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说李家二公子是家中的庶子,他应该没有这样的能力才是。

    这样惴惴不安地走了几天路之后,康家大小姐始终没有看见李骥。她松了一口气的同是,又感觉有些失落。

    那边,刘冬月已经把康、郑两家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康家自不必说,郑缄和康祥云一样,是两榜进士出身,郑家太太是郑缄启蒙恩师的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叫郑从,长得和郑缄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又黑又胖。和李骥同年。从小就会读书。但郑缄是个不赞成读死书的人,郑从十四岁中了秀才之后,郑缄就开始让他打理家里的庶务,只是时间尚短,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成效而已。

    李骥知道后有些撇嘴,低声嘀咕:“郑家都没有隔夜的米了,还有什么庶务可以打理的。”

    刘冬月抿了嘴笑,笑得有些遭人恨。

    ※

    亲们,今天更新。

    O(∩_∩)O~

    PS:虽然有点啰嗦,但月票双倍期间,还是要啰嗦一句,有月票的亲们还请多多支持。

    谢谢!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西席() 
李骥气呼呼地走了。

    还好太原离京城不算远,又走了四、五天,他们到了太原。

    康祥云和郑缄不由下了马车,站在通往城门的驿道上,观望这座边陲历史名城。

    “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浸曰汾潞。”康祥云望着由大块土坯垒成的巍峨城门,不由道,“太原不愧是九州之首。”

    郑缄点头,道:“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太原,虽是天下之险要,可右有大同,左有榆林,格局还是小了一点。”

    他是针对李家所言。

    康祥云正想反驳几句,只见前面传来一阵喧哗声,接着人群自然而分,让出一条道来,几个身材魁梧的大汉骑着马,簇拥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直奔他们而来。

    两人吓了一大跳,忙退让到了一旁。

    谁知那群骑马的汉子却“吁”地一声,勒缰扬蹄,硬生生地把马停在了他们的面前。

    被簇拥着的汉子跳下了马,高声道:“是京城里来的康先生和郑先生吗?”

    两人面面相觑,又连连点头。

    那大汉就爽朗地笑了几声,道:“我是李长青。听郡主说,她给李家请了两位西席过来,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我这心里高兴的,特来迎接两位先生。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两位先生见谅。”

    竟然是山西总兵李长青亲自来迎接他们。

    两人齐齐变色,匆忙上前行礼。

    “先生不必多礼。”李长青携了两人,笑道,“既然来了,那就是一家人。我是粗人,喜欢直来直去的,你们有什么事就直接跟我说,太委婉了,我也听不懂。倒白费了两位先生的心意。”

    走得近了,才发现李长青笑的时候嘴角眼角都已有了深深的笑纹。

    这个人不仅爱笑,而且身体健康,所以乍眼一看,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

    郑缄在心里琢磨着,对李长青能亲自来接他们非常的感激。

    有时候,人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地方是否受人尊敬,是否过得开心。

    靖海侯府肯定比李家要显赫,更有让他们发挥所长的地方,可他们去了,却未必能受到这样的礼遇。

    郑缄此刻不免有些庆幸。

    还好他选择了来山西,不然岂不是错过了李家,错过了李长青。

    康祥云和郑缄都不是那冥顽不灵之人,又感激李长青的抬爱,言辞间对李长青颇为敬重,三个人有说有笑的,倒也算是其乐融融了。

    等到回李家,看到提前回来的姜宪已为他们两家安排了两间相邻的小小四合院,两人就更满意了。

    等他们一安顿下来,就联袂去了姜宪那里。

    “先前听郡主说,李家除了两位少爷,还有些部属的子弟。”康祥云道,“我看不如就开个族学好了。以后也能给李家培养些下属。”

    “我正有此意。”姜宪很喜欢康祥云这种做了决定,就尽心尽力地去做的态度。

    她给康祥云,郑缄开了个十分丰厚的束修。

    康祥云和郑缄都很惊讶。

    姜宪却笑道:“两位先生只要到时候别嫌弃学生太闹腾就好。”

    康祥云笑道:“孙子说有教无类。请郡主和李总兵放心。”

    姜宪笑着点头,送走了康祥云,请了七姑去给李长青传话。

    平时找个落第的秀才都不容易,这一下子来了两个两榜进士,而且还不是那种因为年老精神不济而告老还乡的老翰林,而是正值盛年的男子,不要说开个族学了,就是开个学堂李长青也会资助的。

    他立刻就把自己在外院的书房让了出来,给康祥云和郑缄当书馆,然后又去问自己的那些旧部,有没有谁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束修全免,每日免费供应一顿午膳。

    李长青的那些旧部求之不得。纷纷表示束修就不用免了,每日的午膳也不必供应了:“来你们家是读书的,不是来享福的。你这样,只会娇惯坏孩子。”

    他不由在心里腹诽。

    要不是为了他的儿子,他才不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与其有精力陪着郡主玩这些游戏,还不如想想等会怎样开口邀了两位先生跟自己共进晚膳。

    李长青这边忙得团团转,何夫人这边不干了。

    她找了姜宪过来:“你上次不是说要给冬至找个从宫里出来的,老成些的嬷嬷吗?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了?“

    姜宪汗颜。

    她知道李谦在她生辰的当天送了东西给她,哪里还坐得住?立刻就跑了回来,把给冬至请嬷嬷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次去没找到合适的。”姜宪只好道,“要不,我去跟两位先生说说,让冬至也在旁边听着?”

    她又不是要女儿去做女夫子。

    只要能识得几个字,不被人骗就行了。

    何夫人在心里嘀咕,却不敢反驳姜宪的话。

    姜宪就真的去跟康祥云和郑缄说了。

    两人还没有到年老不能动的时候,教个千金小姐好像有些不适合。

    郑缄想了想,就推了康祥云的夫人,并道:“不知道郡主听说过济南花家没有?康太太就是花家的女儿。”

    前世的事太久了,姜宪想了一会才想起来。

    济南花家在北地也是数得着号的耕读世家,不过是这几年都没有成年的男丁,家中渐渐没落了。

    但教李冬至是绰绰有余了。

    姜宪欣然同意了。顾及着康祥云和郑缄的面子,康太太的束修减半。

    就这样,也让康家的人非常的高兴。

    能给子女赚个花粉胭脂钱,康太太怎不喜出望外,何况不仅给儿女赚了个花粉胭脂钱,连丈夫的酒钱都赚到了。

    康太太因此特意穿着件比较新的宝蓝色遍地金通袖薄袄去给何夫人道谢。

    何夫人见康太太温温婉婉不像北方女子,反而有着江南雨乡般的柔情,顿生三分好感,把李冬至叫出来给康太太见了礼,算是对上了面孔,又热情地邀请康太太带着几个儿女过来做客,十分的真诚。

    康太太回去之后对康祥云很是感慨了一番:“之前还怕李家的人不好相处,现在看来,老爷当初的决定再正确没有了。”

    康祥云不免有些得意。

    第二天,府里上下就传遍了康太太给李冬至做西席的事。

    高妙玉愕然,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

    亲们,给晴天墨云的灵兽蛋加更!

    O(∩_∩)O~

    PS:谢谢大家,月票过万了,可还需要大家继续支持,有月票的请投《慕南枝》一票吧!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唱和() 
姜宪这边,却正兴致勃勃地给李谦写信。

    李谦送给她的是绿松石和红宝石镶成的一枝瓜瓞绵绵的簪子。

    姜宪当时就羞红了脸,觉得自己以后肯定没办法把这支簪子戴出去,而且觉得李谦肯定是故意的。

    原来雀跃的心情都淡了几分,堵着气好几天没有给李谦回信,后来又忍不住,还是写了封信去道谢,但她把这封信寄到了四川,李谦只有到了四川才接得到这封信。

    让他着急去!

    李长青则正在和高伏玉说着话:“……你说,郡主这事到底成了还是没成?她只说该说的话都说了,该见的人都见了,也没给我交个实底,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这贵人们说话怎么就这么喜欢拐着弯着。她给我明说怎么了?就算是不成,我还能怪她不成?她一个柔柔弱弱地小姑娘家,能帮着我们家宗权跑这一趟,我就会承了她的情。哎!你看我现在,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

    高伏玉笑道:“您这性子,也太急了些。既然郡主已经这样说了,我们等消息就是了。这种事您我又不是没有经历过。想当年,我们被招安之后,上上下下不知道打点了多少,等了快半年您的委任才下来。郡主这才刚刚回来,就算是有消息,也没有这么快啊!您就当没这件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也只能这样了。”李长青叹气道,然后说起了康祥云和郑缄,“这两人真的是两榜进士出身吗?好好的,不在京城里做他的小官,跑到我这里做个西席,不会是在京城犯了什么事吧?郡主毕竟年轻,要是被人哄了可就不好了。”

    高伏玉的举业到举人止步了,两榜进士,对他就是天壑了。他就是想打听,也找不到人打听。

    李长青的话,让他心中“咯噔”一声。

    姜宪嫁过来带来的变化,他已经慢慢地感受到了。不说别的,就是这家中的仆人,从前他和李长青在书房里说话,沉默的时候,总能听到丫鬟媳妇子走过时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可现在,却是半点也听不到了。而且每次他和李长青说话,给他们上茶的都是同一个丫鬟,上完了茶,立刻就出去,不敢停留片刻。高伏玉虽然没有主持过中馈,却胜在聪明。他立刻就意识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保密——因为每次都是同一个人上茶,若是书房里说得话传了出去,那这个丫鬟就直接是死罪了。可能这个丫鬟自己也知道,所以行事特别的小心,一点好奇心也没有。

    如今,姜宪又带回来了两个两榜进士。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以后这个家里还会有更多像康祥云、郑缄这样的人。

    那他的位置还能保得住吗?

    这些念头在高伏玉的脑海一闪而过,却让他心生忌惮。

    “既然是两榜进士,肯定知道是哪一科的。”他不紧不慢地道,“李大人、丁大人都是两榜进士,可以问问他们啊!还可以请了两人过来饮酒,康先生和郑先生应该和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才是。”

    李长青听着一喜,但他的脑子快,随后又觉得不妥,道:“万一康先生和郑先生在京城犯过什么事呢?”

    他怎么也要给媳妇一个面子。

    不能让康祥云和郑缄没来几天就翻了脸。

    高伏玉笑道:“您应该相信郡主才是。就算郡主年纪轻,不是还有镇国公吗?他怎么会让郡主请了两个在京城犯事的人回来。”

    李长青觉得高伏玉说的有道理,去问了康祥云和郑缄一声,两人欣然应允,康祥云还道:“丁留比我高三科,赵熙比我高一科,我在工部的时候,有个同僚和丁留是一科的,三年前丁留进京,来找我的那个同僚,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现在居然在太原遇到了。”

    说话的时候,康祥云眉眼间全是老友重逢的喜悦,全无做作。

    敢见面就好!

    李长青这才放下心来。

    端坐在旁边喝茶的郑缄却静静地看了李长青一眼。

    等李长青走后,康祥云问郑缄:“你为什么不说和你丁留是同科的?我记得你们的关系还不错啊!”

    “有什么说的!”郑缄淡淡地道,“他如今是封疆大吏,我只是个辞了官,在李家讨口饭吃的教书先生,说了别人还以为我是要攀附他呢!”

    康祥云顿时面露后悔,道:“郑兄,是我考虑得不周详,让你为难了。要不,这宴请我们就推了吧?”

    “没事!”郑缄说的时候,笑着站了起来,一副早已经想通了的模样,道,“这一关我们总是要过的。”

    “什么关?”康祥云没明白。

    郑缄呵呵地笑了几声,觉得这样不明白的康祥云也好,有种事无不可对人说的坦荡,遂道:“我是说,我们两个大活人突然出现在了山西,总不能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吧?结交一些山西的文人也行啊!”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啊!”

    这是士子之间的陋习,总是要攀攀各自是哪一科出身,拿几篇得意之作唱合唱合,康祥云之前就多有不屑,现在更是如此。可他却不能免俗,感慨了一番,自去准备不说。

    何夫人却脸色通红地找到姜宪这里:“您看,能不能让康太太再多教两个孩子?”

    姜宪有些意外,笑道:“你是说瞳娘吗?可以啊!”

    瞳娘就算是今年定亲,三书六礼走下来,也要到明年年底或是后年才嫁。

    何瞳娘总不能就这样没事干地等个年余。

    和李冬至做个伴,到康太太那里学识几个字也算打发时间了。

    谁知道何夫人却支支吾吾地道:“不,不是瞳娘。我嫂嫂觉得瞳娘这是高攀了金家,怕金家瞧她不起,这些日子正和牙人到处看房子,准备在金家正式下聘之前搬出去,瞳娘到时候也会一心一意地备嫁。我说的是牛小姐、朱小姐几个……”

    姜宪一愣,怎么有种她几天不在,就改天换日了的感觉呢?

    她道:“牛小姐、朱小姐又是哪里来的?”

    何夫人忙解释道:“你些日子不是不在家吗?你公公的一些旧部就都带着女眷登门拜访,见冬至行事大方又得体,不住地夸奖她,后来知道她的功课是妙容指点的,就纷纷把自己家的小姑娘都送了过来,请妙容帮着看看功课。妙容原本不答应的,可盛情难却,我就把冬至的书房打通了,每逢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