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煮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慢火煮江山-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如妍笑道:“其实臣已经想好了,陈国十三个州府,按照县镇分又不计其数。所以此番以微臣一人之力,只能在附近的几个州府做一番实地考察。至于如何兴办免费的学堂,臣以为各州府县镇可选出一些才学品德俱佳的秀才,作为学堂的师父,束脩从各地的税收中抽扣,全国统一,也避免了各地束脩不统一而造成的纠纷。”

    有大臣提出质疑:“如此一来,私学岂非被我们抢了生源?”

    玉如妍解释道:“设立免费的学堂,是为了让更多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读书明理,不是说要所有人都走仕途。各州府按照地域划分,一个县镇开办一至两个免费学堂,虽然肯定远远不够,但是目前朝廷只能以试水来这么做,如果效果好,大可以弘扬推广,这与私学并不冲突。”

    “朕准了,大学士择日出发,去外地考察。”赵文政说,“可按钦差大臣出行来办,各州府官员受命调遣。”

    “皇上,此番是否太张扬了?”一个大臣质疑道。

    赵文政则说:“朕要的就是张扬。现在叛乱初平,朕登基时间不久,人心未稳。此番惠民之举若是不大事张扬,怎么能赢回民心呢?”

    “皇上言之有理,此举惠民之策,定要让百姓皆知,甚至让诸国皆知。”

    “皇上施政谨慎,实乃陈国之福。”

    下朝后,东暖阁中,玉如妍同萧飞卿商议此次出行一事。

    萧飞卿监管户部,是国家财政核心,兴办私学没有吏部的支持不可能实现。

    “大学士,为何不让朝廷出资,直接在各地办学,而是在当地抽出税款呢?”萧飞卿问道。

    玉如妍说:“其实这件事,一开始我也想过,朝廷直接拨款更方便。可是地方官员,如果有贪腐现象,将朝廷拨款中饱私囊呢?与其这样,我们不如省去周折,直接让地方出款,全国兴办统一规模的学堂。比方说,我们限令他们兴建学堂,每个学堂占地,师资都统一起来,以三个月为限,到时候我们派人去各地督导失察,哪个州府办事不力就处罚,反之,我们可以奖励。而且直接由各地税收出资,可以让百姓感觉到交的赋税是真真正正用在自己身上。”

    杨楚亭点头道:“臣也以为大学士的做法值得推广。很多惠民政策颁布下去,地方官员执行上却各不相同。如果朝廷只知道颁布政策,时候并不拍官员去考察的话,等于没有监督责任。那么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就没有连接在一起。”

    玉如妍道:“不错,而且官员后期的考察一定要暗访,若是大张旗鼓只怕有些地方官员会对考察官员行贿,欺上瞒下。”

    “大学士言之有理。”赵文政赞叹道,“其实关于如何治理地方官员,朕也一直在头疼。前些日子因为中毒事件而引发的余温未过,朕也没有时间细细考虑。萧爱卿,你监管户部,是国家财政命脉,你有何看法?”

    萧飞卿道:“以臣愚见,臣以为我们陈国应该有一套留住人才的办法。”

    “此话怎讲?”赵文政问道。

    杨楚亭接道:“臣想,萧大人的意思是,当今乱世,各国纷争不断。如果我们陈国能留住人才,为日后的统一大业也能打下基础。”

    赵文政叹道:“朕又何尝不那么想呢?萧爱卿,如何吸引贤才良将,你有何高见?”

    萧飞卿说:“臣愚见,当今各国官员待遇都差不多,如果我们陈国能在人才上比其他诸国更加优厚,是否人才就会流入陈国呢?倘若我们在待遇上更加优渥,那么不止陈国的官员能共沐皇恩浩荡,尽心办事,其他国家的人才也会对我陈国趋之若鹜。”

    赵文政点点头,说:“萧爱卿说具体一点。”

    萧飞卿道:“臣已经拟好了一份奏章。大体是说,各等级官员出了俸禄之外,特设奖银,奖银多少与当年的政绩挂钩。政绩可从赋税、民生、清廉、朝廷推行政策的执行上进行全面考察。合格者不仅有奖银,还有进宫面圣述职、升官调迁的可能,优秀者可以提出表彰,通报全国。反之,不合格者罚俸,并且降职、免任甚至定罪等。”

    赵文政点头道:“这样不仅避免了因为俸禄不变而引起的勤惰之别,也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并且增加了忧患意识,让他们不敢懈怠。”

    “萧大人此举甚好。”玉如妍道,“也可以在各地发下求贤令,广纳贤才。如果真的是人才的话,皇上可以直接委任官职,也告诉诸国贤士,我们陈国皇上心怀天下。”

    赵文政脸上终于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有你们辅助,朕真是如虎添翼。天佑我陈国,有爱卿此等忠臣良将,我陈国必当荡平乱世!”

    “皇上有此等壮志,实乃陈国之福。”杨楚亭说,“各国分裂也有百年,互相纷争攻伐不断,倘若此时能有一个明君圣主统一华夏,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玉如妍领了圣旨出京,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考察了京师周边五个州府。

    各州府情况大体相同,有许多穷困秀才,因为积年不中,生活潦倒。听说朝廷希望办免费学堂,聘用教书先生,都迫不及待地去府衙外面打探情况。

    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实地考察,玉如妍写好奏章上报朝廷,每个州府先设立十个免费学堂,规模一样,每个学堂聘请五位品学兼有的才学之士执教。

    赵文政看到奏章后,经过朝廷讨论,同意了玉如妍的做法。

    因此,考察学堂师父的重任就落在了翰林院的身上。翰林院中人都是陈国饱学之士的代表,这次全部以钦差的身份,分别奔赴各个州府,考察学堂师父的学识人品。

    想要在学堂任教的人,也都在各级官府报名,由各州府统一组织考试,翰林院监考并且对优秀的人才当面核查,看是否留用。

    赵文政正式下旨,令各州府三个月内修建好学堂,统一称为“劝学堂”。并将所有通过考试的学堂师父召集进京,由玉如妍负责,翰林院全体配合,进行了一次“集训”。将这些人需要讲解给孩子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点拨,并且统一规定了学童启蒙用书。

    这些书由朝廷统一印制、配发,并且还令各个州府从税收中抽出一部分作为专门资金,配备了大量的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作为学堂的日常供给。

    这一番下来,也近两个月过去了。

    玉如妍每天“驻守”翰林院,几乎很少回学士府,也差不多将那个“讨厌”的邻居淡忘了。直到有一天,玉如妍在翰林院接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清水茶楼见。落款是一个“唐”字,玉如妍这才想起来,这段时间都没有见到唐云落了。这次他相约,难道是有什么事商谈吗?

    下午,唐云落早早就在茶楼包厢中等着,玉如妍如约来到。

    “两个月不见了,大学士出落得越发水灵了。”一见到玉如妍,唐云落就打趣道。

    劳累了两个月,玉如妍只觉得精神困倦,哪里还有“水灵”?

    “行了,我知道你说的是反话。”玉如妍道,“说吧,找我来什么事?”

    唐云落笑道:“大学士才貌双全,何必妄自菲薄呢?何况我也听说,朝廷兴办免费学堂,百姓们真是连连叫好,奔走相告呢。”

    “你找我来到底有何事?”玉如妍不想和他纠缠,直接问道。

    唐云落抿了一口茶,摇头叹道:“唉,这么久不见了,见到我礼节上也该问候一声吧。好邻居之间沟通一下感情,非要有什么事么?”

    接触了一段时日,玉如妍也了解一些唐云落的性格,知道这种情况下自己越是追问,他就越是答非所问。

    “既然没事那我就先走了。”玉如妍起身道,“翰林院里还一堆的事情没处理完呢。”

    刚转身,就听见唐云落叫道:“等一下,我是真的有事,你不想听么?”

    “无所谓,听不听对我影响也不打。”玉如妍再次“激将”。

    见她真的要走,唐云落急了,站起来道:“等一下,我这段日子是去查阴山派的事情了!”

    玉如妍得意地一笑,瞬间又板着脸,转过身来,淡淡地问道:“阴山派还有什么事情要查吗?”

    “那个于炜不是过几天就要处斩了嘛。”唐云落说,“既然他们是一伙的,难道阴山派就不会有所行动?比如劫个法场什么的。”

    玉如妍上前问道:“阴山派要劫法场救人?你确定吗?”

    唐云落正色道:“因为上次中毒的事情,我还专门派人监视阴山派的动向,谁知竟有意外收获。我的手下发现阴山派这一个月以来,去西域购买了不少迷烟,并且偷偷打造兵器,向京师移动,这不是想劫法场是想干什么?”

第二十三章 血溅法场() 
此番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民间对皇上的施政谨慎越来越有好感,即使阴山派劫法场,救下于炜等人,难道他们还能东山再起吗?

    “你为何要一直追查阴山派的事?”玉如妍看着唐云落,疑惑地问。

    唐云落撇了撇嘴,心想,还不是因为你这个蠢女人!不过嘴上还是硬道:“在我们唐门面前班门弄‘毒’的,我岂能坐视不理?”

    难道是为了唐门的江湖地位?玉如妍想,不管为何,能借机铲除一直和朝廷作对的阴山派,也未尝不是好事。

    想到这里,玉如妍问:“唐掌门,请问如果我想借此机会,一举铲除阴山派,有何良策?”

    “你跟我想得一样!”唐云落拍着手叫唤道,“这次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则要收拾阴山派,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呢。”

    玉如妍问:“这么说,唐掌门已经有计划了?”

    唐云落傲娇地说:“那当然了。阴山派这次派精英来京城准备劫法场,那么我们就去他们背后捣乱。阴山派喜欢用毒行刺,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们唐门之毒的滋味。”

    玉如妍微笑地接道:“至于妄想劫法场的那一拨人,就交给皇上了。”

    “聪明。”唐云落笑道,“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玉如妍笑了,举起茶杯道:“以茶代酒,合作愉快。”

    赵文政听说阴山派要来劫法场,冷笑了一声:“逆贼还妄想作乱?朕要你们三生三世都不得翻身!楚扬!”

    “臣在。”

    赵文政道:“朕命你带御林军,假扮囚犯,埋伏法场,将这帮逆贼剿灭,一个不留!”

    楚扬道:“臣遵旨。”

    秋后法场,于氏叛党一族要被诛灭。玉如妍虽然想过全解,但那时东暖阁之争,加上陈国律法规定,叛逆犯上者,诛灭九族。

    在准备问斩的前一夜,楚扬带着数十名御林军,假扮成囚犯,坐上囚车。真正的于党一族,早就全被秘密关押起来。

    另外,在楚扬的部署下,法场周围也埋伏着身着便衣的御林军。

    次日法场,箭在弦上。

    假扮成囚犯的御林军,低着头,蓬头垢面的坐在囚车中,一路招摇过市。旁边看热闹的百姓不时地指指点点。

    人群中,一些强壮之人一直跟着囚车走,互相用眼神打着暗语,一路追到了法场。

    于炜作为“鱼饵”,被锁在最前面的囚车上,御林军严密押送。于炜一早就被唐云落的“哑药”弄得说不出来话,即使知道身后的人都是假的,也说不出来。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把他的族人都换成御林军,但单凭“囚犯”中仅有自己一人,便可知法场之上定有变数。

    到了法场,一干“囚犯”被压入,跪在地上。

    外面围观的人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就是要夺当今皇上之位的叛党吗?”

    “可不是嘛,谋朝篡位是诛九族的大罪!”

    “于相国以前位高权重,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啊?”

    “人心不足蛇吞象呗。”

    “当今那个小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是年轻之人,难怪那些老一辈的臣子心里不服气了。”

    “说的没错,大学士不仅年轻,还是个女子。”

    “小点儿声儿!咱们这种人能说这样的话吗?”

    “没错,这叫妄议朝政,要是让别人听见了,只怕也小命难保。”

    时间快到正午,法场周围的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有人已经蠢蠢欲动,监斩官坐在上面,不时地看着时辰。

    快到午时,刽子手已经开始磨刀了。

    周围引论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快要行刑了!刽子手在磨刀呢。”

    “上百口人就这么来个砍头了断。”

    “唉,这可真是血流成河啊!”

    午时已到!

    监斩官拿出令牌,朝地下一扔,喊道:“时辰已到,行刑!”

    声音还未落下,几个蒙面人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引得周围围观的人一阵尖叫。

    蒙面人一把把迷烟撒了出来,御林军突然打碎木制的行刑台,蒙着面冲了出来。跪在地上的囚犯突然挣开身上的绳子,迅速从怀中掏出布条绑上,短剑、匕首等也从袖口滑落。混在人群中的御林军也顺势而出!

    “囚犯是假的!快撤!”

    楚扬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法场,“抓住他们!”一声令下,大批的御林军涌来,和蒙面人厮杀起来。

    法场成了厮杀的地方,一时间,场面混乱。

    于炜见此场景,马上起身逃跑,混在人群中。楚扬一个飞身上前,长剑抵在了于炜的脖子上,喝道:“老贼,你想往哪儿跑?”

    于炜脚一软,跌坐在地上。

    楚扬冷笑一声,说:“皇上有旨,叛贼于炜,格杀勿论!”

    说完,楚扬的剑瞬间刺穿了于炜的喉咙,鲜血喷涌而出!

    楚扬一个飞身,跨上马背,大声喊道:“逆贼于氏已被我诛杀,尔等立即停止抵抗,否则就地格杀!”

    劫持法场的蒙面人见朝廷早有预谋,当时就要冲出去,无奈人多太乱,无法找到突破。

    领头人见自己的兄弟已经被御林军团团围住,又听见楚扬喊道于氏已死,现在自己若是不孤注一掷,也是死路一条。

    “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我们冲出去!”

    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