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熊宽第一个蹦出来,“主公不可。朝廷一心想要致我等于死敌,他们不义在先,我们何不就此反了。我等愿意拥护主公为王,以咱们的实力,要取代大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直接反了吧。”

王可烈马上附和。“对,我们就这么干。”

赵卫和岳一荣只是说:“附议。”

加隆青次是个日本人,也不好说话,他是绝对支持哈大全的。

唯有王鑫有些犹豫不决。

哈大全问王鑫。“你有什么意见。”

王鑫说:“主公,现在起兵不是时候,朝廷的实力还很强大,天下归心。我等取江南容易,要守住江南可就不容易了。”

王可臣也附和说:“主公,我们现在起兵,岂不是便宜了皇太极。”

这两人说的,就是哈大全想听的了。

哈大全说:“不能便宜了皇太极,但也不能相信朝廷。马上集合船队,准备两万精锐部队,随时准备起航出。”

既然哈大全决定了,众人不反对,都纷纷的退了出去。

在这件事情看来,哈大全做的不够爷们,他竟然退缩了。严格的讲,这时候的哈大全已经不是一个混混了,经过多年的展,哈大全已经成功转型成了地主。

作为一个地主阶级,他受到当时人们的形象,开始变得保守起来。

而且台州大战对他的打击的确很大,以前哈大全都是杀外人,一次杀这么多自己人,也难怪他会有心理阴影。

还有那歌。《精忠报国》。

哈大全望北方的天空,碧蓝的天,变得灰蒙蒙的,空荡荡的,甚至没有一丝云彩。

这时的哈大全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同时在北京紫禁城内,朱由检握着玉佩,望着南方的天空,在他的眼中,天空也是灰色的,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云彩。

这时徐应元从外面进来,恭恭敬敬的说:“皇上,袁崇焕袁大人已经和辽东军汇合,前往三河追击后金军。”

朱由检说:“好,好。袁爱卿啊。你千万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信任啊。”

“皇上,袁大人一定能够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希望如此吧。”朱由检单手背在身后,玉佩就挂在他的手指上,在徐应元的眼前摇摆。“拿去,派密探连夜送往马尾,交给延平伯哈大全。”

“什么?”徐应元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徐应元的记忆力,皇上不是和哈大全有仇吗?怎么还要给哈大全送东西。

朱由检沉声说:“你没有听明白我的话吗?”

“奴才遵旨,奴才马上去办。”

徐应元恭恭敬敬的拿走玉佩,很快的离开。在玉佩上他看到一个哈字,徐应元是越来越不明白了。反正脑子就是很乱。

这时在北京郊区,沿着三河、香河、顺义一路而去,皇太极在前面跑,袁崇焕在后面追。

最让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生了。

袁崇焕一直跟着皇太极,他抢到那里,袁崇焕就跟到那里。

就这样,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几万人在北京周围绕圈,从十一日到十五日,五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在这五天的表现,是很有争议的,而且会一直争议几百年。

其实袁崇焕也想打,不过按照他的想法。应该是后金军转身来打他,然后像以前在辽东一样,先守后攻。

以辽东铁骑的实力,要跟皇太极打野战,胜算只有五层。只有依靠坚城先守后攻,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而这附近,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

袁崇焕想的很好。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去,凭借京城的防御力和城头的大炮,按照辽东的方法,彻底打败皇太极。

可是袁崇焕心里想,却没有跟领导进行沟通。

在京城不时关注的朱由检,心里却越来越不踏实了。想象逃回来的两个监军太监的话,看看袁崇焕的作为,看看皇太极的行动。

朱由检越来越担心了。“难道,袁崇焕真的要造反。”

就在这时,在皇太极身边,刘芳杰和李永芳还在掐架,所有范文程抓紧机会献计说:“大汗,我们也跑得差不多了。现在应该佯作进军北京,我相信袁崇焕一定回在我们之前,回撤到北京城下。”

皇太极已经越的信任范文程了。

“真的吗?”他甚至不再怀疑范文程的话。

范文程说:“袁崇焕在辽东依托坚城利炮占足了便宜,他跟在我们后面,就是想吸引我们过去,让他可以依托北京的城防与我们决战。我们只要做出佯动,他根本在我们前面跑回去。然后,我们在用反间计。”

“好,就按你说的办。”

明末大将袁崇焕,就这么上当了。他一直在等待皇太极转身跟他开打,一看后金军向北京移动,他就屁颠屁颠的跑到了北京城下。

这一下,袁崇焕的命运便被注定了下来。

朱由检已经不再放心袁崇焕了,更不在信任这个人了。

孙承宗现不好,急忙派人给袁崇焕送信。“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掉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尽力为国效力,诺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袁崇焕看着信,也意识到:“问题大了。”

        第315章 率军北上。

正文 第315章 率军北上。

袁崇焕跑到北京城外,原本是为了堵截皇太极,可皇太极跑到一半就停下了,结果袁崇焕跑到了皇太极的前面。

经过孙承宗的提醒,袁崇焕也现问题所在。

为了缓解朝廷的猜疑,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冲过去跟皇太极拼命。打一场无比惨烈的野战,这样才能减轻朝廷的猜疑。

可皇太极不会给袁崇焕机会,让袁崇焕跑到北京城下,本来就是他设计好的。

十一月十七日,皇太极紧跟着就来了。

为了彻底害死袁崇焕,皇太极派出几名使者,带着几大车的礼物,吹吹打打的送到了袁崇焕的大营内。

袁崇焕气愤的杀死了使者。

可就到了这份上,袁崇焕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袁崇焕也知道麻烦了。他带着部队在南城的广渠门外,皇太极直接跑到了北京的北城。虽然比较远,但你们一南一北把北京城围了起来,要人民群众不怀疑你,实在很难。

现在唯一能够挽救的,就只有拼命了。

但已经无法挽回了。

十一月二十日,在这一天,皇太极对北京动了进攻。

袁崇焕已经没有退路了,在后金军动进攻的同时。袁崇焕也带着部队起了反冲锋。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战术了,双方互相冲锋,士兵们混在一起,谁更能砍,谁就能赢。

皇太极下足了血本,既然到了北京城下,他想进城去游览一下。

袁崇焕拿着刀,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战斗过程极其的惨烈,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战死在北京城下,连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都被击伤。

袁崇焕也冲锋在前,身中数箭,竟然毫无损,有如神助。

这就要感谢科学的力量了,明朝的科技比较达,袁崇焕披挂了一身重甲,箭射到他身上,一点事都没有。

后金比较穷,没有像样的铠甲,所以阿济格被射到就死了,莽古尔泰被射到就受伤了。

袁崇焕真的拼命了,还真击退了后金军。

但八旗军的战斗力相当的强悍,加上阿济格战死,恼怒的莽古尔泰再次集结部队,动了第二次冲锋。

原本以为获胜的袁崇焕,没想到莽古尔泰又杀了回来。

结果中军大乱,袁崇焕被围在乱军中,差点被砍死。好在部下反应快,帮他挡了几刀,才从鬼门关爬出来。

双方死磕了整整一天,终于莽古尔泰坚持不住了,被迫后撤。

广渠门之战结束,后金累计伤亡一千余人,明军大胜。

南城胜利了。北城的满桂却要坚持不住了。

满桂本来就有伤在身,这时候朝廷实在没人了。满桂只好带伤上阵,到德胜门督战,朝廷给他的优待是一顶二人抬的滑竿。

可满桂手里没有辽东铁骑,大多数京营的部队,比起八旗兵水平差了点。

满桂派出的先头部队,没多久就被打了回来。满桂急眼了,他不顾身上的伤痛,抄刀亲自上阵。不过满桂没有要求城头的炮兵开炮支援,因为上次出城被自己的炮打到,他害怕重踏覆辙,没敢让炮兵支援。

可怜的满桂就这么出城了。

领导都出来了,手下人也不得不拼命。

德胜门外的战况越来越激烈,双方陷入了焦灼的状态,伤亡不断的扩大。这时不知那位仁兄的话,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不管谁说了以下的话,在出事之后,都不会出来承认。

“你们怎么不开炮啊。快开炮。”

说话的绝对是个官,说完这话,这位仁兄大概就走了。

城头的炮一开火,满桂一哆嗦,心想:“这是谁啊。竟然违背我的将令,万一打到我怎么办。”

满桂的预感很快应验了,城上的某位仁兄点炮的时候太激动,一哆嗦偏了准头,一炮直奔满桂同志。

满桂同志第二次被自己人放倒了。

“我干,到底是谁啊。”满桂昏倒前,出了悲壮的怒吼。

满桂没有在醒过来,一直到他死,也处于昏迷状态。

满桂的死,与袁崇焕应该没有关系。在同一天,他们一个南城,一个北城都在打仗。可看袁崇焕不顺眼的人,有意的忽略了这些,直接把开炮打满桂的事情按到了袁崇焕的头上。就算不是袁崇焕亲手点的火,也是袁崇焕指派人干的。

朱由检本来就愿意袁崇焕,被人这么一说,对袁崇焕的疑心更重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检彻底对袁崇焕绝望了,根据种种迹象显示,朱由检判定,袁崇焕不能在用了。

不过要收拾袁崇焕还需要几天时间,至少需要七天时间。

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门换防,一切准备就绪。就在这天,坚定的袁崇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左安门之战。

袁崇焕背对北京城墙,面对后金大军,展开了他一生中最后的拼争。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开始了他最后的表演。

于此同时,在马尾的哈大全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玉佩。

“出兵。”哈大全就丢下这么一句话。

岳一荣和加隆青次都站出来反对。“主公,现在是十二,渤海湾已经完全冻结了,根本无法航行。”

哈大全说:“我不管这些,出兵。”

岳一荣和加隆青次对视了一眼,既然哈大全下定了决心,他们也只有拼了。

哈大全不顾众人的反对,率领二万大军,和巨大的船队北上。也许是天意吧。这一年的黄海,浮冰竟然很少很少。

进入渤海湾后,才看到少量的浮冰,也都被船炮打碎了,对船队不构成威胁。

也许这是上天安排的奇迹吧。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日,哈大全率领二万大军在天津登6。

然后哈大全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北京城下,与准备再次进攻北京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可北京城的情况实在太惨了,城外一个明军都没有,全是后金军。

哈大全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袁崇焕被捕入狱。

赵率教死了,满桂快死了。祖大寿见袁崇焕被抓,心生不满,带着兵撤离的北京周边,说是要回宁远去。

北京守军,没有人指挥,全都龟缩进城内不敢出城。

赵卫担忧的说:“主公,皇上连袁崇焕都收拾了,我们还打吗?”

哈大全卡巴卡巴眼睛说:“不管了打。”

        第316章 京师大战。死磕。

正文 第316章 京师大战。死磕。

袁崇焕已经很努力了,可惜他已经失去了朱由检的信任。

朱由检为了一个女人,就容不下哈大全。为了天下,为了皇位,他更容不下袁崇焕。因为他觉得袁崇焕威胁到了大明朝的安危。

左安门之战结束后。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得到指示,立刻进城面圣,顺便把军饷领了。

袁崇焕犹豫了,他有一种预感,只要进了北京城,他就再也出不来了。

袁崇焕找来祖大寿说:“复宇。”祖大寿的字,“复宇,我此行恐怕没有机会在回来了。”

祖大寿一听沉默了,他跟袁崇焕在辽东多年,之间的感情相当的不错。

祖大寿说:“袁督师,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等我们打退了鞑子,我们直接返回宁远,朝廷也不能拿你如何。”

袁崇焕无奈的说:“复宇别说了,我此去之后,一切就交给你了。”

“袁督师。”

“朝廷叫你我同去,你就别去了,等仗打完了,你得把这些兄弟带回家去。”

“是。”

袁崇焕来到城下,没有人开门,城上放下一个箩筐,他就坐着箩筐被拉了上去。

朱由检已经站在城头了。

袁崇焕直接跪在地上,朱由检问了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鞑子为何能长驱直入,进犯京师?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袁崇焕没回答,他知道,这一次死定了。

在朱由检看来,袁崇焕不说话就是默认了。

很快袁崇焕被投入大牢,辽东军又祖大寿代管。他没有下令让祖大寿进城,他不能也把祖大寿*反了。

听说袁崇焕被抓,城外的祖大寿坐不住了。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抓。

十二月二日,祖大寿吃不下饭。

十二月三日,祖大寿睡不好觉。

十二月四日,已经有黑眼圈的祖大寿说:“我不能在呆在京师了,袁督师都被抓了,等鞑子被打跑我也得被抓,我还是回宁远吧。”

祖大寿未经批准,就带着辽东军撤离了北京,他没有投敌,临走时留下话说,我要回宁远。

朱由检一下子就傻了,对袁崇焕也更加的怀恨了。

关宁铁骑是精锐主力,敌人还在,要是都跑了,谁来打仗啊。

朱由检急忙找来大臣商议,他最担心的是。“祖大寿率军出走,会不会投敌啊。”

所有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一个叫余大成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冒了出来。

余大成说:“袁崇焕被抓,祖大寿心中畏惧,不会投敌。

朱由检问:“怎么能让他们回来啊。鞑子还没退兵呢?得有人来打仗啊。”

余大成想一想说:“只有袁崇焕的手谕,才能把他拉回来。”

朱由检马上叫人去监狱找袁崇焕写信,可袁崇焕不写。

袁崇焕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他都被抓了,他害怕祖大寿也被抓。都是铁哥们,自己死就算了,不能拉着兄弟一起死。

这些整个朝廷都急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