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玺-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找了个偏僻的小面馆,内里果然冷清没有食客,见我们一伙人,老板的脸色很好,问我们要吃什么。

    我们简单要了面条,还不待老板下去忙活,水青眼便一把捞住老板,问那老板道:“我们是到此游玩的旅客,只听说据此西南二十里处有处消暑游玩的好去处?你可知道详细?”

    那老板愣了一愣,当即笑道:“有的,也不知你们从哪听来的。往西南大路上走上十公里便有个‘重渡沟’,那里有瀑布飞泉,竹林遍布。绝对是个消暑的好地方,只是地方偏僻未被开发,但夏季本地人去那游玩的不少……如果你们想去那玩,当夜是没有班车回来的,须在附近潭头镇住上一夜。”

    老板是个爽快之人,说的详尽正合我们胃口。可这‘重渡沟’并不是我们要寻的‘熊耳山’,水青眼当即问道:“那附近可有个叫‘熊耳山’的山脉?早年听我老友说那里风景独好,如今到这我却找不到了……”

    老板皱起眉头想了一会,摇头道:“我生在洛阳市里,对附近山脉还是不熟,更不听有什么熊耳山之类的好去处……你们要是想要消暑游玩,就去重渡沟,那里不仅凉快,还有传说汉代皇帝两次渡水到那,赐得御名‘重渡沟’。皇帝都去的地方,自然不会差。”

    我们一听来了精神,汉代皇帝两次渡水?这不就是‘传古来光武帝刘秀两度伊水之地?’

    我赶紧问道:“可是汉代光武帝刘秀?”话一出我便后悔了,信息已摸了个大概,我再问这些已是多此一举,反而暴露了不少异常之处。

    所幸那老板并未怀疑,道:“这个……那个皇帝我也不清楚。”

    水青眼谢了那老板一番,便让他下去做面条了。

    这一番询问,众人脸色都露出喜色。还是水青眼经验老道,懂得先行踩点。数百年光阴一过,那‘熊耳山’果然换了名讳,如果我们租车去找那‘熊耳山’,不知要转上多久。

    匆匆吃了饭我们便打车前往‘重渡沟’,去‘重渡沟’游玩的本地人很多,司机也并不奇怪,驱车便拉上我们,山路虽不好走,一个小时左右便到了个镇子。

    司机对我们道:“你们还是先在潭头镇找个住处,夜里这没车回县里,一些游客经常困在这里,等到晚上房间爆满,若不提前找到住处,就要风餐露宿了。”

    我们给司机付了钱,当即下车在镇子里找了个住处,这是标准的农家乐旅馆,老板是个热情的大妈,我们来的早,里面还没有住客,大妈一边替我们登记,一边要替我们搬行李。

    行李里全是些铲刀之类的铁器,让人一拿就哐啷作响,万一让她发现难免引起怀疑,哪敢让她碰。我们赶紧摇头,大金转移大妈的注意力道:“姐姐,咱这附近重渡沟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房东大妈是个话唠,一听这,立刻来了劲,笑道:“这位兄弟问得好,我们这儿,就重渡沟风景好,尤其是夏天,林子里野鸡野鹿都有,全是原生态的。那会有个大城市的老板说投资一千万在这盖旅游区,硬是被我们镇长给回绝了!都说重渡沟里有祖传的龙脉,一开发龙脉就破了,镇子的财运也就全破了……你一会去山里看看,全是大城市县里来这玩的,都想沾沾这儿的仙气儿……”

    水青眼常年走穴踩点,对于青水堪舆之类最为敏感,一听‘龙脉’二字,眼中顿时迸出一道精光。

第六十九章 屠龙将军() 
所谓‘龙脉’即是以山为龙,顺应山之走势观山脉之精髓,其藏风聚气之处,即为‘龙脉’。天下龙脉出于龙祖山昆仑,各有不同,有不适葬人、祸害后人的‘凶龙脉’‘劫龙脉’‘杀龙脉’……也有适宜葬人福荫后代‘吉龙脉’‘伏龙脉’……

    水青眼是此中行家,想到再与这房东打听也是惘然,便问清了进山的路线。我们将些许行李放近房间,背着包袱便出发了。

    出发前房东一再嘱咐我们,进了重渡沟最多走到沟里的飞虹大瀑布,再往后山壁陡峭险峻少有人迹,听老人说深处还有个大瀑布唤作蛟龙瀑,前些年有一群青年背包客好奇攀岩进去,失踪了半月,最后有尸体顺着河流冲下了瀑布……就更没人敢深入了,到了飞虹瀑布,景色也就看了差不多了,赶紧抽身往回,切记不要深入。

    听得‘蛟龙瀑’二字,我们心中大喜,连问房东道:“可知那蛟龙瀑的详细?难道真的有蛟龙存在么?”

    房东眉头一皱,怕我们对那瀑布感兴趣冒了险,连道:“哪有什么蛟龙,倒是那山里野蛇极多,许多采药的老人都被咬过,很危险。那也就是个瀑布而已,没什么可看的。”

    水青眼一副老学究的模样,问道:“我来时看了栾川县的县志,说是古时这附近有个蛟龙沟,如今又听蛟龙瀑二字,莫非现今‘蛟龙沟’改成了‘重渡沟’?”不愧是老宝眼,字里行间都是走穴踩点的问风之法。

    那房东愣了愣,道:“栾川县志还有这么一段记载么?我们这自古就叫‘重渡沟’,这名字是光武帝刘秀御赐的,历朝历代谁都不敢改……你们说蛟龙沟,仔细想想我还是有点印象……对了,我听我爷爷曾经说过‘重渡沟’的深处有个‘蛟龙沟’,里面有作恶的蛟龙,后来受了天雷,里面的山全塌了,就改名叫……雷罚山”

    这可是一段至关重要的信息,可我们听到此言却是不喜反惊,好不容易确定了那蛟龙沟的所在,但是照房东的说法,内里似乎发生了一场大变故,会不会危及到内里埋葬的古墓还是两说。

    我们千恩万谢拜别了房东,许是见我们对‘蛟龙瀑’感兴趣,房东不断嘱咐:“千万别往里去,前年冲出来的旅客尸体我就见过,浑身乌青……死的太惨了……”

    大金笑道:“你看看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在沟里转悠一圈就不错了,哪还敢往深处去?”

    房东一看也是,我们这队伍里老弱妇孺俱全,跟那年轻好胜的背包客差的远这才放下了心。

    待得走出旅馆几步,水青眼道:“你们且在这等着,我再去打探一下。”

    我们皆是点头,走穴采风岂是一蹴而就,不单单是问上一家便能全然信之,须采众之言,悉心分辨其中的信息才是上解。

    水青眼当即找了个街边休息的老大爷问话,我们远远看着,毕竟同为老年人,那老大也也是健谈,二人聊的颇为愉快,不多时,水青眼走过来,脸色有些阴沉:“这次有点不妙啊……”

    我们见状连问缘由,水青眼带着我们出了镇子,寻了处竹林阴凉之处,掏出自带的水烟带抽了一口道:“我之前问了那个老友,他所言与那个热心女娃差不多……可唯一的差别就是……他说他曾听闻‘蛟龙沟’崩塌之前,曾来了一群‘屠龙义士’。

    当时适逢洛阳千年一遇大旱,连一向水量丰沛的重渡沟都遭了殃,几个大瀑布全都干了,只剩下蛟龙沟内一深潭,近百日无雨,此潭却仍深不见底,寒气逼人。有人说潭下有通往南海的海眼,南海蛟龙游荡其中,水气不减。村里之人渴的紧了,便翻山去潭中取水,大多有去无回,有幸回来者,皆神智不清,说潭中有怪物吃人。久而久之,蛟龙沟里有蛟龙的传言便传开了。人们虽然无水可喝,却畏惧恶龙,不敢到蛟龙沟里取水。

    而后便有一队百十人闯入镇子,为首之人自称‘屠龙将军’,带着‘屠龙义士’来诛杀恶龙,还村民一个太平,村民一看这伙人如此生猛,当即大喜过望敲锣打鼓送英雄。

    那‘屠龙将军’嘱咐村民屠龙要运用神术,不能窥视,若有外人在场便泄露了天机,不仅屠龙功亏一篑,更会引来想不到的灾难。

    村民连忙点头称是,送着‘屠龙义士’进了蛟龙沟,听说‘屠龙义士’在里面跟蛟龙激战三天三夜,大地震颤,轰鸣不绝。有胆大的村民靠近,只听得龙的嘶吼人的惨叫夹杂不绝,吓得肝胆俱裂。

    第二天,天地变色,乌云密布,云内雷光攒动。只听轰隆一声,大地为之颤抖,一道道闪电劈下,整个镇子如同地震一般,只听天崩地裂之声,想来是屠龙的声势,吓得村民躲进屋内不敢出门。

    等到乌云散去,村民跑到蛟龙沟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蛟龙沟已是满目疮痍,遍地雷击的沟壑,连带着蛟龙沟内的山体都崩塌裂开了,一副大战过后的模样,而那百十个‘屠龙义士’却不见了踪影,有人说是有好奇的村民偷看了屠龙,泄露了天机引来了雷罚,也有人说是屠龙义士自知不敌与那蛟龙同归于尽……说来也怪,当夜便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河流再次复苏,从上流冲下不少尸体,都是些‘屠龙义士’的残肢断臂,想来他们全体失踪,凶多吉少……而那蛟龙也不知到底被屠了没有,村里人为此还为济世救人英勇就义的‘屠龙义士’立了碑,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当‘四旧’给砸了。

    自此镇子里少有人知晓蛟龙沟的传说,对于所谓英勇就义的‘屠龙义士’也渐渐淡忘,若不是恰巧遇上那老友,恐怕村子里再没第二人能知晓这古时的奇事了。”说罢,水青眼叹了一口气,将水烟袋磕掉,道:“在位的都是聪明好汉,绝不会将刚才的故事当做奇谈来讲,你们可看出其中的怪异之处?”

    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蛟龙、屠龙义士、屠龙将军、地震山崩……种种细节串连在一起,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惊人的想法,刚要说话。

    林梵音先出声了:“我总觉得这故事里的‘屠龙将军’跟老师傅您讲过的‘破山将军’有些相似?”

第七十章 青龙出水()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所谓的‘屠龙将军’和‘屠龙义士’大战蛟龙的故事,听来像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但若是‘屠龙将军’就是‘破山将军’,‘屠龙义士’就是‘破山团’。这么一想来,这传说故事中,许多离奇神秘之处就一目了然了。

    那‘破山将军’听说重渡沟里闹蛟龙之患,正所谓事出妖者必有宝也,前来一探之下果然发现一座大墓,为了掩人耳目便谎称替天行道的‘屠龙将军’,率领着手下的‘破山团’青壮大大方方进了蛟龙沟。

    村民唯恐偷窥泄露了天机,虽好奇难耐却也只能静候佳音。而后所听到的‘屠龙打斗,崩天裂地’之声,恐怕就是‘破山将军’以炸药开山的动静,而浩荡的盗墓运动却引起了最终蛟龙沟的崩塌,那一众瞒天过海的‘破山团’也被山难给吞了去,本就是人见唾弃的盗贼勾当,却被当时的愚民当作了英雄,还立了个碑……

    在座的全是聪明之人,被林梵音这一点之下顿时明白了其中大概,大金更是破口大骂:“你说说这一群败家玩意,不会分金点穴破解机关也就罢了,非得弄些炸人山门的勾当……这下可好,说不定是哪个愣头青子炸药给多了给自己埋了进去。他娘的,自己不讨好,还断了咱的路……”

    水青眼也深以为然地点头:“这些蟊贼不懂得行规,只懂得一力降十会,倒是像古时的卸岭力士之流,可蛮力之法终归是末流,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啊……想那摸金发丘一流,在现代还有些踪迹可循,像云南李家,祖上便是摸金校尉,得了发丘秘籍两者结合,也算是一代宗师。那搬山道人虽然绝迹,可传说中古派的行事便与那搬山一流有些神似,也算是实至名归……可就是这卸岭力士,炸人山门,掘其棺,窃其财,掏其骨……甚至墓里的墓砖都不放过,太损阴德。到了清代,也就传下个人多势众的功夫,老祖宗的精髓是半点都没有了,真是盗墓界的毒瘤。”水青眼说的义愤填膺,胸口都起伏起来。

    我叹了一口气,早就听闻这些个搬山流的多是散盗,迫于饥寒,办起事来更是如同进村的鬼子一样,现代国家打击的,也多是这种无组织纪律的散盗,类似于世家之流,凡盗一大墓,必取所需,留之大半财宝。一留阴德,二留后人。

    就似前些天在襄阳挖出一宋代大墓,考古学家从定点到发掘,挖开封土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打出冥殿时却见冥殿中满是积水,将积水抽干,却见两扇墓门有一扇倒地。专家们以为是年月过久,墓门自动脱落,可进墓中一看,墓门前有一红色的短布……

    专家还以为是古代的丝绸金帛顿时大喜,可拿去一鉴定却如坠冰窖,这红色短布,竟是现代的一条毛巾……显然是盗墓者所留。

    正在指挥工作的老教授听到这消息顿时气昏了过去,就在众人料定内里被盗掘一空时,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从墓中棺材旁淤泥中发掘出金器玉器瓷器近千件,出土文物之多,价值之高乃当世罕见。

    精准找到墓穴位置,打盗洞而入,破开墓门取走所需物什。数年之后考古队才赶上……可见这世家之力了。

    但我们所遇到的情况不同,这一群‘破山团’明显就是绿林散盗,若是被他们攻破了山门,别说财物,连棺材板都得扛回家做桌子的。万幸的是,他们似乎栽了,一伙人搞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静致使山体崩塌,所有人也埋了进去。可能内里的财宝安然无恙,也可能被山体死死地压在了地下,永远不见天日。

    我们大家商量了一下,心想无论如何都必须进山一看,虽明了大墓很可能已经被‘破山团’的炸药所毁坏,可不亲眼目睹,自是心中不安。

    说罢便出发,顺着房东给我们指的大路直奔深处,此时也正值中午,重渡沟中多是竹林溪水,漫步其中,常见雉鸡野兔奔行丛中,游人野餐捞鱼自得其乐,好一副怡然自得之景。

    若不是我们此番有重任,只想停下来好好休息一番。可一想到目标大墓可能遭人毁坏,心里顿时一阵发堵。

    走过了几片竹林,越往里游人越少,转过了一个弯,只听远处轰隆之声,一股潮水之气扑面而来。

    我们加快脚步,不多时便看到了一条如同白练般的瀑布,说也是奇异,瀑底潭中飞起一条彩虹直向云天,有虹飞千山、练舞万壑的气势。瀑旁有几块大石,大石上站着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