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责。我们十一月十二日启程。”

    并没有说是直接去西安还是在其他的地方落角。

    想必这件事还要保密。

    郑缄在心里琢磨着,和康祥云、康太太一起送了姜宪出门。

    姜宪忙完了这件事,去了李长青那里。

    “我毕竟是女流之辈,有很多事不太方便。”她恭谨地道,“这次又是秘密出行,公公能不能让二叔护送我去西安。上次他和我去京城的时候,办事就很稳妥,大家都很喜欢他。”

    李长青有些意外,但这是小事,他自然不会泼了儿媳妇的面子。

    李骥很快就知道自己会护送姜宪入陕。

    而且康家和郑家已经决定和姜宪一起过去。

    学堂里有人跟着去,也有人不想离家,决定留下来。

    这几天大家都没有心思上课了。

    他高兴地在床上打了个滚,跑去了姜宪那里。

    “大嫂为什么不说让我一块去?”他求着姜宪,“我也想去。学堂里的很多人都想去。”

    姜宪笑道:“这种事是我能决定的吗?你若是真的有心,就去求你大哥!”然后她问起学堂的事,“大家没有说别的吗?”

    “没有!”李骥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地跟姜宪学学,做什么事都别急,一步一步的来。就像现在,大嫂就把他先弄去了西安,等见到大哥了,说服大哥把他留下来跑腿,他爹肯定不会说什么的,他和姜宪说着这几天家里发生的事,“大家都想跟着大哥去陕西看看。可有些人家里不同意,就只能作罢了。像钟天宇、马永盛、李累……他们都准备过去。”

    “李累?!”

    李谦的那个远房的堂兄。

    “是啊!”李骥笑道,“累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所以他也要去,而且伯父也答应了。”

    ※

    亲们,今天的更新!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流言() 
前世,李累不知道在哪个旮旯角落里。

    不过,今生能跟着李谦去陕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就像李骥。前世是李谦不争气的庶弟,今生谁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姜宪莞尔。

    李骥继续道:“爹不是当着外面的人说大哥要去陕西了,得把手里的事拢一拢,所以这几天都忙着交接的事,恐怕没空和大家告辞了吗?大家一听这就是假话,都猜测大哥是去京里跑官了,还没有回来。爹听了,当着丁大人和李大人的面没作声,让人看着好像是默认了似的,可丁大人、李大人好精明的,问起了嫂嫂,爹虽然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了,可我看丁大人和李大人的样了,压根就不相信。大嫂,您说丁大人和李大人会不会私底下去查大哥的行踪啊?”

    姜宪想了想,问李骥:“知道你大哥具体的行程吗?出了蜀没有?”

    李谦像是在和她玩捉迷藏似的,总不告诉她他行至哪里了。

    “只知道个大概!”李骥道,“大哥好像跟谢先生他们分开了,带着卫属走在了谢先生的前面。云林说,大哥可能会提前回来。”

    这就对了!

    姜宪笑道:“那就没事了。”

    李骥不解。

    姜宪道:“蜀地闭塞,自成一城,朝廷历来对那里都睁只眼闭只眼地放养。若是你大哥还在蜀地,有什么事我们也是鞭长莫及,帮不上忙。只要出了蜀地就好办了。丁大人和李大人知道了他的行踪也不打紧,他们还能告到朝廷里去不成?”

    就算是想告,有了这次的擢升,他们恐怕也要掂量掂量这状告不告得成!

    姜宪又问起外面的事来:“可听到有什么传闻没有?”

    李骥犹豫了片刻,道:“外面倒是没有什么。大家不过是说我们李家攀附了权贵,要一步登天了之类的。我们李家也不是第一次被别人这样非议了,只要我们自己不往心里去,别人说来说去的,时间长了,也就没趣了,不说了。不过,家里却有些说法,让我有点担心。”他顿了顿,“大堂兄前些日子不是代大哥跟着爹去冬练了吗?加之大哥一直没有出现,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大哥哪里做得不好,被爹拘在了家里反省,偏偏爹又不能明说,这件事就越传越盛,还有人找到我这里来打听的,甚至问大哥到底犯了什么事?有没有可能跟着大嫂去京城?如果大哥去了京城,我有什么打算?现在大哥擢升,大家又都猜大哥是去了京城跑官还没来得及回来,纷纷议论是不是大哥要另起炉灶了。爹不作声,大堂兄可能没得到爹的允许,不好说什么,家里的猜测就更多了。

    “我觉得其他的事可以不管,这件事却不能不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家就这点家底,如果还分裂成了两部分,特别爹如今还是山西总兵的时候,对大哥的声望和前程都不好。”

    李骥言下之意,是指李长青还活着,如果这件事不解释清楚,让别人误会李谦是要自立山头,会背上不孝的之名,对李谦的官声不好。

    姜宪有些意外。

    这件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她对李麟有了芥蒂。

    连李骥都能听到的事,他相信李麟肯定也听说了。

    若是有心,就算是李长青沉默不语,他也应该想办法为李谦辩解才是。

    至少,李麟在这件事上是消极的。

    姜宪不喜欢。

    “我知道了。”她皱着眉着,“这件事我会和公公商量的。”

    李骥明显地松了口气,明朗的笑意又浮现在他的眉眼间。

    “还有一件事。”他道,“丁大人和李大人上次来家里恭贺爹爹的时候,说起了陕西行都司的同知,说是还没有人选。丁大人想推荐他曾经的一个下属,现任云南按察使副使,我觉得,大哥若是能推荐人选,干嘛一定要推荐丁大人的关系啊,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啊!这样别人以后跟着我们,也觉得有奔头,指使起别人来,别人也服气,多好的事啊……”

    姜宪听着呵呵地笑了起来,道:“你脑子倒使得快,不学自通。”又打趣他“莫非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我试着帮你走走门路,看行不行?”

    李骥听着面涨得通红,道:“大嫂,你怎么能取笑我?我就是这么觉得,是与不是,还是您和大哥说了算……”

    “我倒觉得你想得挺好的。”姜宪收敛了笑容,正色地道,“你以后也要这样思考问题才行。”

    这是受了表扬吧?

    李骥有点傻气地笑。

    姜宪半带告诫半带调侃地道:“你还要记住你自己说的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和你大哥,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你们始终是兄弟。”

    李骥忙挺直了脊背站好,郑重地应了声“是”。

    姜宪这才端了茶。

    刘冬月送李骥出了门。

    姜宪去了李长青那里,把李骥的担心告诉了李长青。

    当然,她没有说这些都是李骥的顾忌。

    她总觉得李长青并没有把李骥这个儿子放在眼里。

    可能是觉得他出身太低微了吧?

    李长青听完之后果然神色凝重,姜宪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找了李麟,让李麟以李麟自己的名义传了话出去,说李麟之所以会在冬练的时候接手李谦的差事,是因为李家那个时候就在策谋李谦升职的事,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不好对外说,这才没有声扬的。而李长青之所以让李麟主持冬练,也是考虑到若是李谦升了职,李长青身边没有可帮衬的人,想提拔李麟的意思。

    家里流言虽然慢慢地平息了,可大家有点看戏不怕台高的味道,始终不太相信李麟的解释,但看着李麟依如从前那样忙出忙进的,倒也不敢随意乱传话,这个话题才慢慢地消失。

    李麟的心却随着李谦的升迁变得躁动起来。

    正如李长青所言,李谦去了陕西,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还有镇国公府为他背书,山西这一块,李长青怕李骥生出别的心思,一直防着李骥,无论如何也不会用李骥,李驹年纪还小,李冬至是个女孩子,女婿还不知道在哪里,除了他,还有谁能帮衬李长青?

    只要给他五年,不,或者只要三年的时候,他肯定会在李家争得一席之地。

    到时候,高妙容还会拒绝他吗?

    ※

    亲们,月票9150的更新!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猜想() 
想到这里,李麟突然非常的想见到高妙容。

    他想到那天他站在福建总兵部那株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后面,听到小小的高妙容在那里叹道着“他也不容易”时,他心里五味杂陈的感觉。

    李麟大步去了高伏玉住的院子。

    如往常一样,高伏玉和高妙华都不在,高妙容正带着两三个小丫鬟在屋里做针线,看见李麟来了,她笑盈盈地迎了出来,道:“你是来找我叔父还是来找我大哥的?我叔父刚去了李世伯那时里,李大哥要升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了,李世伯怕李大哥年纪轻,镇不住,和叔父商量着要给李大哥带些人手过去。我哥哥去了李知府家,李解元今天在家里宴客,说是家里的墨菊开了,要热闹热闹。”

    她一面说,一面请李麟在厅堂坐下。

    小丫鬟端了茶点上来。

    李麟笑道:“这些天大家都忙得喘不过气来,今天难得回来的早,正巧走到你这里了,就进来看看。”他说着,不安地问道,“我没有打扰你吧?”

    “没有,没有!”高妙容忙道,“我也没有什么事,正教几个小丫鬟打络子呢!”

    李麟想起从前高妙容曾经给李谦做过鞋,不由道:“你现在还给人做鞋吗?”

    高妙容神色微僵。

    她从前给李谦做过鞋,李府的老人们都知道。

    可她自认为自己没有失礼。

    她是受何夫人所托做的鞋。

    而且也是以何夫人的名义送过去的。

    可真正有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

    她也不否认当时她的确有点小心思。

    但现在李谦成了亲,娶的还是可以让李家得到天大利益的嘉南郡主,这件事再被人提及起来就不合适了。特别是在她还没有说亲的情况下。

    李麟这样不合适时宜,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她却不能得罪李麟。

    不管怎么说,李麟也是李长青的侄儿,李谦的堂兄,比她这个平时和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接触的幕僚侄女要亲近得多。

    高妙容咬了咬牙,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笑道:“做鞋啊!我叔父和我大哥的鞋都一直是我亲手做的。这些东西不比衣衫,偶有不合身的地方,也能马虎过去,鞋袜若是差了分毫,就会觉得怎样也不舒服。所以家里的人的这些东西,衣衫我可以交给针线班子上的人去做,这鞋袜却非得亲自动手不可。麟大哥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来了?莫非是看着我这些日子不怎么做针线了?”

    “那倒不是。”李麟说着,目光却紧紧地盯着高妙容,生怕遗漏了什么似的,慢慢地道,“只是忆起从前在福建的时光,你、我还有宗权都还年少,大家常常一起在香樟树下乘凉时的情景……”

    高妙容难得地敛了笑容,沉默了半晌。

    那时候,她刚到李家,李谦像个小老虎似的,活泼好动,可也生气勃勃,让人看着他就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总是能慰藉人的心。

    李麟则像李谦的影子,总是跟在他的身后,不是给李谦拎东西就是在旁边守着李谦,她直到半年之后,才注意到李麟。

    那个时候,他们都围着李谦转悠。

    她甚至想,如果能够永远围着李谦转,她是不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寒冷的滋味呢?

    她努力地学这学那,照顾李冬至,服侍何夫人。

    可李谦却越走越远。

    直到有一天,李谦去了京城,娶了那个只在别人嘴中听说过的天之娇女姜宪……她的生活全都被打碎了。

    她如晴天霹雳,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现在,李谦就要随着姜宪去陕西了,她却被留在了山西,和何夫人,李长青一起留在了山西。

    高妙容又笑了起来,她轻轻地道:“是啊!所以我始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

    她会守在这里,总有一天,在外面飞的人会累了,倦了,回到家里的。

    李麟没有作声。

    当成自己的家?

    是当成自己一生的家?

    还是当成给了自己归属感的家?

    李麟很想问她,又隐隐约约觉得,这个时候问这些并不是件好事。

    他站起身来,笑道:“时候不早了,我先走了。若是妙华回来,你告诉他我过来了。让他没事的时候去找我喝酒。”又道,“听说先生给妙华说了一门亲事,若是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你直管告诉我。你既然把这家当成了你的家,那我也就是你的哥哥,自家人,千万别客气。”

    高妙容闻言却皱起了眉头,道:“麟大哥,你也觉得这门亲事很好吗?”

    高伏玉想为高妙华求娶钟天逸的胞妹。

    觉得钟父是李长青的结拜兄弟,留在山西的这几年发展的不错,钟天逸和钟天宇两兄弟都比较能干,而钟小姐又是典型大家小姐性子,温婉乖顺不说,而且长得也十分标致,嫁了过来,绝对不会仗着娘家的两个兄弟敢对高妙华兄妹不敬。

    高妙容却觉得自家的叔父在哥哥的婚事上太轻率了。

    就算不娶个进士、举人的女儿,怎么也要娶个秀才家的女儿才行吧?

    那钟家大小姐除家资丰厚,以后陪嫁多点,还有什么好?

    只怕到时候她大哥出去应酬别人都会笑话她大哥娶了个出身寒微的乡绅之女,白白惹了人笑话。

    她有点不理解叔父的做法。

    李麟觉得自己应该猜出了高伏玉的想法。

    从前,高伏玉自诩读书人,李家的人也都认为他是读书人,不管什么事都喜欢请他帮着拿主意,他也尽心尽力,因此很受李家的人喜欢。可自从康祥云和郑缄来了之后,丁大人和李大人的另眼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