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盘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双方的妙手,而是李小强的赢棋方式。当所有人都认为李小强陷入困境,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看李小强这次还有什么办法的时候,李小强却出人意料的选择和对手进行一盘功夫棋的较量,这是非典型李小强赢棋方式,但正是这种赢棋方式,与其说体现了李小强超强的整体水平,不如说彰显了李小强的自信。。。”

“。。。和以前无数次的剧本一样,越是重要关头,越是不被人看好,最后的胜利者总是李小强。对此大家已经司空见惯。面对如此李小强,甚至作为失败者的李石佛都无法受到指责。李石佛的表现同样完美,他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在他的职业生涯巅峰,拥有一位李小强这样的对手。。。”

“。。。首届“世界棋圣战”决赛第7局,李小强拿下这场关键的“天王山之战”,此役过后,李小强成为首位“世界棋圣”几无悬念。是的,虽然比赛还未结束,但笔者依然认为:在接下来两场比赛中,李石佛只是为荣誉和奖金而战。。。”

第7局和第8局比赛之间有一个休息日,当李小强在棋院看到类似这种报道的时候,他无声的笑了。

这个比赛的奖金设置有点特别,如果最后的比分是5比4,那么胜者120万美金,负者80万。如果比分是5比3呢,15万美元一个台阶,冠军将获得135万,亚军则是65万。

“虽然我对战胜李石佛有信心,但如此特别的赛制,而且李石佛的实力摆在那里,所以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啊。。。”

在李小强周围围了一大圈人,大家都对李小强的谦虚嗤之以鼻。的确,根据双方气势消涨,根据以往战绩对比。输掉居于厚望的第7局后,对李石佛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评判,从任何角度来分析,现在的李石佛想到连扳两盘,那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好是一鼓作气拿下第8局啊,这不仅是15万美金的问题,第9局毕竟是快棋,快棋可充满很多变数。。。”张大记者是这样笑着帮李小强分析。

对此张大记者这个看法,李小强深表认同。

的确,对于现在的李石佛来说,唯一一个“利好”消息,可能就在于本次决赛的特殊赛制了。不同的比赛用时,代表着不同的比赛节奏。随时更换比赛节奏,这对棋手来说其实是个极大的考验。这就好比一位网球手刚刚打完法网的红土,马上又要面温布尔登的草地。

尤其最后一盘还是快棋赛,作为目前占优势的一方,李小强当然是希望尽量减少比赛的偶然性。

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第8局,李小强志在必得!

比赛日子马上到来,比赛当天,依然是张大记者陪同李小强走向赛场。。前一场比赛是9点开始,这场比赛又是10点开始,因此李小强来到对局室门口的时候有点早。

“小强,这马上就要比赛了,你在那装模作样装什么深沉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刚才突然想起我第1次夺取世界冠军的情形。”

李小强第1个世界冠军,是在1991年的“富士通杯”,而现在的2001年,其中跨度正好10年。虽然对李小强的天马行空莫名其妙,不过听李小强提起这事,张大记者也感慨道:

“是啊,不知不觉已经10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我记得你那时。。。”

“我那时还风华正茂,可现在已经老了对不对。”

张大记者愕然:“小强你发什么神经?你今年才26,26老什么老。。。”

李小强微微一笑,他这时候却想起后世棋坛26岁称“老将”的时代,不过这种事情当然没办法跟张大记者解释。

李小强长叹一口气:“10年啊!不知不觉10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10年,也可以认为是我和李石佛缠斗的10年,刚才我就在想啊,现在是到了和他了断的时候了。”

张大记者一听也来了兴趣:“好!如果你今天这场比赛赢了,,那我在杂志上发棋评也不用取其他标题了,直接叫“了断之战”好了。”

“呵呵,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就这样带着“了断”的信念,带着必胜的决心,李小强走进了赛场。

决赛第8局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午4点钟,华领队和徐颖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室,开始讲解这盘棋,这盘棋的故事就从他们口中娓娓道来。

华:“各位棋友下午好。”

徐:“各位棋友下午好,今天将由我和华老师来为大家讲解这盘棋。大家看到华老师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也觉得很奇怪。华老师,在讲解这盘棋之前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以前不是说过不讲小强的棋吗?今天怎么出尔反尔呢,而且我还听说,今天是您主动要求来讲棋的。。。”

华:“呵呵,你说得没错,今天确实是我主动提出来讲棋的。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吧,因为今天这盘棋,很可能成为载入围棋史册的一盘棋,很可能就成为首位世界棋圣的诞生谱啊。大家都知道我这人爱出风头,这么重大的事情,我当然想在其中露个脸。”

徐:“华老师说笑了,不过话说回来,这盘比赛确实非常重要。在来讲棋之前我在观战室和一群记者聊天,据他们说,小强在比赛之前,也提到“了断”什么的。。。”

华:“是啊,了断一词,我认为用得很好,也点明了这场比赛的性质。两位对局者是当今棋坛最顶尖的两位高手。他们俩的竞争,是最近几年围棋界最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所有棋友感到高兴的是,我们的李小强始终稳稳压着李石佛一头。如果小强能够取得今天这场比赛的胜利,那么可以这样说:他们俩确实来个了断,他们的历史地位将因此定格。无论由谁来书写这个时代的围棋史,都必须承认小强才是这个时代的王者,而李石佛呢,他最多只是这个年代最出色的挑战者。我认为这就是这场比赛的意义了。”

徐:“是啊,这就是这场比赛的份量,好了华老师,既然是如此重要的一场比赛,那我们就废话少说,赶紧先进入正题吧,等下一边讲棋一边聊天。”

华:“好的,那我们先把棋摆上。。。这盘棋是李石佛执黑,他祭出了“星,无忧角”布局,这个布局没什么好说,这实在是太普通和太常见的布局了,而且这个布局也和李石佛的风格特点非常吻合。不过我们小强就不同,大家都知道我们小强从来就不甘于平凡,由他创造的新手新型不胜凡举。仅仅是第8手棋,我们小强又下出少见的下法了,而我们的讲解,也将从这步棋开始。。。”

744。第743章 关于失误

徐:“华老师,最近这步“直接碰无忧角”,好像很流行的样子啊,我在很多棋谱中都看到这手棋。这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手吗?”

华:“严格来说,这步棋并不算新手,很早以前就曾经有人这样下过。只能说以前这步棋比较少见,大家更多是把这种棋看成一种“趣向”。”

徐:“可是现在这步棋真的是非常流行啊,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原来的“趣向”现在有定式化的趋势?”

华:“流行的原因很简单啊,你难道没注意,在最近这段时间,小强就非常喜欢下这步棋,既然世界第一高手都认可和喜欢这步棋嘛,大家自然就会有样学样。因为顶尖高手喜欢,就会造成跟风,跟风一多,就会造成某种下法流行,又因为某种下法流行,就会促使大家对这种下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衍生出很多新变化。为什么有的人说:围棋技术的进步,其实都是由最顶尖高手来推动的呢,其实就是这个原因了。”

徐:“那华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这步棋呢?您认为这步棋是好是坏?”

华:“这种棋的后续变化太多太复杂,像我这样的水平,当然分辨不清是好是坏,不过既然连李小强都喜欢这样下嘛,那我想肯定没有坏的理由。不过话说回来,这步棋的好坏我说不清,不过这步棋的原理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徐:“哦?那华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广大棋迷说说,这步棋是什么原理?”

华:“吴清源老先生在他“21世纪围棋下法”推荐的那步“尖冲”,你应该知道吧?”

徐:“那还能不知道?我想不仅我知道,电视机前有很多围棋爱好者都知道,吴先生推荐的尖冲无忧角简直就成为“21世纪围棋”的代名词了。”

华:“是的,无论是吴先生推荐的那步“尖冲”,还是小强今天下的这步“碰”,其实都是一个原理,这是建立在对“无忧角”重新认识基础上的一步棋。。。”

徐:“华老师您这样一说我就清楚了,以前的围棋理论尤其是日本围棋理论,认为无忧角是绝对好形,而吴先生晚年开始质疑这种观念,他认为无忧角虽然无忧,但棋的效率并不算高,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新的下法运应而生,是这样吗?”

华:“就是这个样子的了,“敌既已固,何妨使其再固”,这步碰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只有认同“无忧角效率不高”这种说法,这样的“碰”你才能下得出手,如果是“小目加大飞守角”的话,你见过有人去“尖冲”或者去“靠”吗?那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小目加大飞守角”属于高效率的下法。面对人家高效率的棋,那就不能采取类似手法了。因为如果你这个时候跑去“尖冲”或者跑去“靠”,那对手肯定非常高兴,你的棋也就属于“损着”了。”

徐:“华老师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吴先生推荐的“尖冲”和小强今天下的这步“靠”,这两步棋哪个手法更好。”

华:“呵呵,你这可是给我出了难题了,棋的好坏我当然分布清楚,不过可以这样认为,小强今天下的这步靠,充分体现现代棋的一个特质。吴清源先生推荐的那步尖冲虽然是一种积极下法,但毕竟还比较含蓄。最最起码,面对那样的尖冲,对手还有脱先的可能,但面对小强今天这样的碰,你基本上就不可能脱先吧?我认为这就是现代棋的一个很重要特征了,以李小强为代表的现代棋手下棋,他们才不跟你玩什么含蓄,手段远比过去来得直接和粗暴。”

徐:“呵呵,华老师您认为小强下棋粗暴吗?好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李石佛是如何应对小强的粗暴手段。。。”徐颖又在大棋盘上摆了10多手棋以后:

“华老师,现在棋盘上形成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变化,您认为这个变化得失如何?”

华:“白棋充分可战!这个局部的冲拆应该是小强得分。。。”

说到这里华领队把目光对准摄像机镜头:

“。。。当然我要告诉广大棋友的是,这个结论并非我得出来的,而是我来这里讲棋之前,现场众多高手得出的一致结论。当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回合下来,白棋已经打开了局面。”

徐:“这才开局30多手啊,小强这就打开局面了吗?难道李石佛在这其中有什么应对不当的地方。”

华:“这倒没人这样认为,也没人指出黑棋有什么明显不当之处。怎么说呢?就算是所有人一致的判断也可能不一定客观,目前也可能只是两分。只是今天执白的是李小强。徐颖你来说说,当你看到这种复杂多变的局面,而你又知道执白的是李小强,那你会不会认为目前白棋已经打开了局面呢?”

徐:“是啊,这就属于所谓的将棋局纳入自己擅长的轨道吧,目前这个局面,明显就是小强所擅长,因此大家的判断实属正常。但是华老师,你说今天李石佛为什么这么老实呢?他怎么会让棋局形成小强喜欢的局面。”

华:“这就是上盘比赛的后遗症啊。”

徐:“后遗症?”

华:“你回顾一下上一盘棋,上一盘棋那个格局,客观的说应该属于李石佛所擅长的吧?而且所有人都认为两日制中的控制流更难对付,可小强偏偏就要和他都功夫棋,并且最终战而胜之。这对李石佛的打击肯定是巨大的,他心里肯定会感到迷茫,如果连功夫棋都赢不了小强,那他这盘棋就不知道采取什么策略才好。我想形成现在这个局面,应该和李石佛这个心理很有关系吧。“

徐:“李石佛已经失去信心,失去战胜小强的信心!可以这样认为吗?”

华:“有没有失去信心我不知道,不过李石佛和小强相比,他的特长比较单一,他想要战胜小强,往往只有那么一两种方法。在这方面,小强就比他强多了,小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任何局面都能应对自如,我想这应该就是李石佛和小强的主要差距吧。”

徐:“呵呵,现在形成小强擅长的局面,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往下看,看看今天的比赛到底会下成什么样子。。。”

比赛在一步一步继续,两人在电视台的讲解也在继续。因为李小强一直下得不错,两位讲解者也讲得很嗨,时不时听到他们妙语珠连。

到下午接近5点钟,两人也渐渐讲到本局胜负的关键之处。

徐:“华老师您看黑棋这手棋。。。”

华:“李石佛这手棋,根据研究室研究应该是失误了,就算不说失误,也应该算是比较明显的缓着。”

徐:“可我刚看到这手棋的时候,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手棋啊。”

华:“呵呵,别说是你了,当时在研究室里面,大多数高手看到这步棋时候都没有什么感觉,更准确的说,大家都是看到小强后面的招法,才意识到李石佛可能出现缓着。”

徐:“好的各位棋迷朋友,大家现在就来看看小强是怎样追究黑棋的责任。。。”

徐颖在棋盘上摆上后续变化:

“。。。华老师,您认为这里的得失如何?”

华:“这个局部下完,我认为小强已经胜利在望,他距离最后的冠军已经近在咫尺。”

徐:“华老师您这样乐观啊?我记得我们来讲棋之前,棋局刚刚进展到这里,可那个时候研究室的判断:认为虽然是白棋好下,但优势也是很有限啊。”

华:“徐颖你是不知道,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马小飞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徐:“哦?马老师是怎么说的、您转述给大家听听。”

华:“关于围棋比赛的胜负,马小飞曾经有个一段很精彩的评述:他说比赛都是人下的,只要是人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