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子仪颔首道“末将正有此意,叛军打着为张守珪的旗帜是为哀兵,气势如虹,我们实力本不如他们,更无必要同他们硬碰。他们没有稳定的后勤支援,等他们气势衰竭之际,即是我们大举进攻之日。”

    李祎笑道“此次我来,特地与工部讨要来了诸多的守城弩。以我们的兵力,即便将他麾下的兵卒拼光,也悍不动这常山郡。”

    郭子仪讶然道“原来郡王早有此心。”

    李祎摇头道“自己手里的兵是什么德行,本王岂能不知。要是多给几年时间,本王不惧什么东北军,现在还是保守一些好,只是本王想不到子仪对东北军的评价如此之高。”

    郭子仪摇头道“末将也不想如此,抛开敌我关系,这个张康还是有极高军事水平的,他没有将麾下兵士驯成河陇那样如指臂使无敌强军,却将他们训练成了一群饿狼。”

    便在他们商议的时候,远处的一校尉押着三人向他们这边走来。

    来到近处,校尉道“信安郡王、郭将军,此三人鬼鬼祟祟的出现在南门外,说是有要事求见郡王,还身怀尚书令密令。末将也不知是真是假,将他们押来了。”

    说着,他将缴获上来的尚书令密令递给了李祎。

    李祎肃然接过密令一看,确实是裴旻的字迹。

    他与裴旻公事多年,裴旻的字迹早已熟悉。

    而且裴旻是当世公认的楷书大家,他的楷书已经自成一脉,一般人根本模仿不来。在加上那货真价实的尚书令印章……来人的身份是真是假不好说,但这份密令却是真的无疑。

    看了密信的内容,李祎望向那个给捆缚住的青年问道“你是徐铭?”

    他让人给青年松绑。

    给捆缚住的青年正是裴旻安排往东北调查东北军的徐铭。

    徐铭作揖道“正是在下,裴相早已怀疑东北军有异变,特派在下暗中潜入东北调查。”他说着指着身旁的两人说道“他们是裴相安排与我的护卫,多亏了他们,此次东北之行,某才能保住性命。我们一行十人,现今却只剩三人了。”

    郭子仪声在京畿,听过徐铭扳倒武婕妤的事情,附耳与李祎细说。

    李祎一听是徐有功的后人,也肃然起敬,让人给另外两人松绑,问道“而今张康以反,你不回长安复命,来常山可是有特别的事情?”

    徐铭道“此次东北之行,惊心动魄,所发现之事,骇人听闻。张康之罪罄竹难书……世人皆以为张康是因为张守珪而造反其实不然。张守珪自己不知,他这个义子人面兽心,早已将他架空。而且与奚族、契丹关系密切,更甚至与渤海国也有一定的往来。黑水之败,唐军丧师数千余,此事不为人知。但数千余我大唐忠烈的骸骨就堆砌在渤海国外铸成京观,任由风吹雨打。此役之败,正是张康暗自泄露军情,为了就是重创张守珪,好让自己独揽大权……还有他曾多次次杀良冒功,屠杀我大唐边境百姓,将罪过推卸贼寇,用这些百姓的首级充当贼寇上缴。”

    他一字一句,所言之事,莫不是令人发指的恶行。

    李祎惊骇之余,忍不住道“难怪张康会在这个时候造反,你掌握了如此重要的东西,要是让你回到长安,他哪里还有造反的机会?”他说着心底一动,道“张守珪死的离奇,很有可能不是自尽而是他杀。如此一来,陛下是错怪安思顺将军了。快,本王立刻安排人,送你回京,表明一切……”

    说着他与郭子仪互望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意思。

    张康谋反,不说拥有大义,但他的说词确实鼓动了东北军的士气。

    将这一切真实的消息传出去,东北军的军心必然动摇,而且杀良冒功,东北百姓也会有敌忾之心。

    原本他们以逸待劳,胜算有七成,现在却是九成九了。

    。

第四十七章 霸道干涉() 
张康谋反一事传遍了大唐,但除了东北一地受影响之外,其他各处依旧是该干嘛干嘛,没有受多少影响。

    这等大事,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西域裴旻的耳中。

    在得到这则消息之前,裴旻心情是极好的。

    李林甫的计策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因大量的牲口在吐火罗的草原逗留。

    破坏了吐火罗的生态,还有一些大兵在男人堆里无处发虫上脑,看着吐火罗落单的姑娘,强行施暴。

    不过短短的两个月,吐火罗的百姓对于阿拉伯兵士好感大跌,排斥抵制比比皆是。

    依照这个进度,吐火罗与阿拉伯离心离德的日子不远了。

    东北叛乱的消息传达,裴旻初次听这消息,心脏都忍不住为之一揪,大有停住跳动的感觉。

    对于东北之乱,裴旻理所当然的想起了安史之乱,让孙周全力查探情况,多次将之叫到了近处,详细的了解东北的详情。

    孙周也一五一十的将东边传来的消息细说。

    “现今信安郡王与郭子仪将军同贼寇对峙常山郡外,郡王似乎没有立刻平叛的意思,就固守着,任由叛贼的兵马肆意叫骂。”

    “很理智的选择!”

    裴旻但听李祎出色的应对,彻底放心下来,说道“信安郡王名副其实,有他在,兼之郭子仪的辅佐,什么张康之流,翻不起风浪。”

    对于唐王朝的弱点,没有人比裴旻更加清楚。

    唐王朝的弱点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国力太强所致。

    居安思危,是先贤警示后人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够做到这四个字的谈何容易?

    绝对的权力,会使人绝对的腐败,绝对的安逸,会让人丧失对于危机的警觉性。

    唐王朝立国至今,军事实力普遍强大,即便是最为人诟病的武周时期,也有薛讷、王孝杰、阿史那忠节还有全才狄仁杰这些出色的人物。

    或许常有败绩,丢失了诸多外围疆域,却也能够护住九州大地不为外敌侵袭。

    面对这种情况,九州大地的兵士疏于武备,早在裴旻认识之内。

    裴旻拟定的五年发展计划中,就有重新训练九州兵士的计划,只是先以中央禁军为先,避免外重内轻的局面。

    李祎的战术打法扬长避短,换做是他易地而处,也会这么干。

    当然真要轮到他出战,他才不屑领着那些所谓天子禁军的虾兵蟹将。

    河西陇右军往东北一推,打法肯定不同。

    “裴帅,东北的情况就是这些,还有长安的动向,值得注意!”

    孙周顿了一顿说道“陛下最近的行为有些异样,高内侍不得陛下重用。现在陛下重用的是一个叫李静忠的太监,还有陛下钟爱吉妃,重用了一个叫吉温的人,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裴旻动容道“高内侍怎么了?”

    孙周摇头道“也不知是这么回事,突然之间高内侍就不得重用了。属下细细查过,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也不知道为何。”

    裴旻沉吟了半晌道“许是先帝恩宠过甚所致吧。”

    高内侍是个太监,但他的地位已经不能用“位极人臣”在四个字来形容了。

    太子、亲王见到他要恭敬的称呼“高翁”,皇亲国戚之类的郡王要称呼“高爷”……

    高翁之翁,指的是父亲。

    李隆基在自然无人说什么,现在李隆基不在了。

    高力士还能当他的“高翁”、“高爷”?

    尤其是现今的皇帝,他跟高力士并不亲,面对自己叫了几年的父亲,他心底能不膈应?

    疏远也是理所当然对的。

    宦官与权臣最大的区别就是权臣有自己的力量班底实力,而宦官靠的只是皇帝的宠信,狐假虎威。

    一但宠信不在,宦官大多掀不起风浪。

    细细一想,高力士的没落也在情理之中的。

    对于此,裴旻也只能感慨一句,风水轮流转。

    高力士这种情况他干涉不了,毕竟裴旻不可能控制李琰的喜好。

    李琰不愿意重用高力士,他强迫不来,固然对这位千古贤宦带着几分惋惜,却仅是惋惜而已。

    李静忠此人裴旻没听过,也没有多少印象,只要不是记忆中李辅国、鱼朝恩之流,他都不会过问。

    其实这也是裴旻自身存在最大的问题,太过相信历史。

    古人将改名视为家常便饭,而历史只会记载他最后的名字,对于之前的名字皆一笔带过。那些名动天下的大英雄大豪杰,裴旻或许还记得一二,但一些奸佞或者无足轻重的人物,他真记不住原来的名字。

    就如改名张康的安禄山,裴旻千防万防,防不到安禄山不叫安禄山。

    还有这个李静忠,裴旻要是知道他就是恶名昭彰的李辅国,绝不可能如今日这般无动于衷的。

    至于吉温,裴旻觉得有些耳熟。

    突然他心底闪过一个词语“罗钳吉网”,想到了对方的身份。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欲大肆打击政敌。

    酷吏吉温与罗希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

    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大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栽赃陷害手段,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无法挣脱。

    裴旻也是讶异,想不到自己困住了李林甫,他麾下的走狗吉温居然凭借裙带关系,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个吉温,没干什么坏事吧?”

    裴旻不放心的问道。

    孙周道“并未有传出什么恶名,只是最近因怀疑安思顺构陷张康谋反,给他关进了台狱。”

    裴旻道“张康确实谋反了!这点毋庸置疑,而且他身上的罪罄竹难书……”

    孙周摇头道“之前朝廷并不知道张康野心,只以为张康反叛是为了他义父张守珪。而造成张守珪服毒自尽的正是安思顺,故而在徐铭没有查到真想之前,安思顺反而成了逼反张康的罪魁祸首,受了重刑……”

    “岂有此理,简直胡来!”裴旻毫不迟疑,立刻修书入朝一方面为安思顺叫屈,另一方面怒斥吉温恣意妄为,劝说李琰轻小人,远佞臣,并且表明了外戚干政的祸害。

    同时也让张九龄安排官员弹劾吉温。

    行事果决,带着些许的霸道。

    略一沉吟,裴旻突然有一种感觉,莫斯雷马萨不攻的原因也许等着就是东北异变……

    。

第四十八章 李隆基的后手算计() 
裴旻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之前我一直觉得奇怪,莫斯雷马萨为什么不进攻。若是一开始,还可以用他们困住了拓折城,占据着战局主动来解释。现在我们已经将人从城里救了出来,死守就无法理解了。莫斯雷马萨是一个善攻的统帅,没有特别的原因,我不信他会如此老实的固守着。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东北事发,我才心有所感,那头狮子是不是在等这个机会?”

    许远吃重道:“裴帅怀疑阿拉伯与张贼有联系?”

    裴旻道:“很有可能,经过上一次失利,阿拉伯内部的波斯动了叛心。尽管莫斯雷马萨回师,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荡平了内乱。但是他们清算内部矛盾,耗损了不少实力。而且我们拉拢了法兰克王国与拜占庭王国,依照阿拉伯现在的局面,强行开启战端是非常不理智的。”

    “这里,也是我们大意的地方。即便是我,都没有想到阿拉伯会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莫斯雷马萨自然不傻,换而言之,他们另有倚仗。而东北军的恶劣情况持续多年,自我入主尚书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解决此问题。张康狼子野心,不甘多年密谋毁于一旦,故而派人前往阿拉伯与之勾结。”

    裴旻一点一点的分析着,将相隔万里的两件事情联系了起来。

    高适骇然道:“若真是如此,那徐铭可就立大功了。张康肯定不会坐观胜负,等着裴帅来收拾他。他会在恰当的时候,突然袭击北地。这猝不及防之下,我军必然损失惨重。最大的可能是北地沦陷,阿拉伯与叛军遥相呼应,我们这边都将大受影响。”

    裴旻也庆幸道:“现在得安思顺节度的示警,信安郡王又机警过人,先一步派郭子仪固守住了常山郡。而今他自己亲往前线,想来不用为之担心”说道这里,他笑了起来道:“那头蠢狮子太小觑我大唐了,真当我朝只有我一人嘛?”

    许远跟着笑起来,说道:“如此,我们不妨可以好好利用一二。要是能诱惑他们来攻,将计就计,就算不能取胜,也能给他狠狠一击。”

    裴旻道:“将你们叫来,也是为了此事,我们一并合计合计。”

    便在裴旻与麾下幕僚商议之际。

    孙周离开了军营,前往龟兹找到了在龟兹复制颜杲卿的李林甫。

    西域诸王尽数救回,裴旻放他们各自回国,先行稳定民心,防止动荡。

    颜杲卿自然回到自己的岗位,以安西大都护府长史的身份,总领西域政务。

    而李林甫依旧负责西域的外交往来,他的奇与颜杲卿的正,正好是一黑一白,相辅相成,将西域诸国与诸王治的死死的。

    李林甫得知孙周早上门来,立刻意识到他是兴师问罪来了,将他领到了府衙深处。

    “孙兄,某就知道你会来问罪!”

    李林甫依旧友好的打着招呼。

    孙周憋着一肚子的火气,见对方都如此的直白,也开门见山的质问道:“东北张康谋反了,这点你知道吧!”

    李林甫微微颔首,说道:“如此大事,某岂能不知。却不知现在情况如何?最好不要影响到西方战事,要真的影响到了,我李林甫百死不能赎罪。”他长吁短叹的,一脸忧心忡忡。

    孙周寒声道:“这一切难道不在你的算计之内?”

    “天地良心!”李林甫骇然大叫道:“孙兄将我李某人想的太神了,我李林甫有多少力量,孙兄难道不知?你手握情报网,对于东北之事都一知半解,我又如何知道?我明白,现在孙兄对某成见极深,这也怪不得孙兄。我为裴帅大计,甘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