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忽然鱼朝恩听到头顶上有若隐若现的呼唤声,抬头一看,只见两侧高耸的宫墙上探出了几颗脑袋,奈何阳光刺眼,他看见的脑袋全是一片黑影。

    “俺是四郎啊,将军顺着绳索爬上来,张皇后要杀你,咱们反他娘的……”

    这时,宫墙上又有一个声音显然在斥责那个叫四郎的人。

    “絮絮叨叨也不分场合,还不赶快把将军提上来……”

    很快,一根绳索垂了下来,鱼朝恩似乎明白了什么,双手抓紧绳索喊了一声:

    “起!”

    登时,鱼朝恩只觉得自己双脚离地,腾空而起,不多时便已经人在宫墙之上。

    ……

    破败的宫墙上长满了杂草,几处墙头甚至大片的剥落了石砖,豁牙漏齿,好不难堪。这里是太极宫掖廷靠南的一段宫墙,亦因为年久而失修,几个鬼鬼祟祟的影子从街角里奔了过来,其中有一位身手利落的将肩上绳索抛到墙头,等绳索固定之后,又用双臂使劲拽了拽,然后一飞身三两下就攀上了墙头,翻入宫墙之内。

    其余几个人也有样学样,拽着绳子翻进了掖庭宫内。

    由于太极宫的荒芜破败,甚至连掖廷宫里都没有几个人,入眼处也尽是杂草丛生。

    丛生的杂草有的已经将近一人多高,这位他们提供了极好的掩护。

    “大尹何必跟着郑某冒险呢?如果此番不成,咱们很有可能……”

    “郑将军毋须多言,崔某留下来也不过是笼中之鸟,不能任何作为,与其这样,不如与将军同在一处,若成功便或可力挽狂澜!”

    偷偷进入掖庭宫的人里,其中两位正是郑显礼和崔光远。由于吐蕃人的突然进犯,神策军和左武卫都慌了神,甚至连监视他们的人也都惶惶然三心两意。郑崔二人正是利用这个机会,摆脱了张皇后的监视,相约进入这掖庭宫内,所为的最终目的就是被安置在北禁苑的那一部民营。

    北禁苑的民营虽然只有万把人,但若使用得当,未必不会有十万人的效果。

    当初,天子李亨也正是念及这支民营战力非凡,又曾与其并肩作战而没有将其解散,但也没有把他们编入十六卫之内,仍旧保持着民营的基本结构。

    民营与神武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里面的许多军官都是由神武军选拔而来,这支民营虽然在李亨的干预下脱离了与神武军的联系,但营中上下对神武军都是抱着善意和好感的。

    现在,张皇后和李辅国弄权,将瘫痪的天子李亨当做提线木偶一般的摆弄,又发动兵变赶走了太子李豫,把长安城闹的乌烟瘴气不说,又致使吐蕃人突然兵临城下……如此种种,郑显礼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将这支民营人马控制在手中,让他们发挥本该有的作用。

    自从兵变以后,张皇后加强了对太极宫的警戒,好在她的关注重点只在太上皇李隆基一人身上,而对这满地杂草的掖庭宫并不甚在意。

    崔光远忽道:

    “不若将太上皇一并救走,留在军中也能有一些号召力!”

    郑显礼却摇了摇头。

    “先不说幽禁太上皇的凝阴殿甲兵重重,咱们能否全身而退,单单是太上皇其人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将军何以如此说?”

    面对崔光远的疑问,郑显礼脚下速度不减,口中言简意赅的说道:

    “太上皇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又能禁得住多少折腾?就算能平安的抵达军中,万一身体撑不住,死在了军中,咱们又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假设还要一个前提,就是北禁苑的哪支民营人马能够如其所愿,听从调遣。

    ……

    天色黑透,玛祥仲巴杰仍旧在津津有味的听着杜万全的建议,此人虽然是个粗鄙的武夫,但只要一开口就能口若悬河,说出来的东西也算言之有物。他觉得留下这个汉人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你是说城中会有人心甘情愿的为我打开城门?”

    杜万全弓着身子,脸上露着不加掩饰的谄笑。

    “大相可知世间事都以利害二字计较?”

    玛祥仲巴杰点了点头,算是对杜万全的说辞给予肯定。

    “没错,继续说下去!”

    他更希望听到的不是道理,而是哪些人会因为利害冲突而为大吐蕃打开长安的城门。

    很显然,杜万全天生就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不但卖起了关子,还抛出出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问题,以至于玛祥仲巴杰在短时间内忘记了去追问具体哪个人会为他打开城门。

    “大相有没有想过,亲手立一位唐朝的皇帝呢?”

    这个问题令玛祥仲巴杰怦然心动,吐蕃赞普已经是他手中的提线木偶,让若能经自己之手再立一位唐朝的皇帝,那这一生的功业还夫复何求呢?此时的唐朝虽然急速的衰败了,但唐朝皇帝百年积威而的天可汗名望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衰败的,能够决定唐朝皇帝的废立,不也正说明大吐蕃可以左右唐朝的命运吗?

    如此一来,西域那些顽抗大吐蕃的部族们,还不乖乖的望风而降?

    玛祥仲巴杰毕竟不是寻常人,马上又想到了极为关键的症结所在。

    “孙孝哲兵围长安城半年,最后兵败身殆,你又为何如此笃定的吐蕃就能轻易攻破长安呢?”

    杜万全深吸了一口气,又道:

    “时移世易,彼此都已经大不相同。孙孝哲其人志大才疏,是靠着裙带关系才作为西征的主帅。而大相乃千古不世出的大才,又是天命之所在,岂能同日而语?”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杜万全的恭维话让玛祥仲巴杰很是受用,不禁捋着灰白的须髯,哈哈大笑了起来。

    杜万全的恭维话刚刚结束,又话锋一转。

    “再看长安城内,那时的天子身体康健,沉稳干练,神武军百战精锐,秦晋其人更是高深莫测,孙孝哲面对如此强敌,惨败也在情理之中。反观此时,皇后张氏和李辅国两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奸狡小人,只会弄权祸国,让他们内斗一个比一个厉害,现在吐蕃大军围城,只怕早就吓得瑟瑟发抖了吧,哪里还有勇气一战?”

    闻言,玛祥仲巴杰撇了撇嘴,觉得这是杜万全为了讨好他,而故意说一些自己爱听的话。诚然,他的确希望张氏那个女人和李辅国弄权乱政,将唐朝的朝廷搞垮了才好呢。但是,有着多年在长安为使的经历,他又深知,长安的权力斗争多少年来不曾有一刻消停,张李的弄权未必能作为守军不济事的绝对依据。

第八百九十六章 :胡营遭夜袭() 
♂!

    玛祥仲巴杰更倾向于杜万全关于策反内应打开城门的说法,不过此人的思维跳跃倒是极不寻常,突然又反问了他一句:

    “大相若当真入主长安,可否想过,立哪一位做皇帝呢?”

    这让玛祥仲巴杰怦然心动,心里暗自盘算着他认识的李唐皇子,一个个数过来,最终还是聚焦在了一个人身上。

    “广武王!”

    闻言,杜万全击掌赞和。广武王李承宏的姐姐金城公主乃故去老赞普的妻子,又是小赞普赤德松赞的生母。换言之,广武王李承宏是赤德松赞的亲舅舅。仅凭着与吐蕃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承宏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玛祥仲巴杰只笑了两声便摇手道:

    “这些也只是说说,后续的发展究竟如何,谁又说得清楚呢?”

    正在此时,东代大将尚悉结走了进来,声若牦牛一般。

    “唐人已经成了骨瘦如柴的野兽,就算昔日再威武,现在也成,恶任人宰割的肥肉,我大吐蕃不正当趁此机会入主长安吗?听说长安繁华犹似西方乐土,我还是第一次到唐朝的腹地来呢!”

    谁料,玛祥仲巴杰忽的沉了下脸。

    “不是告诉了你么,要远离那些从天竺来的僧侣,难道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

    尚悉结挠挠头,尴尬道:

    “只是一时口快而已,大相不要生气动怒,再者,百姓们对天竺来的法师可信服的很呢?就说小赞普吧,总还嚷嚷着要去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呢!”

    玛祥仲巴杰的脸色愈发阴沉,又咬牙道:

    “派人严密监视小赞普,把他和那些天竺僧侣隔绝开,若是长此以往放任下去,难道你就不怕成了别人口中的肥肉吗?”

    尚悉结马不在乎,只当玛祥仲巴杰说的是气话。

    “大相又吓唬我,如今咱们大权在握,又兵强马壮,眼看着大相又要有攻破长安之功,放眼大吐蕃,还有谁能是大相的敌手呢?总不成,大相要以我当做肥肉果腹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便甘心给大相做了果腹的肥肉又如何呢?”

    他这话说的痛快,倒把玛祥仲巴杰气得哭相不得,只得点指着他,苦笑道:

    “将你的肉果腹,我还嫌太老太硬呢!”

    两人之间的玩笑让身为局外任的杜万全颇有些尴尬,但又不好马然告退,只得如坐针毡的强行忍者。

    “好了,不要尽说些不相干的话,如何拿下长安才是要紧,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稍有差池就得步了孙孝哲的后尘。”

    在兵围长安之前,玛祥仲巴杰特地研究了孙孝哲在长安的数次战例,总结出来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粮食”二字。可以说,孙孝哲败就败在了吃上面,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他就绝不能再从吃上大意。

    是以,在进入京畿范围之前,他尽可能的搜刮了陇右各地的府库,除了随军带足支应一月的粮食以外,各地府库搜刮而来的粮食也在路上,将源源不断的运往长安。

    玛祥仲巴杰根据各地账册统计,此番搜刮的粮食已经足够吐蕃大军使用半年之久,他相信只要有半年的时便足够了,长安当破便破,如果不破那也是老天没有给予自己更多的机会,倒是便再从关中搜刮劫掠一番,带着丰厚的人口财货返回吐蕃。

    这时,杜万全才捡着机会,立即躬身道:

    “大相过于自谦了,末将敢说,长安城内没有秦晋,没有神武军,根本就不是我吐蕃大军的一合之敌!”

    尚悉结哈哈大笑,看着杜万全,眼睛里虽然依然满是轻蔑,可其中的敌意也淡了不少。

    “说得好,大相的确总是看轻了自己,如果不是唐人不济事,我大吐蕃又怎么能轻而易举的攻到唐朝腹地呢?”

    玛祥仲巴杰不再理会两个人的恭维话,尚悉结除了恭维以外,更多的则是一种盲目自信。像尚悉结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甚至于在吐蕃军中占据了大多数。这种盲目的自信对吐蕃军而言,就像一柄双刃剑,既能助他大破唐人,可又同时带来了一个恶果,那就是不知进退,一旦遭遇了真正的强敌,便有倾覆之危。

    正因为如此,玛祥仲巴杰才在一路上谨小慎微,甚至连手上沾满吐蕃人之血的杜万全都轻易的饶过了。

    “杜将军,请你尽快拟定个名单,着重说一说,哪些人可以买通,哪些人有希望被买通,至于回报嘛,要钱便给钱,要高官厚爵便给高官厚爵,只要他们肯答应,除了不能皇帝以外,便没有不可答应的条件!”

    杜万全暗自撇了撇嘴,他当然看出来玛祥仲巴杰对策反之计极为看重,心中不免暗喜,因为这就代表着这位权倾朝野的吐蕃大将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

    “回大相话,具体人选早就在末将心里了,最可能被策反的有两个人……”

    就在他将要说出这两个人的名字时,突然一阵阵猛烈的巨响将军帐内三个人吓了一大跳。

    隐隐间,玛祥仲巴杰甚至感受到脚下的大地在隐隐发抖,像极了大地动。惊骇之下,他甚至忘了去追问那两个人究竟是谁,只急急的冲出了军帐,一面唤人查看情况,一面又吩咐尚悉结稳定军心,绝不能因为地动而乱了军心。

    实际上,在经历了最初的惊骇之后,玛祥仲巴杰就已经相信,这巨响和大地的颤抖都是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地动。像这种规模的地动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地动以后对军心造成的影响。

    别看尚悉结说话时很是粗略,但真到了执行具体军务时,则变得十分细心。

    如此一来,反将一直被严密监视的杜万全忽略了,平日里寸步不离左右的吐蕃军士不见了踪影。杜万全吞咽了一口吐沫,直觉告诉他,那巨响和地动都是唐。军搞出来的,他虽然人在陇右边地,但也听说过神武军的那些威力巨大的武器。

    如果吐蕃人被这种武器吓得不轻,他的心里竟隐隐有几分暗爽。

    说到底,对玛祥仲巴杰献计献策,阿谀谄媚之能事,都是出于自保性命的本能,只要人不死,一切就还有希望,如果人都化作了黄土,功过是非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是出于这种复杂的心里,杜万全虽然向玛祥仲巴杰献了许多计策,但仍旧鬼使神差的将此事藏在了肚子里。

    很快,玛祥仲巴杰就发现了异样之处,鼻息间闻到了一股硫磺燃烧后的焦臭味,又有不少军士浑身带着烧伤在疼得在地上翻滚。

    他仔细的查验了这些军士的伤口,竟好似高温灼伤,而在军营附近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火焰,至少那点若隐若现的火星是绝难造成如此严重的烧伤的。而且除了烧伤以外,许多伤口竟还似以巨大的力量生生撕裂开一样。

    所幸受伤的军士并不多,经过粗略的统计,大致也就在三十人上下,其中有五个重伤的军士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眼看着是不行了。另有十人断手断脚,伤势虽重,但看起来暂时并没有性命之忧。剩下的则全部是轻伤着,只是看着狼狈,身上并没有多严重的创口。

    “查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句不是问,而是命令。

    他知道天亮之前,这件事或许不会有结果,但吃了亏也得弄明白究竟吃亏在何处。尚悉结很快领着几名探马赶了过来,他们似乎有新的发现。

    “军营缝隙间发现有大股的唐。军出入…。。”

    玛祥仲巴杰登时便愣住了,马上又问道:

    “究竟是出还是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