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论是哪一种结果,对唐朝而言都是头疼至极的。

    暂时将其收编,虽然要面对不小的粮食压力,但可以避免许多隐患,而且唐朝与伪燕的实力彼消此涨,长远看绝对是有利的。

    今日一大早,李萼的早餐才吃了一半,便有亲随急吼吼的赶来报讯。

    “长史君,今日一早有万余叛卒来投,请示下该如何安置!”

    闻言,李萼差点一头昏死过去。

    整个新附军的规模也不过才三万人,骤然间多了一万人,可是其中的三成啊。但自从有了与秦晋的谈话以后,他已经意识到了收拢这些叛卒的重要意义,就算再难也得咬牙认了。

    “老弱病残者,发往民营做工,余者打散按照成例重新整编!”

    叛军中的老弱病残数目也不小,至少会有一两成,这些人发往民营做工,粮食的供应就可以只维持基本的供应,而不必像军中那样顿顿足量。剩下的都是精壮这部分重新整编以后,便是一支战力不俗的强兵。

    然则,新附军毕竟是幽州边军出身,经过叛乱以后,对唐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经大不如前,这就需要不断的时间来教育和感化。

    对军中将士的思想加以严格的引导和限制,乃是出自与秦晋的首创,李萼虽然一开始觉得这么做有些多此一举,但很快就觉察出其中的重要性。但凡已经设置营监的军队,其战斗意志都要高出至少一大截。

    虽然对其中的具体因果关系还不甚了了,不过李萼已经意识到,这么做是有必要的。

    对新附军的思想工作又成了粮食以外,对李萼来说的头等重要之事。所有的营监均尤其一手挑选,大多都是老神武军调过来的,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一批新附军整编的时间最长,到现在已经小有成效,虽然其中九成以上都是来自幽州的叛军,而这九成里还有半数左右都是胡人,可是这些人对唐朝和神武军的认同感已经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尤其是后者。

    至少有四个营的新附军请战的互生极其之高,不止一次的请李萼代为通禀御史大夫秦晋,要求主动进击叛军军营。

    一开始,秦晋每次必会拒绝,然而今日的请战书送了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就收到了回音,居然得到了批准。

    其中,新附军的甲乙两营共计一万人得到准许,可以配合神武军做一次强攻。作为长史的李萼,一直负责新附军的提调,如此也就顺理成章的上了战场。

    初次上阵,李萼既紧张又兴奋,不过他的职责仅仅是协调主将与各新附军之间的指挥,即便如此也同样有杀敌立功的机会。

    没有意外的,负责指挥这次强攻的主将还是郭子仪,只见他浑身上下尽着铁甲,战马踢踏向前,不安而又急躁的打着响鼻,这都为临战之前添上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不过,李萼在郭子仪的脸上见不到一丝一毫的波澜起伏,冰冷的表情下一定掩藏了对激战的渴望和兴奋。

    杀!杀!杀!

    随着令旗的挥动,数万步卒齐声怒喝,一连串的杀字震彻霄汉。紧接着,密集而又急促的战鼓声隆隆敲响。

    没有人不会在这种氛围下热血沸腾!

    很快,数十架组装完毕的石砲被缓缓推向阵前,绞车绞紧了牛筋,一颗颗黝黑滚圆的霹雳炮被放在甩臂末端的盛具里。

    一支支火把齐齐点燃了引信,在火花嗞嗞乱跳的同时,随着巨大的木头撞击声,一颗颗霹雳炮被抛向了半空中,又裹挟着料峭的空气直直砸向了敌营!

第五百七十九章 :旦夕便末日() 
战场上几乎是一边倒的打击,叛军辕门紧闭,吊索桥高高吊起,三道壕沟内积满了融化的雪水,上面漂浮着未曾腐烂彻底的残肢断臂,浓烈的硝烟迅速弥漫开来,硫磺燃烧后产生的臭味掩盖了腐肉气息。

    步卒们将手中的各式武器高高擎起,呼喝的青筋暴起,整个军阵就好像已经拉满了弹弓,只要松开手就会不可遏制,无法阻挡的向前再向前。

    然则,郭子仪身边的掌旗使迟迟没有后续的动作,战场上的求战情绪依旧在不断的发酵膨胀。

    霹雳炮不间断的被投射入叛军营地,倒霉者顷刻间就会被炸的肢残臂斷,余者就算没有受伤,也只得小心翼翼的向后躲避着,以免这种悲剧再发生于自己身上。

    “御史大夫到!”

    随着一声高呼,秦晋出现在了长安城墙上,观战的军卒们立刻欢呼雀跃,激动的难以自已。

    这一刻扬眉吐气,在长安被围城的数月时间里,他们经历了绝望、彷徨甚至于做好了一死的准备,今日神武军的一番狂轰滥炸也正式敲响了孙孝哲叛军的丧钟。

    秦晋望着城外迷漫成一片的团团硝烟,心中反而平静异常,他同样也等这一刻等的太久,太辛苦,但真的等来的这一天,身心所感受到的只有更大的压力和疲惫。

    这数百个日日夜夜里,他没有安稳的享受过片刻安逸,哪怕就算在睡梦中,也惦念着局势的变化。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初,秦晋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游戏的参与者或者操纵者,但到现在他才恍然发觉,自己分明就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推着向前走,就算想停也难以停下来。换言之,除非做好了被这无形力量碾压至粉身碎骨的准备,那么他只能不断的向前再向前。

    心念及此,再看着城外的神武军耀武扬威,秦晋无论如何也提不起丝毫兴奋。

    他这次到城上来当然不是为了观看麾下军卒是多么的威风,只为了通过战况判断,叛军究竟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以目前的状况判断,既然孙孝哲连一支骚扰的人马都派不出来,就足以说明,他对叛军的掌控和指挥已经濒临崩溃。

    长安城外围着的十余万人看似恐怖,实际上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恐怕连枯草梗都难以击穿。

    跟在秦晋身后的秦琰不断的砸吧嘴,以他的性格看着旁人在外面打的热火朝天,岂能不眼馋的慌?

    “大帅,也让俺带着弟兄们出去过过瘾吧?”

    秦晋没有理会秦琰,此人锐气过甚,如果不好好琢磨一番,怕是早晚要铸成大错。因而,他决定暂且将其雪藏,至少关中以内的大战没此人的份了。

    “交代给你的任务可完成了?识得汉字几何?”

    为了让他沉稳一点,同时也为了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识字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秦琰家奴出身,大字不识几个,到现在就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明白。

    只见秦琰面显尴尬之色,但在严厉的目光之下又不得不回答,犹豫了半晌才伸出右臂,将手掌摊开,无根手指醒目至极。

    “五,五个……”

    秦晋冷笑了一声:

    “三天的功夫,让你杀人恐怕五百也不止了,如何识字就这般无能?”

    秦琰缩了缩脖子,腆着脸笑道:

    “俺这手天生就是拿刀的,拿笔自然不成!主君如此折腾俺,岂不是撵着鸭子上架吗?”

    秦晋忍不住嗤的一笑,但随即又绷起了脸。

    “识不得五百字,就算你杀人盈野,也别想坐回旅率,永远在队正的位置上蹲着吧!”

    这话说的有些很,但他一开始本想说五千个字,只是转念间才意识到,恐怕这时间识得五千汉字的人并不多,于是才改口成了五百。纵然是五百个汉字,对于秦琰来说也是一个不容易逾越的苦难。

    这时,秦晋的心思又被城外的状况所吸引,与之直面正对的叛军辕门大开了,吊索桥被纷纷放下,叛军蝗虫一样,乱哄哄蜂拥而出。

    秦琰见状不禁兴奋的大呼:

    “叛贼顶不住了,开辕门请降呢!”

    不过,秦晋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就算辕门内的叛军受不了霹雳炮的狂轰乱炸,还可以往城外的方向去,为什么往城内的方向来呢?

    脑中转着念头,外面的形势却是瞬息万变。

    郭子仪当然不会对如此大股的叛军视若不见,立即命弓弩手准备,只要这些人敢进入阵前百步之内,不加区分一律射杀。

    混乱一片的叛军毫无章法,竟以极快的速度只往神武军军阵冲去,就像泥石流般裹挟着山石泥水盲目的前进着。

    “弓弩手齐射!”

    一声令下,上千只弩箭齐齐破空,划出一道道浅浅的弧线,在叛军头顶以压顶之势砸落。

    眨眼的功夫,人仰马翻。

    接连三轮之后,叛军似乎失去了方向,竟四散而逃。

    城墙上的秦晋松了口气,这股叛军之所以如此,应当是受了督战队的驱赶,但因为毫无战斗意志,所以才在遭受了弩箭的三轮齐射之后四散奔逃。

    就是如此细节,又使他对叛军营内的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至少各营的守将还在勉力维持约束部下将士,但可用的手段也仅仅剩下了督战队等寥寥几种。

    果不其然,硝烟渐趋消散,有叛军试图逃回营内,却被来自营内的乱箭悉数射杀。

    被赶出来的叛军已经成了弃子,任他们自生自灭。

    郭子仪并无意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弩箭的几轮齐射也只以驱散为目的,不使他们冲击军阵而已,实际造成的杀伤极为有限。

    见状如此,郭子仪又令将士高呼劝降。

    “愿降者,器械,伏地!”

    扔掉武器可以使叛军失去杀伤的能力,趴在地上则可以让他们彻底丧失战斗力。

    很快,大呼劝降起到了作用,不少叛卒像没头苍蝇一般乱窜了一阵之后,依言放下手中的武器,就地趴下。

    与此同时,长史李萼手下的捉生军再次派上了用场,按照惯例将这些人逐一清点聚拢,引往城外的指定地点,等候具体的审查,只有合格者才能顺利进入降营。

    今日的大动作最终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比平时猛烈许多的霹雳炮轰击,便没有再进一步的动作。

    然则收获还是不小的,一战又收拢了近五千降卒,此消彼长之下,也等于削弱的叛军的有生力量。

    不过,对秦晋的非议在沉寂了数日之后,又再次冒了出来。

    这一次,乃是有朝臣弹劾他,故意顿兵,养寇自重。

    说穿了就是对这种极为保守的反击而不满,当然也不能排除背后大有用心。但不论如何,一顶养寇自重的帽子扣下来,令得郭子仪异常紧张,当夜就寻到了秦晋,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撇清这种可能,否则后患无穷。

    在此之前,郭子仪一直沉心于兵事,对于朝廷纷争甚少发言,这次之所以一反常态,显然是觉得非同小可。

    这让秦晋也重视了起来。仔细想想,其中的确有不少耐人寻味之处。一旦长安解围,也就意味着朝廷的危局正式有了转机,外部的危机压力骤然消失或者缩小,那么针对神武军和他本人的各方势力难免就要重新抬头。

    对此,秦晋早就见怪不怪,在唐朝带兵平叛,必须两手都要硬,内斗无可匹敌,外斗势如破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那股无形的力量碾压的粉身碎骨。

    秦晋闭上了眼睛,回想着各种记载,诸如王忠嗣、颜真卿等忠臣名将,不都是没能死于外敌之手,最终命丧在内斗之中吗?

    想起颜真卿,秦晋不免心头一动,这位名臣在安禄山造反之初联合河北道十五郡与之相抗,并顽强的坚持到最后,可惜在三十年后,竟遭奸相卢杞陷害,假借藩镇之手将其残杀。结局之悲惨,实在令人唏嘘。

    而“奸相”卢杞此时正在河东道,带领着神武军的主力和史思明部叛军拼死抗衡。

    但愿三十年后,卢杞不要又成了奸相!

    秦晋如实默念!

    “难道要我摒弃既定策略,不惜代价对叛军发起反击强攻?”

    心中虽然想的通透雪亮,但口中还是不免发了句牢骚。

    郭子仪思忖着,并没有立刻回应,最终还是迟疑着说道:

    “关键不在城外,而在宫内!”

    秦晋心知肚明,他这是在暗示,只要取得了天子的谅解,那么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但紧接着,郭子仪又叹了口气。

    “可惜,在这桩事上,天子只看结果,而不会听因由的!”

    ……

    “大帅,千万别再犹豫了,今日唐。军仅仅恫吓,就收我数千降卒,倘若真来强攻,旦夕间就是末日了!”

    张通儒苦口婆心的劝着孙孝哲。

    “逃出去?败兵之耻辱将永随我左右,带着这种耻辱苟且残生,岂不是比死了还要痛苦?”

    心高气傲惯了的孙孝哲怎么能够容忍这种屈辱,因而在注定兵败之初就已经下定了玉碎的决心。

第五百八十章 :树倒猢狲散() 
“我已经决心玉碎,不必多言,如果想留下来就把这酒喝了!”

    面前已经是最后一坛酒,喝光了就彻底光了,但孙孝哲毫不吝啬,依旧邀请张通儒与其同醉。

    张通儒哪里还有心思陪他喝酒?接过递来的酒坛,狠狠的摔在地上,酒液与陶片四下飞溅。

    “你,你,谁教你摔它的?知不知道这是最后一坛了……”

    眼见着最后一坛酒被摔的粉碎,孙孝哲竟不管不顾的趴在了地上,搜寻着碎陶片里残存的酒液,贪婪的舔舐着。

    张通儒何曾想过自己视若天神一般的大帅竟沦落到如此境地,他上前一把将其保住,然后用力扶了起来。

    “大帅,醒醒吧,醒醒吧!难道你就忍心看着辽东一同南下的老兄弟们埋骨于此吗?”

    孙孝哲睁开惺忪的醉眼,似笑如哭的看着张通儒。

    “老兄弟?不是早就告诉你,带着老兄弟们快快逃命去吧,勤王军于长安会合之日,就是大军覆灭之时!”

    “哪里还用等得到勤王军?只城中的唐。军发力强攻,大帅又岂能守得住?”

    张通儒还要辩白,可猛然又一叹。

    “唉,到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眼看着大好的形势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当初谁又想得到呢?各营的指挥已经失去控制,就算不走,也没有挽回的余地。大帅不要再钻牛角尖,只要逃得出去,将来必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