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似乎老天爷也在无形中助了他一臂之力,入冬之后,黄河上游渐渐结冰。

    在他烧毁吐蕃干草从广恩镇抵达前线的时候,黄河上已经可以行人跑马,免去了金天桥的攻防,直接从黄河上跃过。

    为此他还担心会不会承受不住,走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史书上来一出:“开元四年,十二月一日,冬。凉国公、洮州刺史裴旻,率军渡黄河,不甚跌落冰层,卒!”

    那真不好玩。

    其实他是多虑了,以目前黄河冰层的厚度,即便是坦克开过也无碍,更别说军队。

    “有惊无险”的越过了黄河,裴旻选择在蒙赤岭下驻军休整,论弓仁也率兵赶来汇合。

    三巨头再次聚在了一起,商议接下来的打法。

    依照现在的走向,只要论弓仁金天桥、树墩、大莫门这三处要地,他们就算是大功告成。

    不过裴旻问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论将军,对于我唐人在你们吐蕃的水土反应,你们应该有过详细的了解吧?能否给我说说?”

    高原气候是与吐蕃对决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唐军与吐蕃交战多年,各有胜负,但大唐从未有过一次对吐蕃造成致命伤害。高原气候占据主要原因,在骁勇的兵士上了高原,也会如瘟鸡一般,出现各种不适的问题。以至于每每侵攻,皆落得惨败。

    高原气候裴旻在后世旅游的时候体验过,那时候他只是走走玩玩已经很不舒服了。若如现今一样行军作战,背负重物急行赶路或者上阵杀敌,他不认为自己有本事支撑下来。

    而且古代与现代不一样,现代交通便利有各种服务。

    在古代全靠两条腿,外加勉强可行的泥路,两相比较不能同日而语。

    要想进入青海湖,必需要对高原气候有十足的了解,不然形同玩火。

    郭知运、论弓仁动容的看着裴旻,听裴旻的口气是想要打到吐蕃内地去?

    论弓仁不知如何开口。

    郭知运担忧道:“会不会操之过急了?”

    裴旻看着两人的意思,笑道:“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只是我们现在完全没有了后勤的困扰。放着青海湖如此大的肥肉,焉有不去分一杯羹的道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并没有自大的蔑视吐蕃,只是想在青海湖的边沿建造一座军镇,镶一颗钉子进去与吐蕃同享青海湖,这对我大唐大有利处。”

    当然他还有更深处的想法没有说明,对于吐蕃,他的长远计划是一劳永逸,只是这个计划有些久远,现在不适合说。

    他没有忘记吐蕃未来的发展,吐蕃现在的小赞普是一个明君,尽管他当前只有十岁,还未掌权。但是未来他掌权之后,会用极短的时间稳固了吐蕃的政局,提升了吐蕃的国力。小赞普的儿子也是一个明君,连续两代明君,而大唐又逢安史之乱,国力大幅度衰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吐蕃也因此契机发展成为一个几乎让东西颤抖的帝国,不但攻取了大唐的陇右河西,还跟西方的阿拉伯帝国在西域强强对碰,打的天昏地暗,大唐也彻底退出了西域的掌控权。

    裴旻熟知这段历史,自然不会坐视此事的发生。

    只有让吐蕃彻底覆灭,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成大唐的一份子才是真正一劳永逸。

    但要想在高原作战,必需要有一支能够适应高原反应的军队。

    青海湖用科学的话来形容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高原反应但不是那么强烈,正好适合兵卒适应习惯,为将来做准备。

    现在吐蕃国力实力大损,而他们拿下了石堡城,战略物资可以直接从石堡城运至前线,无需横穿河西九曲地,一切都向着大唐,不将触手伸向青海湖,实在对不住这大好局面。

    郭知运、论弓仁不知深处的考量,相继松了口气,还以为裴旻年少轻狂,给当前的胜利蒙了眼,要趁势攻入青海湖,大杀四方呢。

    青海湖对于吐蕃的重要不言而喻,若裴旻这么干,吐蕃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动用举国之力于战,到时候情况就不妙了。

    顺着裴旻的思路想下去,郭知运眼睛一亮道:“国公主意打的不只是如此吧!悉末朗以善守闻名,他死守金天桥、树墩、大莫门,我们不好下手,但只要我们兵指青海湖,他未必坐得住。”

    论弓仁合掌笑道:“用兵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老妖婆选悉末朗为帅是大错特错了。她以为悉末朗能守住,可是国公避强击虚,避开了所有不必要的攻城,让悉末朗空有一身本事却施展不出来。”

    他大笑过后,叹道:“正如国公所说,关于唐蕃之间的水土不服。家父当年为了与唐作战,深入的了解过。还特地以壮硕的大唐猛士做过实验,在青海湖附近体格健壮的人,不太受影响,但是体力却不足原来的八成。越往上效果越严重,深入大非川,体格稍弱的将会出现头晕腹泻四肢无力等各种情况。体能不足六成,再往上到了多玛,便是体格健壮者也有受影响的可能。至于体力的影响,更加严重了。因故当年,我父亲也算不到薛仁贵大将军有勇气袭击乌海城,还让他成功了。当初我父亲便说过,若非郭待封拖了后腿,昔日一战,胜负未可知。”

    裴旻心底盘算着,只有七成体力,确实有些影响,但在接受范围之内。

    他手指着莫离驿道:“我们直接将军队驻扎在这里如何?”

    莫离驿!

    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是连接大唐吐蕃的要道,中原内地去往青海、吐蕃腹地乃至尼泊尔、天竺等国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这里以逸待劳!等于断了悉末朗的后路,一方面逼他来战,一方面也能杜绝吐蕃派援兵支援悉末朗。你们觉得如何?”

    “以逸待劳可以将体力的劣势补足,我没意见!”郭知运一脸赞同。

    论弓仁颔首道:“国公驻扎莫离驿等于挽扼吐蕃咽喉,哪有反对的道理。只是这一战过后,吐蕃不但失去了河西九曲地、石堡城,还让我们在青海湖嵌入了一个钉子,老妖婆可要气死了。”他笑着说着心底却是五味杂陈。

    大唐对他来说是第二个家,但无法否认第一个家是吐蕃。

    裴旻、郭知运皆能感受论弓仁的复杂心情,但对于他对大唐的忠心也毫不怀疑。

    时隔三十年,大唐雄师再次君临青海湖!

第二十章 名动长安() 
长安城皇宫!

    李隆基正在处理着军务,这战事一起,诸多事情,需要他来调配。

    粮草军饷,还有凯旋后的嘉奖,对于阵亡者的抚恤,甚至于战败后的影响这一些都要考虑进去。

    尽管李隆基对裴旻信心十足,却也不能不防止如此意外发生。

    各种物资的调配都需要他这位皇帝的定夺,迄今为止,李隆基还是极其遵守昔日与裴旻的承诺的。

    在有公务的时候,绝不因梨园而分心,自裴旻出征的那一日起,他便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梨园中人,不以自己的私人兴趣而耽误国家大事。

    “陛下!”宋璟大步走进了殿内。

    姚崇这位开元第一名相终究没坚持下来,在裴旻出征后不久,李隆基便受不了姚崇毫无道理的排挤宋璟,让高力士示意御史台对付姚崇。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尤其是两人竟然同时喜好男风,胁迫帅气文雅的官员与之欢乐。

    男风古往今来并不少见,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最为频繁,帝王将相的同性恋活动屡见史书,其中汉武帝、汉文帝甚至大将军卫青皆是如此。汉代之后,男风时盛时衰,唐朝男女风气开放,但恰是反男风最为严重的时代。认为男风颠倒伦常,有伤风化。

    也因如此,当年李世民得知长子李承乾喜好男风,气得直接将他的男宠称心杀了。

    姚彝、姚异本是青楼妓馆的常客,却莫名酷爱男风,实是一大奇事,遭到舆论的非议。

    总之一代名相姚崇让他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坑了,让教子无方的罪套死。

    姚崇也是聪明人,发现李隆基没有如以往那般保他,以知君心何意,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宋璟接任他首相。

    姚崇终究避免不了退出朝堂的下场,这也怪不得李隆基卸磨杀驴,实在是姚崇个人因素过于严重。

    对于去了相位的姚崇,李隆基并没有将之无视,对他仍极为尊崇,许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只是不让他掌权管事了。

    继承了姚崇位子的宋璟,也在相位上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他行政不及姚崇灵活,但比之更加稳重老成,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更不怕得罪人。接任相位不过一个半月,正好接手裴旻后勤的重任,对于其中贪墨,懒散不严谨的官员毫不讲情面的将之罢免,令朝中风气为之一震。

    “入春的物资已经筹备好了!运送的劳役兵卒也以准备妥当,只等前方传来消息,我们好按时运达,只是至今节度使、国公前线还未有传来消息,却不知为何?”姚崇带着几分忧心的说着。

    他们运送的是六万大军的粮草,外加战马使用的上等食料,再加上沿途役夫、兵卒来回消耗的物资,几乎等于运送一探要筹备十五六万人的口粮,近乎百车粮草。

    长路漫漫,这百车粮食的前行速度极慢,此刻出发运至前线,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好赶上来年的开春,以补足前线军队的粮饷。

    因为战线相隔太远,依照惯例,前线领军的统帅应当时时刻刻与后方保持联系,以确保粮食能够安全准确的送达。

    但近来十余日,不论是郭知运还是裴旻皆没有传回消息,这让宋璟心底有些拿捏不定。

    李隆基皱了皱眉道:“许是什么事情耽搁了,不急。朕与凉国公相识几载,他从未让朕失望过,没有联系,自有他的道理。”

    宋璟瞧着李隆基有些无语,这军国大事,哪能这么感情用事?

    这大将领兵在外,哪有说胜就胜的道理?

    正当宋璟不知说什么的时候,高力士走了过来,他手中拿着一个小纸筒,递给了李隆基道:“陛下,这是前线传来的飞鸽传书,似乎是裴国公亲自写的。”

    李隆基精神振奋,笑道:“离八个月的期限,都过去一大半,总该来好消息了。”

    他迫不及待的打来纸筒,但见上面写道:“石堡城已取,河西九曲地如囊中之物,形势大好。臣打算进兵青海,取一城之地,为长远计。未得陛下准许,擅自做主,先行请罪。”

    刚劲有力的楷体字,正是裴旻手书无疑。

    “太好了!哈哈!”李隆基兴奋的昂首大笑,即便他对裴旻信心十足,此刻得知战报,一样欣喜若狂。

    这防守时击退吐蕃与收复失地夺取领土,虽同是胜战,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原先他李隆基做的在多,不过是守成之君,但有了如此军功,他将如汉武帝、汉宣帝一样,位列中兴之主,意义不言而喻。

    “裴卿已经拿下了石堡城,所有粮食都无需准备,直接命陇右军调用地方存粮,由石堡城运达前线。”李隆基虽不通晓军事,也知石堡城的意义价值。

    宋璟也是欣喜若狂,兴奋的舞着拳头,连忙作揖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这直接从陇右运粮,不但可以免去大部分劳役还能节省半数粮食消耗,实在是天大的好事。

    “朕就知道,裴卿不会让朕失望!”李隆基性子好大喜功,已经想着应该如何筹划迎接庆功了。

    “对了!”他突然想到一事,望向高力士道:“力士,你不是说长安城内对裴卿很不看好?说他年少得志,不分轻重,为了逞一时之能,定下八月之约,大话连天,无计可施?”

    高力士颔首道:“是有这种传言。”

    宋璟亦道:“臣也听说过,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李隆基哼道:“无稽之谈也轮不到他们来中伤我大唐功臣,力士,你立刻让人将消息传出去,要在一日之内,让整个长安都知道我军大胜的消息!看谁还有胆子在背后嚼舌根。”

    “是!”高力士作揖领命。

    高力士的办事效率毋庸置疑,没到一日,整个长安都知道裴旻大胜的消息了。

    瞬间长安城沸腾起来,在长安百姓眼中大唐、吐蕃交战百年,是当今世上唯一一个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的异族,说声宿敌毫不为过。如今大唐的勇士从吐蕃手中收复了失地,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值得骄傲的事情了。

    裴旻、郭知运、论弓仁三将名动长安!

    李隆基中兴之主的贤明也不胫而走。

第二十一章 求计李林甫() 
长安裴府!

    娇陈在怀孕一月之后给检查出了有了身孕,离裴旻出兵河西九曲地已经有四个半月了。近六个月的肚子,小腹已经明显鼓了起来。

    对于这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裴家上下极为重视,长安城最有名的稳婆早已在府中住下,李隆基也让高力士送来了宫中安胎的补药。

    一妾侍产子,闹得人尽皆知,劳师动众,娇陈也算是独一份。

    裴旻大胜的消息传到裴府,娇陈正在裴母、稳婆得引领下于府中渡步,以锻炼身子,得知裴旻大胜的消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知道她郎君是为她打的,要以一份天大的战功,来迎接孩子出世。

    隔壁公孙幽正在跟一位精于音律的妇人学习音律,经过四个月的用功,兼之裴旻赠给她的剑舞舞谱,仿佛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让公孙幽自身的音乐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之余,更多的感受到宫廷剑舞特有的魅力,对她帮助极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疏于了对公孙曦的看管。

    “老姐!”公孙曦神采飞扬的回到了屋里,喜滋滋的道:“师傅他赢了呢!整个长安都夸他厉害,真是一群出尔反尔的小人,也不想想是谁的师傅,吐蕃小儿,哪里会是对手。”

    公孙幽闻言,脸上也浮现一抹笑意,道:“知道了。”

    公孙曦意外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