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留哭笑不得。

    难怪李奎在官场里混了这么多年也只做到了知府。

    他暗中摇了摇头,也不想再和他多说什么了。

    喝了几口茶,随从折了回来,道:“内院也得了消息,大家都向嘉南郡讨赏呢!嘉南郡主很大方,封了一两一个的银锞子满天地打赏了。弄得内院像过年似的,热闹得不得了。丁夫人和夫人都陪着郡主,看着郡主打赏呢!”

    两人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谁会带这么多的赏银在身边?

    除非是她一早就得了消息!

    两个人都有些坐不住了,最后一起返回现场,亲自向姜宪和李长青道了喜。

    姜宪还好,很平静。

    李长青却像天下掉大饼似的,高兴得面红耳赤,喝了不少酒不说,还把李谦小时候顽皮的事都拿出来说了,惹得大家笑声一阵高过一阵。要不是柳篱赶了过来,若有所指地咳了几声,李长青只怕还会继续说下去。

    姜宪不禁高看了柳篱一眼。

    李府娶媳妇的事全被李谦被封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的消息给盖住了。

    回到李府,又是一番赏赐。

    大家都兴高采烈的。

    李长青不由得意满满地问找了姜宪来说话:“这次李谦能调到陕西去,都是你的功劳……”

    姜宪嘴角翕翕,正想谦逊几句,李长青已朝着她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说,并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道谢的话我也不说了。我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信给宗权,让他快点回来。

    “可我看那公文,要你们十一月二十八日之前到任。

    “陕西离这里不远,十一月中旬动身足以到任了。

    “去的太早,别人还以为我们迫不及待。

    “这几天,你就在家里好好地收拾东西好了。什么该带的,什么留下来的,早定下来。你的嫁妆多,又都是珍宝,留下来的,也得好生收藏着,万一丢失了可不是件小事。

    “宗权那边,我算着他是赶不回来了。

    “到时候让他直接和你在西安碰面。””

    姜宪忙点头应是。

    李长青就问起公文的事来:“……真是太巧了!你之前就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姜宪笑道:“承恩公也之前来了封信,跟我说他打赏了吏部和兵部,让他们用八百里加急将将军任职的公文送过来,让我准备些打赏的封红,免得到时候忙手忙脚的。我算着日子,应该是这两天会到,就提前准备了一些。倒不知道会今天来。不过,今天来更好,也免得我们去通知他们,以后该怎么和李家相处,过了今年,他们也应该好好想想才是。”

    李长青连连点头,傻笑道:“原来只想求个三品的指挥使,没想到却谋了个二品的都指挥使……真是太出乎人意料之外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止步三品,一辈子也没能迈过去……这小子运气可真好啊……”

    ※

    亲们,今天的更新!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打赌() 
李长青那语气,怎么听都有点羡慕忌妒的味道。

    姜宪不由抿了嘴笑。

    李长青就端了茶。

    姜宪屈膝行礼,退了出来。

    李骥正抓耳挠腮地在李长青书房门口打着转。

    看见姜宪出来,立刻就迎了上去。

    “大嫂,”他低声道,“你上次去京城,是不是为了这件事?”

    李骥的眼睛亮闪闪的,让姜宪想起李谦看她的目光来。

    她心顿时一软,嘴角就不由地翘了起来,原本不应该跟他说的话也告诉了他——她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李骥立刻跳了起来。

    “太好了!”他嚷着,随即像想起什么似的,忙压低了声,目光有闪烁地问姜宪:“大嫂,那康先生和郑先生也应该会和你们一起去陕西吧?您是等了大哥回来一起去西安?还是和大哥在西安碰头?大嫂,我也和您们一起去行吗?您看,我已经跟着康先生上了一些日子的学了,正是渐入佳境的时候,总不好半途而废吧?可您和大哥刚去西安,肯定很多的事,我怕爹不答应,您跟我向爹爹求个情呗!让我也跟着您去西安行吗?”

    他说到,已目露哀求之色。

    姜宪想到前世他的结局,心生怜惜,可面上却不露。她知道,对有些人来说,同情好比在他的脸上打了一巴掌,只会让人觉得丢脸,没有尊严。

    她索性打趣李骥道:“可我不知道康先生和郑先生会不会跟着我去西安啊?正如你所说的,他们俩人这才做了几天西席,就这样跟着去了西安,我怕公公不答应啊!”

    “啊?!”李骥张大嘴巴,傻了眼。

    那样子,像个被打懵了的小狗以的。

    姜宪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守在李长青门前的小厮伸长了脖子朝这边望过来。

    姜宪忙止住了笑声,对李骥道:“逗着你玩的!这些事还都没有决定呢!我这边要先准备去西安的行李。要过两天才知道康先生和郑先生会不会跟着我们去西安。”

    不仅是康先生和郑先生,还有钟天宇、马永盛这些人,前世跟随了李谦,今生有了这么多的变化,不知道会不会像前世那样跟着李谦过去。

    谢元希又不在,李谦会和她在西安碰头,这些事就落在了她的手里。

    她毕竟是女眷,总不好找他们去说这些事,可若是现在不把这些人带过去,以后再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姜宪颇有些头痛。

    偏偏李奎娶了媳妇这后,鲁夫人一个个像商量好了似的,纷纷来给她道贺。她少不得又要请客唱戏地宴请这些人。随后又发现今年给李谦添置的衣裳若是他还是山西总兵府的一个四品游击将军显得有些贵重,可若是以一个二品的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却有点不够,急着找了太原府大大小小裁缝在家里给李谦赶制冬衣。就连情客,这样在宫里时见惯突然升迁了要赶制相应服官的事的人,都急得嘴里起了泡,庆幸道:“还好从宫里带了很多上等的料子,不然将军可真要出丑了。”

    正在领着李府大大小小的丫鬟帮李谦赶制鞋袜的百结听了放下手中的针线,嘻嘻地笑道:“情客,要改口了。将军现在是都指挥使了,应该称大人了。”

    到了西安,他们就算开了府,之前的限制就放开了。

    比如说,家里有李长青,他们不能称李谦为大人;李长青穿丝绸,他们就不能给李谦穿刻丝,可刻丝是外头见都难见到的东西,何况是穿在身上……如今无所顾忌了,情客和百结把宫里的那套全都拿了出来,就差没绣上四爪龙了。

    姜宪看着也很满意。

    她终于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了。

    私底下,她不由和康太太讲:“从前在宫里的时候也没有人管着,可就觉得不大瞧得上像刻丝这样硬梆梆的东西,若是看见有人穿,还觉得这人矫情。可现在有人管了,反而觉得刻丝、蜀绣都是好东西了,镶在腰带或是肩头十分的漂亮。可见这人得不到什么就想什么?”

    康太太呵呵直笑,道:“我公公临去之前不能吃糖,原先多刚强的人,结果临老了还偷糖吃。我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要装着不知道,没看见。”

    大家都笑了起来。

    康祥云听到一墙之隔的内院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忙起身关了窗棂,对在激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的郑缄道:“你也别这么激动,听丁大人说,陕西行都司的同知都还没有确定下来。估计汪阁老和熊阁老正为这件事明争暗斗呢!”

    “管他确定下来没有?”康祥云的话不仅没能让郑缄安静下来,反而更激动了,他道,“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嘉南郡主不简单,没有想到她居然有这样的魄力,直接舍弃京城而就西安。就算李大人暂时没这个能力辖管陕西行都司,有嘉南郡主这样一个女人坐镇,就是拖,也会把李大人拖得修成正果的。你要是不相信,不妨和我打个堵。我敢说,不三日,不,不出七日,那位嘉南郡主就会来找你!你赌还是不赌?”

    他这时指的李大人,已是指李谦。

    康祥云目瞪口呆,道:“这与我何干?”

    “你怎么一点脑筋也不动?”郑缄怒其不争地道,“你想想,这种时候,李大人居然不在。他们虽然瞒得紧紧的,可我却不相信李家放出来的那些风声,说什么李大人在京城还没有回来。我看他十之八九是秘密出行了。这个季节,他不是去西北贩马就是去贩盐了。没想到京城的公布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赶回来了。他和郡主不是在临潼碰头就是在西安碰头。在此之前,李大人的幕僚又不在,我看那个高伏玉对李家的事颇为上心,却对李大人的事却有些倚老卖老,未必会真心为李大人打算。李大人去山西要带些什么东西,带些什么人,多半还得郡主打主意。郡主毕竟是女流之辈,有些事却不好亲力亲为,肯定要找个人帮着出面,你是她从京城带过来的,她到时候肯定会来找你帮忙……”

    康祥云闻言觉得很有道理,他不禁问郑缄:“那我要不要帮这个忙呢?”

    在他们的计划中,他们只是去帮着修修水利,看看天文,指点一下耕种……可没有想过去做军师。而且他们也不擅长给人出谋划策是,不然他们又何至于得罪了上司被逼得只好辞官呢!

    ※

    亲们,月票9100的加更!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班底() 
“做,怎么不做!”郑缄说着,坐到了康祥云的身边,道,“我们就算是想修渠务农,也要官府支持才行。能得了郡主的青睐,何愁大事不成?”

    康祥云想了想,道:“这样的事我不适合。如果郡主来找我,我就推荐你,到时候你去郡主和说去。你知道,我口拙!”

    “什么口拙!”郑缄才不相信,直接嚷道,“我看你是觉得郡主只不过比你闺女大几岁,你拉不下这张老脸!要知道,有志不在年少,甘罗十二拜相,霍去病十七岁封侯,骆宾王七岁能作诗……”他正啰啰嗦嗦地说着,有小厮隔着门扇禀道:“老爷,郡主派了人过来,说要见您!”

    怎么样?

    我猜测得没有错吧!

    郑缄朝着康祥云挑了挑眉。

    康祥云一面朝着郑缄翘起了大拇指,一面高声对那小厮道:“我在书房为郡主奉茶。”

    小厮应声而去。

    康祥云去开了门窗,找了之前友人送给他的碧螺春,准备沏茶。

    郑缄起身告辞,却被康祥云留了下来:“既然决定跟着郡主去西安,你和郡主迟早都得碰面的。与其那个时候才留个印象,不如这个时候就认个脸熟。若是我们以后真的留在陕西修渠,这种要钱要人的事,你比我擅长。到时候肯定得你出面。像你说的,郡主不是个简单的人,和郡主相处好了,我们的事肯定也容易些。”

    郑缄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康祥云就去烧水。

    水刚刚浇好,康太太陪着姜宪过来了。

    看见郑缄,两人俱是一愣。

    郑缄忙站了起来,垂着眼帘和姜宪、康太太打了个招呼。

    姜宪不由多看了郑缄两眼。

    相由心生。仕途选官也早有讲究相貌是否周正的。那些歪瓜裂枣不管你策论做得多好,也不可能被选的。

    这个郑缄又黑又胖,没有一点官威,却能留在京城做了个京官,先不说这个人是否有真材实学,仅人际交往这一块,这个黑胖子就是个能人。

    李谦去陕西做官,当然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要有。

    她之前还准备把郑缄留在山西。

    毕竟康祥云和郑缄都是她找来的,做西席也是她提出来的,这才几天的功夫,两位先生都跟着去了陕西,于李长青那时有些不好交待。

    但她现在改变主意了。

    康祥云向她引荐了郑缄之后,众人分主次坐下,喝了几口茶,姜宪就直言不讳地说明了来意:“想必两位先生已经知道了,将军擢升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十一月底就要赴任。可这衙门的班底还没有配齐,我想请康先生和郑先生跟着一块儿过去。”

    两人没有想到姜宪会这么直接,而且开口就这样强势,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三顾茅庐,一时间被镇住,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姜宪虽然知道自己不比从前,可骨子里的傲气还在那里,并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对。见两人没有立刻就回答,也没有太在意。读书人就是这样,一点点小事都要权衡半天。她继续道:“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城’之说,康先生擅制船,郑先生擅天文,不管是修渠还是仓粮,我想,两位先生都能有用武之力,与其在这里做个西席,不如跟着将军去了陕西。至于家中之事,也不用两位先生担心。康太太觉得只要跟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郑先生的公子过了这两年要下场了,我可以帮郑公子拿到学籍,就在西安参加科举,北卷向来比南卷容易。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南方文风盛行,北地荒漠。为了显示公平,本朝太祖皇帝的时候就以长江为壑,分了南北两卷。录取进士时,以南北各占一半名额。所以南方向来比北方竞争激烈,因而苏浙藉的官员又普通比北方的官员厉害。

    郑缄祖藉金华。

    按律,他的儿子应该回金华参加科举。

    姜宪却承诺让他儿子在西安参加科举。

    这比同什么金银珠宝都让他动心。

    郑缄顿时一阵狂喜。

    可他又很快冷静下来。

    能提出这样条件的嘉南郡主更让他忌惮。

    他想都没敢多想,踢了康祥云一脚之后,立刻就站了起来,恭敬地躬身行礼,道着:“谨听郡主吩咐。”

    康祥云向来以郑缄马首是瞻,见状了忙说了一句“谨听郡主吩咐”。

    姜宪对两人的态度很满意,笑着站了起来,道:“那就烦请两位先生了。若是有不想去的,也不勉强。想去的,只需带上换洗的衣裳,其他的自有府上负责。我们十一月十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