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道题是小猪比青青快一点,不准撒赖,就是小猪快一点。现在是二比一。快点快点,准备好没有,现在开始计时。”

刘二看到李小强推门进来。

“老大来了,刚才找你半天没找到,快来盯住青青。他刚才还想撒赖,哼!”

李小强笑了笑。已经“荣升”老大的他向自己的“小弟”们走去。

比赛中的用时缩短,平时的闲暇时间也就多了起来。在座的都是棋手,很自然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游戏也大多和围棋有关。平时大家也在一块拆拆棋,做个死活题什么的。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喜欢上了比赛做死活题的游戏。给出的死活题难度都不大,孩子们基本都能做出来,比的就是比做棋的速度。这样的游戏和围棋水平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比反应速度。

大家发现这样的比赛还非常刺激,非常好玩,比下一盘沉闷的棋刺激多了。用时又短,也没有什么胜负上的压力。教练们也对孩子们这样的比拼持乐见态度,甚至主动担当裁判。一时间大为风行。

这样的比拼像罗神猪这类平时很机灵,反应敏捷的孩子优势很大。李小强这样的人完全不是对手,后来大家公认的,这样做死活题速度最快的就是罗神猪和刘青两位。像常韧圣和周大洋他们要差上一筹。李小强的速度连中等都排不上。

最开始也有人找李小强比拼。李小强恼羞成怒之下随手摆出几个死活题叫别人做。李小强对“天龙图”一直没有丢下。来京城因为携带不方便,就带了一些手数少的死活题来训练。因为这一两个月来李小强一直沉浸在围棋世界里,所以这样的死活题在脑子里印象都很深。

教练们对李小强随手摆出的死活题很感兴趣,纷纷上来围观。咋一看题目很简单,就十几个子。深算下去却发现头绪非常多,难度很大。解一道题都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甚至一度认为李小强“失题”,解开后才发现是好题。于是这些李小强随手摆出的题目作为“最高等级的题库”在赛场流传。

有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罗神猪突然人品爆发,只花了不到10钟就解开了一道题。在大家的啧啧称赞声中,罗神猪洋洋得意的问李小强在做这道题目时花了多长时间。

李小强这个时候本来就对罗神猪“羡慕嫉妒恨”,听到罗神猪居然还来“挑衅”自己。不禁打怒,“老大”的权威当然不容置疑。李小强翻翻白眼,装模作样的说到:

“嗯,我6岁做过了这道题,1;2,3;4。到现在5年了吧,让我想想,哎,时间太长,我真想不起花了多少时间。”

撂下这样一句话李小强扬长而去,留下一个让人仰视的背影。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找李小强玩这样的游戏。李小强心里得意:心说我和你们这些变态比这个速度我傻呀我,我不能下场比赛我就当庄家,我打酱油,我围观,我继续围观。。。

。。。。

走进大厅李小强发现在这个休息日,大厅里的人好像比平时要多一些。气氛也要沉闷一些。还有不少教练在对自己的队员单独指导。

李小强这才意识到比赛还有两轮,还没有结束。自己当然对后面的比赛无所谓了,可是对其他人就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说对很多人是最关键的两盘。因为这个比赛其实还是个定段赛,虽然具体的方案赛前没有明确。但很多消息灵通人士其实早就知道。在这个最后关头,名次前移两位或者后退两位意义重大。就是排名第2的邵伟刚和常韧圣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要是连输两盘,肯定在10名开外。

这个时候赛制轮数过多的毛病就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还是因为这个年代国内的围棋基础太差,发展不平衡。造成参赛棋手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年龄小的棋手,目前的李小强差不多能让两子。

李小强意识到再待在这里好像还真的有点不方便。只好又一个人灰溜溜的离开。一时间李小强真找不到地方可去,只好继续在院子里转圈。

这个时候李小强不禁想起自己的死党赵大宝。

“这个家伙,现在在做什么呢?还在下围棋吗?真想和他去家乡的那条小河游泳啊。”

接下来的两盘比赛,李小强兢兢业业的下完。继续保持全胜,以11胜0负的骄人战绩强势夺冠。在比赛中李小强显示出他在这个年龄段的绝对统治力。成为中国围棋界冉冉升起的一颗超级新星,再加上“华罗庚杯”金牌得主的光环。李小强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有了不小的名气。

李小强在比赛结束后观察了一下,“七小龙”中除了年龄最小的丁伟外,其他人都进入了本次比赛的前十名。邵伟刚,常韧圣,周大洋,罗神猪,刘青依次排在2到6为。龙江省的王三石排在第10。

赛后进行了颁奖仪式,接着颁发了职业段位证书。奇怪的是赛后并没有为李小强颁发段位证书。倒是2到10名的选手都获得职业初段称号。

李小强倒也没有什么反应,估计李小强的经验,在国内碰到这样的事情,很大可能自己“还有惊喜”,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年代在管理上的很多不规范性。李小强在静静的等待对自己的继续考验,同时也在等待自己的“惊喜”到来。

这个时候,李小强在围棋道路上的第一个门槛终于迈过。

这个时候,李小强重生正好整整一年!

64。第64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比赛结束后,李小强决定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毕竟在一个多月来,从洪城到京城,弦一直蹦得很紧。在江承华的陪同下,李小强兴致勃勃的游览了一下这个年代的京城。李小强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来过京城。最大的感觉是这个年代的自行车真多。江承华不明白李小强为什么对京城的路况这么熟悉。难道说天才果然无所不能?李小强暗自窃笑,三环以内自己还算是熟悉的。李小强一路在比较现在的建筑和后世的区别,显得兴致勃勃。本来李小强还准备去自己前世的母校看看,可惜路程太远,又不愿挤公交,只好作罢。

第2天,其他棋手都打点行装准备回家。刘二还装模作样的抱着李小强哭得稀里哗啦。李小强却没有一点分离的伤感,他知道自己只要继续在围棋这条道路上行走。那么自己和这些国内的围棋精英们,产生交结的地方不要太多。大概是感觉到了自己老大的“冷血”,刘二一把把李小强推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去祸害罗神猪去了。终于把自己的眼泪和鼻涕在罗神猪的衣服上擦干净之后,刘二挥挥手,一点都不潇洒的走了。

常韧圣走了,周大洋走了,刘青走了。李小强突然产生一个很好笑的想法:如果有一位后世的“冲段少年”穿越来到这个年代。他会有什么感觉?李小强估计他一定会大叫不公平。并强烈要求“棋童杯”推到重来。好让自己有机会过把冠军瘾。而不需要向后世那样,挤在一个个围棋道场里,为一个职业初段名额苦苦奋斗。

按照最最保守的比较。25年后的职业初段,也可以让这个年代的职业初段一先。常韧圣进入国少队后,和他后来的夫人,比他大8岁的张璇下棋,还要先放两子。而后世的一位冲段少年,如果不能达到普通九段让先水平,基本认为不太有机会抢到那20个名额之一。当然,化装参加女子比赛除外。

从这个角度上说,李小强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另类的“好时代”

现在离九月一号的开学还有20多天。自己应该还可以在京城待半个月左右。熊国涛在和“围棋四老”商量了一天后,已经连夜赶回赣源。李小强知道老人还在为自己的事奔波,李小强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激动。他知道只有自己在围棋上取得成绩,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宽慰。

李小强估计最大的坎会在自己的父母那里。李小强没有去问,也没有去想很多。其中可能会有波折,不过李小强相信自己的父母亲最终一定会同意自己下围棋。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组织上”的人,对“组织上”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李小强是100个放心。

想起自己的亲人,李小强露出一丝笑意。妈妈肯定不会知道职业围棋的残酷吧。估计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在下好围棋,完成组织任务的同时,应该还是有机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吧。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样的好事。妈妈在心里头一定很憧憬。

曾经热闹的大厅恢复了冷清。李小强在这里起步,将走向另一个大厅。那个大厅,就是目前中国围棋最顶端的存在。想到这里,尽管李小强一直告诫自己要淡定,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聂旋风的大气磅礴,马小飞的机巧百变,刘大锤的力大无穷,曹大方的理性从容,。。。这些李小强都很想近距离接触。不过在李小强心目中,最希望,最渴求的是和另一位国手的交流。

这个人,曾经是中国围棋的希望。这个人,后来成了中国围棋的悲剧。这个人的坠落,让中国围棋界扼腕叹息。这个人的故事,让后世有了种种传闻。这个人,就是钱于平。“钝刀”钱于平!

钱于平的职业围棋生涯不算太长,他的职业生涯的最高峰,只是在91年第四届“富士通杯”职业围棋锦标赛上打进决赛。这个成绩在现在看来,好像平平淡淡。但是,钱于平真的平淡吗?

他,曾经和马小飞一起被称为中国围棋的“双壁”。

他,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职业九段。

他,曾经是续聂旋风后第2位进世界大赛的决赛。并在那次比赛中势不可挡,连破日本超一流棋手。尤其在半决赛中,漂亮的完胜被中国棋手认为最难对付的小林光一。

可惜,在他的一串惊艳表现后,一切都戛然而止,他倒在登上顶峰的最后一步。他因为神经衰弱疾病,弃权最后决赛。

后世关于他的种种猜测和传言,李小强是统统不相信的,他只是病了,就这么简单。

中国梨园有句行话:“不疯魔,不成活!”西方艺术界也有一句名言:“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钱于平疯魔了,也是个偏执狂,可惜,他没有成活,也没有成功。所以他是个悲剧,就这么简单。

钱于平的外号叫“钝刀”,这个外号一点都不拉风。可是却非常的形象。他好像用一把生锈了的小刀子,左挥一刀,右敲一击,平平淡淡,大巧不工。可他的对手却遍体鳞伤,血流不止。是啊!他的这些动作,和后世的李石佛是多么的相像啊!难道他修炼的心法是和李石佛一脉相传?

李石佛的出现,让围棋界空前的重视“官子”这项技术。那在李石佛之前呢?有没有人和李石佛想到一块去了呢?钱于平,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

李小强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说李石佛这个名字,就是由于在一次比赛中,当时还是三段的李石佛,击败意气风发的钱九段。李小强当时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记住了李石佛这个名字。这一切是冥冥中注定的吗?围棋上帝没有选择钱于平,而是选择了李石佛,来告诉大家围棋应该怎么玩。

李小强来到这个新的大厅,向那个人走去。。。

65。第65章 鲶鱼

尽管仅仅是短暂的代训,罗教练还是郑重其事的带着李小强和其他国家队成员见面。其他人对李小强都很好奇,对李小强的临时加入表示热烈欢迎。李小强也很激动,他的这种情“真意切意”他人也是能感受出来的。顿时对李小强好感大增。

这个年代国家围棋队和其他专业运动队一样。中心任务就是负责国际比赛的任务。李小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借口,才能以准备中日围棋对抗赛的名义在国家队代训。没有这个借口的话,哪怕管理层对李小强再喜欢,再看好,也要考虑其他地方队的情绪。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李小强应该感谢日本棋院的指名邀请。更准确的说,应该感谢藤泽秀行,当然可能还应该感谢吴清源吴大师,不过李小强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那么多内情。

在没有擂台赛以前,对抗赛曾经是中日围棋交流的最高平台。不过有了更刺激,关注度更高的擂台赛,对抗赛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到了后来世界职业围棋比赛的创立,加上韩国围棋的强势崛起,“对抗赛”这种形式的比赛,才慢慢衰弱。后世偶然有什么以对抗赛名义举办的比赛,才真真正正的有“交流”的意味。

擂台赛的任务当然是国家队的重中之重。目前中方以3比5落后,中方还剩下4人,日方还有6人。8月底在京城继续进行的比赛,首先将由江祝久上阵攻擂,对阵已经3连胜的小林觉。

罗教练简单划分了一下平时训练的侧重点,还有比赛任务的,聂,马,刘,江四人当然是重点保护对象,其他队员当陪练。主要的陪练员是国家队另一位国手邵镇中。

为什么选邵镇中呢?这一切其实和藤泽秀行这个神棍有关。藤泽秀行曾经评价:“邵镇中是中国布局水平最好的两个棋手之一。”另一个当然就是聂旋风了。而当时普遍认为中国棋手和日本棋手的差距主要是在布局功夫上。

“陪练制度”是中国运动队的法宝之一,在这个年代,围棋队显然也有这样的传统。因为布局水平好,邵镇中作为“假想敌”当陪练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陪练制度”有利有弊,在这也就不多啰嗦。有趣的是到了后世,中国围棋渐渐强势,日韩两国也学中国棋院建起了国家队,准备学习一下中国围棋好的训练方法和特点。

罗教练还指出,这只是侧重点,国家队的其他成员也要一切以擂台赛为中心,如有需要的话,其他队员也责无旁贷。包括临时加入的李小强,当然考虑到李小强的水平,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提高。考虑到李小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指定曹大方和钱于平作为李小强的辅导老师。

罗教练他们是这样想的,曹大方棋理清晰,正好可以在这点上对李小强帮助很大。指定钱于平是考虑到李小强年龄太小,而钱于平不幸是国家队年龄最小的那位。李小强对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正中下怀,不禁大喜过望。

曹大方性格平和,面带佛相,很有长者之风。虽然这个时候的曹大方还在和另一位女子国手在谈恋爱,不过李小强还是能感受到曹大方的稳重,一副老实人模样。

曹大方在围棋上没有取得太高的成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