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营缝隙间发现有大股的唐。军出入…。。”

    玛祥仲巴杰登时便愣住了,马上又问道:

    “究竟是出还是入!”

    其中一名探马答道:

    “回禀大相,应该是出,这些唐。军以百人为一队,有组织的向外面运动,他们好像并不怎么惧怕我吐蕃……”

    这时,玛祥仲巴杰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大喊了一声:

    “速将杜万全带来见我!”

    杜万全刚刚历数了城内神策军和左武卫军的无能,但这支趁夜突围的唐。军似乎并非他所描述的那样。如此新的问题便产生了,这些人究竟归何人统属?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不知彼,如果连对方的来历都弄不清楚,便更是兵家的大忌。虽然玛祥仲巴杰是吐蕃人,但唐人所精通的兵法,他也同样可以倒背如流。

    看着玛祥仲巴杰那几欲喷火的眼睛,杜万全不自觉的咽了一口唾沫,知道自己此时的每一句回答都关乎性命,是以更是小心谨慎的措辞。

    “说啊,还是你对大相撒谎了,不敢说出实情?”

    尚悉结对这个唐将没有半分好感,眼见着玛祥仲巴杰对此人改变了态度,刚刚产生的那一丁点好感也在瞬间消失无踪。

    杜万全被吓乐一跳,生怕这些吐蕃人一言不合就痛下杀手,只得硬着头皮道:

    “末将绝无故意欺瞒之心你,也许是,也许是城内还有一小部分神武军,那些趁夜突围的精锐唐。军,也许就是神武军!”

    “神武军?秦晋?”

    玛祥仲巴杰加重了语气,疑惑的看着杜万全。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难各自飞() 
兴庆宫,宫门外开始平静一片,但仅仅与之一门之隔的内部却是杀意森森,鱼朝恩阴沉着脸,左近站着的都是他最亲信的部将,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他才得以从张皇后的辣手下逃脱。

    “杀了,一个不留全都杀了!”

    鱼朝恩说话时,脸上的肌肉甚至都在抽搐,对于那些无辜的人也没有半分怜悯之心。

    片刻之后,数十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摆在了他的面前,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送到大明宫去,让那些与某为敌的人看看,这就是下场。”

    被下令斩杀的数十个人正是那禁军将领的家室子弟。说起来也也多亏了鱼朝恩安插在张皇后身边的一名宦官。当他将张皇后动了杀意的消息送出去之时,鱼朝恩的亲信部众联系不上他,便只能出此下策,以期达到要挟的目的。非但如此,大明宫禁卫的诸多将领家人子弟均遭绑架,那些无辜的人也同样没能逃过一命,最终惨死在鱼朝恩浓浓的恨意之下。

    “军使,咱们杀进宫去,废了张氏和他的儿子,另立新君,也好扬眉吐气,把持超纲!”

    面对部将的劝说,鱼朝恩却自有想法,他十分清楚长安内外的局面,眼看着二十万吐蕃大军兵临城下,身为执掌大权之人的张皇后不但没把心思用在退敌上,却仍旧想着争权夺利,可以想见,这长安城一定是守不住了。既然守不住,行了废立之事又有何益呢?

    见鱼朝恩默然不语,又有部下劝道:

    “现在张氏已经没有能力掌控朝廷,城内的各部兵马也都乱了,如果不趁此机会举大事,只会白白的错过了良机,让旁人抢了先机!”

    良久,鱼朝恩才阴恻恻的问道:

    “可用之兵究竟有几何?”

    神策军在籍的兵马,总共有五万之数,大体上与左武卫相当,但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人上下。

    “咱老神策军的底子,一万余人,均愿为军使效死!”

    鱼朝恩哈哈大笑:

    “有一万兄弟在侧,某还怕从何来?走,随我去金光门!”

    金光门是神策军负责守御的地段,更毗邻西市,是长安城内除了北部那些城门以外,颇为重要的一处城门。但神策军诸将见鱼军使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大明宫,都不免有些失望。

    鱼朝恩似乎早就下定了决心,激励身边的亲信部将。

    “八百年前,有人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天下也未必永远是李唐一家的,既然他们不仁也就不要怪某不义!”

    夜色更沉,更深,张皇后怒不可遏:

    “就这么把鱼朝恩放了?负责的主将呢?带来见吾!”

    “殿下,负责的主将知道逃不过惩罚,已经偷偷的逃了!”

    “逃了?”

    畏罪潜逃,在禁军中甚少出现,甚至可以说难以出现。但偏偏此时此刻就出现了,张皇后怒火叠着怒火,又要下令全城缉拿此人,却见兄弟张清气喘吁吁的赶了进来。

    “姐姐,大事不妙,鱼朝恩的部将残杀了禁军诸将的亲族子弟,军心,军心怕是已经一泻千里……”

    张清的话就像一记重锤,狠狠的砸在了张皇后柔弱的胸口上,只见她摇晃了几下,终是稳定住身形没有倒下。张清也见机的快,赶紧几步上前轻轻的扶住了姐姐。

    “姐姐千万保重身体,以臣弟估计,城内诸军怕是已经失控,此时若再走,拖延下去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张皇后没了主意,只掩面而泣。

    “你自拿主意,吾同你的便是!”

    张清刚要将自己的筹划告知张皇后,张安也惶急不安的进入殿内。

    “一切已经安排妥当,请姐姐移驾,赶快出宫吧!”

    此时的张皇后早就没了主意,便任由两位兄弟扶着出殿,才出了殿门口,又像被烧红的老铁烫了一般,激动的喊道:

    “侗儿和佋儿在何处?”

    张安一边上马,一边答道:

    “定王与兴王都已经在马车上了,要走便必须趁夜,一旦天亮,还不知道有多少变故!”

    他说这话时是惊魂未定的,因为就在半个时辰之前,他的马队居然遭到了一支左武卫人马的冲击,好在对方弓马并不娴熟,自己才堪堪逃了一命。

    如此,他也意识到,长安城的局面已经失控,姐姐张氏虽然善于弄权,但在吐蕃人大兵压境的情形下,所有看似稳固的平衡都已经被打破,各方心怀鬼胎的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报!”

    远处有军吏疾奔而来。

    “北禁苑民营破城而走……”

    张氏姐弟三人脸色顿时剧变,北禁苑民营是一颗弃子,但他们在没有指挥的情形下居然破城而走,这其中隐含的信息也太过丰富了。

    “究竟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无令而擅自动兵?”

    张清远比张氏和张安清醒,他知道民营擅自动兵的背后一定有人在鼓动操纵,甚至是直接指挥!

    这时,张安才失声道:

    “莫非是崔光远?”

    “崔大尹?怎么可能,不是有人在严密监视着他吗?”

    张清惊讶,张安沮丧,直言道:

    “就在刚刚,有人来报,崔光远和不少神武军一系的官员已经脱离可监视,行踪不明!”

    闻言,张清的脸上露出了颇为痛苦的表情,又看向张皇后:

    “姐姐,咱们大势已去,只剩下出城奔走一条路了!”

    张皇后收敛了哭泣,小声问道:

    “咱们要往何处去?姐姐都听你的!”

    “还能去往何处?自是到潼关去寻裴敬!”

    张安口快,却换来了张清的驳斥。

    “糊涂,裴敬骑墙于咱们与秦晋两端,现在咱们姐弟失去了朝廷这个筹码,你认为裴敬还会善待咱们么?”

    “那,那咱们去往何处?”

    关键时刻,张皇后阻止了兄弟二人的争执。

    “好了,都别争了,不管要去何处,总要先出了这长安城再说!”

    一行人定计之后,便决定由大明宫东北角的银汉门出城,银汉门以北是一大片桑林,正可以作为掩护。

    张氏姐弟前脚刚走,李辅国也急吼吼的进了大明宫,他发现形势远比自己估计的要严重,神策军已经乱套了,不少人打破了宵禁,公然打破坊门,挨家挨户的行抢劫之事。

    不单单是神策军,就连左武卫也开始渐渐有了瓦解的趋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李辅国的军令竟有半数无法传达,或者传达了没人执行。

    对比鱼朝恩与张氏三姐弟,李辅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过直接指挥阵战的经验,这些现象无不昭示着一件事,朝廷没有主心骨,各军又乱成一锅粥,长安城的陷落恐怕也就在朝夕之间。

    “甚?皇后殿下不知所踪?张氏姐弟呢?”

    此时的大明宫也如城内一般,乱成了一团,皇后的出逃并不是什么秘密,许多知情者也纷纷收拾细软,乔装改扮,打算趁乱逃出宫去。

    费了好一阵气力,李辅国终于从一干宦官宫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了真实的情况。

    张皇后姐弟三人已经出逃,留下的是一个朽败到已经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张氏姐弟误国!该杀!”

    李辅国虽然弄权,但也从未想过在危急关头放弃长安城。他的胆识远远超过寻常人,只可惜被权欲和野心蒙蔽了双眼,才选择与张氏姐弟合作,到头来终是误国误己。

    然则,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李辅国稳定了一下心神,立即做出了两个决断,一面派人到天子殿去寻卧病在榻上的残废天子李亨,一面派人去寻未成年而留在宫中的杞王和襄王。

    他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知道皇后张氏放弃长安而逃走,就等于自绝于天下,大唐朝廷也再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张氏的那两个儿子也再与大唐皇位无缘。

    但是,有人无缘,就一定有人得缘,比如杞王和襄王。

    大唐天子李亨成年的儿子也不少,但李辅国心知年长的亲王即便在其支持下被立为太子也难以操控,而未成年的杞王与襄王不论哪一个被立为太子,都更容易为他所操纵。

    只要掌握了天子李亨和两位皇子,不论他到何处去,朝廷正朔就将在何处。

    现在只担心张氏姐弟把天子李亨也带走了,如果没有李亨,仅凭杞王和襄王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虽然李亨是个瘫痪在床的废人,但只要其人尚有一口气在,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数的忠臣孝子将趋之若鹜!

    可叹的是,张皇后在慌乱中竟只带走了她的两个儿子,竟对瘫痪在床的李亨弃之于不顾。

    得知李亨尚在宫中的消息,李辅国仰天大笑:

    “张氏姐弟跳梁小丑,这种蠢货又有什么资格争天下呢?”

    话毕,李辅国立即谒见天子。

    可怜李亨作为救亡图存的大唐天子现在竟成了一个嘴角流涎也难以擦去的废人,他一手挽救回来的大唐江山与繁华帝都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灾祸与浩劫,仍旧蒙在鼓里而不自知。

    “陛下,陛下,老奴来晚了……”

    说罢,李辅国扑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第八百九十八章 :火烧大明宫() 
天子寝殿内烟雾缭绕,浓烈的檀香掩盖不住久病卧床的腐臭气息,曾几何时这里的主人是后宫妃嫔们日思夜想的情郎。然则此间早就物是人非,重重帷帐内一个微弱的声音颤抖着发了出来。

    “是,是辅国吗?”

    这正是久病在床的李亨在低声呼唤,李辅国一时五味杂陈,鼻酸眼热,他本不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多年的宫禁争斗早就练出了一副铁石心肠,可不知何故听到了李亨从病榻上发出的低低呼唤,内心竟有如此大的波动。他跪在地上,膝行向前,很快就穿过了重重帷帐,见到李亨那种瘦削灰败的脸时,几乎难以辨认这就是曾经力挽狂澜的大唐天子。

    “陛下,老奴来晚了……”

    话又说了半句,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来。

    李亨试图从卧榻上起身,但不管怎样挣扎,他的身子只能像一条濒死的长虫无力的扭动着。

    “你,你不要哭了,朕,朕还死不了!”

    李辅国心中一片黯然,心道,自己哭的又岂是天子有性命之忧?比起死亡,此时的病痛加身,恐怕更使李亨痛苦。只是君臣主仆有别,许多话是不能说出口的。他轻轻的握住了李亨枯树枝一样的手,李亨的手冰冷而又僵硬,仿佛那是一只死人的手。

    “老奴有罪,请陛下移驾……”

    正在李辅国措辞之时,李亨的情绪陡然变得激动,口齿竟也有些含混不清。

    “为甚移驾?皇后呢?太子呢?他们都去了哪里?”

    李亨虽然身体残废,但心智已经恢复到与正常人无异,多日不见太子进宫问安,甚至连隔三差五来看上一眼的皇后都不见了声气,天生敏感的他早就预感到有大事发生,此时突闻李辅国要自己移驾,心里又如何不紧张呢?

    李辅国本想变个谎话搪塞过去,可惜此时的李亨已经不像刚刚中风时那么好偏,在不停的追问下,他只得吞吞吐吐的道出实情,从太子被逐到吐蕃人兵临城下,包括张皇后弃朝廷于不顾带着族人子弟连夜逃走,一切都说出来。当然,他把自己在驱逐太子一事中的责任都摘的干干净净,所有的罪恶都栽赃给了无法现身辩驳的张皇后。

    事实上,李辅国也并没有冤枉张氏,那个恶毒的女人恨不得杀了李豫,只是城中许多将领都同情太子的遭遇,或多或少的都在暗中行了一些方便之事,否则他也未必能从容安然的逃离长安。

    听到李豫并没有死在张氏手中,李亨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在他诸多儿子中,能够继承大统又守住社稷的,恐怕也只剩下他了,其余的要么是不堪用,要么就是年齿尚幼,根本没有资格肩挑重担。

    “好啊,太子安然出了长安就好,辅国,你答应朕,一定要活着寻到太子,辅佐他,辅佐他……”

    一口气没喘上来,李亨剧烈的咳嗽起来。

    李辅国这才急急的劝道:

    “陛下,长安城已经无法守住,眼看着就要被吐蕃人攻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朕,朕要废了张氏,草诏,草诏……”

    滚烫的泪水从李亨的眼眶里大颗大颗的滚落,然后又用尽全身的力气厉声呼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