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雨一般,降在了吊桥之上。也只是转瞬之间,那熊熊烈火突然熄灭,只剩下缕缕青烟袅袅升空。

    “冲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冲进扶余城,捉拿欧末和赫拉!”李毅充满激情的大喊一声。

    将士们如潮水一般,踏着焦黑的吊桥,自烟雾缭绕中冲到城门前。那城门还烈火依旧熊熊燃烧,粗壮的巨木已经烧成了炭灰,只有中心还保留着木质成分。

    “嘿!”李毅抡起大铁枪,狠狠地砸到木门之上,只听咔吧的断裂之声响起,残破的木门已经砸出了一个大洞。

    李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双腿猛夹黑风的小肚子,坐骑有了灵性一般,立即明白了主人的意思。黑风一声嘶鸣,四蹄腾空而起,自门洞钻入燃烧的大火之内,玩了一把马钻火圈的游戏。

    啊!啊城门之内响起了一阵惊呼,守军没能预料敌将如此悍勇,竟然赴汤蹈火,杀了进了,立时乱成了一团。

    李毅大枪挥舞起来,其威力不比柯杰的大棍小多少,可以说沾着就死,碰上便亡,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就在李毅趁乱,杀开一条血路之时,素利等带领着将士,已经将城门砸个七零八落,踏着断木残火,冲进了扶余城内。

    “杀啊!”喊杀声惊天动地,如追魂般在扶余守军耳边萦绕,使这些惊魂未定的将士,最后那点信心都摧毁殆尽了。

    兵败如山倒,扶余军大败亏输,毫无抵抗之心,逃跑的路径都找不到了,就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没头没脑的四处乱窜。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熟悉的劝降声又响了起来,不过这次是扶余话,经过训练也说得似模似样。扶余城充斥着劝降声,丧失斗志的守军,无不缴械投降。

    “杀到王宫去,活捉欧末王!”李毅带领着一队人马,一路畅通无阻的扑奔王宫。

    擒贼先擒王,抓捕扶余国王,是此次战役的重中之重,抓住他可以号令四方,使分守各处的奴隶主依诏归降。即便有负隅顽抗者,也是特殊现象,对付起来也少了很多的麻烦。

    王宫的大门紧闭着,并且于内侧用木石封锁起来,可见扶余王吓成了什么样。

    但坚固的城门都不堪一击,又何况这小小的宫门了,李毅瞥了一眼紧闭的门户,他懒得自己动手,一声令下:“破门而入!”

    数名将士冲了过去,各举刀枪一阵乱扎狂砍,顷刻间宫门被砍得稀巴烂,内里的重物失去了支撑,突然间散落下来,从门窟窿中流淌了一地。

    “冲进去,捉拿扶余王。”李毅大枪一指,将士们自破门的坏洞蜂拥而入。

    啊!一声惨叫传出,紧随着又是惨叫连声。不好,里面有埋伏,李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的战马已经腾空而起,前蹄飞过了门楣。

    还好,当李毅纵马而入,进到王宫中的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成排的弓弩手,而是一员上将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赫拉,你投降吧,降了可保你一条活命!”李毅爱才之心又动,打起了赫拉的主意。

    李毅说的什么话,赫拉一句都没能听懂,这也是李毅得意忘形,一时间忘却了存在语言障碍。

    “拿命来!”赫拉自顾自的大叫一声,手中的钢刀已经击出。

    “困兽犹斗,垂死挣扎也于事无补。”李毅知道良言难劝该死鬼,也不再与其废话,大枪一抖扎了出去。

    两人已快制快,赫拉刀轻灵活,却不如李毅枪长占了先机,见长枪后发先至,赫拉被迫撤刀招架。但如此一来,李毅轻而易举便抢占了先机。

    而建平兵将还在源源不断的冲入王宫,早有人进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将那遍体筛糠的欧末,像拖死狗一般的拽了出来,王妃贵嫔们,见到寒光闪闪,冷气森森的刀枪,吓得哭叫喊嚷,乱成了一团。(。)

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毅掌控松辽流域() 
李毅对敌将力战数合,眼睛的余光瞥见押解而来的欧末,一声冷笑,指着扶余国王,对赫拉道:“你的主子已经做了阶下囚,你赫拉就别做无谓的抵抗了,不如投降算了,降了我还能重用于你。”

    赫拉虽然不明其意,但扶余王被押解出来,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啊!”赫拉一声惊叫:“休伤我主!”便要弃了李毅,纵马奔过去救王护驾。

    但李毅哪里会让他得逞,进攻更加的犀利,死死地将赫拉缠住,令他动不了分毫。

    赫拉心情焦躁不安,招式上更加凌乱,使来就处于下风的他,更加的雪上加霜。而李毅却洞悉了此中一切,他得意的一笑,把招式又加快了一分,连续几招迫得赫拉节节败退,趁他大出破绽,突然一枪刺去。

    不好,赫拉躲无可躲,无奈间双眼紧闭,等待着死神的来临。但许久之后,仍不觉痛楚,这才睁开了双眼。

    “别动!”李毅似笑非笑的一声大喝,他的枪尖正抵在赫拉的脖颈之上,只要赫拉稍一动弹,其颈动脉立刻便添上一个大窟窿。

    “给我把欧末和赫拉绑了。”李毅命令传出,这君臣二人,被五花大绑,看押了起来,而王府一众人员,也不许轻易离开半步。

    扶余王被擒,几员大将或是落网,或者死于非命,那个有点见识的克杰,也死于乱军之中。都城就此陷落,被李毅牢牢掌控了起来。

    王公臣子是否投降并不重要,如今首要的事情,便是将王命传向四方,凭一纸诏令,和平接管四方城池。

    既然王城已经掌控在李毅手中,那么扶余王的印信,也自然落在李毅手里,可以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至于不知去向的槐头,则由素利亲领兵马一路追赶,但追到扶余极北,也没有寻到老家伙的踪迹。无奈间,素利只好打道回府。

    素利返回扶余,其全境大部分为李毅所掌控,都是用和平方式所得。每接管一城,便释放所有奴隶,分配无主土地,成了临时维护队,竭尽所能让其尽快走上正轨。

    扶余国所占之地,正是沃野千里的松辽平原,其人少地多,除去奴隶主圈禁的地域,所剩之地数不胜数,随意找一片土地,便可满足获得自由的奴隶。世代遭受压迫,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能有自己的土地,以至于耕作技术都没有全部掌握。

    好在李毅有充分的准备,将军队化整为零,汉兵教授耕种,鲜卑人则培养自由人的畜牧技能。十数万奴隶,由万余将士手把手,口对耳的传教,十对一的比例,落实下去并不困难。

    这是面对肯于接受现实的奴隶主,只要求他们释放奴隶,而房屋、田产、牲畜等一切财物都受到保护。

    但也有少许例外的,其实力比较强,或者不甘心失去作威作福的好日子,而拒绝尊从王命,与李毅对抗到底。

    面对这些顽固分子,李毅予以坚决的打击,或施展巧计破城而入。或激化阶级矛盾,离间奴隶主、奴隶的关系,让其产生内讧,再趁机攻破城池。只有极少数未能智取,因其力量薄弱,形不成有效的威胁,被李毅集中兵力强破之。

    对这些负隅顽抗的顽固分子,其首恶必须铲除,其家财抄没充公,土地也全部没收。这样的结果,是李毅三人最想看到的,也是最为彻底的,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小。耗时耗力,流血牺牲,若是人人效仿,全部顽抗到底,李毅军将深陷泥潭,没有两三年绝对离不开这个松辽平原。

    这可是早已列入计划,打造富足平稳的大后方,若长时间战乱,将打乱李毅的一切部署。

    本着以大局为重的战略眼光,忍一时之气,留下些尾巴,也无可厚非。任哪一个智者,都不会选择另一条不智之路。

    春去夏来,李毅掌控了全局,扶余王爷获得了部分自由行动的权利,可以在有监视的情况下,于扶余城内走动,但绝不能踏出城池半步。

    赫拉与少许扶余旧臣,也识时务的投奔了李毅,如此一来可谓大局已定。而且最为忠诚可靠的薛信,带领着一众汉族官吏,也来到了松辽平原,准备接管军政要务。

    寻找合适的守护神,让李毅等伤透了脑筋,介于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松辽平原是必须牢牢掌控的,绝不容许出半点差池。又由于松辽平原距离建平不近,在交通、通信等诸多不便的汉代,要想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守将必须忠诚可靠,因而惟命是从的薛信是不二人选。

    但薛信的弱点也很多,他知识贫乏,没有什么创造性。不过建平的军政两界普遍如此,在李等人心目中差强人意的薛信,却不会遭到非议。另外薛信的脑子不够灵活,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差,不过这也是建平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说人才匮乏,始终挂在李毅的嘴边。

    薛信适应了一段时日,三位师父千叮咛万嘱咐,将这么大的家业,托付给一个粗人,真的不放心那。

    好在薛信肯于学习,读书识字基本不成问题,计算也有所精进,这在建平军政中也是响当当的,其进步有目共睹。

    薛信有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开春以来,薛信便忙碌搬迁工作,大批的百姓从丘陵转往平地,要为其安排驻地,建造房屋,还要分田卖种,帮助其进行备耕工作,忙得是不亦乐乎。

    这一切都由薛信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他基本符合了统御一方的能力。而李毅曾许诺,只要薛信读书识字,将来总有一日,让他人前显圣,不想这么快便兑现了诺言。

    如今薛信终于如愿以偿,他志得意满,当然是干劲十足。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薛信也琢磨着一炮打响,在师父们的面前露露脸。薛信将搬迁工作移交给宋智,带着属下千里迢迢,赶往松辽平原。(。)

第二百二十九章 制定战略锤炼人才() 
自李毅占领扶余城,已将该城改名为伊通城。薛信到达后,被任命为伊通县令,薛信终于能与宋智平起平坐,当上了一县之令,真是志得意满,乐不可支。

    张英知道薛信经过逐渐的锤炼,一年多进步神速,但他心粗的弱点难于在短时间内改掉,对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曾敲打薛信:“师父们信任有加,才把这重要位置交到你的手上,这个乌纱帽虽小,但你肩负着责任重大!不要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就臭美得忘乎所以。如果你惹下祸端,随时随地都会摘下你头上的帽子,让滚回老家去!”

    “薛信不敢肆意妄为,定尽心竭力,将伊通县治理得繁荣昌盛。”薛信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不敬之色。

    张英是敲响警钟,让薛信有所顾忌,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便可以为所欲为。同时也是督促他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所辖这十几万人口,能够多福多财。

    建平缺乏人才,李毅三人早就急在心里。自安定下来,就派人前往临近的几个郡县,招揽有识之士,以为己所用!但那些名门望族,都以名士自居,没有人肯来建平这穷乡僻壤,而穷人家的孩子,谁又读得起书?派出的几批人手,或是无功而返,也许带回些识几个字的人,但其中华而不实者甚多,真才实学,可堪大用的却一个也没有。

    步履维艰,荆棘丛生,李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年半载能够解决的,靠他人绝不能招揽有用之才,李毅便决定亲自走一遭。

    在离去之前,必先安定内部,伊通暂无强敌,只要按部就班,发展经济,使百姓富足,让民众安居乐业,为下一步大量移民,打下稳固的基础,薛信便教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就是因薛信能力不足,勉强赴任伊通县令,李毅三人实在不放心,才决定扶上马后送一程。师父们留在伊通,观察一段时间,对其不当之处,加以指摘和调教。

    经过一段时日,见薛信日渐成熟,通县境内也进一步安定,李毅三人欲带领着鲜卑兵马回奔建平,汉兵暂留于通县屯田,并以防止万一出现民变,可以进行临机处理。等将来汉民不断进入,征集到新的汉兵,再将老兵替换回建平。

    正当李毅等即将启程之际,东方的挹娄部落派遣使节来到通城,他们本是前来朝见扶余王,不想已经改庭换面,便将贡品送给了李毅。

    无功不受禄,李毅白拿别人的东西,他心中自是不安。东西不能白拿,需拿出等价的物品回赠。薛信依命从府库取出财物,将使节打发走了。

    对挹娄使节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扶余长期停留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受到了限制,是比较落后。但对比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挹娄,扶余可以完爆,只是挹娄所处多山岭林木,数次攻打可以战胜,想要占领却是千难万难。

    因而挹娄只屈服纳贡,却没有亡国灭种。今见到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强出扶余数筹的李毅,却平等与其相交,不觉欣喜若狂,之余还有积分诧异。但得到礼遇,总比受到蔑视强得多,挹娄使节带着受宠若惊的感觉,欣欣然满载财物返回了家乡。

    “对一群要饭花子,为什么礼遇有加,还不如随随便便打发他们算了!”望着挹娄使者消失的背影,薛信一脸疑惑,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这其中道理十分繁杂,就你当前的水平,还真难弄得明白,不过你要记住,不可轻视任何势力,包括弱小的挹娄和沃沮。若是慢待了客人,引发了不必要的麻烦,定拿你是问!”于冰面无表情的讲出一段话,令薛信脸上一寒。

    “与伊通相邻的势力,除了弱小的沃沮、挹娄,还有正在兴起的高句丽。听闻其国王男武伯固较有一番作为,他富民强兵,却不可小视,要联络东方,谨防南方,常与建平取得联络。”张英说出了战略构想,同时也敲响了警钟。

    只要薛信能按照张英所说的进行落实,那伊通便没了后顾之忧,见别无他事,三人带领人员,在薛信依依惜别下,离开了松辽平原。

    得陇必望蜀,平灭扶余之后,李毅也想收复挹娄、沃沮等地,这样后方才真正是铁板一块。

    但正如扶余付出血的教训,想收复挹娄、沃沮,靠武力是不智之举,况且劳师动众,打下一片没有任何价值的领土,劳民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