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陈元康,宇文泰也认出来了。

    接着陈元康的坐骑后面又是一个骑黑马、穿银甲、戴兜鍪的年轻将军也同样缓慢地纵马上来。银甲将军又纵马走近些,抬头仰面上城墙上眺望过来。这样一来,他的一张脸就清清楚楚地出现在宇文泰面前了。

    经过了一夜的波折,西魏军从洛阳城外的瀍河边移至金墉城,事务繁多而混乱了一夜。见东魏军来袭又匆匆关闭城门坚守,这时已经是天色蒙蒙转亮。下了一夜的大雪这个时候终于停了,这位东魏大将军的坐骑是一匹毛色油黑而无杂色的良马,四周雪野中格外引人注目。而更引人注目的就是马上的这位面目美丽得让人惊讶的将军。

    高澄!就是东魏的大将军、大都督高澄!

    宇文泰当然立刻就认出了高澄。一切都不难解释了。是高澄早就预料到了他要何去何从,所以特别亲率大军在此等候。之前要围攻洛阳城的假消息也是高澄放出来的,就是为了引诱西魏军到金墉城来,以免跑了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当把他们围困在金墉城中,高澄再像擒获他们就像是探囊取物一般。

    之前宇文泰真的没想到,竟然又会是高澄亲自统兵而来,把他结结实实地围在了金墉城中。他能算准东魏军席卷而来,中间和他的原定计划有个时间差,所以才导致天子被围金墉,这在宇文泰心里倒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

    但是宇文泰绝对没有想到的是高澄早就算准了他行事,而早早就在金墉城外设好了伏兵,又这么恰巧地在时间上找到了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机会,把他和皇帝元宝炬一同围困在了金墉城中。这是断其后路的一招,一旦城破,西魏天子、大丞相被俘,西魏军必定如潮而退,西魏也就危局难去了,败亡是早晚的事。

    “大将军别来无恙?”宇文泰在城头向高澄大声笑道。放眼望去高澄身后的东魏军一眼看不到头,看来三十万绝不是诈称。

    “没想到在金墉城又和丞相相逢。”高澄也笑道,他仰视着城头,心里知道此时不只是城头的西魏丞相宇文泰,连西魏皇帝元宝炬也在金墉城中。“久不相见,澄甚是想念丞相,丞相可有胆量出城与我相聚片刻?”

    宇文泰是心机深沉的人,立刻就听出来高澄是有意相激,坦然笑道,“大将军说话何必如此拘紧?你我本是兄弟,自然该出城一见。就是大将军不提议,黑獭也有此意。”说着便作势要走,向城头下叮嘱道,“请大将军稍候片刻,黑獭即刻便出城。”

    “澄必在此恭候丞相。”高澄笑道。然后亲眼看着宇文泰的身影在城头消失不见了。

    原本惶恐的西魏军见丞相如此镇定,与东魏大将军高澄谈笑自若,也就都定下心来。有些军士跟着宇文泰经历过小关、沙苑两次与东魏的交战,也认得出高澄,再想起从前丞相次次打得这位大将军大败,顿时便有信心。士气稍有振作。

    陈元康眼见得宇文泰在城头消失,慢慢驱马上前,向高澄低语道,“大将军与宇文黑獭见面时,臣可引伏兵在侧,伺机将其擒获。如此西寇必乱,再攻下金墉城易如反掌,擒了元宝炬西寇便一举可灭。”

    “长猷兄,”高澄眼睛紧盯着金墉城的城门,只略侧了侧头,向陈元康低语道,“宇文黑獭可做窃国者,我正为此才不与他相同。金墉城并无险可守,又何必以此小人行径为人日后诟病?待我今日与他相见,就算是言明明日攻城,难道宇文黑獭一夜之间就能增兵添将将此城守住?我要让天下人都看着我如何光明正大攻下金墉城,擒获这窃国之贼。”

第230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二)() 
陈元康知道再劝无益,心里暗想着高澄说的也不错,金墉小城,无可依恃,既然大将军不欲如此,不如今日做好万全之准备,待明日一举攻下金墉,也好避免忙中出错。,。

    城门打开,果然宇文泰的坐骑出了城门,他的身后跟着骠骑将军赵贵,还有不多几个骑兵。

    “元贵,”宇文泰眼睛盯着对面的高澄,却向着跟上来到他身侧的赵贵低语道,“吾若有失,汝不必顾我,立刻回城坚守,思敬必定带人来救。”

    “主公如此命令恕元贵不敬,必不能从命。”赵贵想都不想,立刻就断然拒绝,“元贵扶保的是主公,主公在元贵在,主公有危难元贵愿以性命保主公无虞。”这话已经有点露骨了,但赵贵一点也不在乎,他本来就是关中将领,效忠的是关中执政者,而不是那个有名无实的大魏天子。对于赵贵来说,谁做大魏皇帝都无所谓,他效忠的就是他力挺而上接掌了关中的宇文泰。

    宇文泰当然没有时间在这个时候训斥赵贵,并且虽觉得赵贵话说得不妥倒也不是什么大错。既如此,他再不说什么,纵马便向高澄而去。刚才赵贵已经劝过了,但他执意要见高澄一面是因为一定要出来探探虚实。至少要知道高澄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拖延几日,他的脱身机会就能大大增加。

    果然,高澄身后的东魏大军都各在其位。只有高澄纵马迎上来,他身后跟着陈元康。宇文泰回身制止了那几个跟着的骑兵。如果高澄真想如何,这几个骑兵没有一点作用,所以真是带不带皆可。于是高澄、陈元康、宇文泰、赵贵四个人纵马在雪野中向远处驰去。

    金墉城内,安坐宫室中的元宝炬见外面久无声息,又因为实在太冷,便渐渐地懒散、困倦起来。这时殿门开了,寒风趁隙而入,坐在火盆边的元宝炬像是感觉到了什么,睁开了眼睛。抬头一眼就看到殿门关上后一个宦官匆匆急趋上前。

    宦官在元宝炬身侧跪下来,伏耳低语,告诉他丞相带着骠骑将军出城去见东魏大将军高澄。

    元宝炬惊得猛然回头,盯着他身侧的那个宦官愕然问道,“高澄?!他何时围困了金墉城?!”

    宦官便将刚才东魏大将军高澄率三十万东魏军如从天而降,将金墉城团团围住的情景又简略说了一遍。

    元宝炬心里比身上更寒。高澄怎么会知道他在金墉城?这三十万东寇又怎么会来得这么快?如今丞相宇文泰和骠骑将军赵贵已经出城去了,也就是说金墉城中除了他这个皇帝,剩下的只有几个偏将、裨将以及两万骑兵。他这个皇帝真正在这个危难时刻成了孤家寡人,将没有一个臣属在此时此刻为天子挡危难。如果真的攻城,这两万骑兵又不知道能不能听他号令。如此一来,岂不是金墉城立时可下?他也在劫难逃,必被擒获。天子做得有名无实,又名不正言不顺,反倒还要承担亡国之君的罪责。

    元宝炬一瞬间思绪如潮,而这时候在他心里最清晰的竟然是月娥的影子。这也许是他最后悔的一刻,为了所谓的家国,他做了这个皇帝,抛弃了他最不该放弃的人。如果他此身还能再回长安,他一定要找回她。

    “主上”宦官看皇帝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便轻轻唤了一声。

    元宝炬没说话,摆摆手让他出去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若是向三军号令,没有人会听。除非真到了危急时刻,东寇攻城,也许还是有将士与他同仇敌忾。猛然醒悟过来,其实他还并不清楚丞相宇文泰出城去做什么。

    眼看着宦官出去,又关闭了殿门。元宝炬对寒意已经麻木了,暗想为今之计,只有等。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耐下性子仍然安坐在火堆边。但此时此刻只有自己知道,一瞬间也像是永生永世那么长。

    金墉城外,高澄的坐骑率先,他跑了一段距离渐渐放慢速度,然后勒马,恰好停在几株枯树边。高澄下了马,回身一看宇文泰也下了马,将手里的缰绳随意一丢,他的坐骑便像是知道主人的意思一样轻蹄慢步地向远处遛去。

    陈元康和赵贵也纷纷跟了上来。两个人都是有分寸的聪明人,也深知各自主公的心思,所以两个人不约而同下了马在稍远处等候。

    这是金墉城外的一处荒野之地,又是这样被大雪覆盖之后的景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景致,远不见山,近不见河,看不清村落,连这几株枯树都是枝枝桠桠满是积雪。

    高澄盯着宇文泰,绿眸中含着一丝很特别的笑意,然后一步一步慢慢向他走来。积雪太厚,他每走一步足下就会发出“咯吱”作响的声音。“兄长一向可好?弟在邺城无日不思念兄长。”说是思念,可这些话说出来却让人有胆寒之意。

    “彼此,彼此,”宇文泰也不甘示弱地迎上他,笑道,“兄在长安也一样日夜思念澄弟。”

    两个人止步时,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足盈尺,谁都毫无惧意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又是宇文泰笑道,“看来澄弟无恙,王叔如何?毕竟年纪大了,也该静心保养了。只怕还是不能放心澄弟。”话里的语气竟还是把高澄当作小儿。

    高澄却并不理会他的问题,笑道,“弟怎么听说南阳王也来了洛阳?这便是兄长有失之处,怎么能带南阳王再来拜宗庙、谒祖陵?也不怕他生了心病吗?兄长万事都好,就是不够体谅人。”

    “澄弟原来想见他?既如此不如澄弟立刻随我入城,天子就在城内宫中安坐。主上与澄弟也是旧相识,若是与澄弟见面必定高兴。澄弟可有胆量现在便随我入城去拜谒主上?想必主上必定愿意受大将军之礼。”宇文泰也反激之,当然他心里也自然明白,再刺激高澄,高澄也必不会同他入金墉城。

    “姑父又开玩笑,我与南阳王虽是旧相识,想必他也从未将我放在心上,倒是他在洛阳时就与姑父意气相投,时时千里传书,往来于洛阳与关中之间。只是我倒没想到,出帝死后他倒还能和姑父这么投契,这也实属是难得了。”高澄收了笑,“我若与南阳王相见,也必定是在邺城,绝不会是在金墉城中。”

    “那澄弟究竟想如何相见?即日攻城,生擒我等?欺我援军未到,以少胜多?听说澄弟带了三十万大军下河桥挥军而至,怕是早就在此等候了吧?”宇文泰也收了笑反问道。

    “姑父说话太无理,这洛阳城是旧都,澄也是念旧的人,怎么只许姑父来,不许我来吗?什么叫挥军而下?难道姑父以为澄是早有预谋?我不过是兴之所至,偶然来此,谁知道恰好就遇到了姑父也带着南阳王来了。”高澄语气里委屈万分,像是真的被人误解了一样。“我倒不明白了,姑父欲带着南阳王拜宗庙、陵寝是不是早有预谋?还是和澄一样兴之所至,偶然为之?”高澄也故作不解地问道。

    “澄弟真是气派实足,不似当年。当年澄弟兴之所至游历建康时身边只有崔季舒一人,如今大将军一念兴起偶一为之的事都有带甲三十万前后跟随,真是让人咋舌。”宇文泰也反唇相讥。

    高澄和宇文泰两个人你来我往地唇枪舌剑,稍远处的赵贵和陈元康倒并肩骈首像是看热闹似地瞧着这两个人斗嘴。两个人表情惊人得相似,都沉默不语,却同样心里百感交集。

    赵贵从来没见过宇文泰和谁这么多话,或者说没见丞相和谁说话这么随意任性,想说什么说什么。陈元康也从来没见过世子这么恣意任性,言语之间争长争短,还像是那个没长大的小男孩。在邺城他早就成了老成持重的国之栋梁,没有人能见到他这幅样子了。赵贵在长安看到的宇文泰也是****殚精竭虑,永远眉头深锁。这个时候被围金墉,身在危难的丞相倒好像抛开了所有心头重负。

    赵贵忽然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陈元康问道,“长猷将军,早先听说你主公命侯景、高敖曹来攻洛阳城,怎么他自己倒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

    “元贵将军连这个都不明白吗?”陈元康也转头笑道,“自然是因为心头大患在此。”

    “哦”赵贵仿佛是恍然大悟,又问道,“长猷兄若是方便可否告之弟,那侯景和高敖曹又去了何处?”

    陈元康还是从容笑道,“告之元贵兄也无妨,司徒公和大都督自然是去收复河南失地。如今已将南汾州、颖州、豫州、广州逐一收入囊中,河南诸郡再归我主上,以后像那些望风附庸之辈宇文将军还是不要信任的好。”

    陈元康的意思很明白:东魏军兵分两路。一路是大将军高澄亲率的三十万大军直奔金墉城而来,结结实实地困住了元宝炬和宇文泰。另一路是侯景和高敖曹,恢复了对河南的控制权,这就让金墉成了一座孤城,被困城中的元宝炬和宇文泰再也等不到救兵。

    “原来如此,受教受教。”赵贵笑道,尽管心里已经急迫无比,但表面上看起来却像是不关己事一样,又饶有兴趣地看着高澄和宇文泰。

    陈元康也没再多说什么。

    高澄已经完全面无笑意,盯着宇文泰正色道,“澄今日请丞相出来相见是念及旧日兄弟情谊,格外言明。若是丞相能带着南阳王出城来降,澄以己身为誓,必不伤丞相及南阳王性命。请丞相和南阳王与我一同回邺城,南阳王仍复其旧爵。丞相的才具我也深知,在邺城庙堂上一样有丞相一席之地。弟不忍兄背负分裂社稷的骂名,只是不知兄长能否领受我一番好意?”高澄语气越来越和软,甚至还带着一丝伤感。

    “这么说来,大将军只念旧日兄弟情谊,今日已不将我视之为兄了?”宇文泰反问道,他的语气里也带着一抹伤感,没有本该有的强硬。

    “丞相何必如此纠结?”高澄蹙眉不快道。他本来是一番好意,就算不能领受也不用这么挑剔。

    “大将军如此施恩,我若是不领受,岂不是伤了大将军的颜面?为了成全大将军的一番好意,黑獭自然要领受。”宇文泰的神色缓过来了,不再带着怒意和讥讽,辞色柔和了许多,“只是想必大将军也明白,黑獭如今是身不由己,不能专于己意,请大将军容黑獭入城去禀明主上,再做答复。若是大将军无异议,便以三日为限如何?”宇文泰满眼诚意看着高澄。

    “丞相的难处澄也能体谅。”高澄微笑道,“自然该和南阳王商量。”他只是笑而不答,没再许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