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渔村- 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群少年追赶着跑到码头来凑热闹,其中跑在前面那个莽撞,一脚踩在他的脚背上。

    敖沐阳甩了甩脚道:“你谁家孩子?卧槽,小俊?你怎么弄了这么个发型?前两天看你爸妈男女双打对付你的时候,你头发还挺短的,这是被拽出来的?”

    敖小俊留了个他的少年时代比较流行的那种非主流发型,一头黄发随风飞舞,最长的一绺挂在脑后跟个狗鞭似的。

    听了敖沐阳的话,他咧嘴笑道:“哈哈,吃惊不,小阳叔?我这是戴了假发。”

    说着他从头上摘下了一个发套,展示一番后又给戴上了,得意洋洋的说道:“怎么样,给力吧?”

    “给力个锤子,”敖沐阳摇头,这孩子真不省心,他又问道:“小俊,你寒假作业写完了吗?”

    敖小俊说道:“我从来不写假期作业,这假期本来是给学生的福利,是老天爷和国家领导让我们休息的,结果学校还给布置作业,这叫什么?这叫忤逆天道!这叫有违政策!”

    敖沐阳耸耸肩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要是不写作业,等你上学的时候等着挨打吧,老师打你一次,你爸妈混合双打一次。”

    敖小俊得意洋洋的说道:“错啦,只有一次,现在老师不打学生,就我爸妈揍我一次。”

    “知道挨揍你还不写?”敖沐阳纳闷。

    敖小俊桀骜的一甩头发,傲然道:“写作业是痛苦一个假期四十天,不写是挨打一次疼十分钟,小阳叔,你说哪个买卖合算?”

    敖沐阳笑了笑道:“好小子,有头脑。”

    他掉头走人,然后决定碰到敖沐康的时候跟他说说,下次分拨揍这小子,一天揍三次,一次6小时,让他喊666!

    鹿无遗却是很欣赏敖小俊,索性留下加入了少年的队伍,还给他们进行指点:“你们这发型弄的不行,没有feel,不够hot,来,我帮你们捯饬捯饬……”

    敖沐阳带着红鲷回家收拾了一下,他把鱼头给剁了下来,这次专门吃鱼头。

    都知道鳙鱼头、鲢鱼头、碟鱼头好吃,其实跟红鲷相比,那可差远了,渔家人不爱吃淡水鱼,当然多数人都是有海鱼吃就不会吃淡水鱼了。

    渔家有句俗话,叫做过腊头鲅鱼尾带鱼肚子春春嘴,这说的是海鱼里面四个最好吃的部位,其中过腊鱼的鱼头第一。

    用当地渔家人的话说,过腊的鱼头是鱼蜡做的,口感特别柔滑,入口即化,鲜香味道飘溢。

    这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海鱼之中,过腊鱼也就是红鲷富含可溶性胶原蛋白,其中鱼头的含量格外高,正是如此,才让它有了上好的口感。

    除了口感,红鲷富含的天然胶原蛋白还有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和色斑的效果,因为这种小分子蛋白具有极高的细胞黏结性、高保湿性及良好的感官性能,且活性高易吸收,无臭透明,不产生刺激性。

    鱼头常见做法就是红烧或者清炖,要么就是剁椒麻辣,在渔家还有另一种做法,叫做盐焗鱼头。

    他快刀切下鱼头,小猫崽们立马飞奔而来,然后眼睛亮晶晶的等着吃鱼头。

    敖沐阳拎起鱼头给它们看,问道:“你们要吃鱼头吗?”

    “喵喵喵。”

    “不给。”老敖嘿嘿一笑,又是两刀上去把鱼头一切两半,然后把生粉、鸡蛋、白酒、辣酱、盐、蚝油调成糊糊抹了上去。

    接着他把鱼头给煎了一下,面糊挂上金黄色后他便收了火,这可不能用大火煎熟,因为鱼头里面小分子蛋白太多,高温会使之变性,那可就是浪费了。

    他把切好的葱姜蒜和青红椒洒在鱼头上,又用纱布给包上,接下来就是要盐焗了,他把一个小铁锅坐在了炉子上,里面全是盐粒,然后把纱布包裹的鱼头放进去,利用盐的导热性来烤熟。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鱼头的营养价值,盐分子在高温下活跃的进入鱼头中,跟小分子蛋白结合后能维持其稳定性,如此一来即使温度高了也不会导致它变性。

    之所以不用盐来炒鱼头,一旦那么做容易导致鱼头过咸,又会白瞎了鱼头的鲜美滋味。

1151。都留下(2)() 
鹿无遗回来看到晚饭主菜是四片鱼头,顿时大为失望:“这怎么着,忆苦思甜呐?怎么吃鱼头不吃鱼身子?姐夫,你给我们姐弟吃鱼头,那鱼身子留给谁呢?姐夫你说,你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那狗还带着个狗弟弟?”

    “狗弟弟那叫狗鞭。”

    鹿无遗沉默了一下,道:“那就是姐弟狗,反正鱼身子呢?我要吃鱼肉。”

    敖沐阳瞪着他道:“你他么整天吃吃吃,而且专门吃肉,没看见你都有双下巴了?”

    鹿无遗争辩道:“这不是污蔑吗?我双下巴是整天低着头看手机给看出来的。”

    “这歪门邪说,那你抬头看手机还能把双下巴看回去?”

    “能啊,但我不那么做,抬头看会看出抬头纹的,那更丑。”

    敖沐阳服了,他发现这小舅子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鹿无遗还在继续高谈阔论:“再说了,吃鱼肉能长什么肉啊?那不会的,减肥就得吃鱼,这是常识。反而吃鱼头不太好,鱼头富集了重金属啊……”

    “那你吃不吃?”

    “吃!”

    村里开始蒸馒头了,有人给敖沐阳送来了一篮子热乎乎的大馒头,麦香味隔着盖帘布都能闻到。

    这样的馒头其实最配咸菜,麦香味和咸味结合能让人胃口大开。

    这也是敖沐阳选择做盐焗过腊鱼头的原因,鱼头稍微有点咸,正好下饭。

    “好吃。”就着鱼头,鹿无遗吃掉了俩馒头。

    这可不是城市里五毛钱一个的小馒头,这是过年上供用的馒头,虽然是中等个头而不是最大个头那种,可一个也老沉,敖沐阳不过吃了一个而已。

    吃过晚饭,敖沐阳把两条鱼身子进行保鲜。

    不讲究的话,把它们放进冰箱冷冻就行,可这样虽然能保持鱼肉不变质,却不能维持其鲜味。

    敖沐阳用了另一种给鱼保鲜的法子,他先烧了热水,等到烧到九十度左右,他就把鱼放入水里又快速的捞了起来,整个过程只要两三秒钟就行。

    烫过以后,他才放进冰箱冷冻。

    鹿无遗问道:“这么快?我看这鱼不熟啊。”

    敖沐阳说道:“你多看它两眼就熟了,要是再请它喝杯酒,那就更熟了,现在你们之间不熟那是关系不到位。”

    用这种烫漂法给鱼保鲜,那是因为直接将鱼冷冻,鱼体温度并不会很低,这时候附着在鱼体表面的细菌只是被细菌抑制了活性,依然可以对其进行腐坏。

    短暂的高温却可以杀死细菌,这时候紧急冷冻,鱼体的细菌会少上很多,更好的保鲜保质。

    每到了年门口上,敖沐阳家里就几乎不用做饭了,起码主食不用管。

    家家户户蒸了馒头都会给他家里送两个过来,有的蒸了包子、包了饺子也会给他送两碗,他们早上就吃了海带包子,这是敖千文家送过来的。

    鹿无遗一边大口的吃一边说道:“自从来到村里,我就没生病过,之前我就纳闷怎么回事,现在原因找到了,我这是吃百家饭啊,吃百家饭的孩子好养活。”

    “你他么还是个孩子吗?”

    “我才两岁零二百多个月,怎么就不算个孩子了?”

    老敖三两口把包子填到嘴里,拍拍屁股走人。

    距离过年不到一个周了,村里年味可是越发的浓郁起来。

    这时候村里就有了鞭炮声,都是孩子们在放的散炮仗,就是一起玩凑个热闹听个响。

    敖沐阳换上了一双新鞋,这是鹿执紫给他买的过年鞋,然后他决定显摆一下,就去村里溜达起来。

    溜达的时候他看到敖小米带了几个小孩在放鞭炮,一帮人找了个小铁盆,用铁盆扣着炮仗点燃,每次炮仗响了都把铁盆鼓起老高,乐得孩子们哈哈直笑。

    看到这一幕,老敖就叮嘱道:“你们小心点啊,别引发火灾。”

    敖小米从外套的大兜子里掏出一本《寒假园地》说道:“这你放心,小阳叔,我带着家伙什呢,起火了我几下子就能给拍灭!”

    其他孩子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就是,起不了火,都准备好了呢。”

    “我们试过了,天气太冷、潮气太大,火不是那么好烧起来的。”

    敖沐阳咂咂嘴,他怎么觉得这几个孩子的话里话外挺遗憾的呢?

    他一路溜达着去了湖边,相比夏秋季节,湖水稍浅,湖泊四周出现了一圈泥沼带,有些人就拿了滑泥板在泥沼上滑动,时不时伸手去泥水里摸鱼摸虾摸河蚌。

    滑泥板就是一种类似雪橇的东西,专门用来在河湖沼泽的淤泥地上行动,算是一种使用了千百年的传统老渔具,跟敖沐阳之前用过的踏槽很类似。

    不过踏槽用在退潮后的海滩使用,属于简陋版的小船,有船帮和船舱。滑泥板更简陋,它就是一块前头翘起来的木板,大概有两米长,三十公分宽,中间有个手柄,这样人们一条腿跪在上面,一条腿用来蹬地,用一只手抓住手柄另一只手来摸鱼摸虾。

    许久不见的两位老教授也在湖边蹲着,不知道在那里聊着什么。

    敖沐阳走过去主动打招呼:“李老师、苏老师,都在这里呢?聊什么?没回去过年?”

    苏鹏辉懒洋洋的说道:“今年留在村里过年,家里面没人喽,我儿子和儿媳妇要留在瑞士,就我自己一人,回去干嘛?”

    老爷子前些年就没了老伴,只有一个独生子,儿子倒是有出息,在瑞士搞金融工作,娶得媳妇也是瑞士人,就等于在那边给定居了。

    李继指了指苏鹏辉道:“我准备把我老伴接过来,也要留在村里过年,好歹得有人陪陪这老哥们。”

    苏鹏辉笑:“什么陪着我,你们老两口自己过年有什么意思?还不是图热闹才留下了?”

    敖沐阳问道:“李教授,我那大哥不回来过年?”

    李继闷着头道:“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一边一年。”

    说完他又抱怨了起来:“这独生子女政策哟,坑人!”

    敖沐阳道:“老师,按您这年纪来说,你们那时候没有独生子女政策吧?”

    李继摇摇头道:“这政策从78年就写入宪法了,怎么没有?而且我们还是知识分子,那时候知识分子更是要响应国家政策,要不然不给你提职称……”

    “嘘,妄议朝政是要杀头的。”

1152。马鼻的故事(3)() 
敖沐阳换了个话题,蹲在两个老爷子身边道:“你们留在我们村里过年挺好,村里就是热闹,今年会格外热闹。对了,你们刚才在聊什么?看你俩好像在争辩啊。”

    这话题换的不错,李继精神一振,他指着湖边滩涂地上的滑泥板道:“这个东西,可是有年岁了,是吧?”

    敖沐阳笑道:“那你可看错了,老师,那滑泥板顶多六七年,我知道,那是我大林叔家的板子,我去京都那年他家板子刚坏掉,这是换的新板子。”

    李继翻了个白眼道:“不是说他那块板子,我说的就是滑泥板这物件,这东西的存在历史可是有年岁了。”

    敖沐阳点头:“对,起码得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了。”

    李继摆摆手道:“不止,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夏本纪》里就有描述了,说大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出行乘辇’,这东西得存在两三千年,它的发明应该跟大禹治水的工程有关,历史悠久。”

    敖沐阳一愣,问道:“这么厉害?”

    “是厉害,但老李这有些牵强附会。”苏鹏辉也给他说道,“不过一千多年前有本书叫《史记正义》,那上面有对这个板子的介绍,说的就是这样,头翘起来、有把手,人跪在上面用脚蹬地来推着前行,《史记正义》是唐代人写的,起码它在唐代就有了。”

    李继斜睨他道:“老苏你不懂别瞎嚷嚷,历史是需要大胆假设、仔细考证的,我说的那话就是考证过的。”

    “你在梦里考证过的吗?”

    “就算在梦里考证过又咋地,我那好歹是在搞科研,哪像你做梦就会梦见大闺女小媳妇。”

    “挑事啊,小敖看到了,这是人身攻击,知识分子能这么干?那你跟李彦宏有什么区别?斯文败类、衣冠禽兽……”

    敖沐阳摆摆手道:“两位老师咱们冷静点,这滑泥板的历史如此牛鼻,实在是出乎我预料啊。”

    “何止牛鼻,还马鼻呢。”李继笑道。

    苏鹏辉道:“你看,你又骂人了。”

    李继不屑道:“你就老老实实研究你的鱼吧,历史这块的东西你不懂,就别乱说,我说的是马鼻又不是妈鼻,历史上的马鼻大战你不知道吧?”

    苏鹏辉一愣,狐疑问道:“又要杜撰了吧?”

    李继转头向敖沐阳,道:“马鼻大战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当时名将戚继光帅兵追击倭寇福建马鼻村,当时倭寇趁着海潮后退,龟缩在了海边船上,周边因为退潮都是滩涂地,军队无法行进。”

    “戚继光大为为难,这时候当地有个投笔从戎的书生就给他奉上了一书‘平倭策’,介绍了滑泥板,让将士们一手抓着板子扶手一手持长枪突刺或持马刀劈砍,大破倭寇,史称马鼻大战!”

    他说完之后,又去斜睨苏鹏辉。

    苏鹏辉心虚,便说道:“你肯定是编的,戚继光是有红衣大炮的,他为什么不用大炮轰倭寇的船?那会船可是落在泥沼地里跑不了。”

    “你问戚继光去,反正我是从史书看的。”

    敖沐阳道:“可别争了,老师们,你们要不要一起下去感受一下这极有历史的渔家工具的气息?村里滑泥板可不少。”

    “不去不去。”

    “泥沼道路滑,翻车概率大。”

    “我们俩是搞教育和科研的,靠的是嘴巴。”

    “对,我们就看着聊聊好了,你自己去吧。”

    敖沐阳耸耸肩,他看到敖小俊拖着个滑泥板过来了,就去抢到手,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