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吏治得到整肃,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如今开封中枢官吏有娄敏中整治,而其他地方官吏,我想由你去办。”

    黄文炳闻言,一撩袍角,再次拜倒在地道:“小人定当竭尽全力,整肃天下吏治。”三娘嗯了一声,命他起身来,缓缓说道:“整肃天下吏治,并非轻易之事,我打算任命你为礼部侍郎兼任监察御史,并且给你准备了燕青那里的三千禁军为羽翼,明里便是你这个巡访各地、监察吏治的监察御史之护卫,此乃明面上给你的刀剑。暗地里,锦衣卫也交给你调配人手,此乃暗中的刀剑。另外我还会命各地白莲教众为你耳目,若有必要时,也可调动教众。此三管齐下,我想你该能收拾天下那些贪官污吏了吧。”

    黄文炳闻言大喜,他整肃天下吏治,若是有三千军马护卫,所到之处,定然无有不服的,暗中还有锦衣卫、白莲教众可供驱策,自然无往而不利。

    三娘又道:“另外我会安排陈东与裴宣为你左右手,襄助你行事。切记,整肃吏治便要狠下心来,辣手整治,乱世用重典,切不可半途而废。若是此事有什么偏差,你也不用回来了,就等着我另外差人来拿你。”

    黄文炳拜道:“小人定然不辱使命,定会做好此事!”三娘用黄文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黄文炳此人在水浒原著中就是个在其位,谋其事的人,为了检举宋江的一首反诗,而尽到了一个宋朝臣子该做之事。他诨号叫黄蜂刺,可见对于那些犯了国法的人来说,他就是死咬住不放的黄蜂刺,而且做事狠辣不留情面,用黄文炳整肃地方吏治,三娘很是放心,更何况她还安排了同样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太学生陈东与同样铁面无私的铁面孔目裴宣两个为他副手,此事定然无虞。

    果然,黄文炳、陈东、裴宣三个领命后,便各领禁军出京,分头巡访、监察各地吏治,明里有禁军军马护卫,暗中有锦衣卫扶持,民间有白莲教众传递消息,加上各地军民都深恨那些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三人所过之处,如竹篦梳理,自京东东路开始,从北至南,大宋国土上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整肃吏治事件,史称北伐清吏治。

    原本朝中许多老成持重的臣子都反对在北伐这种时候来整肃吏治,但三娘却乾坤独断,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整肃吏治。在一次朝会中,三娘便当众说道:“自徽钦二帝以来,天下吏治腐朽久矣,其祸不下金兵入寇之祸,当此乱世,当用重典,不可迁延姑息!”

    也有朝臣担心如此手段,会乱了国中后方,对前方北方战事不利,但三娘却也做了驳斥。后世解放后抗美援朝时期,国内也在忙着肃清国内土匪和国党残军,也在整肃国内,同时进行着抗美援朝战争,其实只要民心所向,是乱不起来的。

    此刻的大宋也是这般,各地官吏虽然有地方实权,但这些人坑害地方,各地百姓皆深恨之,谁肯与他为伍作乱?更何况早有白莲教在民间掌控民间舆论,自然无人替那些贪官污吏说话。而那些与贪官污吏勾结的地方豪强,则或被开到的禁军解决,或被锦衣卫暗中刺杀,也掀不起风浪来。最为坑爹的就是宋国的地方军制,那些想要武力反抗的地方官吏准备拥兵起事时,才发现自己手中的地方厢兵皆是老弱残兵,也算是宋朝那将天下精锐集中到禁军的坑爹国策做下的唯一一件好事了吧。

    同时宋朝还有一个奇葩规定也帮了大忙,各地官员每三年就要调任,是以许多官员其实根基都不深,要换掉他们其实也不是难事。

    而整肃吏治之后,山东路储备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从三娘开藩镇以来,每年都坚持举办科举,天下寒门士子没裙带关系或没钱疏通入不了太学的,都到山东路来参加科举,加上三娘开科取士不但注重儒学,其余但有一技之长的人都量才录用,是以每年山东路科举后都有许多人当官。

    当时录取这许多人,都充到山东路各处为官,一时间可是为官的人极多,但也是因为这般,山东路不论民政、军事、生产、地方管理都得到极快的发展。

    现在这些预备的文官便有了一展所长之处,接到诏令后,便陆续到开封领了官凭印信,便即分赴大江南北上任,去接人黄文炳梳理之后的地方官职。

    而这些山东路出身的文官接掌地方后,开始整肃地方吏治,这才是重要的一件事,只因宋朝官员更换地方频繁,是以地方的管治其实更多的是靠地方的那些吏员们,这些人中也有贪赃枉法的,而且不在少数,同时这些人还是本地人,是以比起官员来说较为难弄。

    三娘对吏治的整肃分为两步,第一步便是更换官员,第二步才是整肃吏治。整肃吏治三娘采用的办法是将吏员纳入正式官制体系当中,引入了她在山东路的新政,以地方乡官取代吏员制度,采用地方乡民选举的办法,五年更换一次各地官府中的吏员。当然吏员的整肃是在北伐胜利后才实施的,此时按下不表。

    却说李纲接令后,便即自莱州港登船北上,当见得山东路海军的雄壮时,李纲知道大宋的改朝换代已经无法避免,那女太师不论是军力、人望还是权势都是无人可比的。在路过山东路几处州县时,只见这里各处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颂三娘圣德,都在传颂三娘乃是镶星天命,上天定下的女帝圣天子,更有子嗣也是上天赐给,有感而孕生下这子嗣,便连天赐正朔都是名份已定。

    便在山东路州县,李纲也见得许多儒生,他们都在奉讲三娘创立的心学,讲究格物致知,讲究知行合一,讲究学以致用,这种实用主义的儒学很合李纲的脾胃,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不就是学以致用,造福天下百姓么?

    出海之后,不一日到了燕京,留守燕京的牛皋等大将接住李纲,便在燕京接任了北伐右路军统帅,此时岳飞已经领军东渡辽东半岛,李纲接任后便即整军,只等宗泽大军到来后,夹攻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所部。

    宗泽与关胜军马在河北与完颜宗弼所部金军鏖战数场,完颜宗弼兵马不及北伐中路军雄厚,兼之闻得燕京失守,后路被断,燕山诸处隘口皆已经丢失,完颜宗弼只得且战且退,想要自大同府退出燕云十六州,但左路军很快也扑了上来,大同府也被围困了。

第枯五章尽复燕云辞劝进 忧念外戚奏赐婚() 
河北金军闻得大同府也被宋军围困,完颜宗弼只得统领金军硬着头皮自燕山寻路返回,最后好在古北口尚在金军手中,完颜宗弼率军自古北口返回北地,但宗弼麾下金军被宋军沿途追杀,死伤的、走失的极多,器械、军帐、钱粮皆丢失,最后只有一万余金军能逃出生天。

    而镇守大同府的完颜娄室与完颜昂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两人领军退守大同府后,尚未来得及撤军,便被左路宋军围困在大同府。宋军围城一个月后,终于攻破了大同府,金军自完颜娄室、完颜昂以下三万金军尽皆覆灭。而大同府也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宋军炸塌了数段城墙,城内的军民百姓饱受战火荼毒,最后宋军破城后清点户籍,只余人口五万余人。

    好在城破后,宋军并未再加杀戮,而是封刀入城,安抚城中百姓。随后种师中坐镇大同府,林冲、王禀等将领分兵攻打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其余太行以西八州。

    靖康二年九月末,宋军三路北伐大军最后在燕京会师,三路军马横扫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五代石敬瑭降辽后失陷至今两百余年,终于这燕云十六州又回到了汉人手中。

    另一边右路军偏师岳飞所部也东渡辽东后,攻占辽阳府,种师中、李纲、宗泽三将会师后,大捷奏报朝廷,申禀战事,奏请封赏,便在燕云十六州休整军马,等待朝廷旨意不提。

    三娘在开封福威日盛,又得燕云捷报,朝中自然是一派歌功颂德。十月初,捷报传来后,开封城内外张灯结彩,三娘下旨大肆庆贺三日。

    三日后,便有河北大名府留守汪藻上书朝廷,奏请天子禅位鲁王。汪藻这一封奏表上书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各大臣纷纷上表劝进,跟风影从。

    汪藻此人乃是饶州人氏,钦宗时任太常少卿,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与蔡京、王黼等极为不对付。后金兵围城,他乃是留守东京之臣,因反对张邦昌等人卖国求荣,几乎被害死,后娄敏中收复开封后,将他救出。三娘还京后,命他出任大名府留守,统筹北伐军需钱粮。

    汪藻从前做过屯田员外郎,为官清廉,与宿元景亲厚,早已经被宿元景说服,同时汪藻也和宿元景一样,对断了后嗣的宋朝不报希望,加上三娘辣手整顿吏治,汪藻更是钦佩三娘手段和破例,因此倒是他第一个上表劝进。

    和历史上劝进的套路一样,第一次劝进三娘自然是要让的。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三娘恭谦的拒绝了女帝提出的禅位,嬛嬛听得有许多大臣提议禅位时,还高兴了一阵,满心想着能禅位后脱离苦海,却想不到三娘坚辞不受禅让,还让嬛嬛郁闷了好一阵。

    后来三娘单独与嬛嬛说了,只因禅位要三让三辞时,嬛嬛才没有生气,但当听三娘说还要她再做几个月皇帝时,嬛嬛又撅起小嘴道:“官人,这皇帝不好做,说话做事都要守规矩,话也不能乱说,也没什么人敢亲近你,委实不好做,还要再做几个月?我怕我支撑不了。”

    三娘安慰道:“便过了明年,你的年号用了,三让三辞后,我便接位,然后让你开开心心做你想做的事便了。万事有我,你在辛苦几个月便是了。”好不容易劝得嬛嬛开心,三娘又时常写些诗文小说与嬛嬛读,又常陪伴嬛嬛游玩,这才让嬛嬛安下心来。

    自从三娘在开封开府后,山东路那里便撤回了藩镇,教朱武为山东路宣抚使,三娘又将扈氏一家都接入开封来,立长子扈宗明为鲁王世子,养子扈宗睿已经十五岁,便跟随朱武在山东路从军。

    北伐大捷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三娘诏命北伐三路大军继续北伐,定要攻破金国国都上京,灭其国而彻底定鼎北地。三娘诏命到了燕京之后,劝进的消息也随之到了燕京。

    燕京辽国南院大王府邸,这里在金国占领时曾是金国燕京留守府,如今改成了北伐军大元帅府邸,种师中、宗泽、李纲三个召集诸将齐聚一堂,商议下一步进兵之事。

    种师中道:“如此鲁王军令是继续北伐,军令中命我等继续三路北伐,我左路军出云州大同府,攻金国西京路,下横州,一路扫荡至上京。中路军自燕京北上大定府,攻咸平府,一路北伐至上京。右路军东渡辽东,与岳飞部自辽阳府北伐隆州,扫东北上京路,最后三路军马会师上京。”

    李纲道:“鲁王军略已然都部署到位,左路军骑兵居多,正可以战养战横扫金国西路,中路军与右路军可靠海运,出兵北上,再有鲁王已经下令教汪藻胜任燕京留守,统筹北伐军需粮草,汪彦章(汪藻字)此人清廉任事,定会妥帖办理好后勤军务,我等伐金再无后顾之忧。再有史进那里统领十余万西军增援,想来这趟北伐,可一举平定北地。”

    诸将纷纷发言,惟独宗泽默然无语,最后只道:“鲁王军略部署并无瑕疵,遵办便可。”商议后,诸将便纷纷告退,自去准备出征之事,堂上只剩下种师中、李纲、宗泽三个。

    见诸将都退下后,种师中品了口茶,缓缓问道:“宗老将军闷闷不乐,可是为了劝进之事?”宗泽生性豁达,也不隐瞒,便道:“虽说赵宋宗室衰微,新继天子又是个女子,但说来新帝德行无亏,我等世受大宋皇恩,乍闻禅位劝进之事,心中颇为不快。”

    李纲淡淡说道:“宗老将军,平素你我二人无话不谈。可还记得当年守东京时,你我二人殚精竭虑,为钦宗谋划军事,可有哪一件是顺顺当当做了的?为国为民的抗战,到了钦宗皇帝那里,总是变成和谈的筹码而已。国家兴衰,皇帝有责,赵宋衰微,天命不再,难道这个时候了,宗老将军还要抱定赵宋不放么?”

    李纲说到这里,站起身来道:“说句不该说的话,要真是朝中没了鲁王,我大宋国运会如何,诸位可曾想过?开封城破,二帝沦为阶下囚,即便是康王南渡,最后定然也是偏安一隅,今后大宋将如晋朝一般,丢掉半壁江山,我等如何面对天下军民?对我来说,谁做皇帝能安定天下,护国擎天,我便支持谁。”

    种师中则沉吟道:“宗老将军,如今女帝虽说并无过犯,但一切军政大事皆出鲁王手笔,若真是交还军政给女帝,定然是天下大乱的局面。都是让一介女子为帝,倒还不如让鲁王这个旷世巾帼来做,更能服众啊。”

    种师中顿了顿续道:“难道朝中就无忠臣了么?为何廉如汪藻,忠如黄裳,义如元景,这许多宋室老臣都支持鲁王劝进呢?实则是大宋已经气数尽了,勉强护持,与国无利啊。”

    宗泽须发皆白,只是叹气,并不言语。李纲接着劝道:“自从与宗老将军会师后,也长谈过数次,个中利害也说得多了。我还是那句话,将来定时要禅位劝进的,此乃天下大势,顺势者倡,逆势者亡。如今鲁王一边北伐,一边整肃吏治,足见其治国抱负,将来北伐定国之后,便是要休养生息,与民安静,难道那时候禅位劝进,宗老将军还想看到国内又起战祸么?”

    种师中道:“不错,将来禅位劝进,立了新朝,举国那里还有人想打仗?宗老将军,大势已去,不必勉强了。再者那女帝尚未婚配,即便将来配了皇夫,也不知还有什么变数,我猜多半又是一场外戚之祸,倒不如此刻就扶定鲁王,好歹鲁王有个天赐之子。”

    李纲道:“正是,听闻鲁王世子扈宗明,虽年齿尚幼,不过五岁,但天资聪颖,得闻已经四书五经皆会背诵,将来定是个安邦定国的明君,只要鲁王将来不再成婚,咱们便扶定这个天命之子,开国立朝,延续汉统,又有何不可?”

    宗泽听了许久,长叹一声后道:“若鲁王将来真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