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只是张康所干之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只是他手段高明,无人察觉。

    张康双目闪着寒光,切齿道“我要常山郡鸡犬不留!李归仁、史思明,你们先行一步,逼近常山郡,其他诸将准备兵马,一个时辰后,全军连夜拔营出发。”

    所有文武将士莫不是肃然领命,纷纷退去了。

    直到大殿仅余张康、暾欲谷、严庄还有那个败退下来的兵士的时候,张康才问起了详细的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常山郡的守备是一个靠裙带关系起来的废物,郡中兵士从未经过战阵考验,怎么可能是我儿的对手。”

    兵士叩首道“将军打探到了,常山郡守不是原来的那个,就在今天换人了,是一个叫郭子仪的新人,他领着兵士伏击了少将军……”

    “郭子仪!”

    张康念着这个名字,目眦尽裂。

    “我们忽视了一个人!”暾欲谷此时脸上透着一抹苦笑。

    严庄也道“不错,我们都为裴旻的光辉给吸引,只以为没了他,我们就有胜算。忽略了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李祎……李祎的功绩远比不上裴旻辉煌可怕,却也是一位难缠的对手。应该是他,事先对我们做出了防范。”

    暾欲谷喘着粗气道“而且这个郭子仪也不可小觑,我不信,他来的第一天就能设伏打赢少将军,他一定是早就来了。故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来意,让我们大意。直到我们起事的时候,才突然领兵而战。此人的才智胆略,不能小觑。常山郡不拿,我们寸步难行。必须在唐军援兵抵达之前,克复常山。”

    张康用兵也极为老练,自然明白常山郡的重要,“先生放心,我亲自出马,不将常山郡啃下来,老子不姓张。”

    他说着气冲冲的离去了。

    暾欲谷、严庄看着张康离开大厅,相互望着,皆看着彼此眼中的无奈。

    本来此次被迫起事胜算就不是很大,而今给卡在了常山,胜利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十年谋划,就是为了今日?

    暾欲谷、严庄心底居是不甘。

    长安、门下省!

    “漂亮!”

    李祎手上拿着的是郭子仪传来的战报。

    张康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常山,但郭子仪技高一筹。

    郭子仪抵达常山之后,没有立刻接替郡守职位,反而大胆的孤身入幽州潜入了范阳,勘察幽州的局势。

    幽州兵马调动异常,郭子仪联和裴旻对辽东的制裁,安思顺的情报,断定张康确实存了反心,也料定常山郡将会是第一攻略点。

    返回常山之后,他依旧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只跟原来的郡守私下里接触。

    大胆的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将伏兵藏在了幽州境内。

    张庆宗想着兵贵神速,却在大意之下一头钻进了郭子仪的包围圈,丢了性命。

    看完战报,李祎又取过一封私信,信也是郭子仪寄来的。

    取出了信,见信内容,李祎眉头微皱。

    郭子仪写的是求援信。

    信中阐述了很实在的一个问题,常山郡的兵卒自身的军事素质太弱……

    这是唐王朝的通病,唐朝一直以军事称雄,即便是军事疲软的武则天时期,河北腹地也没有经过战事外敌打不进来。

    随着府兵制的没落,中原大地又一百二十年不闻战事,地方守兵的实力素质极低。

    相反边军的战斗力又尤为强悍,对比鲜明。

    郭子仪的原定计划是全歼所有敌人,最后发现双方的战斗素质不在一个档次。

    强行全歼,对于自身损耗太大。不利于接下来的防守……

    郭子仪的军事谋略何等了得?

    这一仗没结束,已经考虑接下来的防御战了。

    不得已郭子仪改变了打发,采用的斩首战术,强行斩杀张庆宗,摧垮敌人的斗志。

    以常山郡现在拥有的力量,郭子仪很清楚,只能守住一时,后续的援兵必须尽快抵达。

    李祎长身而起,戳了戳手,写了一封回信。

    他正准备入朝,却听得李亨求见的消息。

    李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将他请了进来。

    尽管李祎不是很喜欢这个忠王,但他终究是李隆基的儿子,是李琰信任的长兄。

    “见过忠王!”

    李亨笑道“叔叔不必多礼,某此来是替陛下问问东北战事的,陛下对此很是挂心。”

    李祎略一犹豫,以李亨的身份地位是无权过问军事上的事情的,但是他替李琰这个皇帝来问,也不能不说,道“一切还在掌控之中,郭子仪有大将之才,短期内护住常山郡并无问题。某打算亲自领兵支援,忠王放心,某这就入朝告之陛下。有某在,张康不过是跳梁小丑,蹦跶不起来。”

    李亨深知自己这位叔叔身怀的军略,忙道“不妥,叔叔切勿忘记父皇的重托。张康是跳梁小丑,不值得叔叔亲往,让杜相、王相一并出征即好,那时京畿军务皆在叔叔一人之手。这军事要务,在自家人手中,才能安心。”

    。

第四十五章 问三语() 
李祎听到李亨的话,双目带着些许温怒的看着面前这个青年。

    李亨自是感受到那双眼睛透着的不满,可到了这一步,自己亦别无选择。

    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错过了意味着自己这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的渡过余生。

    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上一赌。

    面对自己这个叔叔,李亨毫无畏惧的说道“叔父,汉朝大奸臣王莽,在反心未露之前,他为天下百姓称为圣人,可最后?排除异己的是他,代汉而立的也是他。在下并非怀疑武威郡王的忠心,但是此役过后,武威郡王若得胜,功劳之巨,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父皇为人所害,去世的早。陛下根基尚浅,无法服众。届时满朝文武以武威郡王一人马首是瞻,谁能保证他不起反心?谁能保证陛下在日后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舍得交还手中的权力?”

    他一副呕心沥血,语重心长的说道“父皇英明神武,眼界超凡,便是看破这点,才以叔叔同为辅政大臣用来牵制武威郡王。从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武威郡王威望之重,并非叔叔能够相比的。现今却是天赐良机,武威郡王远征西疆,远离庙堂。而今庙堂上政务以宋璟、张九龄、李相为先,军务以叔叔,王晙、杜暹为主。叔叔暂且插手不了政务,由军务方入手,最是适合。王晙、杜暹是武威郡王的人,他们显然不会坐视叔叔夺权,索性将他们调离出去,如此方便行事。只要叔叔紧握京畿军务兵权,届时就算武威郡王得胜回来,也不敢轻举妄动。有叔叔钳制着,才能避免危局的发生。”

    李祎深深的看着李亨,道“也许忠王的顾虑是对的,但我李祎干不出此等之事。武威郡王对我大唐赤胆忠心,所行之事,堂堂正正。他明知我的存在是陛下为了掣肘于他,他却毫不在意,反而让王晙、杜暹全力配合,此等心胸气魄让人敬服。”

    “若真如忠王所言,武威郡王日后有异,我李祎当仁不让与之势不两立。”

    “可现今武威郡王为我大唐江山在万里之外,与强敌拼死拼活。忠王却要我在后方对他施阴谋算计,行鬼谋之事,拖他后腿,我李祎堂堂七尺男儿,不屑做来。”

    “某今日问忠王三语武威郡王执掌朝政多时,可有一点僭越之举?武威郡王真有异心,他会这般轻易的离开长安,留下这么大的空子?强敌来袭,武威郡王此次西去御敌,可有向朝廷征调一兵一卒,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武威郡王在前线为国效死,我等无力支援也就罢了,还在背后倒弄是非,就不怕寒天下人之心嘛?”

    “武威郡王是外姓臣子,面对家国有难,尚且能抛下一切利益得失,前去御敌。我李祎身为李家后人,皇室宗亲,岂能例外!”

    “忠王无需多言,某意已决,此番不平叛乱,誓不回朝!”

    一字一句,李祎用那刚毅无畏的表情,清晰有力的吐露而出。

    声音不大,却如警钟长鸣,钟声震耳,回响不绝。

    李亨气势被夺,居然莫名心虚,小退了一步,不敢正视李祎的目光。

    李祎说出了自己憋在心底的话,大觉痛快,作揖道“某要入宫面见陛下,告辞了!”

    他大步离去,一步一步,刚劲有力。

    李亨原地待着,傻傻的带着,过了很久很久,他才缓缓地转过头来,看着那已经没有一个人的殿外,眼眸里皆是怨愤恶毒。

    李祎亲自向李琰表决讨贼的雄心。

    李琰这个皇帝对李祎固然比不上裴旻那般敬重听话,却也没有什么恶感。

    尤其是这种局面之下,李琰完全不知如何调度才能扫平内乱。

    李祎站出来扛下这个重担,李琰也是求之不得。

    况且李祎自身的军功,固然比不上裴旻那般卓越,却也是几大边帅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李祎得到了李琰的任命。

    负责尚书省的张九龄也指挥兵部、工部、户部给李祎准备军械、粮草、马匹等战略物资。

    与裴旻的远征不同,裴旻远去西域,后勤组织实在困难。

    但是李祎在自己的疆域战斗,唐王朝这个机构也体现了因有的水平。

    要兵器有兵器,要粮草有粮草,要马匹有马匹。

    张九龄还特地找个李祎,对他说道“郡王此次征伐,若还有物资上的需求尽管直言,某定竭尽所能满足要求……”

    李祎感慨道“有如此后勤支援,我要是还打不赢张贼,哪有颜面回京?”

    李祎兵分三路,前部骑兵,以加急行军的速度支援常山,他自率步卒以急行军的方式赶往常山,后勤辎重则以正常速度行驶。

    事实证明李祎的用兵确实老道。

    加急行军是指兵卒不带任何粮草赶赴前线,他们所到一地,地方官员早已事先劳师动众的为兵士准备好吃食以及睡觉之处。

    这样能够最大限制的提升兵卒的行军速度,但显然各种耗费是巨大的。

    只有在火烧眉毛的时候,才会用这种方式加急行军。

    前部军赶到常山郡的时候,郭子仪已经用光了储备的箭矢这一百多年未经战事,常山郡城里的箭矢储备空缺,弓弩等器械也是年久失修。

    也幸亏守城的是郭子仪,他攻守兼备,才智超凡,没有弓箭用锅灰,没有火油用沸水,没有滚石檑木就近的拆毁民屋民舍,用尽一切办法抵御张康的进攻。

    张康也是机关算尽,都为郭子仪一一破解。

    最后张康甚至不顾杀子之仇,给郭子仪各种威逼利诱,高官厚禄。

    在威逼利诱无效之后,张康死磕常山郡。

    便在郭子仪隐隐觉得坚持不住的当头,李祎的先锋军及时赶到。

    李祎带来的先锋军是从中央禁军里抽调而来的。

    其实中央禁军也是歪瓜裂枣,但经过裴旻的全力支持,李祎这年余间的努力,有着一定成效,比起常山郡的守兵要好上许多,帮着稳定住了局面。

    李祎也在其后抵达了常山郡与郭子仪汇合。

    站在常山郡的城头,看着破败的城防,李祎也忍不住道“苦了你了。”

    郭子仪眼中闪着莫名的火焰,说道“苦的不是我,是幽州的百姓!郡王,不将张贼千刀万剐,实在难消我心头之恨。”

    。

第四十六章 胜券在握() 
李祎有些愕然,叛军他也痛恨,但郭子仪这态度显然有些反常。

    郭子仪红着眼睛说道“之前几日进攻,叛军毫无章法,我觉得有异,派人去查了一查。那畜生强征百姓入伍攻城,这些日子损耗最多的就是无辜百姓。”

    常山郡的弓矢不多,张康此举显然是用百姓的命来消耗守城兵的箭矢。

    郭子仪明知攻城的大部分是百姓,但他却不能坐视他们冲到城楼近处,只能下令射杀。

    郭子仪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大将,为人智仁勇谋,忠孝节悌俱全,是德行无双之士。

    让他射杀百姓,实在是莫大的煎熬。

    但为了大局他却不得不动手,谁也无法保证城楼之下一个个看似未经训练的百姓中是否藏着骁勇的兵士。

    常山郡的存亡,关系整个河北乃至于河东的局面……根本别无选择。

    那份内疚、恼怒,郭子仪不能与麾下的将士道明,都藏在他胸中,对于张康的痛恨,自然是深入骨髓。

    这种惨无人道的战术,李祎闻言也是巨震,切齿道“好狠毒的畜生!别说是子仪,即便是本郡王也饶不得他。”

    李祎终究是皇室宗亲,在他心中李家王朝才是第一位,略过此事,问起了郭子仪这些日子了解的情况,问道“对于接下来的战局,子仪有什么看法?”

    郭子仪道“宜守不宜攻……”他看着周边的兵士,低声道“并非是末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河北地方军的兵卒根本不足当,河北百年未经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兵士疏于征战训练,素质极低。而郡王带来的京畿兵士,腐败多年,固然经过年余的改革,京中兵士懒散贪腐的风气已改,军容战力较之原来确实好上许多,却也称不上精锐之师。而叛贼的主力军十数年来,几乎无月不战。每一个兵士都经历过战场的生死磨砺,战斗力尤为可怕。”

    “毫不客气的说,天下劲卒,武威郡王的河西、陇右称第一,次之就数东北军……正面打,就算我们兵力居于多数,也没有什么胜算。”

    李祎也知道战场上实力的差距很难用战术来弥补的。他也不怀疑郭子仪的判断,自裴旻将郭子仪介绍给他的时候,他就了解了郭子仪那可怕的军事才能。

    越是深入接触,李祎越能感受到郭子仪的厉害,甚至很多时候有让他自身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闭目沉吟片刻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郭子仪颔首道“末将正有此意,叛军打着为张守珪的旗帜是为哀兵,气势如虹,我们实力本不如他们,更无必要同他们硬碰。他们没有稳定的后勤支援,等他们气势衰竭之际,即是我们大举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