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两人有些古板古董,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势看的极重,不愿意外人干涉他们的事情。

    裴旻以武将的身份帮着他们开渠,在他们看来非但不是帮助,反而是跟他们抢攻来的。

    本来在大旱之年,护住部分沃土,保证部分收成,以是大功,功劳由他们一方所得。现在却要分一半给军方,他们表面不说其实心底介怀之极。

    至于在裴旻在陇右军的帮助下多开了好几条沟渠,这一点他们是不会细算的。

    这大旱未过,蝗灾又来。

    裴旻再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又有干涉政务的意思。

    这一次裴旻没有旨意,占不得理,吴华听都不愿意听下去。

    至于裴旻那一脚,也让童皓这位鄯州长史牢牢记在了心底,告了御状不说,还针对裴旻的“自寻死路”想出了一条阴招。

    他对刺史吴华说道:“裴旻以人力撼天,实在是无智之举,我们可以用之提升名望,借着他的失败,成就一生英明。裴旻灭蝗,几无胜算可言。结果只会越发凄惨,到时候即便陇右颗粒无存,也与我们无关。是裴旻不知天高地厚,妄图以人力胜天,引起了蝗神震怒,才有此结果。而我们日夜领着百姓祈福,一言一行,所作所为皆在百姓眼中。那时整个鄯州百姓无不念我们的好,对于毁了他们家园的裴旻却是恨之入骨。民怨一起,看他如何收场。”

    吴华当时迟疑道:“万一,万一他真的成功了呢?”

    童皓毫不犹豫的接话道:“明明是我们诚心祈福,带领百姓感动了上苍,与妄造杀戮的裴旻有何干系?无论最后成与不成,我们都是最终的受益者。”

    为了此谋,吴华、童皓也是用心良苦,付出极多,亲自掏腰包购买三牲高香不说,还一跪就是大半天,只饮水不吃饭,戏份十足。

    当裴旻赶到湟水岸边的时候,吴华、童皓正在宣读祭文,以告上苍。

    辞藻动人优美,吴华念得也甚是投入。

    就在他乞求上天怜悯的时候,裴旻大声上前道:“上苍要是懂得怜悯,岂会天降旱灾,徒生蝗灾?堂堂一州刺史,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妖言惑众,实在可恨可耻。”

    吴华正念的投入,突然让裴旻如此不留情面的打断,登时喝道:“裴节度使,你在陇右大势杀生,乱造杀戮,导致现在陇右各地在灾祸遍野。本刺史管不住你,我等为了陇右苍生向上天祈福。你不帮忙也就算了,还掺合捣乱,到底什么居心。”

    他话音一落,周边百姓议论纷纷,看着裴旻的眼光多有不善,但是又有些迷茫。

    便是因为裴旻夺回了河西九曲地,夺回了石堡城,才令鄯州免去兵灾。

    这分恩情,百姓并未忘记。

    恩情、不满两者相冲,他们也不知如何看待。

    “好大的一定高帽!”裴旻但听此言,更加证实了他心中的猜测,冷笑道:“灾祸来临,你吴华身居刺史之位,无德无能,不竭力制止灾祸,反而妖言惑众,带领百姓坐以待毙,还振振有词委实可笑。”

    他这话音一落,一旁的童皓立刻接口道:“天灾是上天的惩戒,唯有修德,才能消除。裴节度使,一介武臣,只知道打打杀杀,自然不懂这个道理。”

    裴旻森然道:“你说天灾是惩戒,唯有修德可以免除蝗灾。是不是意味着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你的意思是圣人不修德?”

    童皓脸色大变。

    目的已经达到,裴旻根本不给二人说话的机会,高声道:“来人,鄯州刺史吴华,身为鄯州父母官遇到灾祸,不出力解决,反而祈求上苍,无能至极,将之官帽朝服剥下,除去刺史之位。鄯州长史童皓,身为刺史佐官,跟着一起胡闹,还暗指圣人失德,居心叵测,不可饶恕,先除去所有职位,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吴华、童皓瞬间大怒。

    吴华更是喝道:“老夫乃

第二十章 人定胜天() 
节度使兼按察使!

    吴华、童皓闻言瞬间傻眼了。

    这文武有别,两人根本不在意裴旻节度使的身份。但是按察使却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

    要是事先知道裴旻是按察使,他们绝不敢用这种口气跟裴旻说话。

    心底也明白,裴旻故意不泄露自己按察使的身份,就是挖坑等着他们跳下去。

    吴华、童皓肠子都悔青了,他们一个三品大员,一个地方刺史的第一把手,走到今日这一步都不容易。便是得不到晋升,老死任上,也能换得一事英明,光耀门楣。

    哪里想到,自己的仕途,竟然就这样完蛋了!

    吴华不甘心的厉声道:“陇右之灾,为祸至今,全怨裴旻伤了天和,乡亲们,万万不可听他之言……”

    为了自己的前途,吴华已经孤注一掷,只要裴旻除蝗不成,那便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事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这最后的关头,他还要鼓动百姓,意图激起百姓的反抗之心。

    裴旻直接让人将吴华押下,作为一只败犬最后的犬吠,已经不值得他理会了。

    不过这万余百姓,确实是个麻烦。

    裴旻扫视了众百姓一眼。

    诸多百姓不由自主的低下了眼帘脑袋。

    这民怕官是古往今来的铁律,在百姓心中刺史已经足够大了。

    裴旻一言不合去了刺史的官位,足以让他们心生敬畏。

    裴旻见状暗笑,如此倒也少了些许麻烦,高声道:“乡亲们,如今蝗灾肆虐陇右,各地景象,你们大多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目共睹。祈福祈的不少,礼物也进贡的不少。但是结果呢,灾害可有减少的迹象?上天可有垂怜你们这些辛劳的百姓?是你们不够诚心还是不够虔诚?”

    “这点,我裴旻绝不相信!你们都是最辛劳的百姓,靠的就是自己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生活。失去了这些田地,等于失去了口粮。毫无疑问,你们是最诚心最虔诚的。只是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未有半点回应而已。”

    裴旻说道这里,有的百姓甚至都哭出了声来。他们以耕作生活,就是靠每年这一点点的收入。

    如今都毁去了,根本不知如何过活。

    “其实,你们有所不知,陇右十二州,并非全部如你们所想的一样,每一州都饱受灾祸。至少有一州,受灾最小,至今还拥有大片田地草皮。”

    百姓闻言,莫名的看着裴旻。

    裴旻笑道:“那就是洮州,洮州是十二州中,唯一一个没有举办什么祭天的州县,也是唯一一个,在蝗灾出现以后,全州百姓投入灭蝗杀蝗中去的州县,从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为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过是杀蝗,又能如何?”

    百姓有些意动。

    裴旻继续说道:“对了,我从古书看到一则消息,蝗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蛋白质也就是补品,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家禽皆有极大的好处。人,估计难以入口,但却是鸡鸭鹅等家禽以及各类鸟兽的最爱,比喂食残渣稻穗成长的更快。那些家有家禽的乡亲们,不是正愁没有饲料喂食?就算家中未有家禽,关中、河南一代,富户极多,养鸟之人,数不胜数。何不将蝗虫除死晒干,卖往关中,也能赚些小钱不是?”

    晓之以情,动之以利。

    很明显,百姓动摇了。

    裴旻高声道:“乞求上苍开恩,不如勤以自救。裴某言尽于此,望乡亲们好好思量。从即日起,为了陇右百姓不为蝗虫摧残,在下将发动陇右数十万百姓灭蝗,若真有恶报,我裴旻愿意一力承当,于所有百姓无关。”

    他这话音一落,立刻有百姓跟着响应起来,呼喝声越来越多。

    还未走远的吴华、童皓,听着这些呼喊,更是气愤的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与此同时,整个洮州也收到了裴旻强硬的灭蝗指令。

    最初各地刺史还不情愿,但是得知裴旻以强横的手段罢免了鄯州刺史、鄯州长史之后,不敢有半点抵触,只得配合捕杀蝗虫。

    岷州刺史阳奉阴违,意图敷衍了事。

    裴旻再次罢免了他的刺史职位,让敢于灭蝗的岷州长史代之。

    又经过此事,各地的刺史更加不敢大意,纷纷全力以赴。

    整个陇右,数十万百姓,在裴旻的指挥主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灭蝗行动。

    事实再次证明了一点,人,才是世间最强大的生灵,万物的克星。

    只要人有心灭绝,敢于出手,即便铺天盖地的蝗灾再如何可怕,也奈何不得他们半分。

    也亏得陇右军在此之前的出击,有效的防止了大群蝗虫的集结。

    如今万众齐心,耗时半个月,蝗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裴旻听着各州传来的捷报,一直绷着的脸也露出了丝丝微笑。

    “辛苦你们了!”他笑着对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裴晨霖、江岳几人说道。

    这些天要是没有这一批能干的部下,他早已支持不住。

    张九龄由衷的道:“国公客气了,能在国公麾下为整个陇右百姓,轰轰烈烈的干这一场,在下此生无憾……”张九龄是宰相才,最初并不甘心一直给裴旻做属下。他要做的是皇帝的臣子,在朝堂之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之所以答应裴旻的邀约,实是因为长安受到姚崇的压制,待的不顺心,出来走走,长长见识。

    但是经过此次蝗灾,他突然觉得在裴旻麾下任职,也不是没有好处。同样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一样都能为民请命,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心态渐渐的变了。

    裴旻道:“这蝗灾确实得到了控制,但万不可大意,吩咐下去。蝗虫这种生物是杀不尽,灭不绝的。它们四处播种,四面繁殖。可以肯定,在陇右干旱的大地底下,还有数以亿万计的虫卵。随时给我们形成第二波的灾害,要事先做好预防。”

    袁履谦色变道:“难道蝗虫真不能治?”

    “当然可以!”裴旻笑道:“只要这第一场雨下来,蝗虫失去了繁殖的环境。也就意味着,一切大功告成,我们最终战胜了灾害。也向世人证明,人定胜天的道理。”

第二十一章 名震宇内() 
裴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以他对蝗虫这种生物的了解,下的结论。

    在这个世界大多人都以为蝗虫是鱼虾变得,唯有他这个后世人知道蝗虫的特性特点。

    在这蝗灾发生的时候,裴旻也特别的了解了史上蝗灾的一些资料,研究出一些东西。

    古人因为对蝗虫的不了解,在灭蝗的时候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导致蝗灭不尽。加上各种流言神话的传播,自己吓自己,以至于认为神仙作祟。

    他根据蝗虫的特点习性来灭蝗,效果之显著,惊呆了一片人。

    就在众人以为安全的时候,裴旻却知道这雨一天不下,蝗灾就不算灭亡。

    果然跟裴旻预想的一样,压下去的蝗虫又有复苏的迹象。

    但裴旻早有防备,各地也因为灭蝗成效明显而士气高涨,一次又一次的将复苏的蝗灾压了下去。

    这两个半月未曾下雨,裴旻早早选择一个人铺着凉席睡在地上,床上虽有美女妻子,却实在受不住热。

    这一夜裴旻睡得正香甜,耳中突然让小七小八的哭喊声吵醒了。

    听到一旁的动静,裴旻忙起身道:“我来点灯,夫人别磕碰着!”

    他熟练的爬了起来,借着微弱的月光,摸黑找到了火折子,点燃了蜡烛。

    火光映照下,一身清凉的娇陈快步走向了摇床,熟练的检查小七小八是尿床还是饿了。

    裴旻凑了上去,帮着分担一个,问道:“怎么了?”

    这两个多月他一直顾着蝗灾一事,极少有时间陪着小七小八,抱着都觉得有些生手了。但他看得出来,两个小家伙都非常健康,给娇陈照顾的白白胖胖,特别可爱。

    也是因为有娇陈在,裴旻才如此的放心处理外边的事物。

    贤妻良母四个字,在娇陈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正是因为娇陈如此出色,裴母从来不催裴旻找正妻一事,在裴母眼中娇陈除了出身不佳,其他无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尤其是生下小七小八之后,裴母可把娇陈宠的,让裴旻这亲儿子瞧得都嫉妒。

    娇陈摇了摇头道:“没有尿床,喂奶也不吃。应该是热得,热得难受。”

    “你摸摸小八的背,看看是不是出汗了!”娇陈解开小七的衣服,并没有异样,看向了裴旻怀中的小八。

    裴旻依言一摸,果然有些汗迹,道:“这孩子像我,怕热!”

    “我去打盆井水来!”娇陈说着正欲动手。

    裴旻忙道:“我去,我去,孩子你照顾着。”

    他说完毫不犹豫的跑了出去,从后院井水里打了一盆水,回到了屋子里。

    娇陈用毛巾沾了沾水,突然道:“这水不凉啊!”

    裴旻摸了摸温度,果然是温温热的。

    他们府中的古井是一口数百年的老井,听府中老人说这口井冬暖夏凉,是难得的好井。

    冬暖他们是没有体会到,夏凉却也名副其实。

    不管多累,用后院古井水冲个凉水澡,是裴旻这个夏天最觉得幸福的事情。

    裴旻先是古怪,随即大笑起来,“这就是闻喜公《四十六诀》里说的地气上涌,是要下雨了!太好了,贼老天,总算是开恩了。”

    娇陈听了也松了口气道:“难怪今晚有些闷热,妾身体寒都有些受不住。”

    裴旻搂着娇陈道:“那就陪为夫睡地上嘛!硬是硬了些,可凉快!”

    娇陈也没有拒绝,给小八擦去了汗迹,换了一件稍微单薄的衣服,哄着两个小家伙睡去了。

    第二天太阳依旧高挂天上,怎么看都不像要下雨的样子。

    裴旻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到了中午用餐的时候。

    突然仿佛天狗食日一般,天空突然阴暗下来。

    紧接着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哗”的一下!

    倾盆大雨如冰雹般的打落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