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希烈为人特别圆滑,常以神仙符瑞取悦于李隆基。

    月亮大些说,皓月当空是大吉之兆。

    星星多些,就说群星汇聚,象征着大唐万事昌盛。

    这些骗鬼的话,恰恰能够唬住李隆基这样的君王,令得他们开心。

    李隆基一开心,陈希烈自然官运亨通,成了现在的门下侍郎、兼任集贤院大学士、崇玄馆大学士。

    明日又道跟李隆基讲课的时候,虽然他知道李隆基志不在此,即便听课也是敷衍了事,可他这里却不能不认真筹备,以免出个意外。

    陈希烈能够将《易经》理会通透,自身在这方面也别具天赋,只是一刻功夫即看的入神,沉迷进去。

    直到给下人重重的敲门声惊醒。

    陈希烈性情谦柔,只是微微皱了皱眉,没有动怒,而是心平气和的道:“我不是吩咐过,看书时间不要过来打扰?”

    下人说道:“是有故友来访,说是裴国公麾下的幕僚,李林甫。”

    陈希烈神色一怔,霍然而起。

    裴国公的幕僚可不是一般人物,以裴旻现在的地位,他的幕僚固然算不上朝廷编制,地位却是响当当的。

    尤其是裴旻的左右手,张九龄、李林甫,随便拿出去都有三品官的排场,名望早已传言开来。

    其中李林甫行事比张九龄张扬一些更为出名,他游走于西域的诸侯间,与他们称兄道弟。

    即便是长安,也有他的事迹。

    陈希烈身为官场中人,自然听过。

    而且陈希烈还听到一个传闻,听说此次大战,裴旻攻取青海湖,击退阿拉伯战无不胜的狮王,李隆基意图给裴旻封王。

    以军功封王,这是唐王朝立国以来的第一遭,即便是李靖、苏定方、李世绩都未有这种荣耀。

    但细细想来,裴旻此刻的功绩与这些名将只多不少,即便封王也在情理之中。

    裴旻这真要是封王,地位权势更重,能够结识裴旻的左膀右臂,对于自己的仕途那是百利无一害。

    “快,将林甫兄请入会客厅,我正装相迎。”

    他说着整理了装束,小跑着去与李林甫见面。

    “林甫兄!”

    人未到,声先至。

    李林甫也起身迎上,说道:“陈兄,好久不见了。”

    陈希烈、李林甫关系原本不深,但有过往来。

    李林甫早年受舅父姜皎的宠爱,姜皎昔年是李隆基的至交,官至迁太常卿,兼秘书监,而陈希烈一开始是秘书少监,在姜皎手中任职。

    两人又这层关系,相互结识。

    只是李林甫当年地位低下,不过是看门的千牛直长,陈希烈没有与之深入往来。

    而李林甫也觉得陈希烈对自己没有半点用处,关系冷淡。

    然而今日再会,两人几乎如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特别亲昵。

第十章 各怀鬼胎() 
    李林甫、陈希烈,两人一个老谋深算,一个柔而多智,聚在一起,也与裴旻、高力士一眼,是万事心照。

    两人谈天说地,就如阔别已久的知己,畅谈人生局势。

    他们相互说着彼此的经历。

    李林甫自不用说,裴旻对他很是器重,诸多事情交给他打理。

    西域事情繁多,他说的是有滋有味。

    陈希烈的经历反而有些感慨枯燥,固然身兼两任大学生,地位崇高,却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功绩。

    为此陈希烈自己也很是伤神。

    尤其是看到原本自己瞧不起的李林甫现在在面前高谈论阔,自己只能一旁附和旁听的时候,那种莫名的失落,令之很不是滋味。

    李林甫说了一大通,有故作不经意的问起了长安当前的动向。

    陈希烈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身在官场,而且深得李隆基宠信,知道的事情也特别多,说的特别的详细。

    陈希烈也理所当然的说道了近半年的大事,如张说去相,以及近来最的李隆基宠信的杨婕妤跟王鉷二人。

    陈希烈很是感慨道:“唉,这人走运,老天都要助他。王鉷先得自己好友的杨慎矜举荐,进入庙堂。又因有一个好表妹,深得帝宠。这才不过短短两年,居然身兼十一要职,手中的权势比之宰相都未有不如。依照这个势头下去,不过三五年,王鉷或许能的爬上相位了。”

    说道这里,陈希烈有些羡慕。

    这身为文臣,人生在世,最大的目标不就是能够当一次宰相?

    哪怕只有一年,都是值得吹嘘的事情,能够荣耀的额衣锦还乡。

    陈希烈却也只能在梦中才感想自己能够有朝一日,成为国相。

    李林甫也有些羡慕,羡慕之余对于那个走狗屎运的王鉷又有着些许嫉妒,眯眼说道:“王鉷的情况我在姑臧都听过,某觉得要是王鉷干的久一些,根基稳固一些。此次张公遭贬,他甚至有可能直接位列国相。”说道这里,他有一脸遗憾:“只可惜我在长安无任何根基,不然此次到可以争一争相位。”

    陈希烈啼笑皆非的说:“林甫兄的心情我能理解,只是这国之宰辅,岂是说但就当得上的?没有人举荐,或是陛下不中意,资历不足,身份地位不对等诸多关键……除非林甫兄能得裴国公全力支持,不然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再说国公是外臣,一个外臣,干涉辅宰大事,真不怕陛下起疑?”

    李林甫摇头道:“裴帅的性格世人皆知,他怎么会无辜举荐我?我说的是王鉷……陈兄不觉得王鉷表面风光,实际地位有些尴尬嘛?”

    陈希烈问道:“从何说起?”

    李林甫笑道:“王鉷崛起的太快,以至于朝中无根基。而且他一下子爬的太高,甚至权势比寻常辅宰大臣都要高,难免为引起反感不适。下等官,他不屑去往来,上等官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一时半会融不进去。”

    陈希烈神色一动,这他确实听说了一些。

    王鉷在朝堂上的风评确实不怎么样,人人敬畏他三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之往来。

    李林甫幽然道:“他缺少一个有一定资历的盟友,只要有人愿意与之合作,交好往来。便可借助他的力量,成为宰辅之臣。”

    陈希烈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问道:“王鉷会同意嘛?”

    李林甫笑道:“只要他不傻,有雄心魄力,一定会答应的。有一个利益相同的盟友进入了宰辅之列,加上他现在不亚于辅宰的额权力,双方相互依仗,哪里需要看李元纮的脸色?”

    陈希烈大感意动,但却有带着几分警惕的看着李林甫道:“林甫兄,你如此助我,却不知为何?”

    李林甫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性子温和,但无疑是个聪明人。

    “让陈兄看出来的。某是希望陈兄获得相位之后,不要忘记某的功劳,拉某一把,将某召入京畿。”

    陈希烈讶然的看着李林甫道:“林甫兄在国公那里呆的不好?”

    “非也!”李林甫摇头道:“国公待某极好,并无半点亏待。只是人不是水,始终要往高处走。国公的未来几乎到了顶峰,我等在他麾下已经无法提升了。当初某跟随国公,目的即是为了求名。获得一身名气,在调回京师拼搏。而今我名气以够,缺乏调回来的契机。只要能回京,相信以我现在的名气,不过两三载,至少也能成为执掌朝堂众人的侍郎、尚书。运气老如陈兄今日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或许成为一国之相,也犹未可知。”

    陈希烈恍然大悟,对于李林甫的相求却一口应诺,心底却拿定了注意,日后自己当真如李林甫说的那样,需要借助王鉷的力量获得辅宰之位,决不能让李林甫回来。

    就李林甫今日表现出来的才智,他要是回来,还有自己的地位?

    不得不说,陈希烈的警惕心还是极高的。

    历史上的他就是让李林甫架空的,归为宰相之尊,却无半点的权力,单纯的挂名。

    李林甫却不在乎陈希烈如何想,他心底早已看穿了李隆基的心思。

    李隆基这个皇帝终究是挑起两次政变的牛人,即便性格有着巨大的缺陷,可他左右权衡之术却是毋庸置疑的。

    张说的贬黜,已经造成了李元纮的温和派反战派一家独大。

    表面上宇文融的机会最大,也最为看好,实际最不可能的就是宇文融。

    而陈希烈并非主战派的成员,更无半点军事能力,李隆基也不可能提拔他为辅宰……

    他们双方都不是李隆基心中的合适人选,都的越厉害,越会引起李隆基的反感,从而两边一起收拾……

    陈希烈、李林甫各怀心事,但是他们交谈的时候脸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真如多年未见的兄弟一样,畅谈甚欢。

    直至半夜,李林甫才告辞离去。

    而陈希烈热心的将李林甫送到了府外,还将自己的马车借给了李林甫,让他乘坐自己的马车回去。

    他的马车是李隆基赠送的,能够免去巡夜武侯的困恼,给他省去了不少麻烦!!

第十一章 以命相逼() 
    李隆基还是很重视自己在民间的声誉,即便因为成功,自诩自己统治的唐王朝已经超过了贞观时期,心底有了懈怠之意,疏于朝政,沉迷享乐。

    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还是极为重视。

    他与杨妃不知说了什么,但是第二日,裴旻既得到了消息。

    杨家人退出了韦府,同时工人留了下来,并未继续修葺屋舍,而是尽可能的将韦府复原,并且下旨光复韦安原职,还惩罚了杨锜,罢去了他的官职。

    很显然李隆基是将一切罪过算到了杨锜的身上,让他来顶罪。

    不过真正嚣张跋扈的根源杨婕妤非但没事,李隆基为了安抚她,还赏赐了一大笔的钱财。

    裴旻闻言也是长叹,并不意外,这就是李隆基的性格。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李林甫也向裴旻汇报了自己这边的进展。

    听他坑骗的对象是陈希烈。

    裴旻一点负罪感都没有,对于这个家伙他是有些印象的。

    因为历史上的陈希烈是李隆基这一朝人缘最好的宰相。

    他深得李隆基欢喜,又让李林甫信任,还跟杨国忠坑壑一气,与安禄山关系密切,跟哥舒翰把酒言欢。

    不管朝堂局面多少扑朔迷离,他自己怡然自得,不动如山,犹若不老青松。

    在李隆基沉迷享乐,李林甫、杨国忠争权,哥舒翰、安禄山相斗的时代,陈希烈能够做到这点委实不易。

    只可惜他的能力并未用在正途,而是溜须拍马,左右逢源。

    当然历史上左右逢源的人不少,仅是如此,裴旻倒也不会计较什么。

    让裴旻无法接受的是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陷长安。李隆基仓皇逃奔蜀地,陈希烈被叛军俘获。

    陈希烈毫无节操,直接选择投降了安禄山。

    然后陈希烈当了多年的大唐宰相,摇身一变成为了安禄山大燕国的宰相。

    坑这种人,裴旻心底没有半点的负罪感。

    裴旻在李隆基封赏之前,去拜会了自己在长安的故友。

    老哥哥贺知章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

    不管身份在怎么变化,裴旻的权势如何隆重。

    对于贺知章、张旭这两人,裴旻始终怀着崇高的敬意,不忘自己初入长安,人生地不熟的时候,是他们给了自己一个稳定的住处,一次次的在酒会上传授自己经史文化,并将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酒鬼。

    即便事情过去十多年,对于他们的情义,裴旻不敢半点遗忘。

    贺知章也不将裴旻视为那个高高在上的西方边帅,还如当年那个初出茅庐一身热血穿京畿的小兄弟。

    得知裴旻要来长安,贺知章早早的吩咐下去,请了长安最好的厨子,准备酒宴,用来款待裴旻。

    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任何身份隔阂。

    贺知章今年正好六十,脸上以显露老态,鬓发灰白,神色也不如以往精神。

    裴旻看着有些心塞,莫名想起了自己的太公薛讷。

    作为将门之后,薛讷早年是何等英武,即便白发苍苍,依然横扫北疆,以摧枯拉朽之势,稳固西方局面,但依旧躲不了岁月蹉跎。

    裴旻、贺知章高举杯中酒,一饮而尽。

    裴旻叹道:“只可惜张老哥不愿远行,此时此刻再加上他,那才是人生幸事。”

    这一次,裴旻来之前还特地指挥了张旭一声,问他要不要一并通往。

    毕竟他们三人聚在一起喝酒的机会不多了。

    只是张旭早年行走天下,游山玩水,磨砺自己的书法半辈子,大有走乏疲累的感觉,不愿意再动了。

    而且他已经将凉州国会图书馆看成了一种事业,将重心都用在了图书馆的工作上,甚至为此放弃了从不离身的酒。

    拒绝了裴旻的邀请,只是让他代替自己多陪贺知章喝两盅。

    贺知章道:“伯高老弟找到了自己的路,某这个做哥哥的只为他感到高兴,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在于他一同喝个痛快。”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惆怅,更多的是怀念。

    裴旻忍不住问道:“张老哥,可是有什么心事?”

    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贺知章的感觉有些不正常。

    只以为他如昔年的薛讷,英雄迟暮,上了年岁,多愁善感。

    但听他话中有话,裴旻顿觉不对劲。

    贺知章半响不知说什么,叹道:“原本想尽兴之后再说,现在却不得不提前了。”

    他很慎重的叫了一声:“裴老弟!”

    “答应哥哥一件事情。我说如果,是如果,哥哥有什么意外,你就当做不知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裴旻霍然而起,紧张道:“这怎么可能答应!老哥哥,我裴旻朋友不少,但您与张老哥,与我而言如兄如父。我们相交十数载,现在说什么生分的话?您若有事,我怎么可能做到不闻不问?你将我裴旻当做什么人了?”

    贺知章跟着起身,一步一步的走到近处,突然撩起长裤直接跪伏下来。

    裴旻都有些吓傻了,根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