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般举动,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不多时须发花白的刘神威在士兵的押解下从后堂走了出来,在刘神威身后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药童。

    刘神威一脸的不满盛怒。

    李隆基见是德高望重的神医,忙道:“不可对神医无理!”

    崔鸿大喜过望,高声道:“陛下,这刘神威也是一伙的,今日裴旻以马车将刘神威与来自湘西的巫蛊师接到了府上,他必然知道……”

    “放屁!”

    崔鸿这话还未说完,“详情”二字,还未出口,刘神威底气十足的两个字就骂了出去。

    以得李隆基的解救,刘神威挣扎了开来,先对李隆基行了一礼,上前两步指着崔鸿的鼻子骂道:“无知小辈莫要信口雌黄,老夫刘神威,今年一百有一。八岁就跟着仙师孙公思邈学医,所学所用,莫不是济世救人的本事,是煌煌大道。”

    “这辈子医人无数,也为高祖、太宗、长孙皇后,高宗还有当今的太上皇、圣人,都行过医问过症。岂是你这后生晚辈能诋毁的。”

    他本就须发皆白,这一阵怒吼,须发抖动,颇为威风。

    崔鸿气魄被夺,不由自主的小退了一步,脸上即是难堪。

    刘神威说的没毛病!

    这就是命长的好处。

    义宁二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零五年。

    高祖李渊贞观九年病逝,那年刘神威十四岁,跟着孙思邈学医六年,帮着孙思邈打下手,确实照顾过高祖李渊。

    至于接下来的太宗、长孙皇后、高祖什么的,历朝历代的君王,包括武后在内,刘神威也确实为他们看过病。

    唐朝的每一个皇帝,他都伺候过,一点毛病也没有!

    李隆基也不愿得罪刘神威这样的神医,就算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有个三灾六病。

    裴旻的手臂这件事情,已经证明了刘神威的医术,确实比宫中御医要厉害一个档次。

    指不定那一天,就要求到刘神威面前。

    “快跟神医道歉,这里有你胡乱开口的资格?”

    李隆基本就因心底最信任的人受到这般置疑而心乱如麻,说话也毫不容情。

    崔鸿难受至极,却也不得不向刘神威作揖道:“晚辈无礼,还望刘老神医恕罪。”

    刘神威“哼”了一声,脸上犹自气愤。

    崔鸿忍着心底的气道:“还请老神医示下,今日随你一同坐马车的老妇人如今在何处?”

    刘神威就跟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再次跳了起来,怒道:“什么老妇人,哪有什么妇人?小辈你到底是什么居心。我刘神威还是童子之身,你想毁我清誉?”

    他撩着袖子,似乎都想要动手了。

    “够了!”

    李隆基头疼的看着这一场闹剧,看都不在看崔鸿一眼,而是对着崔澄道:“管好你的儿子,让他知道什么是尊卑礼节,朕面前,容不得他放肆。”

    崔澄脸色瞬间苍白,吓得跪伏在了地上。

    一拉身旁的崔鸿,两人一并老老实实的跪伏在地。

    李隆基缓和了脸色,缓解了情绪笑道:“神医怎么在这裴府?”

    刘神威对上李隆基自不敢放肆,恭恭敬敬的作揖道:“在后间给裴国公熬药呢,今日一早,国公派人来我府上说他今日有事,一早要出去,不能按时来药坊服药……”

    听到这里,李隆基瞪了跪伏在地上的崔澄、崔鸿一眼,眼中充斥着一抹杀意。

    刘神威接着道:“最初国公是打算让下人来取药的。但是国公受伤颇为严重,而药汤要趁热才有效果,送来送去的,又吹风又受凉,影响药效。老夫今日无事,干脆让裴府送来一辆马车,亲自来府上熬制药汤。也不知为什么,一群兵士就冲了进来,将老夫押到这里。”

    说道这里,他一脸的无奈道:“这会儿,估计药汤都烧干了吧。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是国公惹祸了……”

    他自说着,“哎呦”叫了一声,吓了自己一跳,忙道:“陛下,老夫就是一个大夫,可跟这事无关。”

第六十六章 下不了台,善不了后() 
李隆基让刘神威莫要担忧,问道:“神医来府上多久了,可见到裴国公?”

    “没有!”刘神威两个字回答的毫不犹豫,接着想了一想,才道:“差不多一个时辰左右……这府上丫鬟佣人皆可作证。”

    李隆基默默点了点头,道:“神医且去隔壁玉真观稍坐,府中有一些事不便于神医多言。但与神医无关,你大可放心。”

    刘神威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招呼着自己的小药童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裴府。

    在路过前院的时候,却见玉真公主快步而来,忙作揖行礼。

    玉真公主李持盈也对着刘神威微微作揖。

    两人也未寒暄,擦肩而过。

    倒是那个不起眼的小道童盯着玉真公主远去的背影看了一会儿,露着些许古怪的笑容。

    “皇兄!”

    玉真公主迈步走,进大殿,叫了一声。

    李隆基意外见自己的小妹,先是莫名惊喜,随即却有些尴尬。

    自己小妹的心,他这个做哥哥的焉能不懂?

    “玄玄!你怎么来了?”

    玉真公主来到近前,笑道:“不是皇兄让我回来的嘛!要不是金仙姐不让走,要我多陪陪她,玄玄早回来了。这是怎么了,皇兄来找国公,不至于这般劳师动众啊?”

    原来玉真公主之前去终南山子午峪金仙观陪姐姐金仙公主,并不在长安。

    李隆基修书让玉真公主回来。

    玉真公主刚回来不久,有些疲累,想要休,却听到李隆基亲率兵马包围了国公府,心底担忧,便亲自过来了。

    李隆基正想着说词。

    陈玄礼已经回来,道:“回陛下,臣搜遍前院,并未发现裴国公人影,也未发现有什么巫蛊师。”

    玉真公主听到“巫蛊师”这三个字,脸色已经变了,叫了一声:“皇兄!”

    李隆基摇了摇手,并未让她说下去,闭目等着王毛仲的消息。

    过了一会儿,王毛仲也悻悻的来报:“陛下,没有任何发现!”

    “咚、咚、咚……”

    李隆基跪坐在席子上,用手捶地,一下又一下,就如催命的大鼓,敲着崔澄、崔鸿的心。

    半响!

    李隆基方才一字一句的道:“你们可有什么好说的?”

    “臣……”崔澄已经不知说什么了,脑子一团浆糊混乱,完全不知怎么回事。

    但是他知道诬告裴旻这样身份地位的重臣谋反下场是什么,大汗淋漓,瑟瑟发抖。

    崔鸿也有些傻了,剧本完全乱套了,一头磕在地上,惊呼道:“不可能的,陛下,一定是哪里出了错。裴旻一定躲在府中某个地方,府中也许有什么密道,有什么特别藏人的地方。请陛下明察……”

    李隆基徐徐起身,一步步走到崔澄、崔鸿的面前,看着造成这一切的两人,一字一句的道:“你们将朕逼上了悬崖,下不了台,善不了后……现在,朕全了你们的意愿。若一无所获,朕就用你们的脑袋去见静远,向他解释这一切……”

    他转过身子带着几分冷漠的道:“再搜一遍,仔细搜,认真搜,若有可疑,拆墙掘地,一切后果,朕来担当。”

    “是!”

    王毛仲、陈玄礼再次领命去了。

    玉真公主带着几分惊恐的看着,面无表情的李隆基,心底也露出了刺骨寒意。

    对于自己这个兄长,身为妹妹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隆基喜怒无常,但是并不记仇。

    历史上他痛骂过高力士,重罚过王毛仲,还两次将杨玉环赶出皇宫。

    但不管他生多大的火,动多大的怒,只要气息了,就会当做什么事情没发生过。

    对于他们的宠信宠爱庇护一如既往。然而一但他盛怒过了头,冷静下来,问题就严重了。

    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就是盛怒过头的产物。

    越是冷静,越是意味着,他已经动了真火,有心大开杀戒!

    “皇兄!”

    玉真公主又战战兢兢的叫了声。

    对于自己这个妹妹,李隆基还是很优待的,冲她微微一笑,安慰道:“你要对他有信心。”

    听到李隆基的态度完全转变,崔澄、崔鸿心底的惊恐越来越盛。

    崔澄用着极其空洞的眼神看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已经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前途昏暗,而是性命不保,就觉得一把刀已经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至于自认为主导这一切的崔鸿,也没有了潇洒从容,脑中不断的重现布局,一切都没有差错,为何裴旻、梨老婆子,这样活生生的两个活人会从府上消息了?

    裴旻到底在哪?

    崔鸿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裴旻此刻正在开心的吃喝玩乐,听着最动人的笛曲《梅花三弄》。

    长安五王宅,宁王府。

    已经改名为李宪的李成器,正在忘情的吹着《梅花三弄》。

    在下首的除了裴旻还有齐王李隆范。

    也不知是为何,李旦并不爱好音乐,但是他的五个儿子,有三个是当世知名的音乐家。

    李隆基自不用说,因为自身爱好,弄出了梨园,成为天下戏曲的鼻祖。

    除了老三李隆基,老大宁王李宪,老四改为李范的李隆范都是喜好音律,并且精于此道的大音乐家。

    尤其是宁王李宪,才气过人,在音乐上的天赋,一点也不逊色李隆基,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竹笛的造诣上,更是天下无双。

    《梅花三弄》这天下第一的笛曲,裴旻吹起来那是鸡鸣鸭叫,但是由李宪吹奏起来,却让人余音绕梁。

    竹笛动情、婉转,犹若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而《梅花三弄》是歌颂梅花的迎寒而开的傲骨。

    荡涤之声配对梅花三弄各有不同的傲骨,李宪演绎的是天衣无缝。

    裴旻临时抱佛脚,自身的修为,对于竹笛的了解极为一般。

    但裴旻一直坚信一点,音乐不是上流社会的产物。

    只有让大众接受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让不懂的人觉得好听,才是真正高明的音乐。

    伯牙子期能够有高山流水的千古事迹,并非是子期一个樵夫有多少音乐素养。

    而是伯牙技艺高超,弹的确实是好。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体会到了琴音中的高山与流水。

    李宪这一首《梅花三弄》,正给了裴旻这种感觉。

第六十七章 押入死牢() 
李宪一曲吹罢,意犹未尽!

    “好!”

    裴旻与岐王李范一并拍手喝彩。

    李范道:“这《梅花三弄》采用的是循环再现的妙法,重复整段旋律三次,每次重复的旋律音调各有不同,正应对了梅花三次开放的不同景象。兄长将相同的旋律,反复吹奏三遍,是为三弄。一弄声入太霞,二弄声入云中,三弄隔江长叹。三转三弄,将梅花的静与动,完美的切合笛音,太妙太妙。”

    李范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裴旻让李范抢先了一步,顿觉尴尬了。

    为了布局,他一个竹笛界的小白,研究这《梅花三弄》多日,一无所获。

    最终在高人的指点下,临阵磨枪,了解了一点表面东西,却让李范抢先说了,而且说得比他更好。

    见李宪望向了他,裴旻也知自己不能一言不发。

    不管怎么样,也要评价一二。

    这让李范这样的音乐大家抢了先,裴旻知道自己不能依照剧本来了,略一沉吟,道:“岐王无愧是当世少有的音律大家,对于旋律的了解,诚可谓字字珠玑,将旻想说的都说了。在下自问于音律一道,比不上岐王,也不班门弄斧了。就从另一角度来说……”

    “《梅花三弄》是由桓伊所作,这个桓伊有‘笛圣’之美称,史上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但此人不只是精于音律那么简单,他还是天下一等一的大英雄。淝水之战,东晋拒前秦苻坚,当时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谢氏当政。”

    “这大敌当前,桓、谢两家冰息前嫌,并力拒敌,谢玄、谢石、谢琰、桓冲、桓伊等人,力挽狂澜,已不足十万之数,大克苻坚八十万雄师,换得东晋四十年和平,护我华夏血脉长存。”

    “桓伊的《梅花三弄》,喻景更加喻人,以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来赞颂这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豪杰。”

    裴旻这话音一落,立刻引来了李宪、李范的轰然叫好。

    李宪赞叹道:“好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三郎有国公这样的栋梁之才,实属我李家幸事。”

    李范跟着抚掌道:“在我看来,国公便当得这一句。”

    裴旻忙道:“岂敢,岂敢,现今陛下英明神武,我大唐蒸蒸日上,问鼎四海。在下不过是锦上添花,可不敢与谢、桓相比。”

    他们围绕着《梅花三弄》开怀畅谈。

    突然一下人匆匆而来,疾步来到李宪身旁,对着他一阵耳语。

    李宪动容的看着正在与李范饮酒交谈的裴旻一眼,挥手让下人下去。

    李范相劝大哥李宪饮酒,但见李宪一脸肃然,不免问道:“兄长,可有事情发生?”

    李宪略一犹豫,如实说道:“三郎不知为何亲自率着王毛仲、陈玄礼、杨思勖领着千余人包围了裴国公府。”

    “什么?”

    “什么?”

    裴旻、李范同时变色。

    裴旻仓惶的起身道:“宁王、岐王,在下先行回府。陛下此举,不知何故,但陛下如此做来必有缘由,在下且去看看……”

    李宪想着裴旻先前那激昂之意,也不犹豫,道:“国公慢着,本王与你同去!”

    李范以兄长为先,见李宪同往,也道:“我也一同去。”

    他们三人一并出了宁王府,直往裴府而去。

    李隆基正在裴府中静等着,耳中时不时的听得内外传来翻墙捣柜的声音。

    他一直以为,就算是个误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