国之论,实在是因立国时间太短,根基不稳之故,其实当年完颜阿骨打答应将燕京还给宋国,也是不想金国立国不稳就再与宋国开战。但后来金国上下好战贵族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执意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结果一败涂地,失败后面对周围邻国的反戈一击,金国缺乏应对之策,他们压根就没想过南侵战争失败会怎么样。

    不过在后世历史上,金国的冒险举动是成功了的,他们成功的击败了宋国,攻破了宋国都城,逼着宋人南迁,从而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袤中原土地,随后数十年直到第四任皇帝,才彻底定鼎了强盛的金国。可在当时完颜阿骨打看来,金国一无底蕴,二不论各方面都不如宋国,无论是人口、经济、科技,金国都不如宋国,即便要讨伐宋国也该是十余年发展之后,可历史和他开了个玩笑,阿骨打也没想到宋朝君臣会昏庸懦弱至斯,金国两次南侵后就击败了宋国。

    或许这就真是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于是宋国被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国家,一个人口、经济、科技都弱于自己的国家给灭了,至于南宋后来也只能窝在江南了。

    可如今三娘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阿骨打担忧的事情变成了事实,金国二次南侵失败,精锐的三十余万军马回到北地的只有宗弼所部区区不足三万人马,金国只得征召几乎所有男丁入伍,这对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是大伤元气的事。

    金太宗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宗弼的话是有道理的,只有击败宋军的入侵,才能扭转局面。于是靖康二年十一月,金太宗率领金国宗弼一下文武官员,挥军五十万往西南而进,直扑正在攻打临潢府的宋军左路军种师中所部,三路北伐宋军中,便是以种师中所部最强,是以金国选择先击败种师中。

    临潢府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辽代称上京。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是辽国早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正式营建于辽太祖神册三年。上京临潢府城幅员广阔,气势雄伟,内分为二城,北名皇城。周长10华里;南名汉城,周长17华里,两城相连为“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墙高三丈,设有楼橹。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契丹统治者住皇城,汉族人居住汉城,是辽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自女真族崛起后,大兵南下,公元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时将辽上京临潢府改称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临潢府逐渐废弃。靖康二年十一月,宋军三路北伐,左路军种师中所部攻打临潢府,金太宗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解围。

    闻得金太宗领大军御驾亲征,种师中所部军将并无惧色,反而都有些欢欣鼓舞,都道可一战而定乾坤。种师中却有些担忧,只因此时已经深入金国境内,宋军补给线极长,很容易被金国断了粮道,当下止住诸将躁动后,挥军弃了临潢府,折往东向,与正在攻打咸平府的李纲、岳飞所部右路军会师,准备与金军在咸平府下决战。

    咸平府,即辽宁古城开元,辽开泰八年,在今老城街道所在地西设置咸州,《辽史·圣宗记》中是这样说的:“开泰八年十月甲辰改东路赫里太保城为咸州,建节以领之。““建节“就是设置安东军节度使。辽代在这里建了一座土城,它南临清河,北依黄龙岗,故有“北枕黄龙,南抚青龙“之说。

    咸平府经辽国经营百余年,至今也初具规模。种师中所部到来后,正值李纲、岳飞已经攻下咸平府,两军会师后,便积极备战,背城列阵,依托临清河建立了水路上的补给线。而中路军宗泽、关胜所部自出了燕山关隘后,一路沿辽西走廊攻击前进,接连攻陷了锦州等要地,也是一般的靠海建立了补给线,不给金国可趁之机。

    此趟岳飞北伐最要紧的一环战略便是补给线问题,他吸取了宋国几次伐辽的最终失败症结,得出的结论都是只因补给线被辽国骑兵骚扰。对付金国也是一样,金国也有庞大的游骑军团,是以如何保证宋军的补给线便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此时山东路发展了极其强悍的海军,是以从海路进行补给,已经不成问题。其实当年柴荣北伐契丹的时候,这位英武的君王就命手下大将提前疏浚北方河道,希望能通过河道建立补给线,而当时后周军马也是通过河道维持补给线,然后一路打到燕京城下,只不过因为柴荣病故,不得已退兵,否则可能辽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可惜后来宋国没有继续柴荣的国策,宋太宗伐辽自太原起兵一路东进,结果被辽军切断补给线,打得大败而回,精锐的宋国禁军丢了个一干二净。

    是以岳飞提出的伐金战略中,优先考虑建立水路补给线,是以种师中果断放弃深入内陆的临潢府,转进咸平府,依托临清河、辽河等通海水系建立补给线,而中路军则是沿着辽西走廊,靠着海岸一路北上。

    闻得宋军弃了临潢府,转进咸平府,金军只得硬着头皮转而东进咸平府,想要与宋军在咸平府进行决战。

第枯七章冰期暴雪难预料 天亡金国大事定() 
咸平府决战关乎宋金两国命运,更关乎三娘今后能否顺利登上皇位。此时三娘依靠军势、权威和对金战争的胜利,保持着人望,握有人心,但她知道,若是北伐失利,以人性中墙倒众人推的秉性,到时候她会大失人望,然后什么牝鸡司晨,什么妖女误国都会冒出来,是以这一战不容有失。

    同时,只因这一仗,三娘乃是坐镇后方国都,并未亲身临前线,虽然事前她已经考虑了很多,让岳飞等参谋官推演了无数遍,但战局瞬息万变,她也难以说此战就一定能胜,毕竟金军五十万众,而左右两路军会师咸平府后,只有二十万,而且金军主将乃是完颜宗弼,历史上有名的金兀术。所有的部署都已经完备,三娘也只能坐等前线消息。

    而且三娘还担心天气,北国实在是太冷,她很担心寒冷天气下对宋军精锐的影响,须知后世拿破仑也好,希特勒也好,他们的精锐部队也都是败给了天气。在北伐之前,岳飞推演北伐战略之时,三娘就曾多次让岳飞注意北国的天气,三娘可不想因为天气原因,将自己的精锐都扔在了北国。

    另一边金太宗则是在十一月宣布亲征,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他和宗弼等金国诸将打的如意算盘也是天气。用完颜宗弼的话来说便是,汉人皆南人,不耐苦寒,我大金勇士皆北国人,久历霜雪,可趁苦寒破敌。金人也想到了利用天气因素来致胜,是以选择了十一月出兵。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似乎和金国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结果导致本该是一场激烈鏖战的咸平府决战,结果演变成了一场金人自掘坟墓的凄凉之战。

    靖康二年十二月初,大雪寒天,金军气势汹汹赶到咸平府,宋军则占据城池,背城列寨。金军士卒皆是兽皮裹身,就如同金太宗等金国将领所预料的那样,金国士卒及耐苦寒,他们熟悉这种天气,知道各种苦寒天气里如何保存自己。反观宋军,虽然也准备了厚厚的冬衣,还有城池、营寨遮风避雪,但宋军没有这种苦寒天气下作战的经验,许多士卒冻伤手足、头面,甚至得了雪盲症的也不少,士气不高。

    第一天金军到来后,前锋军马猛攻宋军城外营寨,宋军苦战多时,才将金人击退,伤亡不相上下,让金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但从当天夜里开始,金人便笑不出来了。

    当天夜里,乔道清找到岳飞,说了算得天气今夜会变得更加恶劣,当收缩兵力入城。宗泽、李纲岳飞三个商议了,便信了乔道清的话,命城外营寨内的宋军连夜焚毁城外营寨,转入城内躲避严寒天气。

    金军见得夜间宋军火焚营寨,金太宗与宗弼等金将都万分高兴,还道是宋军怯弱,放弃了外围营寨,明天便可直接攻打城池,金军上下都欢呼雀跃。

    不想到了后半夜,宋军都退入城内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小冰期的天气可是变幻多端,这一回是一股强冷空气南下,带来了一场比以往年份都要酷烈的严寒和暴雪天气。这场暴雪下了一天一夜,积雪达丈余厚,气温更是到了哈气成冰的地步。

    这种天气下,莫说是北国金人,便是爱斯基摩人也只有躲在冰屋内不出来,即便在适应寒冷气候,人始终是抵御不过这种严寒的。

    是以城外的金军倒了大霉,他们的皮革营帐抵挡不住严寒、风雪,身上的兽皮也抵挡不住寒冷,随军的牛羊马匹冻死无数,更糟糕的是,大雪严寒将金军的退路封冻,在这种严酷天气下行军无疑是找死。金军只得掘壕挖坑来躲避风雪,但天气严寒,土地冻得坚硬如铁,很难挖出一个坑来,到了第二天开始,金军之内开始出现冻死士卒的情形来。

    反观宋军,虽然不似金军士卒耐苦寒,但好歹他们退入了城池之内,城内有房屋庐舍,有瓦遮头,有墙壁抵挡风雪。而且宋军入城后,岳飞便号令各军准备抵御严寒,分发了许多烈酒御寒,城头仅留少数兵士监视金军,其余兵马尽数躲进屋内,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房屋。在屋内燃起炭火来抵御寒冷,士卒们抱在一起取暖,勉强挨过了这困难的一关。

    三天后,冷空气南下而去,天气放晴,宋军计点损失,除了几间屋舍被大雪压塌,有数十名士卒受伤之外,宋军士卒们大都安然渡过这酷烈的天气。

    当宋军士兵踏着厚厚的积雪登上城头时,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