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宝珠传-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送走了二太太,冰鸾回到正殿,看到德妃正一个人坐在殿中静静地望着某一处发呆。

    冰鸾怕打扰到她,正想退出去,德妃忽然转过头来,对她道:“你去打听一下,陛下如今在哪里?”

    冰鸾答应了一声,退出去,大约过了一刻钟的功夫又走了进来,望德妃拜了道:“听小桂子说圣上今天一下朝就去了雨花楼,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德妃冷笑道:“都这么多年了,陛下还是不忘旧情呢!只是人都死透了,才来做这些有意思吗?!”

    冰鸾吓得腿发抖:“娘娘,这样的话可不能说啊,若是被人听到,传到陛下耳中,到时候龙颜大怒,如何是好?娘娘难道忘记了当年的事情了吗?”

    德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在这个宫里,连一句心里话都不能随便说,真是让人气恼。冰鸾,你跟着我进宫这么些年,可有怨言?”

    冰鸾道:“娘娘是奴婢的主子,奴婢为主子做什么都是该当的,奴婢无怨!”

    德妃微微一笑道:“这些是你的真心话?”

    冰鸾连忙答道:“自然是真心,奴婢与娘娘荣辱与共。”

    德妃摆了摆手道:“你起来吧。”

    冰鸾站起身,忍不住又劝:“娘娘以后说话还是谨慎些的好,那个萧贵妃在宫中势大,咱们惹不起她,平日没事她都能找出事来,若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她手里,她就更没个顾忌了!”

    德妃听提起萧贵妃,恨得牙痒痒,想起这些日子来那萧贵妃对她的欺压,不由怅然地道:“我原以为没有了那个人,这宫中便是我的天下,没有想到赶走了狼,又来了虎。你说,这是不是人算不如天算?”

    冰鸾安慰她:“娘娘,您不要伤心,依奴婢看,陛下对您比对萧贵妃感情要深,那萧贵妃不过是仗着她娘家的势力,陛下对她好也是因为她娘家,她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得意的。”

    德妃道:“你说的这些,我自然明白,可是说陛下待我好却是假话。这宫里的嫔妃那么多,陛下何曾对谁好?”

    冰鸾道:“陛下是一个好人,对宫里的每个娘娘都和气,娘娘怎么说出这样的话?”

    “好人?”德妃笑了,只是她的笑容有些儿诡异,她悠悠地叹息一声,“陛下原来是个好人啊。”

    这真是天下间最好笑的一件事情了。

    陛下的确待人温和,但是他却并不是一个好人。他不仅不是一个好人,而且是全天下最擅于伪装的人。

    她想起那个雨夜,那个凄凉的雨夜,皇帝冷冷注视着跪在地上的她:“如果今日的事情传扬出去,你就自尽吧。还有你的家人,都得死!”

    每每想起那一夜,她都觉得胆战心惊,曾经的自己离得死亡那么接近!

    那样冷酷的帝王,自己居然还曾妄想过获得他的宠爱。岂不可笑得很?

    皇帝赐婚的旨意果然很快下来,冯家众人对这个旨意早有准备,因此圣旨接得十分平静,说了许多谢恩的话。

    但是当这个圣旨到了沈况手里的时候,他却觉得烫手得很,不由对宣旨的公公露出了凶恶的眼神。

    那宣旨的公公被他瞪得十分不自在,不由再说了一遍:“沈大人,接旨吧!奴婢还等着回去交差呢。”

    沈况却对此置若罔闻,还是他身边的跟班将圣旨接过,对着那公公道:“我们老爷是欢喜得傻了,内相不要介意。”将圣旨接过后,又塞了一个厚厚的赏封给那公公。

    公公接了赏钱,脸上也有了些笑意,睁着眼说瞎话道:“沈大人的心思可以理解。青年人吗,听说成亲哪个不欢喜?”

    沈况终于忍不住,冷冷地喝了一声:“滚!”

    这一嗓子,差点把公公吓得脚软,忙不迭地飞跑而去。

    他的跟班怕得罪了公公,去到上面进谗,追在后面道:“内相不要走得这么着急,且容我送一送。”

    那公公却头也不回。他是听过这沈大人威名的,知道他手里是有真功夫的,虽然自己是天使,那沈大人正常情况下不会拿自己如何,但是显然如今这沈大人不是很正常。话说今天的这个差使,还是他跟上面说了许多好话才讨来的呢,本来以为这样的喜事,主人家们接旨一定会接得高兴,油水一定丰厚,谁想到接旨的男方会是这样一副表情,好在收货还算颇丰,不枉他走这一遭。

第九十二章王可(1)() 
不论沈况心下如何,冯沈两家的亲事在皇帝的圣旨下已经是铁板钉钉,谁都无法更改。

    素锦听了旨意后,心中欢悦自不必说,每日描眉画鬓,将自己打扮成仙女似模样,对身边的小丫头们也变得和颜悦色起来,看在二太太眼中,却唯有叹气而已。

    打扮之余,素锦就是把自己关在房中一针一线地绣嫁妆,大红的吉服,彩线绣出的鸳鸯活灵活现,素锦看着吉服,憧憬着自己将来的生活,想到能同自己打小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也算是心想事成了。

    与之不同的是沈况的脾气日渐暴躁起来,他身边的人如今无事都不敢往他身边钻,即便有事也是诸多推诿。下人们都知道自家公子对这门亲事不满意,因此就在私下悄悄地议论起来。

    有人说:“也不知道那冯家千金究竟是什么样人,咱们公子听说娶她居然难受成这个样子。”

    又有人说:“未见得是冯家千金的原因,咱们公子一向同常人不同,别人像他这样大的儿郎哪个不喜欢逛窑子收粉头,只有咱们公子脾气古怪得很,连个红颜知己都没有。”

    有那生性稍微谨慎些的就说:“你们就胡说八道吧,被公子听到,打烂你们的臭羊头。”

    而在冯沈两家的亲事定下没有多久,沈家这一日却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姓王名可,姑苏城人氏。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位征战西北的将军,早年跟在冯老太爷身边很立过一些战功,最后也是为了保护主帅被射死在沙场上。

    冯老太爷感念这位将军仁义,一时激动就定下了两家亲事,看着当时尚是个稚儿的王可道:“将来我冯家孙女,无论是谁,只要你家小子看中,我都配他做媳妇。”并且当场写下婚书,留下一块价值不菲的鸳鸯佩。那块鸳鸯玉佩如今就被王可妥善地收在身上。

    说起来,王家也算是名门望族了,只是人丁不旺一脉单传,自从王老太爷死去后,不两年,王可的父亲也得了一个肺痨病死了,王可是被母亲抚养长大。按常理说,王可打小没了父亲,失去家族荫蔽,应该是体会了人情冷暖自立自强才是。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自古慈母多败儿。即便什么样不幸的磨砺也搁不住一个母亲过度地宠爱孩子。

    而王家的这位夫人所以这么宠溺孩子也是有原因的。这位王夫人也是大家族出身,不过却是个庶出,庶出的女儿在大家族总是被人轻视的,因此这位王夫人从小饱受世情冷暖很吃过一些苦头,她姨娘又死得早,因此也没有受过父母的疼爱。

    正所谓物极必反,王夫人从小吃苦受罪,因此打有了孩子,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自己受过的那份辛苦,因此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哪里是养孩子,分明是贡祖宗呢。

    王老太爷和王老爷在的时候还知道拘束王可,但凡他出格得过分了,还晓得打骂,知道惩罚。可是这父子俩一走,家里剩下一对孤儿寡妇,更要命的一件,还留下来那偌大的家私。

    这母子俩虽然一个死了夫君,一个失去父亲,但是却并不曾吃过些许辛苦。王夫人尽其所有的宠爱孩子,终有一日把这王可宠成了一个只会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却不知经济学问的纨绔子弟。

    王可小的时候,顶多是吃的穿的用的费钱些,凭王家财富,应付起来不在话下。可是这小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

    这成年人跟孩子花钱能力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首先他学会了赌,这一赌,昏天黑地,不知今夕何夕,多少钱能够他花?学会了赌,自然就会交结一些赌场的朋友,这些朋友自然都是些酒肉朋友,吃吃喝喝是少不了的,有了朋友这玩的去处就更多了,今天这个窑子明天那个勾栏,整天不着家地晃荡,晃荡得越多,钱花得越快。这王可又是个不事生产的酒囊饭袋,长此以往,只有出的,没有进的,哪怕是金山银山也搁不住他这样纵情挥霍。

    王夫人真是肠子都悔青了,无人的时候常常背灯弹泪,对月伤怀,思念死去的夫君。

    这时候她也晓得儿子如此下去不是常法,眼看着一日日长成了,却连个媳妇都没有。周围像样的人家知道她儿子如此为人,哪个肯将闺女嫁他?那些贫民小户人家的闺女这位出身大家的王夫人又看不上眼。

    一年年下来,岁月都蹉跎了。眼见得儿子已经二十了。王夫人突然想起小时候定的那个亲来。

    这门亲本来就是自家高攀了,后来夫君又死了,家里的日子今非昔比,因此王可长大后,不见人家上门提起,她却是不好意思硬要高攀的。可如今不一样,儿子找不到媳妇啊,所以王夫人就又重新打起了这门亲事的主意。正所谓人穷志短,家里的光景眼看着一日不如一日了,王夫人原本的那些骄矜也都没有了,甚至觉得若是攀上这门好亲,儿子将来也有指望了。一日将儿子叫到跟前,同他说起,并且对他道:“这门亲事虽好,只是一件,你如今功未成名未就,也没有挣钱的路子,恐怕那冯家未必愿意将女孩儿嫁你。母亲劝你从今以后也将身上的毛病都改一改,别再跟着外面那些人胡混了。那冯家人见你要学好,就说不出什么了。”

    这王可听说自己还有一个侯府的儿媳妇,如同天上掉下来的一般,如何不喜?至于母亲后面那些劝诫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到跟没听到一个样。

    从知道有一个侯府媳妇开始,王可就坐不住了,虽然花街柳巷他都是逛遍了的,但那都是些野花野草,而且接触得多了,难免生了腻烦心思。他看了些邪书话本,对书中那些什么穷书生被什么大户千金青眼最终克服重重障碍喜结连理的故事羡慕不已。要说自己,也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自然也要有个大家小姐才能配他,那些野草野花闲来无事玩玩倒还无妨,若娶在家中,那是万万不能,也有辱他的身份。

    所以找了一个宜出行的好日子,这王公子就进城来了,到了冯家,报了自己名号,见到了冯老太太二太太两位,说起前事。

第九十三章王可(2)() 
冯老太太心中有数,早打听了这王公子为人,知道他不务正业,专事交结狐朋狗友,虽然是个无能之辈,但是耍无赖死缠烂打的本事一流。姑苏城里看哪个人不顺眼,就纠结他那班酒肉朋友将人祸害的了不得。

    冯老太太从冯老太爷定下这门亲事起,就在心里想过,倘若这王公子长大后有出息倒还好说,若是没出息,就将宝珠那丫头配了他去。因此见他找来,不慌不忙,告诉他家里有三个孙女儿,大孙女儿在宫里当娘娘,如今家中还剩两个孙女儿,只是年龄还小,一个十一,一个十岁。

    王可听说侯府大孙女进宫当了娘娘,深恨自己来的晚了,若是自己早几年来,这当娘娘的孙女岂不就成了自己媳妇了。要知道,能够当娘娘的女子哪有不好看的,自己若娶了她,岂不是跟当皇帝一个样?不过悔归悔,恨归恨,回归现实,王可就琢磨着,剩下的这两个女孩儿,究竟娶哪一个好呢?

    冯老太太又说了:“我这两个孙女儿,一个笨拙一个聪明,那笨拙的是二丫头,长相虽然差了些,但人有孝心。聪明的是我那三丫头,不是老身自夸,我这三丫头百伶百俐,针织女红没有她不懂的,尤其是那模样,不但比我那另外两个孙女儿都强,就是满京城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比她还要好看的女孩儿,月里的嫦娥也不见得比她俊俏,我也最疼她,她要星星不给月亮。不知王大郎想娶哪一个。”

    这还用问吗?王可早被冯老太太口中那个比嫦娥还好看的女孩儿夺去了全部心神,心里幻想着该是生得何等姿容才能连嫦娥都比下去。至于那个什么有孝心的女孩,光有孝心钟什么用,一定是长得太丑了,这冯老太找不到什么优点才用一个有孝心敷衍他。想他王可,潘安相貌,子健文采,怎能娶一个丑妇,带出去还不够丢人的!何况冯老太太又最喜欢那小三,到时候陪嫁一定丰厚得很!自己这是人财两得!因此毫不犹豫当下向冯老太表明愿意聘娶她的三孙女,等待她长成。两下里当即交换了庚帖。

    不过这王可出来后却又有些后悔了,心里寻思着这老太太若是诓他怎么办?难道她说那三丫头好看就好看了,如果因为看不上他故意把拙的说好,把好的说拙,自己岂不是上了恶当,吃了大亏?因此立刻向人打听了,听说这冯府三姑娘的确长得好一副相貌,并且深得家里老夫人宠爱,只是一点,人有点骄纵,不太好相处。

    王可是什么人?他自己就是头一个骄纵任性的代表,世人不都说他性子不好,可事实如何?他王可可是一个大大地好人,这是世人识人不明!如此一来,王公子满意了,觉得自己真是选对了人。回到家中同王夫人说了,王夫人也很欢喜。母子俩一等几年,等得都有些焦躁了,期间又催促了好几次,说不若将媳妇早早娶来,让两个人好培养感情,迟些再行周公之礼也无妨。但是冯家一直说不急不急,好容易这次说肯了,冯家也答应很快会让两人成亲,不想竟听说这三姑娘人不见了。

    这一下,王公子坐不住了,他今日来冯家,就是要人来了!

    冯老太太二太太婆媳两正在为素锦出嫁事宜做准备,闻说王可来访,相视了一眼,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婆媳两换了衣服便出来会客了。

    王可在花厅中吃下三杯茶才等来了冯老太太和二太太。

    冯老太太见了他恰似见了亲人一样,笑着道:“贤侄,没想到今日你会来?也不打一声招呼,我好派人去接,近来家里有些繁忙,累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