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陶行知文集-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于四月一日十二时前交到重庆和平路管家巷二十八号,我们才来得及把诸位的盛意达到乡下的小孩。外埠外省的朋友如能捐款各向附近乡村小孩送礼,以扩大区域,为全国小孩造福,尤为祷。敬颂

健康!

育才学校校长陶行知拜启

(原载1946年3月15日《民主》第27期)

谈社会大学

根据国民政府三十二年年鉴的统计有六万大学生,八十四万中学生。再根据这个数目字,平均起来,十万高中毕业生就只有一万能进大学。其余十分之九的高中毕业生、至少九万人,是被摒弃在正规大学之外的。再以年龄计算,应受高等教育失学之人,由十六岁到四十岁这二十几年当中,失学青年以每年十万计,就该有二百万人。这二百万人,应当有高等教育给他们。他们需要,也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此外,在社会上还有很多的青年,他们也有同样的知识水平准,有同样的接受能力,那么算少点罢,加上一倍罢,就该有四百万人,需要受大学教育。收复区还未列入。这么多人要受高等教育,但正规大学数量不多,无法容纳,且大多数都无力进正规大学。因此,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的确是件大事。国家应对他们负责,社会也应对他们负起责任来。社会大学就是在这种客观要求之下产生的。

要真正把社会大学办起来,真正适应这八百多万人的需要,它的条件就必须“简单”,只有简单才易实行,普遍起来。所谓“简单”的办法,他又包含着三个因素:第一个是要有热心的教授,第二个是要有好学而有大学力的失学青年,第三个要有大学之道。房屋我们是不把它包括在内的,但若没有大学之道,两种人物(学生与教授)是不会联在一道儿的。

孔子是校长兼教授,他的学生有七十二贤,或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他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有了这三种东西,简单的大学就办起来了。

苏格拉底,也做校长也做教授,他的学生是雅典青年(柏拉图也是他的学生之一),街头市场就是课堂。他在市场上走来走去,与雅典青年辩问。他的大学之道是“自明”(know  themselves)。他是虽有大学之实而不大喜欢承认他有门徒的。

因为他简单就容易行,有了学者做先生,有了学力够的好学的学生,有了大学之道,于是就构成了社会大学。特别是在中国,他是不需要弄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来阻挠大学之发展的,什么洋房哪,基金哪,立案哪……有了这些就不可能顾到这么多的广大青年求学,惟其易行,就容易普遍。

我们这个大学(指社会大学)有热心教授,热情的学生,也有我们的新的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我们没有洋房子,可以借,可以佃;书不够,整个重庆市的图书馆我们都可以去看,朋友的书,彼此之间也可以交换着来读。现在没有基金,将来也不会有基金,一切弄来的款子都花在书籍工具上。开创虽简单,必然跟时间发展而增长,而从社会科学发展到自然科学。

社会大学的创办是独特的,他可以有三种方式出现,都是很方便的。

第一种:重庆社会大学的方式:好学的青年团结起来,自己发起,自己筹备、筹款,自己推董事,选校长,开出聘请教授名单。

第二种:这将在别的地方可被采用,热心的在野在朝的教授团结起来,找好学的学生,自己的朋友,合力创办。

第三种:是社会贤达团结起来,找热心的教授,好学的学生,共同来创办。

三种办法都是可以的。

重庆社会大学,一月一日筹备,一月十五日就开学了。因为他简单,很快就办了起来。他是四个月一个学期,每天四堂课,每堂课四十五分钟,一年三个学期,二年零八个月就可以结业。重庆这里是会继续办下去,别的地方,我们很希望用这种简单的办法广泛办起来,以应这广大青年群的需要。

较场口的事件二月十日发生,听说二月十六日教育部就训令教育局来视察社会大学。三月十九日,教育局来视察,要社大筹基金,履行立案手续,并且有“设备简陋”的批语。“简单”,社大学人是承认的,他的方法就要简单,简单才易行。“陋”就要有一种不同的看法了,《陋室铭》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作了我们的辩护。有学问的人当教授,好学的青年做学生,又有新的大学之道来贯彻作指针,可以说得是“君子办之,保陋之有”?

究竟以后社会大学前途的估计怎么样呢?

假如政治民主了,政府就一定会顾虑到这一些青年,给他们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办大学来普及这一类的高等教育的。将来还不止是一个社会大学,而遍地都会办起来的。这个计划是已经有了十年,从前未提出来,是因为在那么一个政治的环境里不可能。现在,政协会成功了,而且这一计划也正符合了政协决议中的要求,才试办,其试办出来之方法及经验,可供给政府及社会人士参考,大规模的办起来的。

如果是法西斯政治,这一个学校是不可能存在。所以社会大学之前途,将来是决定于政治是否走上民主之路,或停留在法西斯主义,或真假不明的阶段。

(原载1946年3月30日《民主星期刊》第27期,摘自郭方仑的访问记《陶行知谈社会大学》社会大学有两种:一是有形的社会大学;二是无形的社会大学。社会大学运动是要把有形的社会大学普及出去,并且要给无形的社会大学一个正式的承认,使每一个人都承认这无形的社会大学之存在,随事随地随时进行学习。

无形的社会大学,是只有社会而没有“大学”之名。它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类都是同学,依“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之原则说来,人类都是先生,而且都是学生。新世界之创造,是我们的主要的功课。无形的社会大学,虽无社会大学之名,实实在在它是一个最伟大的大学,最自由的大学,最合乎穷人需要的大学。我们穷人一无所有,有则只有这样一个社会大学,这无形的社会大学既然是我们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它,认识它,把它当作我们自己的宝贵,运用它来教育我们自己,使自己和同伴近邻养成好学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把这个意思打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是社会大学运动的第一个任务。

当黄齐生先生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会议的时候,他在名单上列为第一名。有些青年干部不服气质问主席说,黄先生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江问渔先生回答:“黄先生是社会大学毕业生。”大家才没有说话。江先生所说的社会大学,便是我所指的无形的社会大学。黄齐生先生既因这无形的社会大学而有所成就,让我们大家都紧紧地把握着这个大学来进行学习,追求真理,以为老百姓服务。

有形的社会大学是夜大学、早晨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施行大学、电播大学。

重庆开办的社会大学,是夜大学,纯粹由职业青年自动创办的。有些地方的职业青年,早晨要到九点钟才上工。早晨可以进行二三小时的学习,便可以开办早晨大学,以应这种青年之需要。

可能进夜大学、早晨大学的青年,依我估计中国足足有四百万人。每年高中毕业生有十一万人,能考取正式大学者只有一万多人,那末每年就是九万多人不得其门而入。人生从十六岁到四十岁,至少应该努力学习。这样算来便有二百十六万人,除去死亡害病十六万,应有二百万高中毕业生,要求社会大学予以进修的机会。

此外还有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删下来,而不得不找工作养活自己的青年。还有受过大学四年级教育的人,而觉得时代已经变动需要再学习。还有大群的自学青年,倘使得到社会大学的便利,进步可能更为迅速。只要能听讲而又能记笔记,便有入学资格。这样估计起来,至少再加二百万人,因此,我估计中国全国有四百万职业青年需要社会大学帮助他们进修。我们应该在全国展开社会大学运动,在各大都市建立夜大学和早晨大学,来应济这广大的需要。正统大学能附设夜大学、早晨大学固然可以,但是单独设立尤有必要。它可以由职业青年、进步学者或热心社会人士分头或合力发起组织。一切要简而易行,不要让自己的幻想野心把办法弄得太困难,而阻碍了发展与普及。普及与发展夜大学、早晨大学,是社会大学运动的第二任务。

至于函授大学、电播大学,是要集中地办。施行大学,包括海陆空三方面。新闻大学,是以好报为中心,辅以好杂志,并助以经常的座谈会。把这几种事业有效地办起来,是社会大学运动的第三任务。

社会大学,无论有形的无形的,要有一个共同的大学之道。孔子的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提议修改几个字,成为: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社会大学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大德。人民的大道有四:(一)是觉悟。人民要觉悟中华民国是一个大公司,个个国民都是老板:男的是男老板,女的是女老板,大的是大老板,小孩是小老板。(二)是联合。做老板要有力量,力量从联合而来。不联合没有力量,凶恶的伙计是不会理睬我们的!所以要联合,四万万五千万人要联合起来做老板才行。(三)是解放。有了力量便需要进行解放。我们要联合起来在进行解放的斗争中增长我们的力量。我们要学习争取六大解放:(1)头脑解放,(2)双手解放,(3)眼睛解放,(4)嘴解放,(5)空间解放,(6)时间解放。(四)是创造。解放出来的力量要好好的用,用在创造上,创造新自己,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

社会大学之道,要亲近老百姓。我们认为亲民的道理,比新民的道理来得切。我们要钻进老百姓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亲近,变成老百姓的亲人,并且要做到老百姓承认我们的确是他们的亲人。

社会大学之道,是要为人民造幸福。一切学问,都要努力向着人民的幸福瞄准。所谓人民的幸福,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便是福禄寿喜。照着人民所愿望的福禄寿喜四大幸福进行,我们的学习才于人民有益,才配称为社会大学。也只有社会大学与人民幸福打成一片,而后社会大学运动才为人民应该参加的富有意义的大运动。

1946年3月

(原载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领导者再教育

平常人对于教育有一种不够正确的了解,以为只有成人教育小孩,上司教育下属,老板教育徒弟,知识分子教育文盲。其实,反过来的教育行动影响作用,不但是可能,而且是普遍习见的现象,不过很少的人承认它罢了;至于承认它而又能运用它来互相教育,使学问交流起来,以丰富彼此之经验,纠正彼此之看法,推动彼此之进步,那是更少了。但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实在是要看重这种互相教育之现象,并扩大学问交流的效果,加速度的走向共同创造之大道。

中国人受了二千年之专制政治之压迫,几乎每个人一当有了权便会仗权凌人。好像受了婆婆压迫的媳妇,一旦自己做了婆婆便会更加压迫她的媳妇。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有权的人都是一个独裁。有大权的是大独裁。有小权的是小独裁。自主席以至以保甲长,都免不了有独裁的作风。就是我这个区区的校长,也不是例外,常常不知不觉的独断独行,违反了民主的精神。一经别人提醒,才豁然大悟。在一个民主国家里面,做一个独裁校长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不了多少时候,病又复发了。那只有再接再厉的多方想法,以克服这与民主精神不相容的作风。

民主的时候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需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不但老百姓要学习民主,大大小小的领袖们都得学习民主。领袖们是已经毕过业了,还要学习吗?不错,还要学习,只有进了棺材才不要学习。他们虽然有些学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过民主,所以还要学习,还要学习民主。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是没有受过民主教育,所以还要再受教育,再受民主教育,把受过不合民主的教育从生活中肃清掉。

这种再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

第一, 自己觉得需要再教育  自己觉得既往的习惯不足以应付民主

的要求。自己承认在民主的社会里做领袖和在专制的社会里做领袖是有了根本之不同,那末在本人的生活上也必须起根本的变化,才能适应客观之变化。从前,白健生先生有一次和我闲谈“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我提议在不字下面加一横,意思是“以丕变应万变”,丕变即是大变,我们要在生活上起大的变化,才能应付民主政治所起的大变化。民主政治所起的变化是很大的。例如承认个人之尊严,便不能随便侵犯别人的基本自由;采用协商批评之方法便须放弃“我即是”,“朕即真理”;要使人了解你,同时又要使你了解人便须放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必须虚心下问,集思广益;实行共同创造,便须放弃少数人包办之倾向。我们若深刻的感觉到旧习惯不足以应付这种大变化,而又不愿被淘汰,那就一定觉得有再受教育之必要了。

第二, 多方学习  自己既已感觉到有再受教育之必要,那就好办了。地位

无论大小,只要对于民主的生活感觉到如饥如渴之需要,那不啻是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学习方法虽多,总靠自己虚心。随时随地愿听逆耳之言,和颜悦色地欢迎干部和别人的批评,有事先商量而后行都很重要。民主先贤的传记著作如林肯、哲斐孙、汤佩恩的都能给我们有力的指示。国外民主国之游历,国内民主政治比较进步的地方的参观,都能帮助我们进步。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