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的故事(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特工的故事(全)-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嗽蛏弦慌傻郊杩嗟厍卸土丁R话憷唇玻凶ね馐沽旃菀榔渖罨肪潮环治狝、B、C三大类,A类环境较好,C类是最差的,B类则处于其中。有人说也可以视A类为发达国家,B类为中等国家,C类为落后国家,其实也不尽然,可以举个例子,就拿我负责的朝鲜和韩国来说,韩国比较发达,所以自然是A类,但朝鲜虽然贫穷落后,却也是A类,而不是C类,因为朝鲜落后并不代表驻朝鲜的中国外交官的日子不好过。相反,他们的日子还是相对比较舒适的。因为朝鲜就是友好国家,这首先就保证了大环境的相对安全,而且驻朝鲜人员的生活也比较便利,过了鸭绿江就是中国,他们完全可以回国采购,而且也花不了多少钱,回家也方便。而如果要是在另外一些地方可就麻烦多了,我的那位朋友、从巴基斯坦回来的王参以前是在驻卡拉奇总领馆工作,他对我说那里的常年是45度的高温,超市里的食品几乎没有不过期的,他又吃不惯当地的饭,有那么一段只好顿顿吃方便面——可想而知,这样的馆自然是C类。
  而这位哥们儿要去的肯尼亚虽地处非洲,却差不多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条件最好的一个,属于B类。李肇星外长当年就曾在那里常驻。但所说的条件好也只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非洲国家说的,那里和大部分非洲国家一样,也横行着疟疾等可怕的疾病。得上了疟疾就会感到忽冷忽热,所以在中国南方被叫做“打摆子”,外交部驻非洲的人一般都要过“打摆子”这一关,李部长当年也打过摆子。而这位前来进行出国教育的非洲司的仁兄也没能幸免,除此以外,他还关照这位师弟,肯尼亚的地势有点高,所以刚去时要有高原反应,可能会睡不着觉,还有在外面晾完湿衣服后一定要用熨斗反复地熨,因为当地有一种叫采采蝇的虫子,会把卵排放在衣服上,如果没有熨死这些卵,等它长大一点后就会钻进你的身体里,而你却甚至可以看到虫子在你的皮肤下面蠕动。。。。。。我听得有点毛骨悚然,又正好要解手,就离开了李军的宿舍,去了卫生间。 
  我在蹲着解手时,手自然而然地摸向了自己的左脚踝处,那里绑着的枪套里有一把七七式手枪。蹲着方便时人处于不利于自己防卫的姿势,所以行动特工应该养成起码的警觉意识,这或许有一天会救你的命。枪是T机关装备部特地给我配备的,因为我在日本和台湾执行任务时都可能被拍照了,所以最好还是带着武器保证自己的安全。我有合法持枪的证件,不过是冒用另一政府机关的名义,T机关一向是在和对方协商后以这种方式给其秘密情报人员配枪的。白天上班时我很少带枪,因为在外交部里面是绝对安全的,但晚上我出门时一般都带着,抛开敌对情报组织的特工的偷袭不说,北京的治安似乎也不太容乐观,我当初在晚上执行任务时也遇上过三名假警察,但那时的武器却落后多了,只是一把小剪刀,不过我现在还是总把它放在钱包里随身携带,有时我还在皮带上装上一把皮带刀,这种刀非常方便拨出,一直是我的最爱,不过这不是T机关给我配备的,是我在上高中时花九块八毛钱在商店里买的,商品标签上写的是“绅士刀”,外型的确很漂亮,我也一直保存着它。
  2003年11月27日19:20——北京时间
  韩磊坐在小饭馆里观察着胡同口的情况,但目标仍然没有出现,他也没指望这么早就能看见他,因为他才进楼二十多分钟,而韩磊进了饭馆后要了瓶啤酒和几盘小菜,慢慢地饮了起来,他为了跟踪目标四点钟时就吃过饭了,所以现在只是喝点小酒。喝酒让韩磊想起了杀人——他在武警部队时曾杀过人,因为当时驻地还没有实行完全由法警执行死刑犯枪决的任务,所以这样的任务一般都由武警部队代劳,韩磊亲自毙过犯人。他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次执行枪决任务时他喝了不少的酒,因为这样才能让他有胆子开枪。但后来他慢慢就习惯了,退伍后又替台湾军情局要过几个人的命,都是近距离用无声手他或匕首解决的,那时他发现自己在近得甚至能看清对方有多少根眉毛的情况下杀死一名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时竟然是如此的从容,而今天他可能又要这样做了。
  2003年11月27日19:36——北京时间
  我回到李军的宿舍后,那位非洲司的哥们儿仍在讲肯尼亚的事儿,说他在肯尼亚的第一年里很惨,因为当时的大使管理得很严,对出入使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搞得他整天是一种做牢的感觉,不过第二年换了大使情况就好多了。
  李军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行了,我们别再谈这些郁闷的事情了,现在还不太晚,要不咱们去酒吧边喝边聊?小彭要走了,咱们一起喝点儿吧。”
  他的同屋和那位仁兄一听,觉得是好主意,马上同意了,还问他去哪个酒吧好。李军说:“后海的酒吧环境都不错,而且晚上后海那边的确很漂亮,离咱们这儿又这么近,走一会儿就到了,要不现在咱们就走吧。”
  后海让我想起了当年和泽华在那里的浪漫情怀,时间过得真快呀。当我还在考虑是不是和他们一起去时,李军一把拉住我说:“咱们快点走吧,从胡同的另一个口出去,一会儿就到。”
  于是我们下了楼,出楼门后向右拐,从和我来时相反方向的那个胡同出口走了出去。
  2003年11月28日16:52——北京时间
  又快下班了,又忙了一整天,晚上可能还要加班,不过量倒不大,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完成。昨天晚上和李军他们玩到十点多,稍微喝了点酒,喝完后我就打车从后海直接回到了南配楼。
  今天下午工作时倒闹了个小笑话,本来处长要我去机要局送件,并告诉我楼下院内的一个小白房子的后面就是机要局,到了地方顺着它后面的楼梯上去就行了。我下了楼后看见一个小房子就顺着它后面的楼梯上去了,但问题是外交部的院内共有两个外表看起来一样的小白房子,我错上了另一个。我推门进去后,见里面还有一道门,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打印出来的字----“请随手关门,防止苍蝇飞入。”这倒让我觉得奇怪了,怎么外交部的机要局保密措施比T机关的机要局还要严密得多,连只苍蝇也不能飞入?太夸张了吧,但等我推门而入时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外交部食堂的厨房所在地。我赶紧出来奔向了另一所小白房子。
  从那里回来后不久,别人又告诉我政工参赞找过我,我马上又去了政工参赞那里。在亚洲司只有司长,主管干部事务的副司长和政工参赞知道我的真实身份,连处长也只知道我是个特殊身份的人物,而不知道我的具体身份,只是照规定给我的工作提供便利罢了。而一般情况下,如果外交部觉得有什么关于我的事要和T机关沟通并且需要通知我的话,往往都是政工参赞先直接找我,因为他是负责政治工作的。外交部各司的政工参赞的地位是低于司长和副司长的,不像T机关那样,政委和局长是平级的。
  我原以为会是什么和T机关相关的事,到了却知道原来是政工参赞想让我当司保卫委员,外交部各司里都有不少这样的兼职性职务,如保卫委员、青年委员,电脑联络员,读书会联络员等,让我担任保卫委员估计是考虑到我的背景,我当时就同意了,但这保卫委员并不是负责什么武装保卫之类的,说白了无非就是做些跟防火等有关的事情。
  回到办公室后我又跟那位“哈韩”的女孩聊了几句韩语,她说我进步很快,那当然,我昨晚从酒吧回来后还回到办公室用电脑看完了张东健和元彬主演的韩语原版片《太极旗飘扬》呢,现在外面卖原版韩语影碟的也不少,学习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谈参改好之后,我就把它交到了处长那里,然后回到办公室等待——外交部的加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静态的加班,也就是说,在加班的大部分时间里你不是在忙碌地做某些事情,而是在等领导们的层层审批——机关里大都如此。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忙里偷闲,上了一会儿网。在部里我一般都是上外交部的内部网的论坛,上面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毕顿”的人比较有趣,言语犀利又不乏幽默,还经常使用大量的哲学名词和理论,很受外交部的网友们欢迎。我也申请了一个网名,没事儿的时候也总跑到上面灌水。其实外交部里有些人还是蛮有秘密工作的头脑的,有个人发了个贴子,内容是如果他是恐怖分子,他将如何袭击外交部。他的方案还蛮有创意——在外交部每天早上班车发车的地方上车,只要交上五元钱,就可以骗司机自己是新入部的,然后乘车进入外交部。进楼后再坐电梯到设在第X层的外交部卫生所,因为从那里可以穿行到最要害的机要局,然后经过。。。。。。(具体措施不方便说出来)搞掉机要局的天线。。。。。。。(后面的省略)——---可见这个人还真有点想法。别人在回的贴里居然说外交部里暗藏着狙击手,专门保卫这些要害目标,暗藏着狙击手我倒不知道,倒是知道至少暗藏着一名T机关的行动特工,如果他看见有人来破坏外交部的话肯定会出手的。
  2003年11月28日16:55——北京时间
  韩磊再次来到了外交部南门对面的那个观察点,今天是他第三次来跟踪目标了,前两天都没有得手——昨天他一直等到饭馆打烊也没见目标出来,只好到外面隔着马路向对面的胡同口监视,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是东城公安分局,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还真不容易下手,韩磊算计着。
  一直等到将近十一点钟也没见目标出来,韩磊认为目标要离开的话还是会从这个胡同口出来的,因为公共汽车站是在这一面的,而现在这么晚了,连公共汽车都没了,看来目标是今晚住在了这里或从别的路线离开了。韩磊只好又一次徒劳而归了。
  但今天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在今晚除掉目标,哪怕要冒一点风险。今天是第三天了,事不过三,如果这了三天了仍没有得手潘境原那边肯定会发火的。
  第十五部分 带枪的外交官(三)
  2003年11月28日17:28——北京时间
  我很快便打清了处长改过的稿子,因为这次他没有做多少改动。他看了我打清后的稿子后说基本上没什么可改的了,我可以去休息了。我想起来要到一层的图书馆去看看,里面有不少期刊,于是便坐电梯下楼了。
  走进了那个微型图书馆后,我拿起一本杂志坐下来阅读,但这时手机响了,是王参打来的,他要我今晚去他家玩,他家刚刚搬到了新地方。以前他一直是住在外交部在方庄的房子的,但儿子从国外回来后给他们老两口在积水潭买了套不错的房子,他们刚搬过去。我说今晚可能要加一会儿班,他说无所谓,他整晚都在家,就他和老伴两人,我去之前给他打个电话就行了,他到时候会到积水潭地铁站出口接我。我今晚也没什么日程安排,所以就欣然同意了。
  2003年11月28日17:31——北京时间
  目标在韩磊的视野中出现了,他从南门走出,向南配楼的方向走去,手里还拿着一本书。韩磊跟了上去,但仍然不方便下手,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楼里有不少刚下班回来的外交官,无法神不知鬼不觉地送这个人上西天。
  但好在目标进门后马上又出来了,韩磊装作没事的样子向别处望去,等目标走过后韩磊转身跟在他后面时了电梯,电梯里还有一个小伙子,看来和目标认识,他问目标去哪里,目标说去积水潭那边玩。好,机会来了。
  2003年11月28日18:01——北京时间
  我一从积水潭地铁站出来就看见了王参,然后跟着他到了他家。他家的房子的确不错,三室一厅,看来他儿子在国外没少挣钱。
  他老伴也是部里的,在领事司。他们特地等我来才开饭,他们的儿子又回美国了,可能是他们在心理上希望有个小伙子陪着他们吧。
  吃完饭后,我们一边看新闻一边聊天,王参对我说:“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很有想法,昨天我们处又一个小伙子辞职了。”——-这在外交部很正常的,每年都要有几十名工作人员辞职,一般都是去外企挣大钱,所以外交部里年轻人的流动性非常大,一般一个办公室的年轻人每一年都要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是辞职了,有的是驻外去了——刚入部的年轻人的工资都在一千三百元左右,这样的工资在北京是根本买不起房子的,北京的房子是天价,就连外交部自己内部正在筹建的宝成花园也在三千八一平左右,仍然是这些年轻的外交官们无法负担的,所以大家便选择驻外挣钱,因为海外津贴一般在几百美元左右,这样一来,驻个四年以后回国倒可以付个首期,但前提是在驻在国要省吃俭用,因为这几百美元在发达国家几下子就花光了,在落后地区也未必就能省多少,因为像非洲那样的国家连蔬菜都要进口,所以价格反倒更高,开销一样很大。
  这样一来,外交部里的年轻人就像军营里的士兵一样,总是在不断地更换着的。而且由于外交部工作的特殊性,很可能两个人一起参加工作来到外交部,但却这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次面,因为外交部的干部是要在国内和国外轮岗交流的,有可能你在国内的时候他出国常驻去了,几年后他回国了,而你又驻外去了,等你回来时他又出去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外交官一般都是在国内呆几年,再去国外呆几年,然后再回国几年,之后再一次出国常驻的,一个人如果在外交部干一辈子的话,一般来讲至少要驻外三次的。
  王参和老伴是经部里的同事介绍认识的,因为当时急着要驻外,所以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内部婚配率高也是外交部的一大特色,同样是由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来讲,我在美大司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据他统计,他们司的男同志里一多半人的爱人都是部里的,其他的也有不少是在部属单位或其他可以驻外的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