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7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嗣昌在最后还进行了补充的发言,就是有关修改大明律的事宜,他认为就算是要修改大明律,也需要召集诸多熟悉大明律的官吏,共同来商讨,这可不是小事情,而且必须由苏天成亲自负责,才有可能做好的。
接下来讨论的是赋税的事宜,增加官吏的俸禄,必须要有来源,否则一切都是白说,不能够兑现的承诺,是谁都不敢轻易许诺的,大明自建国以来,实施的都是还富于民的政策,应该说这个政策的确立是有道理的,是很合适的,这也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农民,深切的知道农民的苦楚,本着关心农民的角度,确立了基本的国策。
可惜这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完全走样了,成为了朝廷官吏维护自身利益的借口,在朝廷真正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官吏依旧提出来藏富于民的要求,其实老百姓依旧很贫穷了,需要得到救济,真正有钱的人,是那些士绅富户或者是官商勾结的商贾,他们占去了极大的便宜,还在一口叫着困难,不愿意拿出来一个铜板。
太低的赋税,对于国家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这里面的道理,苏天成很是清楚。
赋税是国家强制征收的,是调节贫富的一种手段,也是维持国家建设必须要有的手段,赋税必须向商贸倾斜,依靠着从农民的身上收取赋税来养活官吏,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这个国家也是无法发展起来的,说到底,赋税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大明所确立的轻徭薄赋的做法,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其实皇帝本意并非是真正的想着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只不过千百年来的礼制教育,让皇帝要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功名,标榜皇帝是百姓的家长,一直都是关心百姓的。要说皇帝真正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理的,恐怕还没有。
轻摇赋税不是做不到,但那时非常发达的社会才能够确立的,要么国家异常的富强和强盛,要么就是依靠掠夺他国财富的做法,来维持自身的开销。
可惜大明王朝没有这样的基础。
尽管说大明王朝的赋税制度,后世有着太多的研究,但亲身经历之后,苏天成感觉到这样的赋税制度过于的可笑,简直是本末倒置了,绝大部分的负担都压在了农民的头上,商贾和士大夫几乎没有承担什么赋税,而且还要帮忙来盘剥百姓,这样的制度,不可能长久维持。
所以在赋税的问题上面,苏天成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他也深知,这个问题恐怕是最大的问题,是众人最难以接受的。
果然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赞成轻徭薄赋,而且将这种轻徭薄税的理由,上升到了苏天成的英明上面,表现出来苏天成对百姓的关怀,表现出来苏天成的仁德。
但矛盾接着出现了,官吏那么高的俸禄,从什么地方来,要是没有赋税的支撑,一切都是白说,至于说掠夺他国的财富,实施对外扩张,目前的情况之下,还没有多大的可能性,所以说不解决赋税的问题,前面所有讨论的事宜,都是没有落脚点的。
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争论是最为激烈的,朱审烜从实际情况出发,也因为与苏天成的交流比较多,他是完全赞同增加赋税的,而且赋税的重点,倾向于商贾的交易之中,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实际经验,早就帮助朱审烜转变了认识,可惜杨嗣昌等人,还没有能够彻底理解这一点。
在争论的过程之中,朱审烜属于典型的少数派,支持他的也就是张溥等人。
讨论足足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期间除开吃饭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进行讨论,而关于赋税的事宜,也是讨论最多的话题、争议最大的话题,尽管杨嗣昌等人清楚,增加赋税肯定是苏天成的意思,但他们既然成为了苏天成的属下,就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将一切的道理都说清楚。
从这个方面来说,产生了这么多的争论,这是好事情,若是众人都不说话了,完全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来做了,绝非是什么好现象,因为众人不能够理解,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被动的去执行,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苏天成一直都听得非常的仔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没有插话,也没有发表自身的意见,但他在酝酿着如何的说,如何的让众人明白自己决定的那些事情,实际上自己提出来的观点,都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绝对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繁荣富裕和强盛的,可惜现场的众人是不可能明白其中道理的。
出现这样的争论,苏天成还是高兴的,执政的规则,本来就是在争吵和妥协之中产生出来的,众人完全发表了意见,自己再来根据这些意见,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说服了众人,就能够让大家真心实意的去执行了。
当然,完全要求众人心悦诚服,那也是不可能的,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东西,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抛弃,怎么可能,但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必须去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去不断的理解。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历史性的转变(3)

一整天的讨论下来,所有人都说出来了自身的想法,没有什么隐瞒的,众人对苏天成称帝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展现出来自身的能力,给苏天成留下深刻的影印象,而且在众人看来,苏天成无疑是非常贤明的,能够听取众人的意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够耐心听取,这可是众人从来都没有遇见过的情况。
翌日,众人再次走进巡抚衙门的时候,都显得很是肃穆,今日所有的事宜,都要确定下来了,苏天成一定会拍板了,至于说最终会如何的拍板,大家其实也是内心有数的。
苏天成的手里拿着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
“昨日诸位提出来的意见建议,都在这上面,我昨夜仔细看过了,受益颇多啊,我非常希望,诸位今后也能够以如此的心态来参与政事讨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朝廷里面的争议,我就是不说,诸位也是知道的,那些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商议事情的时候,态度恐怕是更加的激烈,可他们的商议,往往走入了极端,最终变成了一种人身上的攻击,或者是针对某人采取什么惩罚性的措施,而且还以此为荣,这就不对了,商议国家大事,需要有一种严肃的心态,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需要看到全局。”
“我一直都认为,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完美的,都是需要不断做出来改进的,处理政事也是如此,若是不能够进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吃亏的是老百姓,还有朝廷自身。”
“昨日商议的意见,大致分为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关于都察院的设置与职责问题,诸位基本都是表示同意的,而且范大人和徐大人提出来了很好的建议,我看完全可行,府州县的官吏不多,可监督的力度是不小的。贪腐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少的,有一种贪腐,是我们最难以关注到的,那就是不给银子不办事,或者是推脱塞责,给了银子乱办事。不管是对是错,都让人家满意,老百姓说的非常准确啊,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此类的问题为什么不太容易发现,也是因为百姓没有什么学识,不知道事情该如何的办理。故而我们的有些官吏,便趁势胡作非为了。”
“都察院的监督,绝非是表明的形式,是需要深入骨髓里面的,要让我们的官吏时时刻刻都明白,有一把利剑悬在他们的头上,这把利剑的尺度,就是百姓的评价。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他们清楚官吏的好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诸位一定要牢牢记住,一定要落实到我们日常的行为之中。”
“都察院的职能事宜。诸位已经统一意见了,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要说说赋税和刑部以及大理寺的事宜。”
“昨夜我思索了很长时间,诸位提出来的建议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是明白诸位的苦心的,可我想到了千年之前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诸位也是知晓的,那就是商鞅,商鞅变法产生的作用,我不赘述了,诸位都非常的清楚,这里我要说说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导致个人的悲剧,商鞅变法最大的缺陷,在我看来,就是过于的相信暴力的作用,轻视了礼仪教化的功能,一味的使用暴力,包括对于权贵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个人的悲剧,秦国强大起来了,最终灭掉了其他的六国,统一了天下,可商鞅却被车裂了。”
“很有意思的是,商鞅被车裂之后,继任的统治者,同样是采取商鞅确立起来的变法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去管理国家,结果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强大起来了。”
“我在这里说到了商鞅,诸位恐怕也就明白了,我们昨日和今日所要决定的事宜,不亚于一次变法,甚至可以说,我们商议和决定的事情,将来的影响远远会超过商鞅变法,但诸位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次的改变,都要付出阵痛,因为我们要改变以往的陋习,我们要适应一种最新的变化,我们需要从自身开始动手,适应制度变化带来的其他变化,有可能这种变化,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说说刑部和大理寺的地位事宜,诸位昨日强调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府州县衙门,除开钱粮事宜,最多的就是松狱事宜了,这恰恰说明了,老百姓眼里的官府,就是要主持公道的,就是要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的,他们相信官府,服从官府的管理,此等情况之下,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千百年来,府州县都是主官负责来断案,这已经成为了习惯,也是大家都适应和认可的做法了,诸位扪心自问,在你们没有进入朝廷之前,在你们还是老百姓的时候,是不是听说过很多冤狱的事宜,反正我是听说过不少的,反过来说,是不是知府、知州和知县,故意的贪赃枉法呢,我看不一定,一本厚厚的大明律,有几个知府、知州和知县能够通读的,能够明白其中的规则条理的,在我们的科举考试之中,根本就没有牵涉到大明律,故而出任府州县主官的官员,根本就不是什么法律上面的专家,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在这等的情况之下办案,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官府的威严,依靠的是官员本身的职位,用强力手段,甚至是威慑的手段,让老百姓臣服的,绝不是我们所谓的明镜高悬,更不是因为我们秉公办案。”
“将松狱事宜独立出来,让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去办理这样的事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老百姓也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哪怕是一边做一边改进,我们官府的威严,就是要依靠清正廉洁、依靠秉公办案树立起来,要让老百姓真正的拥护我们,让老百姓心悦诚服的支持我们。”
“至于说如此做增加了开销的事宜,我早就有一个观点,凡是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再多的开销,也是必须要做的。”
“接下来说说赋税的事宜,这是诸位争论最多的,也是我思考最多的事宜。”
“诸位应该很清楚,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异常的窘迫,拿不出来银子,发不出去军饷,在流寇作乱的时候,各地卫所军队也开始造反和哗变,在这等的情况之下,朝廷无奈增加了辽饷,可还是有很多人反对,说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这样做是不对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些话我必须要说出来了,希望诸位能够理解,朝廷的作用是什么,官府的作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在家国天下遭遇到危害的时候,必须要尽力保护,与此同时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让国家越来越富强,朝廷和官府为百姓做事情的时候,百姓应该为官府做些什么,缴纳赋税就是天然的职责了,否则这个朝廷该如何的维持,没有银子,朝廷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赋税的事宜,不是小事情,诸位考虑赋税的时候,想到了轻徭薄赋,想到了老百姓,这是很不错的,可诸位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官府不能够收取到足够的赋税,不能够维系必要的开销,官府不能够正常的运转,最终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贪污腐败、鱼肉百姓,遭受外敌的入侵,甚至有亡国的危险,这种危害产生的后果,最终还是老百姓来承担,可付出的代价就更加的惨重了,说白了就是家破人亡。”
“所以我一直都在强调赋税的事宜。”
“昨日我们商议了,必须大幅度提高官吏的俸禄,做好这件事情,是需要拿出来银子的,银子从什么地方拿出来,必须从赋税里面拿出来。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等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换做我也不行,吃不饱饭了,我要是做官了,肯定要想尽千方百计的向老百姓伸手的,而老百姓增加的这种负担,恐怕是远远超过赋税的。”
“在增加赋税的问题上面,我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增加的方向问题,我们增加赋税,绝不是想着向农民伸手,农民本来就不富裕,甚至还很是贫穷,增加他们的赋税,养不活我们,我们增加赋税是在商贸上面,大力增加商贸赋税。”
“我一直都认为,大明的朝廷是本末倒置了,放着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贸不管,却向农民增加赋税,让农民活不下去了,这岂不是笑话,我们不能够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赋税的重点,就在商贸方面。”
“登州、莱州和青州的经验,诸位可能知道一些,增加商贸赋税,也不是直接从商贾手里抢银子,官府为商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让他们能够安心的交易,安心的赚取银子,如此的条件之下,他们就要向官府缴纳足够数量的赋税。”
“有一个观点,我犹豫再三,还是要说出来,我们增加商贸赋税,其实就是一种调节,用富裕人的银子,来为穷人做事情,若干年之后,诸位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决战部署(1)

基本统一了众人的认识,苏天成还是很高兴的,他不会要求众人马上就接受所有的观点,那不现实,只要众人能够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那就是很不错的事情了,人治社会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一个清明的君主登基了,国家就能够富强起来,譬如说汉武帝和唐太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