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一战。他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动赵玺的。”

    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可赵啸这个时候不动赵玺,未必以后也不动他。

    得看赵玺能有几个儿子,儿子能不能长大了。

    两人齐齐叹气。

    姜宪做了母亲之后,最见不得孩子受苦,忍不住道:“但愿是我们想多了。”

    高岭暴毙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

    众人俱是非常的惊愕。

    曹宣得了李谦的信犹不相信,专程到长公主府一趟问消息。简王更是直接,找到李谦直接问赵啸是不是反了。弄得李谦很是无语。简王却哈哈大笑,直言这是报应,还道自己要好好活着,看看赵玺有什么下场!

    北定侯则提醒李谦,让李谦好生看顾着孝宗皇帝的几个庶兄弟的家眷,并伤感地道:“皇室这几年也的确是凋零了。先是被孝宗皇帝杀了一茬,之后又被曹太后杀了一茬,皇上五服之内的兄弟,也只有这两、三个人了。万一……不如再把都城迁回来。”

    言下之意,若是赵玺死在了金陵,就让李谦在北边重立新君。

    可李谦半点也没有继续为赵氏王朝卖命的打算。

    特别是太皇太后已经不在了,他不想姜宪给任何人磕头跪安。姜宪要跪,也应该跪天地,跪父母,跪神佛,而是不跪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冒出来的“新帝”。

    定北侯府虽然和李家关系特别,定北侯和李谦的关系还不如曹宣,李谦当然不会说什么。客客气气地送了定北侯出门,转身却被从金陵传来的消息吓得愣了半天。

    赵玺唯一的儿子突然病逝了。

    是什么病?谁看的诊?一律查不出来。

    只知道那孩子好端端的说没就没了。

    而且这孩子的死讯已经从宫里传了出去,据说金陵很多妇人都为这消息伤心。

    李谦打了个寒颤。

    这孩子死的太巧了,也死得太快。

    这绝不可能是赵啸的手笔。

    他就是有贰心,得到了金海涛的支持,此时也应该是安抚臣子,威胁赵玺,保护好皇长子……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食子() 
李谦想到了韩同心的死。

    他站在窗前望了窗外那株郁郁葱葱正吐着新绿的香樟树沉默了很长的时间。

    看史书的时候他能理解甚至是赞同某些决定,可到了生活中,看着和自己流着同样血脉的孩子,和自己日夜相伴的妻子,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出那样的决定呢?

    李谦觉得他做不到。

    赵玺的结发妻子刘氏也觉得她做不到。

    想到早上起来被慌慌张张的内侍叫过去,却看见那小孩儿冰冷泛紫的面孔,她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轻声地问身边的女官:“贵妃怎么样了?”

    自贤妃生下皇长子,赵玺就给她晋了贵妃。

    新晋贵妃和她的关系也开始微妙起来。

    可这微妙没有维持多长的时间,孩子就死了。

    而且还是在贵妃带着皇长子去和赵玺用完晚膳回来之后就开始闹肚子痛,御医赶到之后,一剂药下去,孩子就没了。

    刘氏为了避嫌,从来不踏足贵妃寝宫,等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四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据说皇上把把御医院当值的几位太医都给杀了,皇长子身边服侍的也都杖毙了。

    这与韩太后死的时候是何其的相似。

    刘氏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寒颤。

    她身边女官似有不忍,低声道:“说是皇上和贵妃娘娘抱在一起大哭,贵妃娘娘闭过气去。皇上一直守在贵妃娘娘身边安慰她……”

    那女官有些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刘氏并不是个不能容人的人,也很喜欢那雪团子一样的皇长子,宫里的人见了也就没有什么忌讳,觉是皇长子可爱的人很多。

    刘氏抿着嘴没有说话,想着若是她的那位好妹妹知道了皇长子是谁杀的,不知道还会不会和皇上抱成一团的大哭。

    她道:“你去请了我母亲进宫。”

    有些事,她得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

    皇长子死的时候她也懵了,觉得这件事肯定是赵啸干的。

    赵啸和金海涛狼狈为奸,害死高岭不说,还囚禁了皇上。

    皇上怎么会从?

    她以为赵啸为了逼皇上低头,杀鸡给猴看,所以才害死了皇长子。

    可等她冷静下来一想,就觉得这件事不可能是赵啸做的。而这宫里有能力做出这件事的就只有皇上了……还有她这个皇后!

    皇上会不会把这锅给她背?

    她得尽快想出一个对策来。

    刘家在宫外早已得到了消息,刘母进宫来见女儿的时候,赵啸还想着是不是把人拒之门外,金海涛的话却提醒了他:“皇后是礼仪诗书传世之家的小姐,听说没有出阁之前就读过很多的史书。皇上这是要和我们绝裂。他能和我们绝裂,我们此时却不能和他绝裂。皇上和我们之间,需要有个性情温和的人传话才好。”

    言下之意,刘皇后是个很好的人选。

    赵啸考虑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放了刘母去见刘皇后。

    对于刘皇后处境,刘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涉及到宫斗,刘家不擅长这个,只能让刘皇后先防着:“你祖父此时正在和顾朝顾大人商量这件事。”

    泾阳书院不可能和赵啸同流合乌,可皇上又不是个立得起来的人,特别是现在又出现了杀子疑云,谁敢为他效力?

    刘氏眼里的光彩一点点的黯淡下去。

    她知道,她得自己想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金夫人求见。

    在此之前的金夫人,在她面前根本没有座位,但此时,她却得恭敬地召见她。

    金夫人是个有手腕的,想着赵啸再厉害又如何?有些需要女人出面的事续弦的靖海侯夫人就没有办法做到,和刘氏的交际,就只能让她出面。

    赵啸从前也不过是个镇蕃的侯爷,谁能想到他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者,李谦从前不过是个土匪家的儿子,如今却在北边雄霸一方,北边的百姓只知道有临潼王而不知道有皇上。

    什么事都是机会!

    他们金家未必就没有机会!

    因而金夫人见到刘皇后的时候依旧如往昔一样的恭谦有礼,说起来也委婉而温柔,一副生怕吓着刘皇后,或是让刘皇后不快的样子。

    刘氏闻言惊讶万分,心里涌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并且没能忍住地叹了口气。

    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呢?

    她想到自己流产的孩儿,想到之后自己一直没能再怀孕时的悲恸。

    这也许就是天意,是上天给自己福份——若是生下皇长子的是自己,死的就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以她的性子,除了发疯,她想不出还会有第二条路可走。现在皇长子也死了,可好歹是别人家的孩子……她的痛也没有那么直接和致命。

    刘皇后立刻就答应了金夫人的条件,只是话说得十分婉转:“皇上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心神恍惚,宫中上上下下都担心皇上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以后会后悔的事来。靖海侯和金大人都是朝中能吏,为人行事持重沉稳,若是能劝谏皇上,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位刘皇后果然是个聪明人!

    金夫人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回去见了金海涛,不免夸奖了刘皇后几句。金海涛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和赵啸说起这个事的时候也夸奖了刘皇后几句。

    赵啸松了口气,派人联系了刘氏的祖父。

    刘氏的祖父正愁怎么和赵啸打交道。

    近之对皇上不恭,远之会让赵啸不满,在庙堂上寸步难行。

    对于赵啸给的台阶,刘家也好,泾阳书院也好,虽然没有欣然接受,却在赵玺的事上保持了沉默。

    只有左以明,告假回家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他觉得自己的仕途太不顺利了,赵啸掌权之后,肯定会罢免他内阁首辅的职位。

    正好皇上被囚禁,他要不要主动致仕,以后青史上提起来,他还可以得个忠君耿直的名声。

    家里没有什么人可商量的,他写了信给李谦。

    李谦建议他暂时让左家族人北迁一部分,以防万一。

    左以明直抓头发。

    赵啸却趁着左以明生病,将顾朝安排进了内阁,成为辅臣之一。

    左以明坐不住了,和自己的祖母商量着北迁的事。

    谁知道左家老安人却十分的赞成,低声告诉他:“听说李道李大人的家眷已经悄悄北迁,只怕李家所图不小。我们这边走不了的就留在南边,能走的,送去北边,特别是泉哥儿和他媳妇孩子。不管天下怎么变,总能留下一根苗。”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 
左老安人的做法,是要保存血脉。而娶了李冬至的左泉一家,不去京城,就算是留在了江南,恐怕也会成为赵啸对付左家的把柄。

    不能保佑家中诸人,左以明很是难过。

    但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左以明沉默了片刻,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李冬至知道左家有意让她一家带着三个侄儿去京城省亲,她开始还没想到左家的打算,悄悄地和陪嫁过来的嬷嬷好奇道:“除了四嫂,一家一个孩子,还全都是嫡次子或是嫡三子,老安人怎么舍得?”

    去京城的路途不短,几个孩子正是进学的年纪,老安人对子孙要求严格,恨不得一个时辰当两个时辰用,等闲轻易不放假,这次却让这几个侄儿和自己一起去京城,其中一个的学问还特别的好,家里还准备让他考个少年举人的。

    陪嫁的嬷嬷是情客亲自挑选的,忠心、机敏一样都不缺。跟着李冬至嫁到左家快十年,随着李谦和左以明的擢升,她可是睡觉都睁着半只眼睛,生怕哪天左李两家有了矛盾,李冬至和她们这些陪嫁的人被牺牲掉。听李冬至这么说,她也很是诧异,出了李冬至的院子就去打听老安人的用意。

    老安人的说辞是李冬至嫁进左家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回过娘家,李长青年纪渐长,非常思念这个远嫁的女儿,所以写信来让她带着外孙一起回去让他看看。这样的机会难得,就让左泉的几个侄儿跟着去北方见见世面。

    看着毫无破绽,当李冬至陪嫁的嬷嬷请那位唯一没送孩子跟着去历练的嫂子屋里服侍的嬷嬷吃酒时,却让她无意间套出话来。

    李冬至的嬷嬷大吃一惊,送走了喝酒的人,没等身上的酒气散尽就匆匆去了李冬至的屋里,和李冬至耳语了一番。

    李冬至吃惊地望着那位嬷嬷,低声道:“四嫂说不愿意骨肉分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块儿——这话是什么意思?”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

    不得不承认自己小日子过的时间长了,完全失去了戒心。

    她的哥哥,已经在她没注意的时候成长到了割据天下的高度,而她,却还做着娘家强大又显赫,可以给她撑腰的梦。

    李冬至温柔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她语气果敢地低声吩嘱那嬷嬷:“寻常东西不要了,细软全都带上。我们过去了,就不回来了。”

    她是李家的女儿,李家割据一方,她自然锦衣玉食;李家兵败家破,她就算是躲在江南,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她的儿女更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与其受那磋来之食,不如跟着李家搏个前程。

    那嬷嬷早就想回北方了,闻言不由喜极而泣,道:“我这就去收拾,绝不会让人发觉。”

    李冬至点头,暗暗打点行囊。

    等到走的那天,不过三、四辆马车,七、八个护卫,却轻车从简,很快扬舟北上。

    左以明松了口气,心里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错。

    回到衙门,看着顾朝意气风发的模样,左以明知道泾阳书院多半是和赵啸达成了某种协议。等到大朝会之后,内阁的几位阁老照例去和赵玺廷议的时候,赵玺那灰败的面孔,对赵啸不得不忍耐的表情,让左以明不禁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次的廷议由刚刚入阁的顾朝主持。通常情况之下,新入阁的大学士都会很谦逊地事前请教内阁的首辅和其他的同僚,说个不痛不痒的决议,大家意思意思地提个意见就通过,算是开门红,讨吉利的一种。可这次顾朝廷议的内容不仅没有跟左以明商量,而且还是议论今年九月向北边派遣官员的事:“……天下之滨,莫非王土。纵观历朝历代,有哪个时候的官员任免十年不动的?好在是临潼王还记得臣子的本分,之前就同意皇上调拨官员之事。我觉得事不宜迟,现在就应该把名单定下来。九月正好往北边去。等到了十月,天气寒冷,行程不便,赴任的官员万一生病可就麻烦了。”说完,还问左以明,“首辅觉得如何?”

    李谦若是个这样容易就被人拿捏的人,南北又怎么会成为如今这样的局面?

    左以明在心里冷笑,面上却一团和气,笑道:“名单早点定下来也好。不过,什么时候派过去,还得问问皇上的意思。”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赵玺,“今年九月和明年开春都没有什么区别,端看我们能不能把人员名单定下来了。”

    赵玺想起左以明一直以来对他的敬重,心像被狰狞的大手撕成了碎片似的,喉咙里都冒着火。但他却不能有任何的表现。如今宫里宫外全是赵啸的人,他就算是反对,不如赵啸的意,赵啸一样会打回重议,他同不同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件事还是问问靖海侯的意见吧?”他垂下了眼帘,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低低地道,“皇长子不在了,我心里难受。这些琐事你们商量着办就行了。不必问我。我还要回后宫陪陪贵妃。贵妃这些日子吃不下睡不着,我真担心她挺不过去。何况皇长子去的这样突然,我就不相信御医院的几个太医敢做手脚,皇长子身边服侍的就更不要说了。现在想想,当时的事处理的也太草率了,有些事还得查一查才好。”

    左以明愕然。

    这样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