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吉应是,暗暗松了口气。

    王爷出门打仗去了,却对郡主说只是一般的巡边,后来在宣府和庆格尔泰打起来了,对郡主只说是遇到了,如今大公子姜律突然率部三万余从山海关借道直奔大同,那些府里的护卫都在议论,说二万兵卒,已经是镇国公府一半的的兵力了,大公子什么时候进关不好,却在大同总兵齐胜战死的时候进关,想姜律当初就在大同总兵府做过参将和游击将军,那时候上战场就是由齐胜护着的。

    他这是在说王爷无能呢?还是要给齐胜报复呢?

    何况镇国公府已经有快十年没有动静了,偏偏这个时候没有圣旨就敢直奔大同,是什么意思?

    阿吉听着,好像是在说姜律要重振家声,拿这次齐胜的死做借口,要在北边立威的意思?

    那岂不是踏着他们家王爷的肩膀上位?

    郡主和王爷那么好,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娘家,郡主可怎么办?

    他不敢说给姜宪听。只好把云林拉出来堵着。

    反正郡主特别的喜欢云林,云林又比他会说话,也比他看得清楚,由云林出面肯定不会有错。

    云林的确比阿吉知道的多,他对姜宪笑道:“府里的人都在传说大公子这次是要借王爷立威,可实际上大公子只是要过去帮帮忙罢了。您也知道,大公子一直想打高丽,可朝廷一直不同意。大公子那边养了六、七万的人马,只练不打是不行的。大公子这次下了狠心,早和王爷支了声,要派人和那些鞑子打一场,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兵好!正巧齐胜去世,大公子也没有和王爷打招呼,就挥兵而去了,不免有些人说闲话。

    “那些人,也是因为不知道大公子是什么人!

    “大公子应该已经到了大同,只是我们这边还没有得到准信,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有和你说。”

    毕竟有好些年没有上过战场了。

    姜宪叮嘱云林:“你看着大公子些。有事一定要提前告诉我。我可不想从家里的护卫嘴里听说到。”

    云林赧然,小声道:“这些护卫多是各所的好汉,军中很多将士视他们为榜样,军中有什么动向,很难完全瞒得过他们。好在是他们进府都受过训练,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你且放心,外面的人肯定一个字也没有听说过。”

    阿吉也因为是近身服侍姜宪的,被他们当成是自己人,所以才知道的。

    姜宪微微颔首,觉得有点头痛。

    姜律这样随意出兵,不知会不会打乱李谦的安排!

    白愫却像阿吉一样,担心这郎舅失和。

    早年间李家多仰仗姜家,现在姜家大不如从前,照她看,得仰仗李家了。

    可这北边只有这么大一块地方,一山容不得两虎,姜律不会为此和李谦斗起来吧?

    姜律当然不会。

    他知道西北是李谦的地盘,辽东苦寒,若是想着发展,最好是向东,往高丽去。但这几年朝廷把持在汪几道等人手里,他们一直忌惮镇国公府重振旧威,对辽东的事不理会,不传播,不提及,以至于很多南边的商贾都以为辽东还是辽东卫廖家的天下。

    李谦知他心意,对他的增援非常的感激,准备把宣同都交给姜律镇守,他带人去追捕庆格尔泰:“这次一定要和他来个了断。总这样隔三岔五地小打一次,又费精力又费钱财,不如签订条约,大家各退一步,修养生息。”

    这么多年过去了,姜律还依旧是当年那个英姿爽飒的贵公子,只是目光更锐利,气势更威严,言谈举止间的飞扬变成了自信,更吸引人了。

    此时他披着银灰色的狐皮斗篷,端着刚刚温好的酒站城墙上,眺望着白茫茫一片的草原,笑道:“我还以为你会一直和鞑子打下去呢!”

    “打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鞑子不再进犯吗?”李谦走了过去。

    他刚刚喝了两盅酒,身体正热着,没有披斗篷,而是穿了件半新不旧的石青色细布棉袍,腰间系着同色的丝绦,挂着装小印、金三事等特制的香囊,乌黑的青丝整齐地绾在脑后,露出分明的五官,温和的笑容,看上去像个在春日里闲庭信步在自家花园的书生,哪里有半点大将军样子。

    “只要目的达到了就行了!”他双手撑在冰冷城墙上,笑着对姜律道,“我们又不是喜欢打仗,争得不过是良田、土壤,生存的权利罢了。他们不可能臣服于我们,我们也不可能臣服于他们,也就不能永世和平。既然是过个几年就得打一仗,能把这修养生息的日子拉长一点就拉长一点吧!”

    姜律却看着他扑哧地笑出声来。

    李谦愕然。

    姜律笑道:“你这个样子,有没有人说你是十年寒窗苦的士子?”

    李谦不解。

    姜律却大笑道:“难怪我妹妹如今还没有厌倦你,果然是有点道理的。”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捷报() 
李谦瞪大了眼睛。

    完全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过,姜律的话让他心中不喜。

    什么叫还没有厌倦自己?

    难道姜宪还会有厌倦自己的一天吗?

    他又不是什么物件!

    李谦想到那年姜宪随着他去山西,姜律中途得了消息来抢人。

    要不是他武艺高超,姜宪就被他抢了回去。

    这么一想,李谦倒觉得曹宣更可亲一点。

    在他看来,镇国公府对姜宪的影响很大,自己的这个大舅子的影响力就更大了。他不想和姜律继续议论自己家中的事,索性就转移了话题,道:“你想和我一起去追剿庆格尔泰?辽东苦寒,你的人比较适应在冰天雪地作战,我的人擅长在草原作战,未必对你有好处!”

    朝廷式微,高丽不止一次扰边。辽王镇守辽东的时候,为了集中兵力对抗朝廷,对高丽多以安抚为主。后来镇国公府镇守辽东,兵力不足,又不愿意向高丽低头,双方打了几仗,都以镇国公府败战结束,高丽越过鸭绿江占领了一大片土地。

    姜律卧薪尝胆,就是为了打败高丽。

    李谦根本不可能说服姜律。

    “那行!”李谦只好退让,道,“我们今天好好合计合计,你做我的辅军,我们两家试试。”

    姜律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他不像李谦,手握三十万大军。他的人损失一个就少一个,先在李谦这里练练手,再征高丽。

    李谦问他:“朝廷那边你准备怎么办?”

    姜律端着酒盅朝着他眨眼睛,狡黠地笑道:“你是怎么办的,我就准备怎么办!”

    也就是说,不告而动了!

    李谦忍不住笑了起来。

    “喂!”姜律拐了李谦一下,道,“你是什么意思?相比之下,辽东离朝廷更远,你都不怕,难道我就怕他不成?”

    “那倒是不是。”李谦笑道,“我是想起了郭永固。他前些日子打了苗峒,估计朝廷还不知道呢!”

    镇守在外的封疆大吏无诏出兵,而且还能够出兵……

    两人都是朝中肱骨,这样的消息让两人都沉默了片刻。

    朝廷对地方已失去了监管,或者是,没有办法监管了。

    姜律轻轻地叹了口气。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郭永固原本就没有准瞒着朝迁。

    过完了年,消息传到了金陵。

    赵玺在准备亲政的事,看到奏折放到了一旁,叮嘱如今已升了大人总管的阿福:“等我亲政之后再说。”遂不再理会。

    赵啸却捏着公文沉思良久。

    郭永固花了三年的时间收服了苗峒,朝廷这才知道消息,李谦那边倒是时有捷报传来,却一个字也没有提姜律。到现在朝廷也不知道姜律从中搅和了一脚。

    看样子,姜律这是要打高丽了。

    只有他还停留在原地,倭寇那边剿而不死,总是隔三岔五的冒出来,他的婚事也一直没能定下来,是娶个福建本地的妻子,还是娶个苏浙世家出身的妻子,他还要好好的衡量一番。

    倒是刘皇后那里,恐怕会生出事端来——她和皇上成婚已经一年多了,却没有再怀上子嗣,皇上身边并没有旁人,左以明的意思,是想让皇上再纳一个妃子,好早日诞下皇长子。

    只是这样一来,妃子的人选就很让人玩味了。

    赵玺娶刘氏原本是想得到泾阳书院的支持,左以明虽不是泾阳书院的人,可他却是江南士子,如果他支持左以明,说不定可以赢得部分江南士子的支持,这样他就不用考虑娶一个苏浙世家出身的女子为续弦了。

    赵啸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

    他把钦天监提供的几个吉日看了又看,在二月初四上圈子一个圈,然后吩咐家中的小厮拿了他的名帖去了左家。

    也许有些事他应该和左以明商量商量。

    左以明接到赵啸的名帖既意外又感慨。

    他对自己的心腹幕僚道:“李家的那位柳先生真是神人!他让左泉带给我的三个锦囊,其中一个果然应验了。”

    那幕僚不由笑道:“栽得梧桐树,自然有凤凰来。李家能有今天,只怕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左以明没有吭声。

    他上次去拜访姜宪,姜宪倒没有说什么,只是简单地表示了支持。左泉趁机去了趟太原,给岳父岳母去问了声好。李长青的幕僚柳先生让左泉带了三个香囊给他,说是能助他完成大业。他当时还半信半疑,等到他联手李瑶逼退汪几道之后,正愁怎么和赵啸联手时,陡然间想到了那个香囊上说的。他试着暗中表示支持赵玺选妃,赵啸就立刻主动的和他见面了。

    可见那赵啸私心里根本不像外面传说的那样,是全力支持赵玺的。

    这样就好!

    不过,他这个幕僚所说的话也有些道理。

    李家的发家史快的别人想模仿都不成。

    他抿着嘴,盯着桌上的舆图心中如同潮水拍岸般起伏不定。

    东北是镇国公府,西北和中原是李谦,西南是郭永固,南闽是赵啸,朝廷只占据东吴一小块地方,几番折腾以后,实则对其他几个地方都已经失控了。

    万一哪一天……

    江南又素来都是闻风而降。

    他想想就觉得胆寒。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左以明喃喃地道,表情茫然,“总归是能管过我们这一代人的!”

    下一代,就不要让他们参加科举了。

    万一朝纲崩坏,没有参加过科举,就不算受过天恩。翻天覆地的时候,反而能抛开前朝的包袱,参加新朝的科举,重振家声。

    只是不知道家中的长辈会不会认同他的想法。

    或者是,把左泉这一支摘出去?把蛋鸡放在另一个篮子里?

    左以明陷入了沉思。

    姜宪这边却是兴高采烈的。

    郭氏带了三子稚哥儿来了京城。

    她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相比上一次见面,郭氏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她刚嫁进李家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她面相要比李驹老成,一看就比丈夫年纪大。十几年过去了,李驹长厚实了,郭氏还是原来的样了,站在一起反而更有夫妻相了。

    姜宪不由打趣她:“我们都老了,只有三弟妹依旧如昔!”

    郭氏抿了嘴笑。

    她和姜宪的关系向来不错,俩人出身相差不多,反而更能说到一块去。两人互相打趣颇为随意。

    “二嫂这两天就应该到了吧?”她笑着抱了抱跑到她身边的续哥儿和承哥儿,问姜宪,“我听说二嫂改了日期,准备和我们一起聚聚就很高兴!”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异想() 
康氏和郭氏能来京城省亲,姜宪是非常高兴的。

    她在京城虽然认识很多人,若她愿意,每天都可以和不同的人聊天,到不同的人家里去窜门,可那是应酬,不是亲戚之间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亲密。

    姜宪笑盈盈地一面请郭氏往屋里去,一面道:“我已经派人去通州码头等着她们了,这两天应该就会到了。她的院子我也收拾好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逛梨香园,听书,吃羊头!”

    梨香园是京城最大的戏院,园主就是杜慧君。他能开这个戏院子,也是因为借了姜宪的光。虽说大多的权贵之家都喜欢请了戏班子到家里唱戏,可那毕竟是锦衣夜行,打赏再多也不过只有戏班的人知道,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去戏园子里听戏。梨香的园的生意就是这样做起来的。

    郭氏也听说过。

    她笑道:“杜大家倒是有个有福气的,遇到了嫂嫂。不然他哪能在京城站得住脚!”

    “他也算老实本份的了!”姜宪笑道,“反正家里少不了唱堂会的时候,还不如就是他呢!”

    这倒是。

    郭氏理解地点了点头,进了一个三进的五间的院子。

    白墙灰瓦,窗棂红柱,花架上的藤萝刚刚抽芽,墙角的迎春花已经枝叶繁茂,绿叶叠叠,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色的花蕾,带着春的气息。

    郭氏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称赞这院子布置得雅置。

    姜宪笑道:“你满意就好。我已差人去给三叔报信了,他忙完天津卫的事就会赶到京城来。王爷那边也得了准信,庆格尔泰战败,朝廷已派了姚先知为特使,和鞑子谈判开放马市的协议。王爷过几天就能回来了。陕西那边这次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可粮草却是由他们准备的。如果庆格尔泰投降了,骥二叔也有空了,说是到时候会护送康氏一起进京。

    “他们兄弟三人终于可以聚一聚了!”

    这可是李家好多年都不曾有过的盛况了。

    郭氏想说若是李长青和何夫人也在就好了。可转念一想,若李长青和何夫人真的在这里,大家又不可能畅所欲言了。

    只能等以后找机会大家一起回汾阳祭祖的时候看能不能聚在一起了。

    姜宪送她回了客房就告辞了。

    郭氏打起精神来问起这几个月两个儿子在长公府的生活起居。

    两个孩子都开心地和她叽叽喳喳地说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