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祥云去了小汤山,这个时候姜宪还在万寿山,他当然没有遇到。李骥想到自己居然在康祥云那里被灌醉了,非常不好意思地接待了康祥云。康祥云当然不会和他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说明自己的来意,只问他们什么时候启程回山西。

    姜宪根本就没有定下归期。

    李骥只好道:“若是嫂嫂定下了时间,我一定提早告诉先生。”

    康祥云想到郑缄说姜宪不是来给李谦跑官的就是来给李家疏通关系的,他不由道:“你不知道郡主去了哪里吗?”

    “不知道!”李骥想也没想地道,“我大嫂在京城有很多的亲戚,她出去串门,几家只怕都要走一走,今天在哪家,我的确不知道。”

    康祥云知道李骥嘴紧,也就不再继续追问,反复叮嘱他,姜宪回来了,一定要告诉姜宪他来过了。

    李骥肃然应诺。

    康祥云起身告辞。

    迎面却碰到个身材中等,相貌清秀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看见李骥眼睛一亮,忙道:“二爷,您来的正好。大爷派了人给郡主送了东西来,说是庆祝郡主生辰,可郡主……”他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还有旁人,立刻打住了话题,笑着站到了一旁,把通道让给李骥和康祥云。

    ※

    亲们,给Cadyss的灵兽蛋加更!

    PS:被感冒折腾着,吃药打针之后总是想睡觉,这几天更新时候就不定了,当是给过节,让我任性一把。不过,不管怎样,肯定会保证月票双倍期间都四更的。

    我挑战了我自己,亲们也挑战一下自己,给《慕南枝》投几张月票吧!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愿() 
李骥笑着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对康祥云说了声“请”,没有介绍那男子。

    康祥云也不好盯着问,笑着和李骥说了几句话,就上了马车,回了城。

    李骥这边快步转过身去,问云林:“大哥知道大嫂不在太原了?”

    云林摆了摆手,神色间少有的浮现出焦虑之色:“还不知道。但东西算好了,在郡主生辰当日送到的。以郡主的心性,肯定会当场就拆了,给大爷回封信去的,可如今郡主不在,谁也不敢拆那寿礼,大爷向来心细,这几天耽搁下来,我怕会看出端倪来。”

    李骥迟疑道:“应该不会吧!大哥应该还在进蜀的路上,就算是我们送信过去,也不可能把时间掐得那么紧,早几天,迟几天怎么看得出来?”

    云林听着一愣,想了想,道:“但愿如此。”

    李骥大笑,道:“我看你是关心则乱。”

    云林也笑了起来,可笑容有些勉强,道:“反正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太妥当,若是大爷知道了,只怕不会轻饶。”

    “我大哥应该没有这么小气吧?”李骥不以为意,笑道,“我大哥不是那种人!”

    有些事李骥不知道。

    比如说当初姜宪是怎么跟李谦走的,那个所谓的御婚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李骥知道,就能明白李谦为什么担心了!

    李谦不过是怕姜宪后悔嫁给了他而已。

    想到这里,云林心头一阵烦躁。

    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跟着姜宪去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提心吊胆的。

    然后他又想到了李谦专程给姜宪送的寿礼。

    但愿不是什么出格的东西。

    山西那边八百里传书,说如果郡主答应,就先拆了,等郡主的信到了,再佯装从太原发出去的就行了。

    这东西一拆,只怕是阖府上下都知道大爷送了什么东西给郡主。

    他只盼着李长青在这件事上长点心眼,要拆,也找个避静的角落由他自己悄悄拆了……

    云林轻轻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得到消息的郑缄则面露古怪之色,问康祥云:“出小汤山出来之后,你可曾打听郡主的行踪?”

    “打听了!”康祥云道着,喝了口茶。

    这次他们在郑家租的一个小小的三间宅院仄窄的院子里面,就坐在郑家那株比屋檐还要高的刺槐树下。

    康祥云继续道:“但我没有敢打听郡主的行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反而暴露了郡主来京之事,给她惹了麻烦。我问了问镇国公的行踪和宫里的动静。镇国公倒是每天按时上衙下衙,可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却突然出京,去了万寿山。说是修缮坤宁宫,吵得她老人家不安神,决定去万寿山住几日,等坤宁宫修缮得差不多了再回来。”

    郑缄一听来了精神,道:“曹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和已经多年,太皇太后若是真的觉得宫里太吵,大可去琼华岛,何必舍近求远去了万寿山。”

    康祥云道:“郑兄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觉得那嘉南郡主十之八九和太皇太后在万寿山。”

    两人相视一笑。

    郑缄道:“如果嘉南郡主是来为李家疏通关系的,应该住进镇国公府才是。可她却悄悄地去见了太皇太后,而且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去了万寿山。万寿山住着谁?那可是以女子之身摄政十年的曹太后,嘉南郡主此次前来,肯定是为李谦求官的!”

    他说得十分肯定,康祥云不由微微地笑,然后又皱了皱眉,道:“那姜家……”

    他们之前还想,如果是李家不能成气,那就投靠姜家。

    姜宪比靖海侯还要强上几分。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所学就无一展之处,但性命却无忧。

    可如果姜宪和姜家的关系不太好,这件事就不好说了。

    郑缄却无所谓地摇了摇头,道:“那是无奈之举。只要李家有割据一方,甚至是问鼎天下的意图,那二十年之内,至少二十年之内我们都没有事。”说着,他有些激动起来,道,“现在就看郡主为李谦求的是什么差事了。如果能去陕西就好了。自古得洛阳者得天下,可如今,两湖才是产粮之地,若是想逐鹿中原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割据一方,以陕西为粮仓,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我们也不要乱想了,跟着郡主去山西。”

    他激动地在院子里打转转。

    康祥云看着很是感慨。

    老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高兴过了。

    他又何尝不是。

    人生在世,总要雁过留声。

    他也希望自己所学能有一展之时。

    那就去山西吧?

    反正靖海侯世子也不过是无意间遇上,无意间说起,并不是觉得非他们不可。

    而且他给靖海侯府早就写了封信过去,如果他们真的很重视他和郑缄,就应该派靖海侯府在京城的人亲自登门,给他们送来盘缠,安排他们南下的行程才是。

    靖海侯府到今天都没有动静,说不定还觉得他和郑缄是个骗子,临到要南下了,却说家中发生了变故,以为他们骗钱呢!

    如果不是发生了昌平那件事,他们早就离开京城了。

    有些事,是缘分,也是天意。

    那就去山西吧!

    姜宪不知道她几天不在,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过完生日,她就应该启程回山西了,可她舍不得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在万寿山又陪了她们几日,眼看九月下旬了,再不回去,就赶不上十月初一的祭祖了,她这才依依不舍地向两位老人家告辞,并对太皇太后道:“明年我早点来看您。您可要保重身体,别让我扑个空。我自小就和那韩同心不对盘,我可不想跑去看她的脸色。”

    言下之意,两人依旧在万寿山见面。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摸了摸她的手,喊采霞把自己惯用的那个手炉给姜宪带上,道:“我的乖乖,你放心,外祖母一定好好的等着你来京城看我。你不是说还要求我给荫恩子孙的吗?外祖母别的事做不到,这件事一定帮你办到!”

    姜宪笑眯眯地点头,坐着轿子离开万寿山,撩着轿帘看到一直站在台阶上望着她远去的太皇太后时,她眼泪再也忍不住籁籁落下来。

    明年,她要赶自己及笄礼之前来见太皇太后。

    如果能说服李谦让她的及笄礼由太皇太后帮着插笄,那就更好不过了。

    至于她求曹太后的事到底怎样了,她没有问曹太后,曹太后也没有说。

    她们都不是真正的后宅女人。

    什么事都会有意外。

    办成了,吏部自有公布发出来。

    没办成,她还得想办法帮李谦调到陕西。

    特别是和她大伯父谈过,知道陕西的重要性了之后。

    只是不知道康祥云和他那个姓郑的朋友怎样了?

    ※

    亲们,月票8900的加更!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二章 随行() 
姜宪一回到小汤山的宅院就叫了李骥过来问话。

    李骥把这几天发生的事一一讲给姜宪听:“……康先生招待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只好留了下来。谁知道康先生却让人上了一瓶青叶竹,非要我陪着喝一杯不可,我几番推脱都未能成,只好陪着康先生喝了一杯。可康先生却像上了瘾似的,一杯又一杯的,我怕我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就一直闭着嘴,只埋头喝酒。最后实在不行了,怕酒醉之后失态,就装着喝多了,在他们家的官房里吐了一遭……不过,我敢保证,不该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说……前几天康先生突然来拜访您,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山西?我说不知道。您出去走亲戚了。康先生没有多问,只是反复地叮嘱我,若是您回来了,一定要告诉他一声。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告诉他适合呢?”

    “就今天派个人去跟他说一声吧!”姜宪笑道,“说我们两日之后启程。”

    李骥欲言又止。

    姜宪隐隐有些知道他的心情,不由笑道:“放心吧!康先生这次肯定是决定跟着我们一起去山西了。以后他就是你的老师了,你这个做弟子的,可得小心服侍着。”

    康家毕竟是读书人。

    李骥再好,也不可能科举入仕,这对康家来说,就是最大的遗憾。

    所以李骥和康家大小姐会如何,她也不好说。更不能信口开河地给李骥希望,但她又希望李骥能幸福。

    身边的人都幸福了,这气氛才会好,在一起过日子才会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的。

    李骥也觉察到姜宪窥破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

    说实在话,他并没有想娶康家大小姐的意思。

    两人的身份地位相差太悬殊了。

    他不要勉强来的婚姻。

    婚姻应该像他大哥和大嫂那样,两情相悦,那才是过日子。

    康家愿意去山西,就能得到李家的庇护,康家大小姐也就不用像在昌平那样受委屈了。这对他来说,已经够足了。

    他红着脸应了一声“是”,派了人去给康祥云送信,然后说起了李谦给她送了寿礼的事:“……您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只好模仿您的笔迹给大哥写一封信了。”

    姜宪有些意外。

    李谦在赶往四川的路上,她以为李谦就算是记得她的生辰也不可能给也置办寿礼,就算是给她置办寿礼,也不可能在生辰的当日送到……

    她顿时大感兴趣,问李骥:“知道你大哥送来的是什么吗?”

    李骥摇头,笑道:“我爹还不知道该不该拆开呢!”

    姜宪真想插上翅膀飞回山西,原本准备三天之后启程的,最后决定明天就走。

    大家连夜收拾行李。

    结果等第二天康祥云赶过来,姜宪这边已经收拾好了准备离开。

    康祥云有些不悦。

    姜宪只好解释说山西那边有点急事,她需要立刻赶回去:“这件事是我失礼了,还请康先生和郑先生不要放在心里,我已经留下了小叔和贴身的小厮,他们会跟着你们一起回山西的。”

    康祥云和郑缄已经决定跟着姜宪去山西了,只好勉强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和姜宪说定了启程的时间,康祥云就回去了。

    姜宪想着这件事的确是自己对不起康祥云和郑缄,既然要礼贤下士,少不得要金斤买骨,索性吩咐云林,打听了康家和郑家的情况,知道郑家只有三口人时,她让刘冬月去新添置了三辆马车,康家两辆,郑家一辆,家仆就和刘冬月拥在一起,路上正好可以打听一下两家的事情。

    所以等到康祥云和郑缄看见那三辆崭新的马车时,都颇为惊讶。

    李家现在用不上他们,而且,姜宪也未必知道他们所擅长的到底对李家有多大的帮助,特别是郑缄,是以康祥云好友的身份同去的,李家却给了他一样的待遇。

    郑缄在私底下不禁对康祥云道:“不管怎样,李家有这样的气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们就是去做西席先生也不亏。说不定还能结个善缘。”

    康祥云很是赞同。

    一路上行来,李家不仅安排他们住进了最好的客栈,而且吃穿用度都捡最好的,不仅让康祥云和郑缄宾至如归,而且让他们见识了李家的财力和姜家的人力。

    康家大小姐就有些不安,她问母亲:“爹爹为什么要跟着郡主去山西李家做西席?”

    家中巨变让她见识了人情冷暖,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金太太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寻夫的路上全仗有大女儿帮着拿主意,如今跟着丈夫,自然丈夫去哪里她去哪里,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夫妻在一起,她就觉得什么也不怕。

    “你爹爹既然觉得好,那就肯定好。”金太太遇到了丈夫,神色间已全然没有从前的悲苦,她笑容温柔而娴静,轻轻地拍着小儿子,柔声对女儿道,“你不用担心,万事有你爹爹呢!何况还有郑家大伯。”

    丈夫对郑缄的信任她看在眼里。

    金大小姐想到李骥看自己的目光,定定的目不转睛,仿佛要把她印在眼底,有时候又痴痴的,好像看呆了似的,心中就觉得不安,可这样的话,她怎好跟母亲说。

    郡主是个心善之人,她怕李骥怂恿着郡主收留了他们家。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多心了。

    据说李家二公子是家中的庶子,他应该没有这样的能力才是。

    这样惴惴不安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