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孙幽闻言,脸上也浮现一抹笑意,道:“知道了。”

    公孙曦意外道:“咦,老姐你笑了呢!”

    公孙幽道:“笑有什么奇怪的?”

    公孙曦认真的道:“笑不奇怪,四个多月都绷着脸,突然笑了,就奇怪了。”

    公孙幽看了自己妹妹一眼,道:“明天开始,跟我一同跟着慕姨学音律。”

    公孙曦神色大变,哀嚎连天。

    卢府!

    裴云、卢玉两个少年郎,一对好基友再度聚在了一起。

    大眼瞪着小眼,卢玉一脸愤愤道:“吐蕃人都是一群蠢猪嘛!裴旻都打不赢,还让他轻易取胜。”想着之前的嘲讽,他便觉得脸颊超疼。

    裴云也想不到吐蕃败得竟然如此快,念及当前情况,也知情况不妙:裴旻又获大功,声威更胜往昔,只怕库狄氏的心思再度动起来,愁眉不展。

    “云哥,你说现在如何是好?”卢玉心中想着裴旻的成绩,心底又急又恨,偏生无可奈何。

    裴云摇头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对了……”他突然猛拍了一下大腿道:“我识得一人,他智计无双,或许能给我们出个主意。”

    “是谁?”

    “李林甫!”裴云带着几分兴奋的道:“千牛直长李林甫,他是我师兄,早年在一起跟着大儒孔惠元习文,我们同睡一榻,亲如兄弟,怎么将他给忘记了!也许,他能助我一臂之力!”口中念道如此,他霍然起身道:“我这就去找他!”

    此时此刻李林甫正在舅父姜皎的府中坐立不安的呆着,脸色有些焦急。

    李林甫严苛的说是皇室宗亲,但他这个宗亲太遥远了一些,他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并非皇室一脉,只是皇室的宗亲。

    大唐立国至今,已近乎百年,李家宗亲细细算来千八百个,哪可能一一照顾得了。

    李林甫这个皇室宗亲也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李林甫今年以三十三岁,如今不过是小小的千牛直长,无权无势的七品小官。他的亲朋好友,成就几乎个个都在他之上。

    作为一个官迷,李林甫如何忍受的了?

    不得已李林甫找到了自己的舅父姜皎,让他给自己求个一官半职。

    姜皎是太常卿,兼秘书监,监修国史也算是从龙之臣,受封为楚国公。之所以是也算,因为姜皎此人没有什么本事,就是会玩,能陪李隆基一起玩耍。李隆基将之视为玩伴,直呼其为“姜七”,先天政变他就陪着李隆基在一旁看戏,便得了楚国公的爵位。

    姜皎对于李林甫这个外甥极为喜欢,亲自去找侍中源乾曜为李林甫求取个官位。

    姜皎这一去多时,直将李林甫急得坐立不安。

    等了许久,姜皎才气冲冲的走进了大堂。

    李林甫察言观色,已知事情多半黄了,笑道:“舅父辛苦了!”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直接深深作揖,以表感谢。

    姜皎脸上显露尴尬之色,惭愧道:“哥奴如此,羞煞舅父。”他跟宰相源乾曜是姻亲,原以为源乾曜会卖他一个面子,却不想源乾曜直言不讳的道:“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岂能当郎官?”

    哥奴正是李林甫的小名。

    源乾曜一句话便堵住了姜皎的嘴,言语中还透露着对李林甫的轻视鄙夷。

    姜皎将源府的经过细说,叹道:“非舅父不出力,实在是源乾曜欺人太甚。”

    李林甫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嫉恨厉色,抬头时却是笑容满面道:“舅父无须自责,是哥奴无能,反而累得舅父失了面子。”

    姜皎见李林甫如此懂事,对于源乾曜之事,更为恼怒,道:“哥奴放心,舅父定然给你寻个好职位。”

    李林甫离开了姜府,回到了李府,看着祖上留下的偌大府邸,想着李府已经有五年未有客人临门了,呆立府前,思量道:“在不久的将来,定要让李府门庭若市,让送礼巴结的人,从街头排至街尾。”

    入得府中,李林甫方才得知昔年同窗前来拜访。

    李林甫心中却是一动,当年他看中裴云背后的家世,与之如若兄弟,即便分别后也多有书信往来,却不知他什么时候到了长安。

    前往客厅,李林甫、裴云同述旧情,不胜唏嘘。

    “云弟,怎么来长安了?”李林甫是何许人物,早已看出裴云心中有事。

    裴云愁然道:“弟此来长安是参加明年春闱的。”

    李林甫愕然道:“云弟好歹也是裴家长房嫡孙,以你裴家的人脉,何至于参加科考?”

    裴云摇头道:“兄长有所不知,裴家现在不比以往。裴旻的父亲当年自甘堕落与最低贱的歌姬私奔。祖父念及同为裴家血脉,没有将之逐出门庭,还许裴旻就读我裴家燕云书院。可恨裴旻一朝得势,图谋裴家家主之位。祖父为了拉拢人心,不得已将属于弟的名额让给了他人,弟只能自求出路。”

    李林甫看着裴云道:“云弟是想让我出个主意?”

    裴云忙道:“不敢奢望,只是希望兄长能够教我,如何才能让裴旻与裴家断绝关系,只要兄长愿意相助,裴家愿以司门郎中相赠!”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第二十二章 决战莫离驿() 
莫离驿!

    作为唐蕃百年古道,此刻的莫离驿繁华不在,有的只是一片荒芜。

    自大唐、吐蕃敌对以后,这条连接两国的要道便给断绝了,只能依稀可见昔年的点滴痕迹。

    郭知运、裴旻、论弓仁领着兵马抵达此处后,还未来得及安下营寨,便得知了悉末朗率兵出大莫门城的消息,他直接放弃了河西九曲地的金天桥、大莫门城、树墩城三要塞,率着残余的三万五千兵马杀向了莫离驿。

    对于悉末朗这孤注一掷的决定,裴旻还是极为高兴的。

    或许悉末朗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吐蕃上下誓死奋战,能够激发他们最后的余勇,但只要将他们歼灭,意味着此次征伐大功告成。

    大唐将士早已今非昔比,又何惧正面一仗?

    只是?

    裴旻想着悉末朗的性格,只觉得其中有些猫腻。

    论弓仁闻讯也找上了裴旻,直言道:“国公,您说悉末朗此次出兵会不会有诈?”

    裴旻看了他一眼道:“你也察觉了?”

    论弓仁点了点头。

    裴旻看着远处道:“我从不怀疑你们吐蕃人的彪悍,也不怀疑悉末朗的效死决心。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吐蕃现在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军事实力大不如前。但在我心底,吐蕃始终是不可小觑的宿敌之一。悉末朗此人可为大将,却不适合为帅。作为主帅,他极不合格,可是为大将,他的沉稳坚毅却是够格的。他们新败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军备恢复士气。以道理而言,应当在士气有所提升之后,方才出兵才是道理。现在出兵,未免操之过急。”

    论弓仁道:“以悉末朗的性格,用兵断然不会如此急躁,应该另有图谋。有可能是青海湖这边已经有吐蕃将领与他们联系了,打算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集合两地的军力,前后夹击我们。”

    裴旻赞同道:“所以我打算留一支军队备用,真有奇兵从后面袭击,可以在第一时间出兵将之截住。只要给我们争取一定时间,便能大获全功。”

    “交给末将吧!”论弓仁笑道:“这破敌之功,便不与你们争了。”

    裴旻点头笑道:“好!”他看着论弓仁的背影,也知他的心思,他以获得了取石堡城的大功,剩下河西九曲的战役就不参合了。

    这位吐蕃归顺的大将处事先公后私,不贪功冒进,真乃洁身自好的奇男子,兼之军事经验丰富,此番出征功劳极大。若吐蕃不自毁长城,换做对手是他,此次征伐,未必会有如此顺利。

    不再多想,裴旻找上郭知运商讨着最后的决战。

    裴旻没有给悉末朗停军休整的机会,在悉末朗逼近莫离驿的时候,裴旻直接下令主动出击。

    四万兵马压向了悉末朗的吐蕃大军。

    **********

    在悉末朗的鼓舞下,吐蕃兵卒恢复了点点士气,尤其是他们得知援兵已达,只待两军胶着之际,从唐军的后面掩杀过来,与之前后夹击,更是生出了求生的**。

    悉末朗站在三军阵前,看着一个个骁勇的吐蕃勇士,心中大是惭愧,若非自己无能,吐蕃勇士焉能陷入今日绝境?

    看着一个个兵士,悉末朗直言不讳的高声道:“将士们,当前的情况你们应该有所了解,我们让唐军包围,给断了去路,又无食物来源,陷入死地,可谓九死一生。猛虎也有装死的时候,团结的狼群,遇到了威胁同样会四散逃避。怕死是天性,不只是你们心生恐惧,我也一样……”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但是弱小的兔子,也会咬人,温顺的绵羊,急了也敢攻击饿狼。何况我们是吐蕃勇士,高原上的雄鹰!”

    他厉声咆哮着:“现在青海湖的勇士们在尽力支援我们,我们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是在这一战中跟唐军后方的援兵的配合,前后夹击唐军,撕裂一道缺口回我们自己的家!”

    回家!

    简单的两个字,将吐蕃的士气提升了起来。

    气氛也达到了顶点,“回家”、“跟唐贼决一死战”在场数万人群的怒吼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悉末朗挥手制止了呼喊,下达了军事命令:“术刺夫长率本部骑兵列于阵头中央,分为前锋军和前护军;前锋军负责中路突破敌阵,前护军负责支援前锋,并总领前六军。伍千夫长率领步兵列于前锋军左,是为左前伏;须卜千夫长率骑兵列于阵头左翼,是为左前锋。呼衍千夫长、折千夫长你二人比照左翼列于阵头右翼,是为右前伏与右前锋军。一旦万夫长的前锋军与敌接战,左右前锋便自两翼出击,对敌形成包抄之势,左右前伏军则配合诸路前锋,对敌两翼进攻,时机成熟就纵深割裂。本帅坐镇中军,指挥协调支援诸路兵马。此役不设后军,无退路可退!”

    诸将齐声领命!

    马蹄踏地那沉重杂乱的声响,战马的喘息和喷鼻声也越来越近。

    四万唐军屹立在寒风之中,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巨大的军阵遍布原野人和马呼出的气息,汇集在一处,好似平地升起的白云。

    瞧着吐蕃的布阵,裴旻笑道:“还是这么老套!”

    “但真的实用!”郭知运在一旁说着,吐蕃这套阵型有一个叫法,叫做“中央突破,两翼齐飞”!

    这是吐蕃根据大唐的特点,特别研究的战法。

    他们以重骑冲锋,以撼动中军,再以灵动的轻骑左右包围,或分割或游击,将骑兵的优势发挥最大。

    尤其是限制住了强弩的伤害,唐军强弩天下无双,但射速慢,只能平行直射是一大弊端。

    重骑防不住强劲的弩箭,但却能将弩箭的伤害限制最低,让弩箭不足以贯穿好几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近身而战,可谓万试万灵。

    裴旻双手一合,笑道:“既是老战术,没有什么好说的,针尖对麦芒,来一场兵对兵,将对将的对决。郭公,你领骑兵负责吐蕃的右翼军,翼德,你领骑兵对付吐蕃的左翼军,吐蕃的前军就交给我们前、中军了。各安其职,各守本份,看谁先一步破局!”

第二十三章 陌刀撼重骑(上)() 
郭知运瞧着远处吐蕃军严整的军容,带着几分担忧的看着裴旻道:“吐蕃重骑兵可不容小觑!中军皆是步卒,当真能撑得住重骑兵的突击?”

    吐蕃重骑兵远近闻名,唐朝除了唐初李世民时期拥有大规模的重骑兵之外,极少配备这种奢侈的骑兵队了。

    但是重骑兵这一兵种在吐蕃手上却发扬光大,吐蕃拥有优秀的战马资源,高原上的铁矿资源也极其丰富,拥有制造重骑兵的先决条件。

    他们的重骑兵集合了东方具装甲骑以及西方重装甲骑兵的特点,形成了吐蕃特有的重骑兵,全身覆盖铁甲,不论兵卒还是战马都武装到头脚,只留下眼睛视物,格外凶悍,可谓远近闻名。

    裴旻慎重道:“就算有,至多也不过三千之数。我有两千陌刀军,又何惧他们的重骑兵?郭公放心便是,此番定让吐蕃讨不得好。”

    郭知运点了点头,却也没说什么,心中的担忧不减。

    陌刀军确实是大唐利器,但是除了唐初李靖,还没有几人真能发挥陌刀的威力,对付一般骑兵陌刀或许尚可,真要对付吐蕃重骑兵,未必扛得住。

    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以裴旻中军的实力,就算挡不住重骑,也足以将之消耗干净,能够坚持到他与李翼德打破僵局,只不过多折损些兵马而已。

    作为军中宿将,对于生死,郭知运早已看淡了。

    裴旻眯着眼,手搭凉棚挡着侧面刮来的风雪,向前望去,视线之内,吐蕃前军重骑兵已经拿着滕盾开始做冲刺的准备了。

    他也跟着下达了命令:“传令给李嗣业,就说今日一战,关键就看他们的了!”顿了顿又道:“告诉他,养兵千日,就用在这一时,让他好好表现,配合江岳的强弩手出击!”

    咚咚咚!

    随着沉闷密集的战鼓声急促地响起,阵头数以百计的旌旗摇动起来。

    江岳率领的强弩手,李嗣业率领的陌刀兵同时出阵而去。

    强弩手呈现方形阵势,陌刀兵分作左右两队,护卫在强弩手的左右侧。

    速度渐渐提升起来的吐蕃重骑兵已经考近劲弩的射程,唐军强弩的优势威力在这个距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射马,不射人,放箭!”

    面对吐蕃重骑兵,江岳表现的很理智冷静。

    吐蕃重骑手外套坚甲内着锁子铠,手中还有滕盾护着要害,即便弩箭再如何厉害,伤人亦是有限。射马却不一样,只要射倒一匹马,将会造成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后面的骑兵速度。至于马上的骑手,根本逃不开战马的践踏,会给自己人踩成肉泥。

    第一波弩箭倾泻而出,密密麻麻的弩矢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