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谦感激之余又有点好笑,道:“爹也太担心了,一时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动手呢!”

    柳篱道:“所以老爷才让我过来的。老爷的意思,这种事宜早不宜迟。若是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就最好了。有心算无心,赢面通常都比较大。”

    这倒是典型的李长青口吻。

    李谦想想挺有道理的,想着柳篱若是留在这里还可以时不时和李长青通风报信,李长青也能安心些,遂也客气了,道:“那就劳烦柳先生了。”

    “哪里,哪里!”

    两人在那里谦虚着,得了信的姜宪却很想见见这位能让男人为她放弃功名前程的柳太太。

    情客不愧是她最看重的人之一。不用她吩咐,已经打着她的旗帜带着小丫鬟们捧被褥、团扇过去了。回来后对姜宪道:“那柳太太长得好,气质更娴静。一身靓蓝色细布褙子,衬得肤光如雪似的,看上去像三十刚出头的人。说话温柔文雅,行事作派却很是果断。一看就不是寻常的女子。”

    姜宪就笑着:“那你就帮我给柳太太下张贴子吧!明天给她洗尘,请康太太和郑太太作陪。”

    情客笑着去了。

    第二天摆了酒宴请柳太太。

    柳太太是个美人,不卑不亢的,学识教养都很是不错,和差不多出身的康太太犹谈得来。

    姜宪就趁机拉了郑太太一旁说话。

    郑太太说姜宪想为李骥求娶康家大小姐,神色不由一僵。

    像他们这样的人,不贪不嗔,最讲求的是门当户对,子女幸福。李骥他们都见过,是个好孩子,可李家却是行伍出身,而且李骥是庶子,以后康家大小姐嫁过去了,连个庇护的长辈都没有。做人媳妇本来就艰难,再没有人帮衬,那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姜宪知道李骥的出身是硬伤,忙向郑太太许诺:“阿骥的生母是我婆婆的婢女,也是我婆婆抬了抬的姨娘,他就和我们家大人一母同胞的弟弟没有什么两样,还请郑太太帮着在康在康太太说几句好话。我们家不管是我还是我那小叔,都很喜欢康大小姐的,盼着她能做我们家的人。”

    郑太太也没有把握,只能说帮着试试。

    ※

    亲们,今天的更新!

    PS:你们许诺的月票滴~~

    ~~~~(>;_<;)~~~~

    ※

第六百七十三章 机会() 
康太太是个万事都听丈夫的女子,郑太太传话给她,她虽然有些意外,但并不惊讶——李骥有事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往他们家跑,她隐隐有点察觉。

    她请丈夫帮着拿主意。

    毕竟是自己长女的婚事,若是这门亲事结得不好,有时候会影响其他子女的婚事。

    若说不答应,李骥这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人品秉性都好,而且这孩子机敏还讨喜,康祥云是很喜欢。可若是答应,这孩子是庶子,出身太低了些,把长女嫁给这样的人家,会不会让人觉得康家对姻亲的要求很低,以后什么样的人家都敢向他们家求亲,这不仅是面子问题,还会拉低家族的层次。

    原本可以一口就回绝的事,康祥云想了很久没有个绝断,他索性去了郑缄家。

    郑缄之前已经听郑太太说过了。

    在他看来,这门亲事还不错。

    因是康家的家事,他不好多说什么。

    此时康祥云来找他拿主意,他也就直言不讳地说了自己的意见:“你看我们,也算是十年寒窗苦,拼死拼活地搏了个两榜进士出身,在这世上也算是能立足之人吧?可最终却带着家眷旅居西安。在你刚刚皇榜题名的时候,你能想得到吗?可见这世事上的事,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何况如今礼乐崩坏,我们这辈子说不定能勉勉强强地死于安乐,到子嗣辈却未必。这也是我为什么同意把儿子的学籍转到西安来,带在身边的原因。和李家联姻,总比到时候求李家庇护强啊!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的。”

    言下之意是他们碰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要为儿女谋一条生路。

    康祥云和郑缄两人私下也会隐晦地谈起来时局,就像现在一样。

    他苦笑,道:“若不是如此,我早就答应了。”

    郑缄道:“战事一起,天下哪里还有乐土。与其到时候被动承受,不如此时主动选择。”

    康祥云听着不由眉头一跳,想了想,站了起来,道:“那就这样!”

    郑缄微微点头。

    过了两天,姜宪就得到了明确的答应,说康家同意了。

    姜宪非常的高兴,立刻派情客去禀了李谦。

    李谦正在和谢元希说陕西行都司和榆林总兵府打架的事。

    “这么说来,这个百户是替邵江行事啰!”他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盛放的石榴花,淡淡地道。

    邵江是榆林总兵邵瑞的长子,也是邵家的继承人。

    “是的。”谢元希坐在离他不远圆桌前,手里端着杯碧螺春。茶色清亮,香气袅袅,闻着就让人觉得通体舒畅。据说是太皇太后赏赐给嘉南郡主的。嘉南郡主很是大方,他们这些李谦的旧部来家里,就会拿这些好茶叶待客。他这也算是沾光了。谢元希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道,“邵家自从和金家有了罅隙之后,邵瑞就把次子招了回去。谁知道邵洋在太原这边没有人管,觉得自由自在,不愿意回去。回去之后就在邵瑞面前闹了好几次,邵瑞要教训邵洋,每次都是被邵家老太太出面保住的,那邵洋就更肆无忌惮了,最后甚至为了用哪个商家的粗布做军服和邵江起了争执。邵瑞没有办法,把军服这一块给了邵洋管,其他的事依旧由邵江管着。偏偏邵洋不懂装懂,给总兵府惹了不少的麻烦。这次邵瑞从关外弄了批军马,可能是怕邵洋搅事,悄悄地交给了邵江。邵江估计也不想多事,就让人直接把马匹拉到了马市。那百户就是奉了邵江之命过来交马的。”

    像邵瑞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做马匹卖买,所谓的在关外弄了批马,多半就是在关外抢的。而他们和马贩子交易,肯定是一早就联系好了,而且还是合作过多次的了。

    李谦在心里琢磨着,眼睛越来越亮。

    他对谢元希道:“如果从这批匹马上做文章,可行不可行?”

    那可是一批军马。

    邵家绝对不敢说这些马是从关外抢来的,他们毕竟是将士,不是土匪,这样明目张胆地出关抢东西还私下交易,完全可以治他个贪墨罪。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件事扣把那批军马说成是甘州养马场的军马,栽赃邵家偷了养马场的马……

    李谦拿定了主意,又道:“就说他们之前到马场里偷马,曾经和我们这边的人打过照面。所谓的为胡女争风吃醋是根本就没有的事,不过是我们这边的人觉得那百户百熟,后来想起是偷马贼,后来又发现他手里有一批军马,就准把人抓了送到司里来审讯。谁知道那百户却拒捕,我们这边的人这才下了死手的。然后甘州马场那边,你想办法交待清楚了,让他们配合。”

    谢元希听了直挠脑袋,道:“其他的都好说。可这马匹怎么办?”

    马场是有记录的,每年产了多少马,死了多少,还要每年报到兵部和户部那里去的,有记录的。邵家那批马有四十几匹,数量太大,动起手脚来很麻烦的。

    李谦笑道:“按照失窃的马匹报,多的,送到我爹那个拜马兄弟那里去,让他暂时先帮我们养着。等过些日子,我们再把马匹弄回来。不可让它们流落到了鞑子手里。我看庆格尔泰的样了,今年冬天只怕还有一场硬仗打。说起这个家伙,他可比他哥强多了。”

    他说着,眼眸里是棋逢对手的欣喜。

    谢元希暗中摇头。

    你们两人打仗打得痛快,却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

    这仗,还是少得为好。

    谢元希按着李谦的意思写了一封信给李骥,让李骥亲自跑一趟甘州马场。

    现在李谦不在甘州,寻常的政务都是由陕西都指挥使的同知打理,可涉及李家或是李谦的事,就会由李骥来打理。

    李骥虽说年轻,但有个八面玲珑的马永盛在身边帮衬,行事到也像模像样,没出过什么纰漏。

    至于打架的事,甘肃总兵已经写了帖子过来,李谦肯定是要亲自出面解决的。

    谢元希正写着信,情客过来了。

    李谦没有避嫌,直接叫情客进来说话。

    等情客说明了来意,李谦忍不住大笑起来,对谢元希道:“这还是个双喜临门啊!想必阿骥知道了马跑得更快了。还请先生再给我写封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爹。”

    ※

    亲们,求月票的加更!

    O(∩_∩)O~

    ※

第六百七十四章 联姻() 
谢元希连忙起身向李谦道贺,道:“成家立业。二少爷的婚事得偿所愿了,想必以后也能更持重了。”

    李谦连连点头,觉得这门亲事真心不错。

    谢元希给李长青写了一封信。

    李长青很快就回了信,把和康家定亲的事交给了姜宪打点,并问姜宪:“你看我要不要来一趟,这样也显示我们家的诚意。”

    姜宪回信给他,说若是能来一趟最好。

    如果不是如今的世道太坏,李家未必能能娶到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姑娘。

    李长青写信过来,说他赶在六月中旬之前过来。

    姜宪请了郑太太当中间人,把事情告诉了康祥云。

    康祥云很满意李家的重视,和康太太私下里道:“门第高低是一回事,重不重视亲家又是另一回事,李长青亲自赶过来,可见对这门亲事极满意,以后彤管嫁过去了,也不至于受委屈。何况她和郡主是妯娌,郡主待人和善,也喜欢她,想必以后也会帮衬她的。”

    康太太正是担心这一点,道:“那彤管的陪嫁……”

    康祥云挠了挠脑袋。

    这还真是个问题!

    远在太原的李长青正站在偏厅里由裁缝量着衣裳。他一面按照裁缝说的伸直了手臂,一面问李泰:“柳先生那边还没有音讯吗?”

    李泰手里端着刚才小丫鬟捧上的茶盅上前几步,笑道:“说是邵家不承认他们偷卖军马,居然病急乱投药,找了金大人帮着出面请安陆侯世子爷帮着找关系。金大人说这次倒干脆,说毕竟安陆侯家毕竟只是姻亲,又没管事,这种事求安陆侯府也没有。劝邵瑞与其这样无头苍蝇似的乱嗡嗡,不如找汪阁老或是兵部的李大人,好好的打场官司好了。”

    有些话因有外人,他没好直言。

    邵瑞找到金海涛这里的事,还是金海涛暗示金城过来递的话。

    金家的态度已经很明显。

    据金城说,金海涛已经写信去了京城,让京城不要管这件事。还劝邵瑞,想办法找个中间人和李谦和解,要说和京城的这些官吏熟识,他们怎么比得过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嘉南郡主。与其到时候闹得下不了台,还不如认损,看李谦那边开出什么条件来。

    邵瑞不服,说:“若是朝廷大事都全由几个妇孺说了算,那这朝廷还是什么朝廷?我们这些官员干脆去给妇人提夜壶算了!”

    当时金海涛没有作声,心里却不住地叹息。

    邵瑞这几年顺风顺水,手里有钱了,脾气也养起来了。

    从前曹太后在的时候,他何尝敢说一句这样的话?

    待邵瑞走后,金海涛把几个儿子都叫到了跟前,让他们以后少掺和到邵家的事里去,并道:“若是太夫人问起来,你们也记得嘴上把个门,别让太夫人心中不安。”

    邵家和金家是因为两位老太太是一同母胞的姐妹才能这样互守结盟的。

    金宵几兄弟都恭敬地应了。

    金家三少爷不免去内院把这件事跟金夫人说了。

    金夫人苦笑。

    李谦还真给金宵找了个贤内助。这位安国公府的大小姐嫁进来之后,说话行事滴水不漏,就是金宵,也没有像她以为的那样把身边多年服侍他的两个大丫鬟收入房中,而是嫁给了他身边得力的随从,把位置腾出来,屋里的事全都交给了魏氏。一时间看着倒也琴瑟和鸣,恩爱异常,让人插不下手去。

    既然如此,她就准备走太夫人这条道。

    谁知道邵家却惹上这样的麻烦。这条道是走不能通了。

    以后怎么办好呢?

    她自从遇到了嘉南郡主,好像运气就没有从前好了。

    金媛远嫁,金城娶妻,魏氏进门,黄夫人留下来的这一支眼看着就如那上了气的馒头,蒸蒸日上起来。

    金夫人皱着眉头,绞着帕子想办法。

    那边的姜宪则是在挑首饰,可在旁边端着茶盅的却是李骥。

    这家伙一听说他和康家大小姐的婚事成了,喜得睡不着觉,忍了两天就忍不住了,跟陕西行都司的同知说了一声,也不管别人答应没答应,就带着几个随从一跟狂奔回了西安,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一件就冲进了上院。走到门口才想到男女有别,问在门口当值的婆子:“我大哥可在家?”

    甜水井的人都知道姜宪很喜欢这个小叔子。

    当值的婆子忙安排人去问。

    结果李谦不在家!

    李骥抓脑找腮的在姜宪门口打转转。

    情客看见了,就去禀了姜宪。

    姜宪笑得不行,让人把他叫了进来,他立刻狗腿地帮姜宪奉茶。姜宪就打趣他:“你回了府不去看看你的先生,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李骥是从心底里敬重姜宪,把姜宪这个长嫂当成母亲一样敬重。闻言也不敢丢脸,笑嘻嘻地道:“我是来谢谢嫂嫂的。师傅等会再去看也不打紧。”

    姜宪见他从眼角眉梢到指尖都透着欢喜,也跟着高兴,打趣他道:“你就不怕康先生生气?”

    “我,我……”平时那么伶俐的小伙子,听了这话都不知道怎样回答了。

    从这也可能看得出李骥对康家大小姐的用心——他是一句不敬的话也不愿意说的。

    这就好!

    姜宪很是欣慰,笑道:“你大哥要晚上才能来。你一路赶过来也辛苦了,先去歇了吧!晚上一起用晚膳!你的婚事也不用担心,公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