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旻对李隆基的了解仅次于高力士。

    李隆基这开口询问他忠王“忠王”如何的时候,裴旻就已经知道李隆基动了改太子的意思,只是故意装作不知而已。

    对于李隆基的意图,裴旻是能够理解的。

    李隆基几个儿子,那些没长大的不算,真正成年的,没有一个能看的。

    老大郯王李琮,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生平一点事迹也没有浑浑噩噩的,就是靠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混了一身官职。他唯一的事迹就是因为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破了相,导致了未能继承太子之位。

    豽也就是猴子,也足见李琮个人的能力了。

    老二也就是废太子李瑛,老实实在,说什么都不怀疑,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半点心眼!

    老四李琰,也就是现任太子,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半点魄力也没有。历史上对他唯一的记载就是妻妾内斗……

    老五李瑶,跟李瑛一个德行,让武惠妃随手摆平的主。

    老六李琬,倒是有些能耐,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有些文采,但文采跟治国根本连不在一起……

    老八李琚倒是有些才力,善骑射,深得李隆基的宠爱,但跟老二、老五一样,实在。因为仇人被武惠妃的一句话,穿着一身铠甲拿着兵器“气势汹汹”的进宫……

    其他的还未成人……

    如此挨个分析,还真只有老三李亨有君王之气。李亨命途多舛,忍功无双。不管别人怎么陷害,他都是忍,也不反击。为此他曾经两次休妻,以获得自己父亲的信任。

    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事,就是一种本事。

    李亨决定不忍的时候,一出手就是马嵬驿之变,险些弄死李隆基,随即又强制称帝,再未得到李隆基允许的情况下自立,成为唐王朝的新皇,打算与李隆基两朝并立。

    足见李亨确实有非常的本事,可以说是李隆基唯一的选择。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才有能力,就能干好事情的。

    往往越是有才之人,对于天下的祸害越大。

    杨广有没有才?

    那是大大的天才,各种事迹彰显出了自身超凡的远见?

    但是隋朝新定,民心思定,需要的是安稳,而不是这个大动作,那个大工程。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个平庸之辈,接受了杨坚遗留下来那些丰厚的政治财富,凭借着这些资本,都不至于灭国。

    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之一司马衷,他远不及杨广的资本丰厚,都没有灭国。

    偏偏杨广就灭国了……

    就是因为杨广太有才了,自己却没有分寸,导致了隋末大动荡的发生。

    在裴旻的眼中李亨跟杨广是一路人,李亨是聪明,有才有能力精于权谋,可是他的才华都用在了歪路上,他跟李隆基是两个极端。

    李隆基的缺点是太过相信人,而李亨则是太不信人。

    两者皆有危害,但显然裴旻更接受前者。

    要是李隆基跟李亨一样,自己领大军出征,还没有遇到敌人,就已经开始怀疑你是不是要造反了。特别派个监军来指手画脚,然后让能打赢的战硬生生打输了……

    裴旻相信自己肯定受不了这个气,不是反了,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不管李隆基此刻的用意如何,裴旻心底却拿定了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亨成为未来的皇帝。

    以李亨的尿性,裴旻甚至能够笃定,他要是当了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而且现在自己的地位,就算是选择韬光养晦,李亨都未必会容纳得下自己。

    除非如范蠡一样,直接归隐江湖,隐姓埋名。

    这个选择,裴旻却也不乐意。

    一辈子自己奋斗一生,不说好好享受,却要偷偷摸摸的过着下半辈子。

    扪心自问,裴旻还真没有那么豁达。

    “老子宁愿扶持一个智商低的,也不能用李亨这样聪明的。”

    裴旻嘴里叨念着,带着这个想法意图,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毕竟这一路而来,他着实睡的少。

    翌日一早,裴旻还是在生物钟可怕的影响下,鸡鸣时分醒来。

    固然还有着深深的睡意,没有睡足,还是受不住心底的谴责起床。

    看了看胯下伤,他体魄强健,用的药也是上等的金疮药,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已经渐渐的结痂,正常行走没有多少问题,不用如昨日一样,整一个卓别林附身。

    为了养伤,裴旻也没有去剑阁练剑而是在书房看书。

    这还没有想好看什么书,管事宁泽已经找上门来。

    “公子,屋外来了两辆马车,分别是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他们说在屋外等公子……”

    裴旻闻言一怔,瞬间一拍脑袋,现在他的身份又多加了一等,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的大佬之一。

    这他昨日刚刚得到任命,还未正式收到通知,并没有打算立刻去尚书省报道,却不想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居然亲自找上门了。

    赶忙出了书房,快步前去迎接。

    “裴旻见过源相,李相!”

    裴旻很理性的将源乾曜排在了李元纮的前面。

    大多人都知道李元纮是庙堂的第一把手首相,也有人这么称呼他的。但是在唐王朝源乾曜才是真正首相。

    只是这为首相仁兄有些悲剧!

    宋璟去位后,源乾曜以侍中为首相,张嘉贞以中书令为次相,张嘉贞是一个政治强人,能力强,党羽多,而源乾曜是一个老实人,所以情况完全反了过来:张嘉贞成了实际上的首相,而源这位名义上的首相实际上只是一个陪衬。

    随后张说上位,为中书令,情况依旧,源乾曜依旧坐在首相的位置上而少有管事。

    而今到了李元纮时代,源乾曜还是首相,但李元纮依旧喧宾夺主,成为了主要管事人。

    源乾曜干了八年首相,但是他的八年老大的生涯,却干着老二的事情……

    十足的老好人,和稀泥的老油条!

    请记住本书域名:。九天神皇阅读网址:

第五十九章 一虎持两羊() 
    源乾曜无愧是公认的老好人,热心的说道:“我等已经收到了陛下的任命,诸位宰相也同意所请。从今日起,裴相就跟我们这伙老头子同事了。裴相还是首次为相,平素也未接触此列事物,想必纵有经纬大才,一时半会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处入手。我与李相约着一并来邀裴相同往,日后尚书省与我们门下省、中书省少不了深入往来,今日我们彼此相伴而行,以便日后相互配合。”

    源乾曜此话说的是合情合理。

    三省六部制是唐王朝行政的核心,一切政策都离不开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一关。

    尚书省管辖六部,负责政策行政的制定,而中书省则负责作诏令文书,门下省负责出纳帝命。

    也就是说尚书省拟定方略,需要得到中书省的审核,再由中书省写诏令文书,交给门下省。门下省则负责最重的定论盖印,若方略得到门下省的认可,才能真正的公布天下。要是门下省不同意,则交还给尚书省,重新制定。

    这也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相互交错,相互制衡的关系。

    不过因为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从而三省官员的关系,也就不再是泾渭分明了。

    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什么政策,都需要盖上三省宰相的大印,才算生效。

    哪怕是李隆基的圣旨,要是没有宰相的印玺,都做不得数的。

    今日恰好是三省宰相相聚商议公事之日,也因如此,负责门下省的源乾曜,与负责中书省的李元纮,一并来找刚刚接手尚书省的裴旻。

    裴旻自不会拒绝两位大佬的好意。

    原来尚书省是三省之首,地位最高,但是随着不断的分权,尚书省已经是后娘养的了。尚书仆射这个这个尚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加上个同中书门下三品都不算是宰相。

    于诸多宰相中,裴旻的地位还是要次于源乾曜、李元纮的。

    “源相、李相此来真是雪中送炭!不怕你们笑话,在下还真没有入相这个觉悟,本想着晚些时候,去尚书省转转,了解了解情况。再履行职务,免得闹出什么笑话。自己丢脸不说,还辜负了陛下的信任。现在有源相、李相指点,那是再好没有了。二位先请进屋稍待片刻,在下这便去换一身衣裳。”

    裴旻说完将源乾曜、李元纮请到了屋内,自己快速的换了衣服。

    三人一并去皇宫,分三辆马车坐,显然生分。

    源乾曜邀请裴旻、李元纮与之并骑而乘。

    裴旻自无异议。

    李元纮的势头虽比源乾曜大,但名义上源乾曜还是首相,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抢首相因有的威风。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位大佬坐在一辆马车上,自然少不了商议当前之事。

    源乾曜、李元纮皆问起了李隆基的病情。

    他们虽是国相,但也未见李隆基几面。

    一方面是现今人心惶惶,他们需要主持大局,另一方面也是李隆基、高力士的不许。

    李隆基并不愿意自己病怏怏的出现在百官的面前,听他们说这各种各样没有营养保重的话。

    故而源乾曜、李元纮对于李隆基的详细情况,限于七日前。

    今日一起来找裴旻,也有这个意思。

    裴旻并没有露出多少忧色,反而笑道:“昨日面具陛下,陛下情绪精神尚好,说了些许话。总的来说,还是关心庙堂之事,希望我等在他养病的这些时日里,好好的辅佐太子。”

    他隐瞒了李隆基意图里李亨为太子的意图。

    经过昨日的深思,裴旻对于当前的局面,有了初步的几套方案。

    其中最佳方案毫无疑问就是李隆基康复过来,这样什么屁事也没有了。

    裴旻也不用担心李亨闹事,有李隆基在,李亨翻不了风浪。

    只是凡事要做两手准备,昨日裴旻并没有与刘神威会面,也不知李隆基到底严重到什么地步,梨老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真要有个意外,裴旻决定扶持现在的太子。

    哪怕李琰优柔寡断,胆小怕事,也是无妨。

    比起更坏的李亨,李琰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裴旻这里也给李琰说了几句好话。

    源乾曜、李元纮听到李隆基精神大好,也跟着放心了。

    源乾曜叹道:“某一直所忧,即是陛下病情。他精神大好,自是天大的喜讯,至于辅佐太子,是我等份内之事,在所不辞。”

    李元纮对于李亨的好感,胜于李琰,但也知道废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回答的也是一样。

    马车徐徐的抵达皇城。

    门下省、中书省位于太极宫附近。

    而尚书省位于皇城中央,皆要进入皇城,接受盘查。

    皇城重地,便是宰相亦不例外。

    即便是做样子,也要走个过场。

    此事正是官员点卯的时候,皇城外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聚在一处,接受简单的检查。

    源乾曜、李元纮的宰相架势并在了一起,自然是引起了大众的注意,纷纷翘首以盼,意图上前打招呼,混个眼缘。

    源乾曜、李元纮先后下车。

    裴旻紧随其后,相比源乾曜、李元纮的小心翼翼,他是直接一跃而下,稳稳当当的落地。

    裴旻这一出现,引起了一阵低呼。

    谁也想不到这一辆车上,居然藏着三位大佬。

    源乾曜、李元纮,诸多官员是见多了。

    裴旻可不常见,尽管裴旻执掌的尚书省位于源乾曜、李元纮之下,可真没人将他排在两人之后。

    首先郡王的身份就是两人不具备的,何况裴旻还遥领四镇兵马。

    故而诸多官员对于裴旻的热情,甚远源乾曜、李元纮。

    源乾曜、李元纮是文臣,讲究风度,对于诸多官员的问好,客气有礼的回应。

    裴旻则不同,他弃文从武十数年,军人的习性早已刻入骨髓,改变不了。

    对于官员的问好,皆以军礼回应,加上他要挂长剑,身如泰岳挺拔,气势恢宏。

    而在他身旁的源乾曜、李元纮,皆有着苍苍白发,源乾曜甚至有些驼背。

    三人的所体现出来的气势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远处的韩休见这一幕,忍不住道:“一虎持两羊也!”

    请记住本书域名:。文学馆阅读网址:

第六十章 政事堂会议() 
    韩休,京兆长安人,出身于昌黎韩氏,是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

    因家学原因,韩休自幼就学得一身治世本领,极有才略,而且大有魏征、宋璟之风,方直刚正,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之前王鉷意图谋取御史中丞的雄职,裴旻不愿他得逞,选中了韩休。

    韩休也没让裴旻失望,这一上任就干了一件轰动长安的事情。

    程伯献是程咬金之孙,程处弼之子,名门之后,袭爵广平郡公,官拜左金吾大将军。

    想当年开国大将程知节是何等人物,但身为英豪之孙,却未有先祖的英雄气概,依恃恩宠,贪图财利,住宅车马,多有僭越。

    韩休一上位就将程伯献逮住了。

    李隆基一开始还不愿意惩处,韩休不依不挠的,强逼着李隆基严惩了程伯献。

    这御史台前有宇文融,后有韩休,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宇文融便在韩休身侧,听到韩休的话,脸上满是愤慨,又有一些无奈,现在的他焉有资格与裴旻叫法?

    只是看着精气神十足的裴旻,在看看一旁的源乾曜、李元纮,心底居然生出同样的念头……

    也许要不了多久,尚书省这个已经名存实亡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