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里之堤,崩于蚁穴。很多大人物、大事物,都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被毁了的。

    他必须把这个樊攀找出来!

    说不定他所努力的一切就会坏在这个叫樊攀的人手里。

    赵啸冷静下来,让人去请了金海涛过来说话。

    来回的人地告诉他,说金海涛生病了,不能起床,请他多多原谅,等病好了,金海涛会亲自来拜访赵啸的。

    赵啸这几年也练就了一副厚脸皮,听金海涛这么说,他索性去了金府。

    金海涛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万一赵啸真的成了,他也就成了贰臣了。可若是因此而能配享太庙,那他也认了,怕就怕他上了贼船却什么也没有落着……金海涛就有点想不通了。

    小厮进来通禀的时候,他正陪着小孙子玩。听了禀告,他只好长吁短叹地回了内室装病。

    赵啸进门看见金海涛卧室临窗的炕几上摆着尊插了桂花的青花瓷花瓶,向他证实了金海涛在装病,他觉得金海涛这个人心胸狭窄,没有成事之量,心里先就轻贱了几分,见过礼之后他索性开门见山地道:“金大人可知道我为何发脾气?”

    金海涛愕然。

    赵啸压根没有想到让金海涛回答这个问题,瞥了金海涛一眼,淡淡地道:“想当年,人人都以为先帝没留下圣旨,就是辽王,也坐不住了,想要九州问鼎。就在大家都觉得辽王会得手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个嘉南郡主,而且还手持皇上的遗诏。

    “当初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皇上是先帝的儿子,可是这件事的受益者。

    “如今皇上被囚在内宫,当着你我的面他像个鹌鹑,可谁又敢保证他就会这样老老实实地呆在内宫呢?谁又能保证他身边没有个像当年那么忠心的侍卫呢?”

    金海涛这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他不由得神色一凝,肃然地道:“可我亲自带人,仔细地搜查了良久,都没有发现那樊攀有什么问题?”

    赵啸冷笑道:“这就是他最大的破绽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别人提起樊攀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对他赞赏有加,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南征() 
金海涛能走到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能被赵啸先选为合作的伙伴,见识、手段自然都不缺乏,之前没有想到,也是利益薰心,一时没有想到而已。此时赵啸这么一提醒,金海涛立刻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特别是当初姜宪杀辽王时的雷霆手段,甚至连当时的几个内阁辅臣们都吓着了,联手简王等王公勋贵一起,以立李谦为异姓郡王,辖制西北为代价,几乎是哄着捧着把姜宪送出了京城。

    赵玺是当年的受益者,他就算是不记得当年发生的事了,他身边也必定会有人提醒他。

    谁能担保他不会有样学样,写个什么勤王的诏书送到什么人手里去?

    金海涛额头冒出了冷汗,犹豫道:“皇上没这么傻吧?如今天下能出兵南下的,只有李谦了。李谦素来让人看不清楚——你说他野心勃勃吧,他又一直以来谨守着臣子的本份。你说他忠心耿耿吧,他又一直屯兵练将。万一诏书要是真的落到他手里了,谁敢担保李谦不会造反?”

    “可谁又敢担保李谦不会南下勤王?”赵啸不满地冷哼了一声,忍不住抱怨道,“皇上要是有点脑子,我们何止于会走到今天?”

    金海涛沉默了片刻。

    赵啸也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道:“我看我们当务之急是先把那个樊攀的下落找到,不然我这心里始终不放心。然后再通知我们在京城的人,想办法盯着李谦。李谦若是接到了诏书,不可能没有动静。”

    金海涛点头。

    可偏偏李谦那里就没有任何的异样。

    京城的中秋节,据说因为姜宪提前从小汤山避暑回来了,京城的一些商家为了讨姜宪的喜欢,联手举办了一场非常盛大的灯会,李谦带着儿子,陪着姜宪出现朱雀大道上,还和一些黎民百姓一起猜了灯迷,赏了灯,弄得很多早年经历过战乱,如今在京城定居下来的妇孺跪在姜宪和李谦经过的路边祈求菩萨保佑李谦和姜宪长命百岁,顺风顺水,有些还要出钱给两人建生祠。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顾朝正在和赵啸商量着今年朝廷官员调任的事。

    江南官场之所以这么快就在泾阳书院面前臣服,说到底,不过是因为顾朝入了内阁,掌握着北边官员的任免之事,江南出身的官员想要升迁提拔,不少得要走顾朝的路子。谁知道事到临头却出了变故,李谦原本答应得好好的,太皇太后一死,他就拒绝了朝廷对北方官员的人事任免,偏偏皇上又站在了李谦的那一边,李谦还演了一出滥杀朝廷命官的事,虽然打消了一部分人远去北方为官的念头,却有更多的人希望借此机会能一飞冲天,事情已经过去了年余,却依旧在顾朝面前吵闹不休,使了各种手段求顾朝帮着谋个差事,封个一官半职的。

    别人的请求顾朝可以不理会,可同样出身泾阳书院的人他却不能不管,不然以后还有什么人会帮顾家,帮他?

    但如今南边是几个萝卜排队等着一个坑,哪里还有多的差事空出来的。

    为此他只好来商量赵啸,看能不能想办法挤出几个位置来。

    赵啸觉得自己在江南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来,还得这帮文人帮着吹嘘吹嘘,这个买卖可以做,但具体怎么做,就要看顾朝有多少诚意了。

    一个贪心,一个小气,事情当然没有谈成。

    书房也陷入了无语。

    还好有送茶点的小厮在门外求见。赵啸在旁边的幕僚为了缓和气温,索性说着从市井传出来的流言:“……大家都在说,临潼王怕老婆。只要是嘉南郡主喜欢的,临潼王必定会如了嘉南郡主的心意。这次八月十五的灯市,据说也是嘉南郡主的意思。”

    顾朝和赵啸都不由倾听。

    那幕僚就说得更起劲了。

    顾朝和赵啸却都开始心不在焉。

    赵啸想着是李谦倒也算是个汉子,不管他当初娶姜宪为了什么,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对老婆好,这也是要点隐忍功夫的。顾朝却觉得姜宪非常的厉害,娘家已经落没了,还能让李谦对她死心踏地的,当初他可没有看出姜宪有这样的本事。

    赵玺也听说了。

    他顿时就泄了一口气,如焯过水的小白菜似的蔫了,半晌才往刘皇后住的寝宫去,等走到一半的时候才想起刘皇后受了风寒,没有办法在宫里过中秋节,还没有回来。

    赵玺双眼发直地坐在肩舆上,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好。

    好不容易过了一旬,刘皇后回来了,可刘皇后一回来就说起贵妃前些日子突然从内宫跑了出去的事,还和他道:“贵妃妹妹已经这样了,我再怎么狠心,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何况我并不是个狠心的。我只是想着行宫不大,若是贵妃妹妹一不小心又跑了出去,冲撞了朝中的臣子就不好了。不如把她送到寺院里好生修养,让寺中的师傅为贵妃妹妹祈福。我去了一趟鸡鸣寺就觉得好多了。”

    赵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还会用上贵妃,没有同意。刘皇后无奈,提出把服侍贵妃的宫女、内侍重新换一批听话懂事的。

    赵玺想着当初帮他出手的宫中之人全都不在了,贵妃那边服侍的人也的确有点少,遂答应了。

    刘皇后就开始调查当日贵妃疯着跑出寝殿的事。

    只是没有等她查出什么结论,京城那边突然发出檄文,声称接到皇上的衣带诏,赵啸狼子野心,有窜谋仵逆之心,李谦奉皇帝之诏,三日内带兵南下,清君侧。

    衣带诏,故名其意,就是写在衣带里的诏书。

    赵啸接到檄文,气极而笑,招了金海道:“我都说了些什么?金大人此时可信了?”

    金海涛的脸色也非常的不好看。

    赵玺在诏书里虽然没有骂他,他依附赵啸,在朝中已不是秘密。他和赵啸,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赵啸跟着倒霉,他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金海涛皱着眉道:“难道消息是个那叫樊攀的带出去的?”

    赵啸点头,道:“听说那个樊攀投靠了李谦,在李谦手下当了一个小小的伍长。可见这诏书就是樊攀带过去的。”

    怪只怪他们知道的太晚。

    金海涛半晌才道:“那我们怎么办?”

    他是北边的兵,骑兵步马都行,隔着个长江天堑,他觉得由赵啸领兵更好。

    ※

    亲们,抱歉,出了一点事情,原本以为今天能双更的,结果没有时间写,今天只有今天这一更!

    道歉!

    鞠躬!

一千一百三十章 南下() 
赵啸只想稳住金海涛而已,至于具体的战术战略,并不想告诉金海涛,因而金海涛问起,他也只是淡淡地提了两句就转移了话题,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恐怕要忙着为李谦南下调兵遣将,金陵城的防卫,就要拜托金大人了。”

    金海涛冷静下来之后智商也回来了,闻言不由在心里暗暗撇了撇嘴。

    若是真的信任他,为何把那个福建来的将军调来军营?

    赵啸也不过是在敷衍他罢了。

    可他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蚱蚂,他这个时候不能拖赵啸的后腿。

    金海涛心里啪啪地拔着小算盘。

    赵啸这个时候不仅仅要督战,更重要是得安抚好皇上,甚至有可能因为皇上的“不听话”而想办法再立新君,他是不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壮大一下自己的势力呢?

    念头一起,他心里就火辣辣的,忙道:“侯爷放心,我一定守护好金陵城,守护好皇上。”

    这个金海涛,一看就没有说真话。外面已经有谣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再动金海涛,怕会引起更大的震荡,有些事暂且先缓一缓,等以后再说。

    赵啸腹诽着,面上却一派风光霁月,满意地点着头。

    回到自家的金海涛不仅脱下了一身的官服,也脱下了脸上的面具,把赵啸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个时候,金夫人是不会让人看到金海涛的暴燥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没有好话,而这些话通常都会以很快的速度流传出去。

    她遣了屋里服侍的,亲自打水给金海涛净手净脸,温声地安慰他。

    金海涛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脾气。

    金夫人就小心翼翼地试探:“那我让小丫鬟把您的官服熨好了挂起来,明天你上朝的时候穿。”

    “不用!”金海涛想也没想地道,“明天我继续病假。”

    金夫人不解。

    金海涛怒其不争地道:“我傻呀!这几天赵啸肯定要进宫逼皇上承认李谦手中的诏书是假的,我去凑什么热闹?”

    金夫人悟然,心思百转。

    如果赵啸逼迫皇上不行,李谦手中又有皇上的诏书,万一李谦真的南下,赵啸有可能会背上乱臣贼子的名义,那天下就要大乱了。反之,若是赵啸能控制了皇上,皇上不承认李谦手中的诏书,李谦已经起兵南下,成了箭在弦上之势,不打也得反,天下一样要大乱。

    只看是谁赢谁输了。

    这可不是过家家酒,输的那一方会被砍头灭族,奴役卑贱,几百年之间都别想翻身。

    这可怎么得好?

    想到这时,她想起了远在北方的金宵。

    万一南边赢了还好说,可若是北边赢了呢?

    她心里顿时像被猫爪子抓似的难受。

    忍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可能扬眉吐气了,却因为跟着皇上南下而变成了朝中普通的武臣。好不容易做了禁卫军统领,却被赵啸利用,甚至有可能背锅……她最疼爱,兄弟中最有本事的三子,也因为和韩家的联姻身份地位变得尴尬无比,朝中那些墙头草都怕惹麻烦不愿意任用她的三儿子……

    金夫人寻思着,等着晚上夫妻俩人安歇下来,她就给金海涛出主意:“您看,要不要给北边的大爷去封信?这天下要是乱起来,我们总不能一根绳子上吊死吧?”

    黑暗中,金海涛半晌没有吱声。

    金夫人沉着气等金海涛的答应。

    就在她以为金海涛已经睡着了的时候,金海涛突然开口道:“金宵和李谦的关系很好,除非李谦兵败被杀,不然总有他一碗饭吃。何况,他自己也是个有本事的……你不记得了?当初我们给他写信,他居然敢答应向李谦引荐我,可见他在李谦面前很体面。”

    可万一赵啸败了呢?

    金夫人怒气冲冲,话到了嘴边还是理智的咽了下去,改为柔声地道:“我这不是担心大爷吗?两边打起仗来,他应该是最为难的了!”

    如果因为金海涛一封语气不详的信而让金宵被李谦猜疑,那她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金海涛没有猜到妻子的心思,可也没有想到过去求从前被他严格要求,之后又被他忽视的长子,叹气道:“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万一不行,你就让我们家小六去投奔他哥哥吧!”

    这话说得金夫人毛骨悚然,猛地坐了起来,厮声道:“这话怎么说?”

    金海涛可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这还没有开始就先气馁了,可见他并不看好赵啸的能力。

    “你也不用一惊一乍的!”金海涛幽幽地道,“若是论行军打仗,这世上能和李谦比肩的不多,可有些事不仅仅是会打仗就行了的。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事就好。”

    什么是我们的事?

    金夫人很想问一句。可刚才金海涛对金宵的态度让她心里的怒火像燎原野草,半晌都没有办法熄灭,金夫人怕自己生气说出什么覆水难收的话来。等到她心情平静下来,金海涛已沉沉睡去,换来金夫人在黑暗中咬牙切齿、辗转反侧。

    此时的赵玺,也在黑暗中瞪大了眼睛没有办法入眠。

    他发现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他不应该就这样把诏书送到李谦的手中的。

    现在事情完全暴露了,他要是不承认诏书是自己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