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整个朝廷都急眼了,所有人都跑来劝袁崇焕。

袁崇焕明知要死,绝对不能拉兄弟垫背,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是不写,只是写了也没用,祖大寿听我的话,是因为我是督师,现在我已经入狱了,他必定不会听我的命令。”

就在这时,十二月十日,哈大全率军到达北京城下。

这时余大成抓住时机,屁颠屁颠的跑到监狱找袁崇焕,就说了一句话。

“袁督师不好了,哈大全来了。”

袁崇焕一听,立马提笔写信。

拿到信后,朱由检即刻派人,没日没夜的追,但祖大寿实在跑得太快了,追上的时候,人都回到锦州了。

事实证明,袁崇焕和祖大寿真是铁哥们。祖大寿看见书信后,就立即大哭失声,二话不说带着部队就回了北京。

离祖大寿回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在北京城外,只有哈大全一个人,和他的二万哈家军。

哈大全派人进城送信说:“哥我来了,大家不要怕,我不会让后金军进城的。你们放心,哥我也不会进城的。”

朱由检看到哈大全的信,沉默了,他还不确定,哈大全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哈大全率军在永定门外布阵,还亲自写信向皇太极挑战。

皇太极当时觉得听错了。“哈大全不是在福建吗?怎么这么快就跑到北京来了。”

得到的答案是:哈大全真的来了。

皇太极不理解了。他跟身边的人说:“你们说说,这哈大全是怎么想的。明朝朝廷不容他,还派兵攻打他,他怎么会跑到北京来救援大明朝呢?”

他的手下一起摇头,大家都不理解。

女真人不理解,因为他们不是汉族。

汉臣也不理解,因为他们是汉奸。

其实哈大全来的理由很简单,按照哈大全的说法:“我是一个中国人。自家兄弟打架就算了,不许外人随便插手。”

听说哈大全来,最兴奋的是刘芳杰,他激动的都快哭出来了。

“大汗,请给我五千精兵,我愿意领兵去取哈大全小儿的级。”

李永芳也蹦了出来。“大汗,请给我五千精兵,我愿意做大汗的马前卒,去取哈大全小儿的级。”

李永芳是在膈应刘芳杰,他知道刘芳杰想手刃哈大全,既然哈大全就在眼前,他决定先砍死哈大全,让刘芳杰亲手报仇的愿望落空。

这样还能让刘芳杰欠他的人情,可以找机会继续膈应刘芳杰。

可见两个人的仇有多深,两人又争执了起来。

皇太极看他们对掐,都已经习惯了。直接无视了两人的要求,皇太极撸起胳膊,抄起刀。

“你们都不要争了,我亲自出手,一定要砍死哈大全。”

“砍死哈大全。砍死哈大全。”后金诸将兴奋的大叫起来。

如果哈大全看到这样的阵势,一定会感到十分的荣誉,竟然被敌人如此的憎恨,说明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哈大全在永定门外列阵,不用去找皇太极,他相信皇太极会来找他。

果然在哈大全布置阵地的时候,皇太极领着后金大军来了。透过望远镜,哈大全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皇太极、刘芳杰、李永芳、莽古尔泰、阿敏等等。

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就是范文程。

哈大全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王可烈。

“准备开打。”

        第317章 退居天津。

正文 第317章 退居天津。

哈大全的阵地很标准,三排壕沟,分别设置拒马,木墙。

炮兵阵地,被设置在城墙脚下。一共四百门火炮。这是哈大全能够拉来的,所能拉动的,最大数目。

皇太极看着哈家军的军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辽东所有的屈辱,一起涌上了皇太极的心头、这次一定要砍死哈大全,一雪前耻。

皇太极指着哈大全的阵地说:“冲。”

哈大全这时对身边的人说:“兄弟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谢谢各位容忍了我的任性。”

说完,哈大全恭恭敬敬的向士兵们行礼。

这就够了,下面就开始拼命吧。

哈大全亲自拿起一杆火枪,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爬到了战壕里。

后金军开始冲锋,大敌在骑兵的铁蹄下开始颤抖起来。

“打。”哈大全第一个开火。

永安门为一时炮火连天。

朱由检在紫禁城内坐不住,不顾大臣的反对,偷偷的跑到了永安门的城楼上。

哈家军集中了大量的火器,并形成了密集的火力覆盖。后金骑兵根本冲不到阵前,就被密集的火器放倒了。

远了有火炮,近了有火枪。

皇太极志得意满的来,原本想砍死哈大全。结果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皇太极就傻了,因为不到一个时辰里,他损失了二千多人。

他还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密集的火力网。

就连城上的朱由检都看傻了。

许多人意识到,战争的格局将被彻底的改写,大刀长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丢下二百余具尸体,皇太极下令。“撤。”

不能在打了,在打下去,人都得死在北京城下。后金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走。

哈大全在台州杀自己杀到手软,他杀后金骑兵,可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王可烈这次表现不错,除了脸色有些苍白,表现还算镇静。

后金军退去,王可烈跑过来询问:“主公,追不追。”

哈大全回头看了眼永安门的城楼。“不追了,我们后面还有皇帝陛下呢。就我们的关系,不得不防啊。”

“要防备朝廷,我们也不能在北京郊外。”

“退居天津。我相信朝廷不至于忘恩负义。”

哈大全打跑了皇太极,也没有停留,直接带着人撤到了天津。这一年的冬天,不知怎么了,好像上天注定了一般,整个渤海湾很难看到浮冰。

哈大全退居天津,随时随地都可以上船走人。

十七日,祖大寿回来,他没有进城,甚至没有靠近北京城,就直接开到顺义安营扎寨。他也害怕被朝廷收拾,所以不敢进京。

不管哈大全,还是祖大寿,都准备好了。只要朝廷敢难,他们拔腿就跑。

而在紫禁城内,朱由检面临的问题更多。

后金土匪走了,可还有哈大全和祖大寿,对着两个人他都不放心。

十八日晚上,朱由检又去见了客氏,他现在能商量的人也只有客氏了。

朱由检问:“奶娘,哈大全是真心帮我的吗?”

客氏反问:“你觉得哈大全带兵驰援京师,是为了什么?”

朱由检深吸了口气,良久后叹息道:“我与他之间,还有和解的可能吗?”

“也许还有一线机会。”客氏招手把小可群叫了过来,从可群脖子上摘下一把金锁。

可群很舍不得的说:“娘,那是我的?”

客氏拍着可群的头说:“可群乖,皇帝哥哥会给你做个更好的。”

可群睁着大眼睛看向朱由检。“哥哥,是真的吗?”

朱由检说:“下次哥哥来,给你带一把更好看的。”

小孩子好糊弄,也就不在纠结于此了。客氏把长命锁递给朱由检说:“你把他拿给哈大全,他就不会再有异心了。”

朱由检看看长命锁上的“可群”二字,又看看玩耍中的小可群。突然领悟道:“难道小可群是哈大全的儿子。”

客氏点头说:“是他的长子。”

朱由检的呼吸沉重了许多,连客氏都能听到。

客氏是在冒险,她在赌朱由检不会用小可群威胁哈大全,赌朱由检会和哈大全达成谅解。

“奶娘,谢谢你。”

朱由检起身离开了小院。

很快小可群的长命锁被送往天津,附带着小可群的一副画像,还有朱由检一封简单的书信。

哈大全看到长命锁时,傻眼了。

他认识这把长命锁,这是他送给长子客可群的,他还记得上面每一个花纹。当看到小可群画像的时候,哈大全哭了出来。

“三年了,三年了。”

哈大全的视线停留在画像上,久久的不肯离开,一看就是二个时辰。

送信的太监在旁边站着,不敢打扰,就站在那里等着。哈大全的部将也都不敢说话,聪明的人,已经猜出大概的情况了。

这个画像里的小孩,跟主公又几分的相像。

等哈大全缓过神来,送信的太监又递上书信。“延平伯,这是皇上给你的私信。”

哈大全打开书信仔细的查看。

朱由检写道:“他们过的很好,你放心吧。”

很简单的一句话。哈大全闭上眼睛说道:“罢了,就这地吧。”

很快哈大全派王鑫进京,还带着大量了的供品,向朱由检称臣。

名义上,哈大全虽然是明朝的大臣,可全天下都是,哈大全在福建自立,还跟朝廷打过几仗。都认为哈大全公开造反是早晚的事情。这个时候哈大全进贡称臣,就是表示,我不造反了,我听你的。

朱由检大概也想开了,任命哈大全为兵部尚书,福建督师,接着又封哈大全为闽国公。

等于把福建整个交给了哈大全。

朱由检又秘密的把客氏和小可群送到了天津。见到客氏母子,哈大全心中残余的猜疑都消失了。

三人抱头痛哭,就是傻子能看出三人的关系。

哈大全说:“我很想说,你们跟我一起回福建吧。可是……”

客氏捂住哈大全的嘴说:“我知道,你别说了。能跟你见着一面,我死也无憾了。”

一家三口在天津过了年。

然后哈大全又把客氏母子送回了北京。

朱由检马上就赏赐了哈大全一大堆头衔、财宝。

哈大全撸起胳膊,抄起刀。对朱由检说:“你就说砍谁吧。”

        第318章 老领导。

正文 第318章 老领导。

朱由检心里高兴,手里握着哈大全的长子,他彻底把哈大全看成自己人了。

当哈大全撸起胳膊,拎起刀说:“你就说砍谁吧。”

朱由检差点脱口而出。“你去帮我砍死祖大寿。”

还好朱由检没有说出口,不然北京城郊,必然生一场激烈的内斗。

不过祖大寿呆在顺义,离北京太紧,而且还手握重兵,实在让朱由检很头痛。反正现在朱由检把祖大寿看做袁崇焕的同党,袁崇焕都想造反,祖大寿也一定是同伙。

先不管,袁崇焕有没有造反的意思,反正朱由检是认定他要造反了。

领导说你有罪,你就有罪。那时候没有律师,也不需要开庭审理,袁崇焕的罪就被定下了。而且更可怕的是,现在全国人民群众都把袁崇焕看做叛徒。

就短短的两个月,骂袁崇焕的奏疏,已经能把袁崇焕压成肉饼了。

皇太极走的并不甘心,带着满心的不甘和遗憾。也就是在永定门之战后,火枪火炮开始北迅的推广开来。

在中国大地上,大刀长矛的时代即将结束。

来抢劫的车匪路霸走了,可事情还没完,丢给朱由检的是一堆烂摊子。

到了二月初,北京周边,来自全国各地勤王的军队达到二十余万。

鉴于满桂、赵率教、熊廷弼等人已死;袁崇焕入狱,已经不能用了;祖大寿逃跑了一次,让人不放心;哈大全有不良前科,还没完全相信。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与关外又断了联系,辽东如何,山海关如何,后金鞑子还会不会来,鬼才知道。

崇祯三年(163o)二月,朱由检苦苦等待的救火队员终于回来了。

这个真正的挽救者,就是孙承宗孙大爷。

三个月前,草民孙大爷受召唤进京。

朱由检客客气气的说:“从今天起,孙老师你就是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现在局势危急,许多地方还要仰仗孙老师啊。”

当时袁崇焕还舔着脸附和。“正式如此啊。”

孙大爷也不纠结,直接问:“皇上,您要老臣干些什么?”

朱由检马上把一只黑锅交给了孙大爷。“事情是这样的,现在后金军入关,通州已经成为了最前线,我想请老师到通州去看一看,敌人马上就要来啦。”

对于这只天上掉下来的黑锅,孙大爷义无反顾的背了起来,他没有多说什么,在他看来,这是义务,一个大明臣子应尽的义务。

难怪连阉党都承认孙大爷是忠臣,能臣。

让孙大爷去通州,可上级有点不厚道。孙大爷进京的时候是一个人,去通州的时候朝廷给了他二十七个人,你没听错真是二十七个人。

朱由检也没办法,现在京城防御空虚,能打仗的都不在家。这二十七个人,还是从皇宫的御林军里临时选拔出来的。

还好这二十七个人都很能打。

还好孙大爷还很猛,都六十八了,还能够纵马飞奔。不容易啊。

从京城到通州,孙大爷还是分散抢劫的后金军干了好几仗,死了五个人,到通州的时候,剩下二十二个。

等通州的事情都摆平了,孙大爷现,北京一片全乱套了。

孙大爷原本还指望袁崇焕能够力挽狂澜,结果袁崇焕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给折腾了进去。

孙大爷只好赶回北京救急。

据说孙大爷是个水命,一辈子要当救火队员。

回到京城后,孙大爷先找到了祖大寿,又把哈大全也叫到了顺义。

老领导召唤,不用犹豫,哈大全屁颠屁颠的跑到了顺义。

向来嚣张跋扈,谁面子都不给的祖大寿,见到孙大爷之后,马上变成了学堂里的三好学生。连说。

“领导,你说啥是啥,我全都听你的。”

哈大全也说:“领导,你说砍谁就砍谁,我也全都听你的。”

孙大爷感动的说:“还是辽东出身的人实在,靠谱,很靠谱。”

其实哈大全和祖大寿一点都不靠谱。

难得聚,祖大寿置办了酒席,请老领导和老战友吃饭。

在酒席宴上,孙大爷劝导祖大寿说:“崇焕做事总是茫茫壮壮的,现在进去了,你们可不能有顾忌,要继续为国效力啊。”

祖大寿哭着脸说:“袁督师都进去了,我太该也躲不了几天了,还效力个屁啊。就在这里等着被抓吧。”

哈大全说:“别看我,我只管砍人。”

孙大爷态度依然十分的和蔼可亲。“就是因为崇焕被下狱,你才不能在闹腾了,干劲给皇上写检讨,说要立功,为崇焕赎罪,这样才能帮到他啊。”

提到铁哥们,祖大寿不住的哀叹。

孙大爷又补充说:“现在谁也帮不了崇焕,我们在外拼死作战,也许还能让他有一线生机。”

听到这里,祖大寿也不犹豫了。“为了铁哥们,我写。”

哈大全说:“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