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演义.前后七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辟演义.前后七国-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网,自远走高飞,断不搜求近地。”太子平道:“近地纵不搜求,亦须隐僻 
  方可安身,不知何处为妙?”郭隗道:“此处不到百里,玉田界内有一座无 
  终山,甚是幽僻。山中又地广人稀,又逶迤曲折,老臣有一故友,隐居其中, 
  从无知者。殿下可同老臣速速换了贱服,扮做穷人,逃往他家,埋名隐姓藏 
  匿几时,以待子之之变。”太子平道:“既有此处,便宜速往。”随即换了 
  衣帽要走。郭隗想了一想,又叫一个近侍穿戴了太子的衣帽,骑匹马,用袍 
  袖将面掩着,飞跑出南门,假做逃往齐国之状;又吩咐他,去到百里之外无 
  人处,可将衣冠脱下放在一处,悄悄走了回来。又吩咐一个近侍道:“倘有 
  朝旨来拿,可说早晨闻命,已同郭太傅入朝请死矣。”吩咐毕,方暗暗同太 
  子逃去。正是: 

            身当勿用只宜潜,事急时危责用权。 

            大抵英雄百炼出,莫将儿女漫相怜。 

       大手与郭隗逃走不提。且说子之口虽说要收太子监禁,然犹未行,当不 
  得鹿毛寿催迫道:“臣昨日所言太子之事,莫非忘了?此乃大事,不可看轻。” 
  子之只得传旨,着殿前一个侍卫将军去拿旧太子平,立时见驾。将军领旨, 
  出朝飞马而去,到了城外住处,忙打入门去,传旨拿人。早有几个旧近侍回 
  复道:“太子早晨闻郭太傅传来之信,随即入朝请罪,去久矣。”将军只得 
  将此情复命。子之道:“既来请罪,为何不见?”鹿毛寿奏道:“必是隐藏 
  在家,将此言搪塞。”子之听说隐藏,又传旨着侍卫领兵一队去搜。将军领 
  旨去搜了一遍,又来复命道:“各处搜寻,并不见太子,想是走了。”子之 
  尚未发言,鹿毛寿早又奏道:“这太子平,大王拿他的令旨尚未曾下,他己 
  预知逃走,则此朝中他的奸细不为少矣。大王若不早除,后来为祸不少。” 
  子之听了,因大怒道:“小子这等可恶!料逃不远。”因传旨,令各营兵将 
  分头去赶。早有人报知,看见太子飞马掩面跑出南城去了。因飞马去赶,赶 
  到百里之外,忽见太子的衣冠放在一个庙中,因取了回来,复旨道:“定是 
  逃往齐国去了。”子之又差人去赶,直赶到交界地方,哪里有些影子。有司 
  不得已,只得行文俟查。正是: 

            搜尽山边与水边,无终咫尺却安然。 

            慢夸妙计能藏隐,还是天心不绝燕。 

       子之君臣,果是有头无尾,搜了些时见搜不出,也就搁开。却是燕王子 

① 谗谮 (zèn)——说坏话诬陷人。 

… 页面 219…

                                                              ① 
  孙,见捉拿太子平,俱不自安。太子平有个庶出之弟叫做公子职,见太子、 
   已逃,恐祸及己,也暗暗地出奔到韩国去了。自诸公子一奔,齐、秦、赵、 
  魏众诸侯,皆:闻知燕王哈让位子之之事,并子之为君无道,俱愤愤然大不 
  能平。只因诸侯愤愤不平,有分教:得之内,失之外;利其国,丧其身。不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① 庶出——旧时妾所生子女。 

… 页面 220…

                  第三回 命将兴师为贪邻利见君诉苦盖悔前愈愆 

        诗曰: 

              自开齐国便开燕、何故贪心要占全? 

              易水何尝无社稷,临淄亦自有山川。 

              朝成晚败君传舍,东夺西争民倒悬。 

              到得大家追悔日,涕垂如雨也徒然。 

        话说周赧王元年,正值齐宣王在位,闻知燕国大乱,百姓不宁,因聚群 
  臣商议道:“燕乃万乘之国,兵精卒悍,在齐之北。寡人虽与他质子通好, 
  名虽邻国,然彼此蓄谋,乘衅观变,实系敌国。今幸彼私相让位,臣民不服, 
   以致国中大乱,正乃败亡之机。我欲乘此取之,不识群臣以为何如?”有几 
  个老成的臣子说道:“燕国君臣虽一时无道,自乱其国,然实周天子分封之 
   国,若乘隙而灭之,恐天下诸侯不服,又起刀兵之渐。况闻子之勇不可当, 
  党羽甚众,倘一时胜败不测,兵连祸结,岂不又开邻国之衅端?莫若俟其多 
  行不义,势必自毙,然后再作图谋未为晚也。臣等愿大王姑且勿取。”又有 
  喜功之臣出位说道:“此迂谈也!识时务者方为俊杰。燕与齐地土相接,我 
  不取他,他必取我,但恨无其机。今幸彼国君民内乱,乃天亡燕兴齐之大机, 
   岂可坐失而为他人取之?愿大王速速选一上将,领兵一二十万直取燕都。子 

                            ① 
  之虽勇,然民心恫怨 ,欲背已久,不过一匹夫之勇,定可擒获。无论得其地 

                                                                            ② 
  土以展齐疆,即燕数百年所积的金玉玩好,并燕都粉白黛绿之女子,辇而致 
  之齐,亦大王一时之快心事也,且使天下诸侯闻之,莫不畏齐之强矣。臣等 
  愿大王急急取之。”齐王闻言大喜道:“此论正合寡人之意,但不知诸将中 
  谁人敢去破燕?”声还未绝,只见班部中闪出一人,拜伏阶前,奏道:“臣 
  虽不才,愿领大王之命,帅兵直抵燕都,亲擒子之,解赴临淄,听大王正法。” 
  齐王举目一看,却是将军匡章,因也说道:“燕,强国也。子之,猛贼也。 
  将军不可轻视。”匡章道:“燕国强,今已瓦解;子之纵勇,不过独夫。敢 
  请为大王破之!”齐王又问道:“将军既许破燕,须用兵几何?”匡章道: 
   “兵在精不在多,只须发兵十万与臣领去,便足纵横于燕而无敌矣。”齐王 
  壮其言,满心欢喜,就出兵符,发兵十万,加匡章为上将军,前去破燕。正 
  是: 

              土地人民劫欲心,因而乘隙去侵人。 

                ③ 
              揆 之封建先王意,几个扶危与恤邻? 

        匡章既受了王命,领着十万大兵,便择吉出师,径往清河、渤海进发。 

                                       ④ 
  欲震惊邻国,先草了一道檄文 ,打到燕都,一以正讨罪之名,一以扬兵威之 
  盛。那檄文上写得分明道: 

              齐国上将军、兵马大元帅匡章,为擅更王制、轻弃祖基,兴师讨罪事:窃闻天子分 

        封,盖念元勋之不可及;诸候立国,实承祖业之所应传,莫不父亡子袭,以正人伦;即或 

① 恫 (dōng,音东)怨——痛苦怨恨。 

② 粉白黛绿——也作粉白黛黑,专指好的妆饰。典出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 

居。” 
③ 揆 (kuí,音葵)——揣测。 

④ 檄 (xí,音习)——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典出《史记·张耳陈性列传》:“此臣之所 

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 页面 221…

        弟嗣兄终,犹属宗派。国遍九州,孰能少越?年经八百,谁敢不遵?从未有败伦伤化如燕 

        王哙、燕贼子之者也。燕王哙,稽其世系,受封易水,虽召公夷之子孙;察其所为,让位 

        匪人,实众诸侯之叛类。废王制为不忠,不忠则是人皆得而诛之;斩祖基为不孝,不孝则 

        无国不可杀也。况子之乱臣贼子,又碎尸万段不足尽其辜者也,齐乃桓公之后,伯业之余, 

        敢不重展先猷,以兴仁义,大张杀伐,用竖义旗,复天子之威灵,泄神人之怨愤!王师堂 

                                                                                  ① 
        正,当其锋势必倒戈;恶贯满盈,不及战亦须授首。但恐党恶者逆天,慎勿噬脐而后悔, 

        革心者免祸,尚可保命于先机。不忍过残,故尔先檄。 

        檄文一路行来,早有人报知燕国。鹿毛寿闻信,十分着忙,立时报知子 

                        ② 
  之道:“大王践位之初,我曾劝大王发使通知列国诸侯,告以让位即位之事。 
  既贺诸侯,诸侯自来称贺。诸侯称贺过,便已定诸侯之体,纵有征伐,不无 
  可救。大王恃强,苦苦不听。今齐王遣臣匡章,兴师十万前来问罪,檄文打 
  来,便不以诸侯视大王,只称乱臣贼子矣。不日兵必压境,却将奈何?大王 
  须早为之计,或令何城坚守,何郡护持,再着何将前去迎敌,勿使临期手慌 
  脚乱。”子之笑道:“贤卿何胆小如此?寡人既有为君之才,自有为君之福。 
  况燕地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兵精粮足,匡章小竖子,领十万兵便敢入我 
  燕境,如驱羊入虎穴,自送其死。沿边郡城者,有原戍之兵,便可拒敌,何 
  必再加兵遣将以示弱?”鹿毛寿道:“大王高论,只知其大概。然臣闻兵骄 
  者败,宁可过慎,不可疏虞。望大王还添兵守护为良策。”子之又笑道:“前 
   日市被作乱,贤卿也是这等惊慌,被寡人只一槊。便已丧其性命。今匡章之 
  来,又何以异此?”鹿毛寿道:“大王若有此论,便失之远矣。市被不过大 
  王之一将,所率不过部下干余人,故为大王所诛。今齐乃万乘之国,匡章乃 
  大国上将军,兵满十万,潮涌而来,大王岂可小视?”子之道:“既贤卿如 
  此小心,便依卿所奏,着大将贾雷领兵五万前去迎敌,自万万无失矣。”又 
  传旨:凡敌所临之城,皆添兵戍守,若有疏虞,罪在不赦。 
        令旨一出,贾雷早奉令率兵五万,前往清河、渤海一带去矣。鹿毛寿又 
  奏道:“燕都虽云防守严谨,但当此兵马交加之际,大王亦宜传令,着意加 

           ③ 
  倍紧饬 。”子之笑道:“齐兵纵插翅也飞不到此,贤卿何须过虑?有寡人在 
  此,即有不戒,寡人尚力足当之。”遂不听鹿毛寿之言,竟欣欣然还宫去荒 
  淫酒色矣。正是: 

              贪图富责千般巧,酒色临身一味浑。 

              不是此中心诱去,为君何以死于昏! 

        鹿毛寿初意劝燕王让位,实看得子之勇猛过人,又有谋略,各诸侯定不 
  敢来侵伐;且身助子之篡位,自然宠幸听信,可以常保富贵。不期子之篡位 
  之后,一味荒淫酒色,全不以国事为心,自诛了市被之乱,一发看天下人不 
  在心上。今齐兵压境,只作罔闻,鹿毛寿未免心慌,苦口进谏,他又退入宫 
  去。此情此苦,无门可诉,只得闷闷地走入文华宫来,朝见旧主燕王哙。 
        这文华宫原有宦官把守,不容一个臣子进去。惟鹿毛寿,宦官知他是子 
  之一党,故不拦阻,任他入去。鹿毛寿到得宫中,看见燕王哙凄凄凉凉在殿 

                                                                      ① 
  上坐着盹睡,旁边虽有几个近侍宫人伺候,却败残色敝 ,无一点火色。鹿毛 

① 噬(shì,音是)脐——比喻后悔不及。脐在腹部,自食不及。 

② 践位——帝王即位。典出《孟子·万章上》:“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③ 饬 (chì,音赤)——准备,整顿。 

① 败残色敝一衰落、凋残,容貌下佳。此处指宫人。 

… 页面 222…

                         ② 
  寿看了,不胜嗟悔 ,因上前朝见道:“旧大夫鹿毛寿朝见,愿大王千岁,” 
  燕工哙昏沉中忽听见有人说话,忽然惊醒,惟抬头定睛一看,认得是鹿毛寿, 
  心中不觉酸楚起来,因噙住眼泪问道:“鹿大夫何得至此,莫非梦中么?” 
  鹿毛寿奏道:“非梦也,臣实在此朝见。”燕王哙听说非梦,定了定神,方 
  正色说道:“寡人虽已让位,与大夫尚是旧君臣,何许多时竟不一见,今又 
  为何忽然至此?”鹿毛寿道:“一向非臣不来,臣因念大王让位者,喜静摄 

                                                                           ③ 
  也,既已静摄此宫,自朝享逸乐,暮展闲情,以快大王宿昔之心矣。臣若时 
  时朝见,岂不惹大王之嫌,故忍而不来;又兼国事忧心,久无闲暇,又忙而 
  不能来。”燕王哙道:“大夫既是这等说,为何今日又来?”鹿毛寿道:“臣 
  昔日苦劝大王让位者,盖误听苏代之言,以子之为圣贤也。今见其一味酒色, 

             ④ 
  满腹骄矜 ,国事全不料理,民情全不体贴,以至兵连祸结,连年不休。臣苦 
   口谏诫多番,竟塞耳不听。目下齐兵临境,民心倒悬,他全不在意,只怕大 
  王一番让位圣心,让非其人,要被他辜负了。困他所为不义,恐怕奉敬大王 
  不能尽礼,故更偷暇来朝见大王问个端的。不知大王退居于此,果能享用遂 
  心么?”燕王哙见问到伤心处,不禁扑簌簌堕下泪来道:“寡人承先王之封 
  疆;燕山易水二千余里,何所不有?乃贪为君之乐,而畏为君之劳,又因闻 
  大夫之 ‘良言’:‘让位无为君之劳,而常享为君之乐,且得尧、舜神圣之 
  名。’故信以为实,遂废太子而不亲,舍臣民而独处,所望者为君之乐也。 
  谁知自入此宫,令不能行,言无人听,要衣不衣,思食不食,六宫之锦绣绝 

                                                                  ① 
  观,朝夕之笙歌罢响,每夜止对着几个老宫人作糟糠之伴,每日止同着几个 

                                          ②                              ③ 
  衰近侍为故旧之欢,苟全此犬彘 不如之性命,苦度此囹圄尤甚之残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