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流而上-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毛病,也是头疼。

    韩先生听了呵呵的笑,“媳妇再有主张也替不了他,二嫂不必担忧,我既知道了,少不了练他一练。”

    “如此甚好,三叔费心了。听元姐说,她下月要去女学呢,不知到时适不适应。”

    “女学里教的东西,元姐都会的,我只让她去见识见识大家姑娘间的人情来往,二嫂放心吧。”韩先生笑了笑。

    “也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也不能总护着她。“安氏想了想,道。

    二人又说了几句,几个孩子却先回来了。

    “怎地不多玩一玩?”安氏上前问道。

    “娘不知,我们看钟的时候遇上人吵架呢,乱七八糟的,哥哥怕麻烦,就先回来了。”婧姐当先说了,显然没玩够的样子。

    “咦,这佛门清净地,还有人争吵?这般不懂规矩。”安氏招呼了几个孩子坐下喝口茶,问道。

    “舅母没见,有意思呢。”元姐倒是笑嘻嘻的,“我和婧姐装作半路才认识的样子,约了去看御赐的大钟,正看着听见后边有人说话。”

    “对,可巧呢。”婧姐一听,也过来接话,“我跟表姐就往回看,是位姑娘带了两个丫鬟,也来看大钟呢。我们还往旁边避了避。幸亏避开了,不然可糟了。”婧姐说着,还拍拍胸口。

    “遇上什么事了?”韩先生听着,也来了兴致。

    “不知哪里跑出来个小孩子,楞着头一下撞到那姑娘身上,还把那姑娘的鞋子给踩掉一只,把一个丫鬟撞翻在地上。”元姐接着说。

    “可不是,那小孩劲儿了真大,亏我避开了,不然说不定也要撞到我。”婧姐赶紧说。

    “咦,这可真是巧。”安氏笑了笑,又指了婧姐,“亏你躲得快。”

    “更巧的还在后边呢。”元姐喝了口茶,又接着道:“那主仆三人也没想能有此事,皆吓了一跳。而且那孩子还转身又跑了回来,这次虽没撞着人,却把那姑娘的鞋子给踢到了一旁。正好踢到了树下,那树下刚好站了位公子,他见那主仆三人都傻了眼,就亲自把鞋子捡起来还给了小姐。”

    “我看那小姐都羞红了脸呢,就像煮熟的大虾。”婧姐哈哈地笑。

    “就你贪吃。”安氏撇了婧姐一眼,也笑道。“这倒是一段巧事,你们因着这个就回来了?”

    “后边还有呢。”婧姐听了安氏说得连忙摇头,又道:“那姑娘也不看钟了,连忙带着丫鬟走了。她前脚刚出了院子,后脚就来了另外一位公子,怒气冲冲的,吓了我一跳。“婧姐说着又拍拍胸口。

    元姐接着道:“后来的这位公子直奔刚才的那位公子就去了,上来就给了那公子一拳,还说‘你可真是我的好弟弟’。“

    元姐学的唯妙唯俏,简直把那人的话原模原样的翻说了一遍。婧姐听了直点头,还瞪大了眼睛:“姐姐学的真真是像。”

    连林赞都点了头,道:“我一看这忒般乱,就带着两个妹妹回来了。”说着,又叹道:“表妹学的可真是像,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人又回来了。”

    元姐听他们夸着,有点不好意思了。韩先生也笑道:“这丫头就这点儿不一般,以前学了我说话,都能把村里的学生给唬住。”

    “那叔父你说刚才是怎么回事?那兄弟两个怎么打起来了?”婧姐又想了想刚才的事,觉得有点理不清楚。

    韩先生和安氏听他们说完,大概心里都有数了。估摸这那位姑娘和打人的公子是上山来相看的,不想出了这桩事,相看怕是不能顺利了。也不知那位挨打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过看样子,有意的面儿大些。只这话再不便说与小姑娘家听,韩先生只笑道:“估摸这是兄弟不和吧,你们早些回来是对的,赞儿做得好。”

    婧姐想了想,点点头,可元姐却若有所思的。

第十三章 分别() 
元姐当然不知道,看钟那日遇见的两位公子正是李光凡和李光平。

    13 那日李光凡的小厮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信儿,说正相看的那家姑娘要去瞧御赐铜钟。昨日那姑娘的母亲已是相过他了,据李光凡的母亲李二夫人说,姑娘家对他还颇有意向。一早小厮就来报了他,说有机会偷偷看那姑娘一眼。李光凡想着,说不定这位就是他以后的结发妻子了,所以兴致勃勃地去了,没成想瞧见这一幕。

    李光凡敢肯定,必是李光平在弄鬼,不然哪里就跑出来个野孩子,奔着人家姑娘就去了,还把鞋踢到了李光平边上。

    自小到大,李光凡都是更得宠爱的那个,尤其家中祖母最是偏心,好东西都留给他。这更让李光平心生嫉恨,明里暗里没少给自己这位五哥使绊子。

    今日之事一发,两家还如何论亲,就算女家不知,以后结了亲,见自家叔叔便是那日拾鞋之人,说不定还被他看了脚去,如何是好?

    李光凡越想心中越气,于是直冲上去给了他一拳。这一拳的结果就是,他被祖父禁足了一月。他禁了足,可不妨碍李光平来看他,还装作一副兄友弟恭的可恨模样,笑话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光凡心情郁闷可想而知,不过元姐也十分烦闷,因为他们和舅母就要分开了。

    “元儿舍不得舅母,舅母也舍不得你。”安氏摸着元姐的头道,“等舅母买的宅子修缮好了,你就悄悄的过来,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咱娘俩好好亲近亲近。”

    安氏这样说着,元姐才舒服些,只觉得日子也有了盼头。

    可到了分别的这天早上,她还是哭得稀里哗啦的。

    舅母带给她的不仅是亲情,还有母爱,是她早已忘却的母爱。舅舅虽好,即使可以替代了父亲,却也替代不了母亲。她从不奢求什么,可这一刻却想一直留在舅母身边,能时时地靠在舅母温软的臂膀里。

    离别总是让人心酸,可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课。回去的路上,元姐再没了兴致,恹恹的,连坐船也没了兴趣。

    回到光化家中的时候,已是夜幕四合了。好在李二婶早已打点好了一切,四处充满了熟悉的家的味道,让元姐抑郁的心情好转了不少。等到晚间休歇的时候,元姐让秋云把舅母给她亲手缝制的燕子娃娃找出来,亲自抱着才能睡下。

    秋云看着,都心疼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第二天,元姐醒得晚了些,估摸着舅舅定是不在家里,也不起床,只睁了眼睛想事情。忽然听见窗外有些许说话声,然后就听到春霞小声呵斥:“小声些,别吵醒了姑娘。”

    “无妨,我已经醒了,”元姐倒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坐起来问道:“外边有什么事?”

    春霞赶紧掀了帘子进来,身后还带着平日里在院中负责洒扫的丫鬟绿萍。春霞当先开口道:“姑娘醒了?今儿倒是有件小喜事呢。”

    “咦,何喜之有?”元姐挑了挑眉,露出了笑容。

    春霞看了看绿萍,“你跟姑娘说吧。”

    “是。”绿萍显然有些紧张,不过说话还算利索,道:“姑娘的兔儿,那只叫小驴的,似是怀了仔儿了。奴婢这几日就见它肚子比之前大了许多,今日又看见它从身上往下拔毛,差不多是呢。”

    元姐一听就乐了,招呼了春霞把衣服拿来给她穿上,边穿衣服还边问:“拔毛怎么就能确定呢?”肚子大了她还能理解些,原先村里的妇人生孩子都是这般,肚子一天赛一天的大,可这拔毛她就想不出来是为什么了。

    “奴婢家之前也养过兔子,奴婢的娘说母兔子怀仔儿的时候就会拔毛,是给小兔子做窝呢。”

    “真真有意思,快去看看。”元姐听了这桩事,高兴起来,穿好衣服提上鞋子便要出去看兔子。

    “姑娘还没用饭呢,”春霞见她急,赶紧道,“好歹喝口茶水。”

    “回来再吃也是一样的,我先去看了再说。”说话间,元姐已快步出门去了。

    今年春天比往年还冷些,前些天还有些回暖,这几天又冷起来。元姐到了竹林见两只兔子团在一起,躲在窝里,皱了眉头:“这般冷,小驴还怀了孕,怎么还放外边?”

    绿萍见元姐生了气,吓了一跳,赶紧回道:“奴婢是想抱屋里来着,可小驴不让人碰,奴婢不敢惹它,所以就没抱走。”

    “怀仔的兔子都不让人碰吗?”元姐歪了脑袋问道。

    “多是这样的,比平日难接近呢。”

    元姐这才松口气,可今年春天这样冷,就这样放外边也不是个办法。元姐想了想,转身就去找李二婶。

    李二婶刚从厨下出来,见元姐奔了自己过来,连忙上前去迎,“姑娘怎么跑这来了,天冷快回屋去吧。”

    “李二婶,小驴要生小兔崽子啦,你快给它弄个暖和的窝。”

    李二婶一听元姐说小兔崽子,扑哧笑了出来,“好啊,回头我让人拿了不用的布料子,给它做个窝,保准暖和,姑娘放心吧。”

    元姐一听用布料做窝,感觉就跟人穿衣服一样,赶紧点点头,又道:“那要不要给它点热汤喝?”

    李二婶听了又是笑,“不用不用,给她些通草即可。“

    “通草是干嘛的?”元姐不懂这个。

    “是给小驴下奶呢,给它喂兔仔用的。”李二婶解释道,“姑娘快些回去吧,我定给它收拾妥帖。”

    虽然李二婶催了好几遍,可元姐还是又跑去看了小驴一回,指点着绿萍找了几块木板子帮兔子防风,还亲手洒了些草料,才回屋用饭。

    有了这桩小喜事,元姐倒也不再日日念着舅母表妹了,只一天要把小驴嘘寒问暖三遍才放心。好歹她脸上有了笑影,又似从前般能说能笑,一院子的人都放下心来。

    韩先生也放了心,除了四处交友,又开始筹划着要办间茶楼。有了茶楼,不管是搜罗消息还是秘密见人,都更便利些。

第十四章 上街() 
韩先生忙着赁铺子买人手且不说,元姐也没闲着。每日除了过问小驴的?13??之外,她还得到了韩先生的许可,可以上街了。

    元姐这一日,本是约了季家的珍姐和珊姐一同前去的,不过珍姐的外祖家有人来探望她,这约定只好取消了。

    话说珍姐的外祖家是枣阳县的大户,算是世代耕读之家,声望也很高。珍姐虽然没了娘,可有外祖一家镇着,姨娘也好,继母也好,并不敢轻待于她。

    虽然珍姐和珊姐不能履约了,可元姐兴致仍在,于是带了秋云和春霞一起出门去了。

    元姐出门前就已经把要逛的几家铺子打听好了。光化也就这么大,有头有脸的铺子两条街便转过来了。

    有一家叫做湖心斋的点心铺子甚是有名,听说是武昌的大厨回家乡来自己开的,做出的点心,花样新颖,口味繁多,在光化首屈一指。

    若说绸缎庄,那就数周家的和季家的了。季家因着是本地的大织户,所以也开了绸缎铺子经营,铺子里多是些本地的锦缎,连珍姐都说,无甚趣味。不过周家的绸缎庄子却不一样了,他家走的是南来北往的货,各地的布料子都有些,珍姐专门点了他家让元姐去瞧瞧。

    首饰铺有两家珍姐觉得还不错,所以一并推荐给了元姐。其中,绮贵楼是间老字号,几代经营下来,有口皆碑。绮贵楼的首饰最是精致,家传的拉丝手艺,就是在整个襄阳也是排的上的。一般夫人太太,都用了他家的首饰,送人也稳重。不过花样不够新颖,多是老式样,小姑娘家却是不爱的。

    所以还有一家首饰铺子更受姑娘家欢迎,是襄阳城琉馨坊的分号,花样新颖繁多。不过他家有些意思,新出的花样子最多不过十来件,分到光化来,也就一两件了,或者干脆只能等第二批,真真是你有我无。越是这样,越入了姑娘家的眼。琉馨坊一月两次出新,月初一次,月中一次,具体日子不定,却引得小娘子日日惦记着。

    今儿正是十六,珍姐还专门提醒了元姐,说不定能遇上新首饰。这样小娘子家的心思,倒惹了元姐笑,她不知道什么样的精巧首饰,才能引得一城的小娘子朝思暮想的。

    这天一早,元姐就兴致勃勃的出门去了。她一向不爱带着满头的首饰出门,又想着要去首饰铺子,于是只在鬓变插了朵珠花便上车了。

    湖心斋离得最近,不过元姐想着,等回来的时候再买了热点心回家吃才好,一早买了,到家就凉了,失了口感。于是没有进门,只在车里瞧了一眼,便又去了下一家。

    这次是周家的绸缎庄。元姐打眼一看便觉得富丽堂皇,进了门更是眼花缭乱。元姐四处看着,花花绿绿的,有不少没见过的料子。亏的春霞都认得,一一给元姐介绍了。

    店里的伙计见来了个有见识的,不敢怠慢,赶紧要给元姐捧茶。元姐乍一听这些花里胡哨的绸缎名字,有些晕,只点了一样韩先生常穿的靛蓝色布料子包起来,便回了车里。

    周家的绸缎庄正是在光化的主街上,一同在的,还有两家首饰铺子。马车没行几步,就到了绮贵楼。

    绮贵楼也是绸缎庄子的华丽模样,不过货品却不是琳琅满目,只一件件静静地摆在橱柜里。元姐看了看橱柜里摆的首饰,样子确实像珍姐说的,中规中矩的很,不过还算精致。

    她坐下来,让伙计拿些好意头的珠花过来。过几日说不定就要去了二舅母家,元姐除了亲手给舅母做了件里衣以外,还想给婧姐也备件东西。

    伙计问了是给小姑娘备的,专门挑了一匣子鲜艳些的过来。元姐看了又看,感觉好些花样都有年头了。婧姐刚从京城过来,穿的带的都是京城时下的流行的,再给她弄些古董般的珠花,她岂不是又要嘟了嘴。元姐想起表妹的娇俏模样,忍不住抿了嘴笑。只好起身往珍姐极为推崇的琉馨坊去了。

    琉馨坊和绮贵楼离得不远,中间不过隔了两家店面。元姐看着路边摆摊售货的,倒也有兴致,当下不再坐车,准备自己走过去。

    路边摆摊卖什么的都有,可能是挨着首饰铺子的缘故,摊上也多是卖些廉价的珠花。不过中间有个买泥人的,倒引了元姐的兴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