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的,姜宪为了敬重她们,并没有和她们签卖身契,她们都是良民的身份,嫁了云林和卫属之后,就成为了官家太太,自然就要跟着夫婿走,也不能再服侍姜宪了。

    这是她们的机缘!

    孟芳苓为她们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就兴致勃勃地帮着情客和百结准备着小定的事。

    姜宪原本以为自己应该会很忙的,结果还是闲了下来。

    董家大小姐听说情客和百结要定亲了,高兴地来随礼。

    姜宪就和董家大小姐坐在屋檐下说话。

    此时菊花开得正艳,金灿灿一片,堆成了花山,旁边又点缀着几盆茶花和玉兰,秋日凉爽的风吹过,枝头的油绿色叶子哗哗作响。

    是个难得的宁静下午。

    姜宪问董家大小姐:“你父亲那边还顺利吧?”

    前几天她听冰河说,董重锦的商队路过哈蜜卫的时候遇到打劫的马贼了。但因为跟过去的有好些都是李家原来的护院和李谦后来收的家丁,那些马贼打劫不成反被李家的人打劫,被抢了四十几匹好马。

    董家大小姐显然知道了这件事。

    她抿着嘴笑得痛快,道:“郡主您是不知道,从前我们这些商队都怕那些马贼,遇到他们来打劫,我们就算是带着人反抗,打赢了,也还是会怕他们之后暗中捣乱,会送上一份大礼给他们当程仪。可这一次,王爷的人却把那些马贼给全都留下来了。我爹之前还担心会惹上麻烦,可王爷的人说了,今年鞑子是个好年景,我们这边却未必。若是真到了那一天,王爷是要出关练兵的。这些马贼多半都和鞑子有勾结,打仗的时候,很多马贼都给那些鞑子通风报信,甚至是运送粮草。王爷的意思,这些人比鞑子更可恨,正好趁着这机会清剿一批。而且还说,以后只要是那些和鞑子勾结起来抢我们商队的马贼,只要被捉住了,一个也不留。

    “我们家的管事回来报信的时候,我们都听得兴奋不已,不知道有多高兴!

    “这么多年,总是低头做人。

    “现在能和那些马贼真枪实剑的大干一场,不论输赢,这心里都痛快。

    “我爹说,难怪好多人都喜欢跟着王爷办事。

    “就是爽快!”

    董重锦从董家分出来之后,他们家这一支在家里守成的是董家的二老爷。

    姜宪知道这件事后倒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既然董家和李家合伙,那李家就应该保住董家的安全才是。

    如今听董家大小姐这么一说,她反而有些好奇起来,道:“之后可还平安顺利?”

    董家大小姐想了想,正色地道:“之后也遇到了几次打劫的,可都被王爷的人给打了回去。原来那些马贼也是欺软怕硬的,居然没有再来骚扰,一直到西域都挺太平的。”

    姜宪知道这次董重锦比上次带过去的东西还要多,还要好。若是能平安回来,他们会赚一大笔,正好给李谦麾下的那些将士做冬衣。

    想到这里,她突然有了个想法。

    她问董家大小姐:“你知道我们这边的善堂在哪里吗?人多不多?都有些什么人?”

    善堂是官府收留那些孤寡妇孺和失怙孩童的,而时下那些孤寡妇孺、失怙孩童多是由各宗族在照顾,所以各地善堂里这类的人反而不多。

    姜宪有一次听到董家大小姐提起董家每年都会向善堂捐粮食,这才问起。

    董家大小姐笑道:“我知道。就在香积寺东边,离香积寺不到一里地。十年前那里只有七、八个老人家和几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可这几年战事频繁,好多人都流离失所,善堂那边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起来。上次我二叔父过去的时候捐了三十担米,善堂的管事说,这些米最多也就能吃三个月,言下之意是让我二叔父继续捐些米。可我二叔父回来跟我说,如今的善堂已经不是从前的善堂了,这些米捐过去还不知道能有多少落到那些孤寡妇孺和失怙孩童的肚子里,我们不能再添了,再添下去,是个无底洞不说,还容易被善堂的管事给盯着,三天两头的上门要我们捐东西,做善事反而惹出麻烦来。”

    这个道理姜宪何尝不懂!

    但她另有打算。

    她叫了七姑来,对董家大小姐道:“善堂的事,你看你们家是哪位管事经的手,让他带着我们七姑走一趟,看看善堂里现在都有些什么人?”

    董大小姐应了,奇道:“郡主这是要做什么?”

    姜宪道:“我想着每年两司都要给将士们发些过冬的衣裳。从前是由朝廷统一供给的,如今朝廷自顾不暇,不怎么管这些事了,两司肯定得自谋出路,或是不发,或是外包给别人。善堂的那些妇孺都过得清苦我是知道的,不如外包一部分,给那些妇孺来做,也算是帮那些妇孺找个出路。”

    七姑连声赞好。

    董家大小姐却没有说话。

    姜宪笑道:“我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珊瑚有什么话只管说。”

    珊瑚是董家大小姐的闺名。

    董家大小姐想了想,斟酌着道:“郡主是想做好事,我是知道的。只是善堂的那些人我也见过,并不都是纯善之辈,有些人被人救济惯了,觉得你有银子,你就应该救济我,你要是不救济我,你就是为富不仁。宁愿干等着让人来救济,也不愿意做工。您这是要给两司的将士做冬裳,是大事,也不知道善堂里的那些妇孺拿不拿得起来。”

    姜宪见她话说得极其委婉,索性笑道:“你是想说善堂是官府主办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善堂的,而能去的那些人里有很多都好吃懒做惯了,未必愿意做事是吧?”

    董家大小姐脸一红。

    姜宪笑道:“所以我想让七姑跟着你们家管事过去看看。若是实在不行,就算了。”

    七姑却道:“郡主,我觉得不管善堂里的人愿不愿意,您让那些普通的妇孺帮着两司做冬衣的事都可行,应该做起来。”

    姜宪和董家大小姐不由都望向七姑。

    ※

    月票月票月票……

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起() 
七姑脸色微红,眉宇间却带着几分倔强,好像就算是姜宪不喜欢听她也要说似的,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和您说过,因这几年不仅战事频繁,而且各地的水患旱涝什么的也很频繁,好多人无家可归。特别是那些死了男人的妇孺,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只好卖儿卖女的,您与其指望着善堂的那些人,还不如自己办个像善堂那样的地方,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妇孺和孩童,给块地她们住,再找点事给她们做,让她们自给自足,先暂时活下来,度过一时的难关,然后能归家的归家,不能归家的就住下来,还可以帮着您管事,就是那些小孩子,也可以帮着穿针引线晒个棉花什么的,不白吃饭,也不用花多少银子,却能救好多的人……”

    姜宪又和董家大小姐互看了一眼。

    她们都知道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可同时也是件很危险的事。一个安置不好,就有可能被人视作沽名钓誉之辈,与其到时候被人非议,费力不落好,还不如不做。

    七姑也想到了,她求姜宪:“郡主,只要您同意,我私下里联系朋友,让他们出面来办这件事,我只从中帮个忙而已。”

    开善堂,也是需要官府同意的,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

    姜宪想到京城被破后她进京看到的万户挂白的场景,心中到底不忍,沉吟道:“这件事你容我好好想一想。”

    能得她这样一句话,七姑已经很满足了。

    她不需要姜宪伸手帮忙,怕事情万一没办好带累姜宪和李谦的名声。她只需要姜宪帮着打个招呼,可以让她以朋友的名义把善堂办起来。

    晚上李谦回到家里,姜宪不由和他商量这件事。

    李谦倒不像姜宪想的这么多,他刚刚洗漱了一番,身上还残留着香胰子的味道。

    “你是怎么想的?”他坐在了姜宪歇息的罗汉床边,俯身亲了亲她的面颊,笑道,“你要是觉得这是件好事,就去做好了。大不了出了事我来给你善后。你要是觉得没有必要,就直接回了七姑。她若是执意要做这件事,我们就给她写放身书,送些银两给她就行了。别为这些小事心里不舒服。”

    姜宪笑着点头,依在了他的肩头,低声道:“我觉得是好事。就怕到时候牵连到你身上来……”

    她话还没有说完,李谦就笑了起来,道:“我是债多不愁。像我们现在这样,我就是想撇清,估计也不太可能吧?”

    姜宪想想,扑哧地笑了起来。

    李谦道:“那你明天去问问管事,看看我们家还有没有适合开善堂的地方?然后让七姑去办这件事。”

    姜宪点头。

    李谦亲了亲她的肚子,横抱着她上了床。

    过了几天,董家大小姐来找她,道:“听说您在找宅子,准备办善堂?”

    姜宪的陪嫁多在京城和江南,李谦的钱则是全用在军需上了,在西安并没有置办什么产业。现在要开善堂,只能临时找合适的地方买下来了。

    姜宪请她坐下,自己则慢慢地抬脚,想把腿搁到前面的锦凳上去。

    董家大小姐忙上前扶着帮她把脚搁了上去,这才发现姜宪的腿有些浮肿。她不由道:“您这腿……常大夫怎么说?”

    今年夏天的时候,董家老太太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的,只能躺着,董重锦担心得不得了。姜宪知道了,就让常大夫去给董老太太瞧了瞧,结果常大夫一碗红糖水就把老太太给治好了。从此董家对常大夫敬若神医。

    “看了!”姜宪无奈地道,“说怀孕就是这样的!”

    “这也太辛苦了!”董家大小姐忍不住道。

    姜宪道:“都说生了就好了。也只能等着了。”然后说起了善堂的事,“原本准备在偏远点的地方买个大点的宅子,既能住人,也能囤货,可找了几个地方都不合适。只能想办法买块地了。这两天阿吉正在办这件事呢!”

    “您就别操心了。”董家大小姐道,“我回去之后,也跟家里的人说了说。家里的人也说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只是董家不方便出面主持大局。这两天听说您在打听宅子,我就猜您是准备帮七姑一把了。我们家也没别的,就给您出个宅子好了。就当是我们捐给善堂的,也算是给我们董家积积德。”

    姜宪想了想,笑道:“那就算上你们家一份好了。”

    七姑是她的人,就算她什么也不帮,只要七姑在众人面前露了面,就会有一堆人蜂拥而上地捐钱捐物,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七姑出面,大家一起来办这件事。

    董家反正是打定了主意跟着姜宪走的,姜宪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

    董家把他们家位于长安县附近的一个山庄捐了出来。

    那个山庄不仅有个三间五进的大宅子,还有个山头。董家大小姐跟姜宪说这件事的时候道:“若是地方不够住,只管往后扩建。后山的土不够好,但是种些杂树当柴火却没问题,还可以种些菜,养些鸡,养两头猪,足够日常的嚼用了。”

    姜宪觉得董家考虑得很周到,她一时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宅子了,当即就问这山庄多少钱,并道:“既是大家的善举,到时候也不能让大家只捐钱物却不知道这钱和物都用到哪里去了,还容易让管事的生出贪念来。我看就由你们家派个帐房,然后再看看从谁家找个先生来管帐,以后大家捐的东西都折成银钱入帐,都要记得清清楚楚的,不能稀里糊涂,本意是帮助别人却把自己的家业给折进去了。”

    董家大小姐忙称不用。姜宪却很坚持。最后事情还是依了姜宪的意思。

    后来姜宪才知道,原来这山庄是董家老太太的陪嫁,值二千多两银子。

    姜宪很是感激老太太,给了老太太和董家不少补偿,这都是后话了。

    等到董家大小姐走后,姜宪把七姑叫了过来,把董家的善举告诉了她,还道:“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也愿意接手。既然如此,多的话我就不说了。这件事只准办好了,不准办砸了。以后我也不会多管,有事你自己寻思着办。不可扯着我和王爷的旗号在外面行走。你可做得到?”

    “做得到,做得到!”七姑应着,眼眶都湿润了。

    她还很郑重地给姜宪磕了三个头,道:“我替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向郡主道谢了。”

    ※

    月票月票月票……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作() 
姜宪叹气,让人扶她起来,给了她三千两银子,告诫她道:“你要始终不忘初心才好。”

    七姑连声保证。

    姜宪就让阿吉帮着七姑准备善堂的事。

    夏夫人、林夫人等人听说了,果然都要捐款捐物。

    姜宪就让她们去找七姑,说这件事由七姑负责,她也只是和大家一样凑个兴。

    可这些人并不相信,个个含笑应“是”,顺着她的话题往下说,却依旧是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好象姜宪要用这个做借口大捞一笔一样。而且那些听到风声的人越来越多,她们收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七姑这才真正明白姜宪在顾忌什么。

    她很是悔恨,战战兢兢地找到姜宪,道:“我们这个时候收手,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姜宪笑道,“我都不害怕,你害怕什么!”

    一句话又说得七姑鼓起了勇气。

    话虽如此,姜宪却不能真的丢下了不管。想到前世江南有人上奏折为一个节妇请表,其中提到这位节妇的功劳,就是办了一家小小的善堂,为二十几位孤寡的妇人养老送终,她对这位节妇是怎样管理善堂的还有些印象,不免拉着董家大小姐和七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告诉她们。

    李冬至听说了善堂的事,跑过来要帮忙。却被姜宪制止了。她道:“谣言虽然止于智者,可并非每个人都是智者。善堂里三教九流,复杂的很,你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去那里帮忙不太合适。你若是有心,不如力所能及地捐点银子。等你以后出了阁,经历的事再多一些了,有机会再去行善也不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