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侯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宁侯传奇-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穿过重重屋宇,他们终于到达某处,李安宁猜想面前矗立的就是长寿宫了。
  皇上就在里面,请大人自己进去吧。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
  张太英没有回答,略一颔首,转身走了。
  四周透着安静宁谧,仿佛太后仍在。移步换景,虽说是皇宫内院,却与别处不同。太后不喜奢华,长寿宫中的装饰物都十分简洁朴素,仅有的几只花瓶也都是素胚的青花瓷,如今横梁上挂上了白色帷幔,更显得素雅。帷幔将偌大的长寿宫切割成无数小的空间,太后的灵柩就停在正门处。不见一个太监宫女,甚至皇上都不在。
     

第十八章 女人要“顺势而为”
更新时间2016…5…13 23:53:27  字数:6157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她正要上前跪下来哀悼,某处的帷幔受到牵引突然飘起,皇上从后面走了出来。
  你来了。不等她行礼,皇上便道,脸色仍不好,粥吃完了吗?
  悲伤的氛围,太后的灵柩就在眼前,皇上的关怀格格不入,她眉头微蹙,怔在那里。
  皇上不在意她的态度,接着说道,曾经母后的寝宫就是像今日这般冷清,那时朕只是个无人在意的王爷。
  李安宁明白皇上的回忆正是对太后无限的追思,便道,太后在天之灵体察到皇上的思母之情,定会保佑皇上万福安康。
  群臣环侧,哀乐和呜咽之声充耳,朕感到缥缈空虚,现在才觉得一切都实实在在的,踏实。
  你给太后行个大礼吧,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皇上对她说。
  李安宁恭敬的双膝跪地叩首,礼毕后仍然跪地不起。她知道百官跪了一整天,而她在龙榻上躺了一整天,所以想弥补。她正在全心祈祷,耳边幽幽响起皇上的话语。
  儿臣多想弥补您,弥补亏欠您的亲情和孝道。皇上旁若无人自言自语。下面的话却有了倾诉对象,朕今年三十七岁,自十五岁继承王位,至今在位二十二年。自认为是个勤政的好皇帝,这一切都是母后为朕铺的路。朕自幼体弱多病,但是亲生母亲却不能照顾,乳母都是由先帝皇后挑选出来的。母亲初入宫时身份只是个侍茶宫女,先帝醉酒后临幸怀胎才得了个名分。都说母凭子贵,但是为了朕这个儿子,母后又忍受了多少委屈,快要临盆了还要早晚去皇后宫中问安。皇后无子,见母后谦卑温顺才替她左右周全,视朕如己出,朕才能在凶险的后宫平安长大。母后上下打点,又买通皇后身边的太监和女官,说服皇后亲自监督朕的课业,所以先帝才会对朕格外青睐。母后为朕做了这么多,可是朕却没有机会报答。做王爷的时候忙于课业、打点关系,皇上毫不避讳地说道,做了皇帝便忙着为天下子民的衣食住行操心。三十多年来没有陪母亲吃过几顿饭,在她生病卧床时不能侍奉左右。偏殿离长寿宫几里,也没能日日请安。连她仅有的几句训诫,也时有违逆,令她为朕担忧。朕恐怕是天底下最不孝的儿子了。
  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帝王原来也怀有平常人的情感。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儿子此刻最需要的莫过于一声安慰和默默陪伴。她只能用第二种方式。
  皇上擦擦眼角问道,如是爱卿,令堂也吃了不少的苦吧?
  李安宁道,诚如皇上所说,臣襁褓丧父,家母独自将我抚养大,悉心教导,一日不辍,个中景况自臣有记忆时略能体会一二,只是家母从不曾人前显露半点艰辛之色。
  皇上又问道,可有晨起请安,日日侍饭?
  李安宁道,只要在母亲身边,这些礼数不曾错过。
  皇上道,这就是了。长寿宫离偏殿不过数里,朕总借口政务繁忙,疏于问安,朕好后悔没有多抽时间陪陪母后,她对朕毫无要求,也无埋怨。养尊处优,荣华富贵怎抵得上骨肉亲情的片刻相聚,至亲的亲身探望。
  李安宁安慰道,皇上心怀天下,太后定能体谅。
  长久的静默。
  皇上一步步踱到她身边,道,爱卿平身吧。
  长跪引起的酸麻感像无数的肉虫在咬噬着她的双腿,头晕目眩短暂失明一齐袭来,李安宁重重跌坐在地上,靠双臂的力量支撑着身体。眼前仍漆黑一片,双耳嗡嗡作响,毕竟是女儿身,李安宁对自己柔弱的体质也感到无可奈何。她忽然觉得身体异常轻松,仿佛飘浮半空中,被云朵托举着向前飘移而去。感觉那么真实,她禁不住伸出双臂……
  实际的情形是她一把抱住了皇上的手臂。皇上不清楚李安宁脑海中的幻象,还以为她害怕掉下去,双臂抱得更紧了。
  幻象消失的瞬间,李安宁还沉浸其中,脸上挂着梦幻般的微笑。
  皇上看着李安宁,沦陷!
  李安宁看着皇上,惊恐!
  两颗心怦怦跳动。
  无风,白色的帐幔却像波浪一样起伏飘动,营造出一方私密、诡异的空间。
  寝榻之上,皇上一手自然地落于她的肩上,另一只手试探地在她眼前晃动,衣袖带起一阵清风扑在她脸上。
  你没事吧?皇上关切地问道。剑眉,星目,高鼻梁,一张仪表堂堂英俊的脸近在咫尺间,那是天子的脸,龙颜几乎贴到了鼻尖,彼此看得见对方眼中的自己。李安宁下意识地向后躲避,不期然皇上却随着她倾倒过来,下一秒钟气氛立刻变得暧昧不明。
  安宁,皇上呼吸变得急促,说道,给朕一个答复,好吗?
  她阵脚大乱,双颊绯红,低声道,皇上,臣……
  烛台啪嗒掉在地上,皇上一跃而起,上前查看。李安宁趁机坐起来,慌忙整理被压皱的衣衫。
  不一会儿,皇上走回来,朕去外面走走,他说着走了出去。
  李安宁复又跪在堂前,为自己的失礼祈祷太后的原谅。
  张太英正抱着一床锦被赶往长寿宫,脚步匆匆忙忙的,差点和迎面走来的人撞个满怀。他以为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冒失小太监,正要发作,却见三王爷失神地从面前走过。
  张太英以为是太后去世让三王爷悲伤以致于此,便折身追上去,劝道,三王爷,太后去得安详,请王爷节哀。
  三王爷游移不定的目光落在张太英胸前,指着锦被问道,这是做什么?
  张太英道,李大人今晚陪着皇上守灵,奴才多送一床被子过去。
  三王爷软绵绵地说道,交给外面当值的小太监吧,不要进去打扰母后的清净。
  张太英答应着,目送三王爷离去。
  三王爷一面走,一面想着方才所见,心中生出种种怨尤来。既对李安宁,也对皇上。他不过离京短短数日,竟有这么大的变故:母后猝然离世,李安宁和皇上娿趁机纠缠在一起。想起和李安宁交往的种种,三王爷黯然神伤。纵然“他”聪慧有心机,却也称得上是个正人君子。他违背常理地喜欢“他”,却从没有为难“他”,他对“他”既尊重又爱护。可方才所见……,教他如何不心伤?若不是自己出手打倒烛台,他们二人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李安宁呀李安宁,你太让本王失望了!皇兄啊皇兄,你怎对得起母后在天之灵?!
  俪宫灯火通明,这会儿皇后已经卸妆准备就寝。她本想陪着皇上一块守夜,无奈最近身上不大好,皇上一番推辞她就顺势退了出来。众妃嫔也想趁机讨好亲近,但是皇上神情恹恹,拒人千里,便都打消了原来的念想,跟着皇后一块回了各自宫中休息。知道皇上今夜不会来,宝玥便照旧留宿俪宫陪伴皇后。此刻她端着一张心事忡忡的脸,谁都看得出来她的心事和太后无关。
  皇后收敛起悲戚之色,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已经派人打听到李安宁的一些消息。
  宝玥听到“李安宁”三个字,两眼立刻焕发出无限光彩,她挨着皇后坐下,撒娇捧住皇后的衣袖,眼巴巴地望着她,一脸的期待。
  皇后对身边侍候的宫女说,把小李子叫进来问话。
  宫女答应着走出去,一会儿身后跟来一个小太监,利利索索地给皇后和宝玥行礼毕,垂首默立一旁。
  皇后啜口茶,对他说道,将你打探来的消息,说来听听。
  小李子顿首娓娓道来,李安宁,祖父担任过守疆小吏,因战功被提拔为中将,战死沙场。父亲李矛子承父业继续守疆,人称李将军,据说在和外族的激战中被毒箭射伤不治身亡。当时李安宁尚为襁褓中的婴孩,母亲便带他迁往京城内地,二十岁中得一甲第三名,拜张太傅为师,内阁待职半年,因一篇文章被皇上赏识,准许出入朝堂,谏议朝事,后因监造宫殿,盛安县寻找暗河口立功,兼查出了贪污赈灾银两的刘本道被擢升为四品大员。
  皇后挥挥手,小李子乖觉地转身要走。
  至今婚否?宝玥不顾体面急急地问道。
  小李子不敢回答,征询皇后的意思。
  但说无妨。皇后优雅地端起茶杯,掩盖着心中不悦。她怎么就把宝玥宠成了这样呢!
  至今未娶。
  宝玥内心喜悦,碍于太后刚刚殡天,不宜显露,便嘟着嘴说道,无论怎样,我都要嫁给他!
  皇后无奈地摇摇头,问道,你这样主动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宝玥全当没听见,顺着自己的意思说道,母后帮女儿去求父皇指婚好不好!?
  又来了!皇后蹙眉,嗔怪道,太后刚去,你求指婚,成何体统?
  宝玥立即双掌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宝玥错了,祖母在天之灵,不要怪罪孙儿。孙儿求贤若渴,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祖母见谅,见谅!
  皇后制止道,好了,母后累了,你也早些歇息吧,明日仍要早起。
  女儿还有一事请母后帮忙……
  母后帮不了你!
  母后~
  他若是你的真命天子,谁都阻碍不了你们,可他若不是,谁都帮不了你们。宝玥,记住母后的话,顺势而为,尤其是我们女人,更要如此。
  首辅之女杨明珠得知李安宁已经回了京城,而且在宫中,变向父亲打听。
  首辅杨昭累了一天回到府上仍不得清闲,他的宝贝幺女杨明珠凑到近前,孝顺地为他捏肩捶背,大献殷勤。杨昭闭目养神不理会她,杨夫人走进来看到这一幕,明白女儿的定有心事,便也不做理会,只道,老爷,吃点东西吧,厨房都准备好了。
  呈上来吧。杨昭吩咐的时候仍闭着眼睛。
  爹爹,女儿陪您一起吃吧,女儿为您夹菜添饭如何?
  杨昭哼了一声,也不知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不一会儿,下人呈上来四菜一汤,另有一碟精致面点,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爹爹,杨明珠指着面点献宝似的说道,这是女儿特意为您做的,您尝尝味道如何。她已经举起一个送到杨昭眼前。
  饭很快吃完,杨明珠从始至终像只乖巧的猫咪,连杨夫人都几次诧异地盯着她看,不知道她是真的便懂事,还是另有所图。
  爹爹,今日在皇宫可曾见过李安宁李大人?
  杨昭轻叹一声,心里道,终究还是来了!
  没有。杨昭惜字如金,不愿多言。
  女儿听说他已入京面圣,如今太后薨逝,百官都前去吊唁,怎么能少得了他?
  杨昭欲言又止,看女儿痴迷的模样不忍当众伤她,便对杨夫人道,你们先下去吧,我和珠儿单独说几句话。
  当只剩下父女二人,杨昭语重心长地说道,珠儿,当初你执意出宫,为父已经如你所愿,这件事便不予追究。如今你要自选夫婿,父亲也可以顺你意。但是这个人不能是李安宁!
  女儿就喜欢他!李大人哪里不好,他现在可是朝廷栋梁,皇上眼里的肱骨之臣,前途无量。没准父亲将来还要仰仗他呢。
  下面将要出口的话杨昭似乎不愿意说,但是又忍不住要说。珠儿,坊间关于李安宁的传闻你没有听说吗?
  父亲都说了是传闻,并非可信,女儿懒得理会。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堂堂首辅大臣,竟然忌惮流言?杨明珠不以为然的态度惹怒了父亲。
  放肆!很少对女儿发火的他说完这两个字竟觉得语气重了,想到女儿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儿,赶紧弥补,宝贝女儿,父亲会害你不成?李安宁很好,你也很好,可是你们两个不合适。
  我倒想听听父亲大人的高论,我们哪里不合适?杨明珠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疼爱自己的父亲,不等回答,便道,在父亲眼里,恐怕就只觉得皇上和我合适!言语中竟是讥讽。
  你……杨昭气得说不出话来。幸亏只有他们二人,否则他也下不来台。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把你宠上天,我自食其果。哎呀~他拍着大腿,不住地唉声叹气。
  仔细想想,女儿说得没错。自己想方设法,借名公主陪读也要将她送进宫去接近皇上,以期她能早日飞上枝头变凤凰,让杨家一族飞黄腾达。可是杨明珠入宫后,任性妄为,因不守宫廷礼仪广获诟病,幸亏有宝玥庇佑,才得以免受责罚。杨昭觉得让女儿再待下去百害无一利,于是想让她出宫。正巧杨明珠自己主动提出出宫,竟然获准了。杨昭这才松了一口气,却不料她却喜欢上了李安宁,这是个更加让他头疼的问题——女儿竟然公开抢皇上的男人!这有点费解,表达上却没有错误。官场得意平步青云的首辅大臣唯独对这个女儿无计可施。
  爹爹,杨明珠看父亲愁眉不展,内心不忍,便道,女儿虽有任性,却并非胡闹。李安宁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青睐,况且皇上是明君,怎会让自己一生留有污点,传闻中不堪之事,女儿相信绝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还望爹爹成全女儿。
  唉~,女大不中留啊。爹不再反对,可并不代表十分赞成这场婚配,爹希望你明白。
  女儿谢过爹爹。不过,女儿还想通过爹爹多多了解李大人,这种无伤风化的打探爹爹不会反对吧。若女儿向别人打听他的情况,爹爹岂不是没面子?
  你想知道什么?
  据女儿所知,李大人应在皇宫。
  杨昭无奈叹道,爹听说他星夜兼程赶路,深夜应召入宫面圣,就在那天夜里,太后去了,他被皇上留在偏殿,一直没有出现。
  杨明珠出神地听着,想着,过了一会儿猜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