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8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岂料,对方竟好像窥知了马赫迪的心思一般,竟然俯首道:

    “如果殿下对家主尚有疑虑,家主可与麾下所有臣僚俱皈依真主!”

    这句话才是让马赫迪彻彻底底震惊的。

    他虽然对东方知之甚少,但也了解一点,来自东方的人大都十分顽固,几乎一生都不会改信自己的宗教,更别提皈依真主了。

    不像那些软骨头的波斯人,为了一年几十个第纳尔的钱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他一直坚信,如此轻贱的灵魂是连真主都不屑的。

    不过,帝国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皈依大食教,所以,才允许如许多肮脏的灵魂加入到大食教中。

    唐人的王子改信大食教,这对马赫迪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如果当真能使唐朝的皇族改信大食教,那么就算这个所谓的唐朝王子不能登上皇位,也一定会对唐朝的皇族产生微妙的影响,说不定会有更多的皇族众人改信大食教也说不定呢。

    这个想法让马赫迪怦然心动。

    但他表现出来的还是那副不咸不淡,甚至于不耐烦的样子。

    “唐人向来诡计多端,你现在尽可随意许诺,将来又反悔了,也不是难事呢,你说是不是?”

    那使者闻言怒目皱眉,立即抽出了随身携带的短剑。

    登时,马赫迪的禁卫大为紧张,也纷纷拔出刀来,作势攻击。

    也许是出于疏漏,也许是出于轻视,那使者在进入军帐之前竟然没有被彻底的搜检随身物品。

    不过,那使者抽出短剑以后并非要攻击马赫迪,而是在自己的左手腕上轻轻割下,一道血痕立时显现。

    只见他将手腕上汩汩溢出的鲜血抹在额头和唇间,又肃容大声道:

    “某愿意鲜血立誓,所言不曾有一句虚假!”

    马赫迪还是头一次这种状况,竟也不知该如何说了。

    身为一个虔诚的*,他本能的相信了对方如此以鲜血做保证的立誓。

    军帐外的大食士兵们左等右等都不见后来进入军帐中的十几个唐人被送出来绞死,雾气越发的浓重,气温也越来越低。

    许多人不由自主的抱起了肩膀,来回跺着脚取暖。

    这种鬼天气绝大多数人还是头一次见到,盛夏时节居然有深秋的感觉,如果不是前几天还热的要命,谁又能相信,现在居然几乎要下雪了!

    “王子殿下到希尔凡来,总是各种意外,这也许是真主在暗示,不要继续了”

    “真正的大食勇士只能死在西方,和那些矮小干黄的东方人这是一种耻辱”

    许多大食人都以战死在与东方人的作战中为耻,再加上糟糕的天气,军中的一些怨气也在隐隐发酵。

    啪!

    一鞭子抽在了刚刚交谈士兵的脸上,被抽中的士兵捂着脸大声惨嚎起来。

    “哪个再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喂他吃鞭子,都听到了吗?”

    千夫长的厉声呵斥起到了效果,再没人敢轻易的议论战事。

    忽然,一阵大风从西面刮来,许多人都十分兴奋,因为起风就意味着雾气要散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云开雾已散() 
雾气散了,雾气散了!

    许多士兵都大声的喊着,随着西风骤起,雾气几乎以人眼看得到的速度被吹散了。

    这种情况在中原之地是绝难看到的,神武军的士兵们十分讨厌雾气弥漫的鬼天气,固然对于转晴十分欣喜,可领兵的将军们却不怎么乐观了。

    主力人马现在尚未联系上,雾气散去便意味着随时可能遭到大食人的袭击。

    为此,秦晋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商定是否暂行撤退。

    最终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既然已经坚持到了现在,此时撤退,之前的努力就白白浪费了。

    可留下来也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前锋营的实力已经暴露,马赫迪此时不会有半分犹豫,大食兵倾力一击,抵挡得住 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崔胤一直试图为秦晋出谋划策,可现在却和旁人般一筹莫展,这让他很有些失落。

    毕竟出于传统的教育,崔胤崇尚的是出将入相的全能人物,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此前的血战已经证明了其悍不畏死的勇气和决心,如果在今日为难之际,又能提出力挽狂澜的建议,便足可以在丞相那里拥有一席之地。

    也许是崔胤凝眉沉思的样子落在秦晋眼里,便听他问道:

    “崔兄可知希尔凡城中此时的情况?”

    “啊?”

    崔胤在希尔凡的时候没少做调查,对这座小城的情况早就了若指掌,便道:

    “不知丞相想要了解希尔凡的哪些情况?”

    顿了一下之后,又补充道:

    “希尔凡的居民此时已经尽数逃光,留下来的只剩下了葛宏业将军所率领的数十残兵!”

    他现在担心雾气散了以后,大食兵是否会在雾散天晴以后,将希尔凡当做泄愤的目标。如果是这样的话,葛宏业他们几乎没有自保的能力。

    崔胤当然希望丞相能派兵相救,可这两日下来,他也了解了丞相的决策原则,那就是一切以战场形势变化的大局为准,至于个人命运的吉凶与否,是要排在最后的。

    情知如此,崔胤才忍住了劝说的念头,以免在众将面前落了个徇私人情谊的印象。

    “希尔凡城可纳兵几何?”

    这是崔胤了解至极的,便脱口道:

    “希尔凡在大食人手中时,有民一万,兵两千,以下吏估算,一万五千人当不在话下!”

    秦晋嗯了一声点点头。

    这让崔胤大为惊奇,难道丞相有意救援葛宏业等人?

    此时的他并未急着发问,而是耐着性子等秦晋说出他的意图。

    秦晋又道:

    “前锋营一万人,进入希尔凡城,或可坚持三五日,到那时,神武军主力便到了!”

    闻言,崔胤心中一阵狂喜,虽然没猜中丞相的意图,可终究是,终究是葛宏业等人有了获救的希望。如果丞相在此时宣布撤兵,可以预料的是,希尔凡城一定会落入大食人手中。

    小小的希尔凡并不算什么,就算丢了也可以再拿回来,但葛宏业这种英雄人物若死了,便再也救不活了。

    念及此,崔胤由衷的觉得感性,便拱手道:

    “丞相英明!”

    到了此时此刻,崔胤已经不必再多说什么,他知道丞相既然有此一问,便定然已经在心中过了十遍八边,看来前锋营进入希尔凡城十有八九会实现的。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郑显礼道:

    “希尔凡城小,一万多人,想要不惊动大食人毫发无损的进入,难度不小啊!”

    雾气飘散的速度很快,相信用不上一个时辰,便可天色大晴,到那时,神武军的一举一动都会暴露在大食人的面前。

    大食军营,传令兵快速奔入马赫迪的军帐,大声的禀报着:

    “殿下,唐人,唐人有撤兵的迹象,他们正在收拾营垒,一部分人已经先期撤离!”

    闻言,马赫迪一拳重重砸在了桌上。

    “唐人想走,简直是做梦,本来打算先拿下希尔凡在让唐人受死,现在看来,只能先围歼他们了!”

    没有一丝怠慢和犹豫,马赫迪下令一部骑兵切断唐人退路,格杀一切出现在防线内的唐人。紧接着,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全军正面突击,目标唐人军营正面。

    大军开拔可不是个说走就走的事,从组织计划到动员实施都不是简单几道军令就可以解决的。

    马赫迪常年带兵,自然深悉此理,所以他并不着急,就算唐人行动的快,上万人行动也是极为庞大的目标,绝不可能甩掉他们的。

    可等马赫迪集结了军中精锐以后,却得到了与意料中完全相反的军报。

    “什么?唐人进了希尔凡?”

    马赫迪很愤怒,他想到了各种可能性,却独独忘了还有进入希尔凡这种可能。

    究其原因,希尔凡是个弹丸小城,城墙最高处才只有两人左右,普通士兵徒手便可攀爬而上。

    这也是马赫迪一直将希尔凡当做唾手可得的一块肉的根本原因。

    然则,神武军的万余人悉数进入希尔凡又得另当别论了。

    希尔凡在大食人驻防时,至多也就有两千人左右,唐人更是只有五百人左右,这点人根本无法当做他们的强攻。

    如果唐人的一万大军都涌入了希尔凡城,城墙就算再低矮,站满了一万多人也是十分棘手的。

    纵使低矮的城墙可以徒手攀爬,唐人居高临下,以大量兵力借助居高临下的城墙,也是可以对大食士兵造成不小的伤亡的。

    这让马赫迪有种无处使力的错觉,也是其愤怒的根源所在。

    但马赫迪在哈里发身边多年,在就养成了掩饰情绪的习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并质疑道:

    “不可能,希尔凡城小,只有两座城门,唐兵一万余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拔并进入城内呢?”

    “这,这小人也不是很清楚,可,可希尔凡的城头上的的确确竖起了许多唐人的旗帜。而且,而且那些撤离的唐人,也被发现,是,是少量骑兵所扮,全加起来也就几百人”

    啪的一声,马赫迪将桌上的铜壶砸了过去。

    “一群蠢驴,不过几百唐兵,你们的眼睛都是瞎的吗”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终将有决战() 
“殿下,唐兵并没有全部进城,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城外,正在布阵,看样子是打算迎接我军的进攻!”

    “什么?”

    当另一名游骑将情况汇报上来,马赫迪大感吃惊,同时又有一种受到了轻视的感觉。

    跟随哈里发作战多年,就连罗马人都极为重视自己,而今这些唐人却好似戏耍猴子一般的对待他,难怪马赫迪愠怒不已。

    “那就如唐人所愿!”

    集结完毕的大食军开出军营,浩浩荡荡的直杀向在城外布阵的神武军。

    此时的秦晋正在希尔凡低矮的城墙上观察着战场,见到大食人潮水一般的席卷而来,眉头便跟着拧成了一个疙瘩。

    实际上,进入希尔凡城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座小城的确太小了,仅有的两座城门在大食人围城时就被从里面堵死了,仓促间也只挖开了一座城门。

    从一座城门里能够进去三分之一已经实属不易。

    眼见着太阳高高升起,秦晋知道再这么拥堵在希尔凡城外,必然会遭致大食人的攻击,到那时,就算神武军个个猛似老虎,恐怕也都要成待宰割的鱼肉了。

    于是,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被布置在城外,列阵等候敌人自己冲上来。

    有人也曾问过秦晋,既然明知道前锋营不可能全部进入希尔凡城,那为什么不在大雾彻底散开前,撤离战场,奔戈尔干方向去迎神武军主力呢?

    这个可能性早在前一日晚上就已经被秦晋否定,神武军与大食人比野战,确实是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在强势敌人的压迫下,撤兵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大溃退,就算精锐如神武军也不例外。

    而最稳妥的办法莫非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反击。

    只要守住希尔凡城,再加上三分之二的前锋营士兵在城下策应,大食人想要轻易得逞是不可能的,总要费一番功夫的。

    最终,三分之二的前锋营选择了在希尔凡城西北三里处列阵。

    大食人果然没有去攻击希尔凡,而是对列阵的前锋营士兵发动了雷霆攻击。

    这部分人由郑显礼亲自率领,他早在高仙芝和封常清麾下为将时就已经擅长步马军作战,今日再次身临险境,正是得用其才。

    相比之下,置身于城墙上的秦晋,心情则是十分紧张的。郑显礼作为他的左膀右臂,在西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甚至打算在返回中原以后,任命郑显礼为呼罗珊与河中两地的总督,如果现在有个差池闪失,此前的一切计划就都要因此而改变了。

    然则,就算有一千种补救措施,想要找出一个堪比郑显礼一样的人物却是不可能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晋是不希望郑显礼身涉险地的。

    可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刻,如果不是郑显礼坐镇在城外,还有更合适的人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过是眨眼的功夫,大食人已经冲击到了列阵的前锋营面前,只在瞬息间双方就陷入了胶着战之中。

    秦晋当即下令,进入城内的三分之一前锋营做好出城作战的准备。

    他要看准时机,可这个时机并不好找,早一分出城的人就成了添油,万一分郑显礼的兵也可能死伤殆尽。

    神武军自成军以来还没打过这么没把握的仗,就算强悍如安禄山的曳落河,秦晋也从未有今日之忐忑。

    唐朝本土作战,多可依托坚城或者险要的地形做出各种策略改变。

    而呼罗珊则大大不同,城是小城,不堪一击,地形则多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根本无法依托作战。

    如此,便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来一场硬碰硬的作战了。

    这本来是秦晋一直打算的,可马赫迪出意料的行动,还是让神武军处于了被动局面。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假使让马赫迪率领大食军主力继续向东挺近,对神武军的后路进行大肆破坏,甚至直杀到木鹿城,后果将不堪设想。

    城外双方的交战几乎就是单纯的以人命换人命,只是幻多还少的区别而已。

    崔胤一直跟在秦晋的身后,他目睹着一个个大好男儿前仆后继,心中滋味百感交集。

    这些人万里迢迢从中原赶到呼罗珊,难道只是为了这明知必死也要送死的结果吗?可他们却没有任何犹豫,军令一下就雄赳赳唱着战歌从容赴死了。

    其如常面对死亡的勇气真真是让人感慨嗟叹。

    在长安就学时,与同窗谈论建功立业时,无不对马革裹尸的悲壮倾慕不已,可真真到了亲身经历时,却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崔胤自问不是个胆小婆妈的人,可在亲自经历了战争以后,还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战争面前,所有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