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74。第174章 杀人于无形

李小强和山城宏的比赛在继续。由于意识到这盘棋可能将形成“细棋”格局。李小强有意的加快了前半盘的进程,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保留大量的时间,用于中后盘的思考。

李小强非常清楚职业围棋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年代,除了快棋比赛。擂台赛这样的3小时固定用时,让很多棋手很不适应。是的,很不适应!他们认为,比赛用时实在是太短了。短得让人觉得有点不够严肃,不像是一个正经的比赛。

日本的“两日制”就不用去说了,其他4个小一点的头衔,也都是4个小时以上。这样正常下一盘棋,可能就要8到9个小时。如果读秒时间长一点,再如果赛后的复盘时间长一点。。。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两位日本棋手到了半夜刚下完一盘棋,然后到处敲门找酒喝。。。

中国最早的一些“新闻棋战”也是学日本,例如“新体育杯”,也是每方4个小时。不过中国一贯重视国际比赛,后来的国际比赛大多的3小时左右。国内的慢棋比赛也慢慢变成3个小时为主。

随着韩国围棋的加入,国际比赛的用时越来越短。韩国国内的职业围棋比赛,7成以上是快棋比赛。他们这样做,是想让围棋比赛适应电视直播或者网络直播的节奏。

这种做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与时俱进嘛!其实效果不一定好,可以说是没有认清围棋的特性,有可能走进了另外一个误区。

围棋比赛无论你怎么包装,也不可能有欧冠或者NBA精彩的。仅仅关心比赛结果的棋友,不会去看你几个小时的直播。关心比赛过程的棋友,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看几个小时的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呢?其实还是棋局的内容,棋盘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哪怕一些错误或者漏算其实都很有意思。这些才是棋迷津津乐道的。有些故事甚至可以走出围棋界,让很多普通人知道。

围棋比赛要和其他职业比赛竞争,想依靠一些比赛形式来吸引眼球,那完全的以短击长。只有好好静下心来,靠棋手,靠其他人好好发掘棋盘上的内涵。把这些内涵好好包装一下推到大众面前。这些东西才是围棋的真正魅力所在。

李小强现在当然管不了这些东西。他现在只知道,如何在比赛中很好的分配比赛用时。这才是需要自己去适应的。

“比赛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打将”多的棋手,基本就可以认为对比赛用时掌握不好。李小强可不想让很多“打将”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今天的比赛进程好像确实很快,上午两个小时还没有用完,整个棋盘就下了70多手。研究室内,再次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声音最大的是张志东:

“啧啧,小强今天下得真好啊,他今天的棋真有美感。”

“哈哈,大锤,我告诉你一件事,我发现我的围棋水平好像有进步了。小强刚才下的这步棋,和我想的一模一样。我没有骗你,真的是一模一样!我居然能猜到小强下什么地方,嗯,肯定是我的围棋水平有进步了。。”

“哈哈,又猜到了!这步棋又猜到了!。。”

和张志东的大呼小叫不同,聂旋风聂主帅的表情就显得有点严肃。当然,这次他没有批评李小强下的是国际象棋:

“奇怪啊,小强每个地方都这么简单处理行吗?他对自己的官子水平就这么自信吗。他的想法和意图是好的。可是。。。”

可是什么呢?

离中午休息还有10 分钟的时候。李小强终于慢了下来,他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他觉得上午不能再下棋了,自己必须利用中午的时间好好想一想。

李小强上次产生奇怪的感觉,还是对小林觉那盘。那盘棋是小林觉“逼”自己走大模样。让自己感觉“不会下了”,中午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着手。

这盘不同,完全不同!不仅不是“不会下了”,而是“太会下了”。对手每下一步棋,自己的脑海里马上就有一个第一选择。而且这个“第一选择”是那么的强烈,选择它好像是理所当然。让李小强产生“仅此一手”的感觉。

这种感觉出现一次两次就算了,李小强现在毕竟也培养出了一些棋感。有些棋不用去多想,凭第一感觉就能做出最佳选择。有那么一次两次也很正常,不算太离谱。可是次数多了。。。连李小强自己都不相信。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李小强感觉不对,这种反常现象让他觉察到一丝危险。所以他要好好的想一想。

碰到反常的事件就多想一想,这是李小强的好习惯之一。自己的围棋天赋可能不如别人,自己在棋盘上的嗅觉也可能没有其他人灵敏。既然选择了围棋,碰到反常的事就分析一下。这样做总是好的。

一直到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小强都没有落子。中午休息期间,李小强还在想这个问题。必须承认,李小强的分析能力不错。他很快就想通了问题所在。想通之后,李小强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靠,这两场比赛还真像是考试啊。上盘比赛我就像一直在做问答题,这次呢?你改出选择题给我做了。。”

没错,李小强真的好像是在做选择题。而出题目的老师,就是山城宏先生。不得不说,山城宏先生很高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在棋盘上出选择题,可以说是日本围棋的精髓之一!

说到围棋上的选择题,就不能不提到日本围棋发明的一个围棋术语:

“见合。”

大家在下围棋的时候,其实每一步棋,都想找到价值最大的那一步棋。这和水平高低无关。随便一位业余围棋爱好者,他下每一步棋的时候,那肯定是他当时认为的“最佳选择”。他才会怎么下。这个应该是一般规律。

其实在围棋中,并不是每一步棋都有“最佳选择”的。完全可能有2种或者2种以上的选择是差不多的。这个“差不多”,是指他们的价值差不多,好坏差不多。

棋盘上如果出现了两步价值差不多的棋,一般来说是一人一个。这就是“见合”。

碰到“见合”的棋,那么最高明的做法,就不用先去走它。哪怕这两步棋的价值最大也不要去抢着下。宁愿选择第3大的棋下,反正那两步是一人一个。

这就是围棋中的“见合”理论。

在天元赛上,李小强赢刘大锤的那盘棋。在最后关头如果刘大锤注意到“见合”理论,那盘棋他就赢了。在收官的时候,正常按价值最大的顺序守是没有错。可惜他碰到了“见合”的棋,被李小强先手抢走了第3大的棋。结果被李小强逆转了。

“见合”的理论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在实战中运用起来就很难。高手如果运用得好,就非常有隐蔽性,让下手不知不觉中就落下风。

和山城宏先生相比,李小强就是下手。他上午就差点上套,或者说,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风。

山城宏在下棋的时候,有意留下了一些“见合”的棋让李小强选择。这些棋往往是明显的好点。让李小强感觉自己“非常有棋下”。和大平先生对局时不同,他的题目头绪太多,李小强需到理出头绪后才能选择一个选点。

今天不一样,山城宏提供几个选点让李小强选择。李小强只有在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就行。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很高明。有些棋虽然是“见合”,多多少少总是有差异的。其中的差异,水平越高越能觉察。

按照李小强现在的水平,“选择题”并不是每题都能做对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一直有现成的答案供李小强选择。李小强在不知不觉中也没有自己的构思了。慢慢就会跟着对方的节奏走。

“您这算不算是杀人于无形呢?”

李小强在思考破解之策。

175。第175章 重新上路

下午1点,李小强重新走进对局室。他面无表情,没有人看得出来他在想什么。

研究室内,张志东一直在密切注视着棋局的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认真。这是当然的,看YY小说有时能产生代入感。其实看围棋比赛有的时候也能产生代入感。当他发现李小强的很多下法居然和自己想的一样。张大记者现在代入感十足。他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李小强能够赢棋。

下午2点,通过察言观色和自己判断形势。张大记者开始沉默。

下午3点,现在棋局已经下了100多手,张志东再次判断形势。他开始坐立不安。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李小强下的棋。在100手左右很难判断形势,在这个时候,形势往往是一片混乱。棋盘上到处烽烟四起,根本顾不上去点什么目。

今天不同,刚过100手。棋盘上就形成了标准的“细棋格局”。所谓“细棋格局”,就是双方的疆域基本划分完成,没有什么大砍大杀。布局结束后,好像就直接进入了大官子阶段。棋局进行到现在,对局双方好像大官子都收了不少。

这样的棋局,就很好判断形势。不仅好判断,对局时还要经常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要抠着目下棋”。

张大记者坐立不安,那当然是他认为李小强的形势要差一点。代入感十足的张大记者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一点,他宁愿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了。就像上一盘那样,自己判断李小强差4到5目左右,都差不多准备为他“默哀”了。连那样的棋都被李小强赢了回来。那么这盘。。。嗯,好像比上一盘好点。这盘棋李小强执黑,最起码盘面还是要好上2到3目的样子。

也就是说,按照张志东的判断,李小强要差2到3目左右。虽然也是落后,不过比上一盘要好多了。再说了,现在才100多手不是,还早得很呢!

“大,大锤,现在的形势。。嗯,小强应该还可以吧?”

“虽然是细棋,不过应该是白棋好下吧。黑棋好像有点难办。”

“咳咳,那和上一盘想比。。。”

张志东努力提醒刘大锤,上盘李小强差那么多你说“微细”。这盘明明是真的“微细”,到你嘴里怎么就变成了“难办”呢。

刘大锤显然知道张志东的意思,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愿意说中国棋手就怎么个“难办”法。

“呵呵,这种局面我也不太会。。如果钱大在就好了。反正我是不怎么会下黑棋的。不过现在毕竟还早,还早。说实话,我现在也很期待小强后面的表演。”

“这么说黑棋真的要差一点吗?奇怪啊,我怎么一直感觉小强下得不错,你说他是什么地方下坏了呢?”

“我也很奇怪,小强今天的棋怎么下得这么老实呢?这明显不是他的风格啊。难道是他有意的。。。等他下来后我要问问他。”

对局室内,李小强对自己的形势心知肚明。不过他现在无暇想其他太多的东西。他现在打起精神,和日本的“渗透流”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官子争夺。

李小强知道,其实从选择“小林流”开始,自己就有点“变调”。之前的那些想法好像很有道理,好像很聪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等中午发现了对手的意图。李小强也找不到很好的破解方法,没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因为自己图快,想把时间留在后半盘的关键时刻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棋下“重”了。

围棋中的“轻”和“重”就和围棋中的“厚”和“薄”一样,非常难掌握。甚至要描述起来都非常困难。简单的说,“轻”的棋就是可弃可取的棋。那么“重”的棋,就是不能轻易放弃的棋。

这里面的分寸,是很难掌握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来你有一串5个子,按道理你是可以弃的,对手如果来花一手棋吃你这5个子,被他吃掉也无所谓。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回来。

如果一不小心这一串变成6个子呢?就可能就“走重了”,多1个子多亏两目棋倒是无所谓。问题是你多花了一手棋,这一手棋的价值就不好衡量了。

“本来黑棋的那个子很轻的,现在被他自己走重了。现在反而是黑棋脱不开身。”

这样的话在棋评中很常见吧。

李小强的棋现在就下重了!

下重的棋不是说一定有死活问题。它相当于在棋盘上花了手数投资下去,你就必须保证这个投资效果。维持这个投资效率。自然而然,这样的棋就会成为你的包袱,让你在棋盘上放不开手脚。

棋局一步一步的继续,李小强一直在棋盘上寻找机会。无奈始终放不开手脚。这个时候,李小强才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渗透流”。山城宏九段不亏是日本围棋的“第7人”,他的一些小手段确实无孔不入。

下午3点钟的时候,棋局进行到130手左右。差距始终无法拉近。

下午4点钟的时候,棋局进行到150多手。研究室内,中方人员表情严峻。这个时候,李小强已经不去想最后的胜负问题。他在兢兢业业的收官,兢兢业业的在棋盘上发掘各种官子手段。不过依然无济于事,李小强的官子是收得不错,对手山城宏九段下得也很好。

下午4点半,山城宏九段提前进入读秒,李小强还剩下半个小时的保留时间。研究室内,藤泽秀行和大平修三有点紧张。不过山城宏九段依然滴水不漏。

下午5点,李小强也进入了读秒。棋局已经进行了180多手。这个时候,就连张志东也不期盼发生奇迹。研究室内已经判断清楚,黑棋盘面3目。正常进行下去的话,黑棋将输2目半。

下围棋半目是运气,1目半就是水平。而现在,是2目半!更重要的是,这盘棋后面的官子非常简单。李小强连“闹事”的地方都没有。

“终于结束了吗?”

李小强依然在兢兢业业的把后面的官子收完。他不是在期盼发生奇迹,只是在调整自己的心情。

下午5点半,山城宏九段让了1目,到了这个时候。日方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棋盘上连单劫都没有了。疯狂的中国神秘少年,被山城宏九段成功阻击。

下午6点,李小强静静的等待着裁判的数子结果。虽然他对最终的结果早已经心知肚明。

最终结果出来了:白胜四分之一子。

这好像是围棋盘上的最小差距。其实不是的,因为是盘面4目,所以黑棋即下了第1手,又走到了最后一手。按中国规则占了半个子的便宜。

真正的差距是1目半!

不过最起码在表面上看来。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