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大明-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雷说道:“我就是张雷,我希望大家进来之后要遵守规矩,服从安排,如果有谁做出任何影响和谐的事情来,那我绝对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哦不,我会利用手中的职权,决定这个人是蹲大牢还是直接杖毙。好了。我的话说完了,现在我要带着人出去做工,按照国剧,你们到来这里休息两天之后,也要上工地上面去做工的。乐秋,接下来该怎么做你应该知道。就交给你了。”

乐秋一下子站直了身子,说道:“张老板请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张雷点点头,然后对后面的人说道:“好了,不耽搁时间了。我们快点走吧。”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修建皇陵的工程在张雷的新材料的帮助之下进度是单纯的用石块修筑的好几倍。到现在已经快要完工了,相信等到雨停歇下来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做好了。

张雷将今天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都交代了下去,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在工地上面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吩咐完这边之后他马上又去往黄河决口的地方。

从他开始出工修建皇陵大坝,刚刚开始几天还有官员带着人来到处溜达溜达,几天之后就连一个官员的影子也见不到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张雷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么他们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该拿的照拿,该得的还是有,而且不用出来淋雨,何乐而不为?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对张雷的一些行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雷自然知道他们这些人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所以才会行为大胆,他可是有直接证据的,若是谁敢告自己,那他反将一军,不说其他的,就一个消极怠工的罪名绝对可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的时间,皇陵终于修建好了。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瞬间就传遍了整个中都凤阳,然后传到了京城,传进崇祯皇帝的耳朵里面。

这一日上早朝,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众位爱卿可知,皇陵已经修好,而且保护皇陵的大坝也已经修建完成了。”

下面一群大臣赶紧鞠躬,齐声歌颂道:“皇上洪福齐天,英明神武,大明江山永固,一统万年。”

一对马屁拍得崇祯心情更加舒畅,说话的声音也一扫前段时间的阴郁而变得高亢明快起来。

“朕听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修建好这些工程,可全都是这个张雷的功劳,而且他安置灾民,维护治安,更是大功一件。徐爱卿,你可知做这些需要多少银两?”崇祯先是夸奖了一番张雷,然后向徐光启问道。

徐光启从怀里面拿出来一本奏章,让太监交给了崇祯,然后说道:“皇上,这都是老臣派人出去调查了之后得到的数据,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个张雷自己出的钱的数额,请皇上过目。”

“快些拿上来给朕看看。”崇祯迫不及待地说道。

奏折很长,里面详细地记载着张雷接到消息之后从徐家营出发以来的各种支持。当然,私生活方面并没有提到,只是着重说了在青神县以及松江府购买物资所花费的银两,再加上将水泥石灰砖头折算成市场上面的价格,总额高达十三万之巨,看得崇祯也都是暗暗咂舌,现在的国库里面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他将奏折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却是越想越不对劲,他张雷只不过是短短一两年的时间,竟然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这简直就是神乎其技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便开始怀疑起来了,虽然锦衣卫的地方行政并不受行政官制的影响,但是这张雷一下子成了锦衣卫的百户。他却一点儿也不知晓,这其中是不是有些猫腻呢?

“徐爱卿。不知道你的这些数字是从哪里得到的?”他问道。

徐光启说道:“这张雷虽然博学多才,但是毕竟是年轻气盛,为了能够让他不出错误,老臣派了人暗中看着他,这些都是他报告给老臣知道的。”

“嗯,原来是这样,不过你就不觉得奇怪,这么大的数额。他短短几年的时间怎么会拿得出来?”崇祯接着问道。

徐光启说道:“老臣认为这并不奇怪,这些银两当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材料折价之后所得,可想而知这个名叫张雷的年轻人出售这些东西的利润有多大,况且他还有那么多方便了工厂的新东西,据说现在大部分的船只所用的都是他名下生产的麻绳,纺织机械也都是他带头生产的。更有水师提督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虎将这些机械出售到了海外。所以老臣认为,这些钱用他的利润已经完全能够支付了。”

既然徐光启都这么说了,崇祯觉得自己再追究下去恐怕不但会让大家觉得他没有容人之量,更进一步的,要是被张雷发现了岂不是寒了心,到时候万一他撂担子不干了那就糟糕了。

“假如真的如同你所说的那样。那这个张雷也太让人吃惊了。不过不管怎么样,他都立了大功,若是不给他一点奖励,恐怕在世人面前朕也不好交代,这样。朕就许他一个正七品把总吧。徐爱卿,要不要你去宣旨吧。”崇祯说道。

锦衣卫的职务和朝廷的职务分开的。虽然在锦衣卫的体系里面,张雷已经是百户之职,但是在官员体系里面,他还是巢县焦湖司从九品巡检,现在直接就从从九品升级到了正七品了,算得上是巨大的飞跃。

“皇上,这一下子将连升几级,恐怕会有些不妥吧?据徐大人刚才说,这可是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农民,现在已经有了这么高的地位,也算是光耀门楣了。”一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留着山羊胡子的官员说道。

徐光启争锋相对道:“和大人说的这话就欠考虑了,你只是看到了他连升了几级,却没有看到他的大功劳啊。老臣倒是觉得皇上的这点奖励还略显寒酸了呢,若是咱们在场的各位能够像他一样做这么多事情,恐怕皇上的赏赐会更加丰厚吧。”

“徐爱卿深得朕的心意,没错,就算是他没读过书又能怎么样?他这几年做的事情徐爱卿已经跟大家说得明明白白,再加上现在他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的,朕绝对是毫不吝啬。”崇祯今天的心情极好,说话的时候还算是带着笑容的,这也让下面的大臣们放松了不少。

他的话让大家都沉默了,确实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在场的谁能够做到张雷所做的这些事情的其中的一半来?

于是将张雷提升为正七品把总的这件事情就算是这么定了下来,崇祯当场就写好了诏书,钤了印章,交给徐光启。

上了早朝,徐光启就准备好了东西前往中都凤阳而去。仇崖原本还跟着他在京城的,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徐光启要去凤阳宣旨,而且宣旨的对象还是张雷,于是便央求徐光启带着自己前去。

自从上次将地图和地球仪带给徐光启,仇崖就一直留在京城。

徐光启原本想着自己已经七十岁了,路上加上仇崖,有个照应,也有个说话的人,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一行人来到中都凤阳已经是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了。找当地人一打听,几乎没有不知道张雷搞出来的难民营在哪里的,于是他们也不休息,直接朝难民营这边过来。

看到山坡上面绵延不断的难民营的时候,不管是仇崖还是徐光启都是惊讶万分,虽然早已经听说了,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当这些东西真正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的时候,他们还是被震惊到了。

“你觉得怎么样?”徐光启向仇崖问道。

仇崖惊不住说道:“不可思议,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很难想像,他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唉,是啊,不到二十岁,正七品把总,我活了这么多年,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徐光启叹了一口气,说道。

两人还在谈论着张雷,谈论着眼前这一片堪称奇迹的工程,原本只有雨声的街道上却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不仅如此,甚至能够听到他们开心地交谈发出来的开心的笑声,很难想象,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他们还有心情说笑。

张雷的身影在队伍的最前面,是那么地醒目,根本就不需要费力气去人群中寻找他。而张雷也是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栅栏外面的这一群人,徐光启身穿官服的模样也同样显眼。

张雷加快了脚步,比后面的队伍更加迅速地来到了徐光启他们面前。

第一百一十三章双喜临门

“徐大人,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你有什么要找我的直接招呼一声我就过去了,劳烦你这么大老远跑过来,真的是……”

徐光启已经垂垂老矣,再加上这一路上的颠簸,更是尽显疲态,张雷看着都感觉到难过,这是一个为大明帝国奉献了一辈子的科学家,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所有的才华所有的科学理论著作,都被压在箱底,没有示人。

看到张雷依旧是那么活泼,并且对于张雷的表现,徐光启更加欣赏,他抓着张雷的手说道:“这点路不算什么,再说皇上也差我来看看进度。现在看到你能够做得这么好,我真的十分欣慰,更加庆幸我自己的选择。”

想起这么久以来不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来干涉,想必就是因为徐光启在后面帮助了,张雷对此十分感动,不由得深深鞠躬道:“这都是徐大人栽培,我只不过是略微出了一点力气,万万不敢得大人如此厚待。”

“如果你这算是略微出了点力气,那我真的很期待如果你出全力的话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呵呵……”徐光启不由得打趣道。

仇崖接过话头说:“是啊是啊,我可是亲眼见过的,唉,真是可笑,我居然妄想与你一决高下,真是痴人说梦了。”

张雷也知道他是说笑,谦虚道:“徐大人幽默了,仇崖大哥你千万别这么说,正是因为你出现。才让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算是暂时比别人强也要随时不忘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不会被摔下去啊。好了,外面还下着雨,这里条件不好,就先请大人前往我住的地方暂时避避雨休息一下咱们再谈吧。”

看着后面那么多人还在雨中站着,徐光启赶紧答应道:“说的是,咱们还是先找地方避避雨,让这些工人回家吧,他们也都累了一天了。”

“徐大人真是菩萨心肠。还关心着这个,请……”

因为条件有限,张雷自己也住不上什么好地方,原本可以上县城里面去住的,但是张雷为了每一天能够及时出工,所以就和这些工人们住在了一起,只不过是独立的房屋而已。

张雷住的地方虽然比那些工人们住的地方要宽敞一些。不过突然多出来这么多人却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了,徐光启看了看这周围的设施,说道:“你现在也是身为锦衣卫百户了,住的也太寒酸了吧?”

对于这个,张雷却是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之前徐家营的老房子还没这么舒坦呢。他说道:“徐大人别这么说。官职不能代表我要吃的比别人好住的比别人好,我觉得它代表的应该是更大的责任。”

“说的好。你小小年纪居然懂得这个道理,真是难得,若是当官的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国家何愁不兴盛?就算是老天爷再如何作恶又能奈我们何?”张雷的话让徐光启十分欣赏。甚至忍不住站起来鼓掌,随便便说道。

张雷赶紧安抚道:“大人不要激动。我只是觉得这是为官者的基本操守,虽然我现在的地位看起来并不像是那么显赫,但是我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去做好,能多做几分就做几分吧,至少现在看起来我似乎是对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很累,真的很累,坚持下去很难。”

“努力就会有收获的,张老板……啊不是,现在应该叫你张把总才对。你所做的这一切让成千上万人得到了好处,这不是莫大的功德么?”仇崖说道。

“直接叫我张雷就好,啊?把总?什么把总?”

经过仇崖这么一说,徐光启才记得自己还有事情要做,自己都因为和张雷言谈甚欢差一点就忘记了。

他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一封圣旨来,说道:“张雷接旨!”

“嗯?接旨?”张雷乍一听,还有点缓不过神来,直到再看了一眼徐光启手上的那个黄色的东西,这才确认自己没听错,于是赶紧双膝跪地,双手张开高举过头顶,这点他看清宫剧上面都是这么演的。

看到他这副模样,徐光启却不由得笑起来,说道:“起来起来,你这是干什么?”

这下子轮到张雷疑惑了,问道:“接旨不都是这样的吗?”

徐光启哈哈大笑道:“谁跟你说接旨都是这样的?只有上朝面君的时候才这样,那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了,起来起来,咱们都这么熟悉了,你也不用跪了。”

张雷抓了抓后脑勺,嘟囔道:“怎么和看到的不一样呢?不是说面圣旨如面君什么的……”

“你听谁说的?好吧,你没读过书,也没见过这事情,不知道也算了,只有见着皇上本人或者是钦差之后才像你说的那样,平时根本就不用的。好了,先接旨吧,免得待会儿我又忘记了,唉,人老了就这一点不好,事情都记不住……”

徐光启念叨了一会儿,展开圣旨说道:“上谕,经查张雷治水有功,特升正七品把总,着礼部尚书徐光启宣旨。钦此。”

他只不过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张雷脑袋都还没转过弯来,整个人愣在那里。

“怎么这会儿又不接旨了?愣着干啥?拿着。”徐光启笑呵呵地把圣旨放到张雷的手上,道:“你这小子,我看你平时也把官职看得挺淡然的,怎么,这会儿震惊了?”

真真切切地拿到东西,张雷这才算是回过神来,赶紧打开圣旨一看,确实只有那几个字,后面是一个硕大的印章。像电视上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什么的都没有,前面也没什么修饰性的东西,简明扼要。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圣旨都会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开头的,更不会出现一个宦官跑到一个大臣面前。展开手中的黄绫卷轴读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谁谁谁调任什么什么……”奉天承运开头是最隆重的一种,就好像刚才张雷跪着接旨是这中间最隆重的一种一样。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后太子太子妃册封诸侯王这样的大事才会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