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句玩笑话,逗得一阵哄堂大笑。这时,苏振奇才有空儿跟石大夯握手。他激动地说:“大夯同志,我代表县委谢谢你。感谢你和你的儿子给全县农民带了一个好头,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石大夯心里热呼呼的,谦虚地笑笑:“这是我应该做的,谁让咱是党员呢。”
  九点整,县委书记苏振奇宣布现场会开始。首先由党支部书记韩正忙向各级领导汇报村里工作,特别表扬了石大夯一心一意为集体,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事迹。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石大夯精神矍铄地走上主席台。他站在麦克风前,激动得含着泪花,扯开嗓门说:“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村的乡亲们!其实,我石大夯并没做什么。做的这点事,也是我这个老党员应该做的,不值得各级领导这么表扬。现在咱们富了,不愁吃不愁穿了,钱包也鼓起来了。如果要感谢的话,应该感谢邓小平,感谢党中央。希望大家记住这四个大字!”
  他说着抬起头来,向远处一指。人们随着他的手望去,只见那高耸入云的水楼子上雕刻着四个大字——饮水思源。他接着说:“如今我们的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凭啥?全凭党的政策好,邓小平领导得好。饮水要思源呀!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我们今天;没有邓小平同志的指引,我们就不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我们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永远走邓小平指引的道路!”
  哗地一阵掌声骤起,久经不息。这掌声代表着人们的心,代表着千万农民的愿望。
  接下来是县委书记苏振奇和鲁子凡讲话。他俩都没稿子,就事论事地信口讲来,人们更感到情真意切,赢得了阵阵掌声。
  领导讲话之后,县委书记苏振奇和镇委书记乔硕大,抬着一块儿黑色人造大理石牌匾,恭恭敬敬地赠给石大夯。上面镶刻着“造福桑梓”四个金字。这是县委、县政府送的。散会后,人们簇拥着这块牌匾,敲锣打鼓地送到石大夯家。苏振奇和乔硕大亲自挂在他家的大门上。
  石大夯满脸堆着笑,比中了还风光!
  这时,苏振奇发现石大夯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挥洒自如,遒劲有力:小康万户怀党泽山高水长平畴千里荡春风年丰人寿横批是:衷心祝愿苏振奇脸上笑模悠悠地看着读着,不住地赞美:“好啊,妙啊,真是副好对联。”
  乔硕大看着,皱着眉头认真琢磨着,佩服地点点头道:“这对联对仗工整,构思严谨,内容也很好。只是这横批……”
  “这横批咋啦?”
  “好像不相配呀!”
  苏振奇知道乔硕大还没看懂这副对联,更没看出这副对联的巧妙之处。便启发说:“老乔,你把这横批和对联首尾四个字连到一起念念。”
  苏振奇这么一指点,乔硕大忽地明白了,惊喜地道出:“衷心祝愿小平长寿!”他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把‘小平长寿’四个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再配上这横眉,充分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大夯,你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大夯说:“我可没这本事,是平安琢磨的。”
  “是你的意思吧?”
  大夯点点头:“平安问我写什么?我张嘴就说,‘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咱庄稼人不会花言巧语,实话实说。”
  经苏振奇这么一点拨,人们才看出了名堂。一个个砸着嘴赞不绝口,纷纷念着:“衷心祝愿,小平长寿。”
  给石大夯挂完匾,接着举行自来水开闸放水仪式。这个仪式,正忙和晚来是准备剪彩的,大夯说啥也不同意,他说:“那么一块大红绸子,剪成一截一截的,多可惜呀!再说,剪不剪彩照样放水。”
  正忙觉着这是体面事,让鲁子凡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剪彩,有重大意义。为了不让石大夯生气,口头上说不剪彩了,仍做着剪彩的准备,等县领导和鲁子凡来了,商量商量再说。
  在这个事上,鲁子凡支持了石大夯。他说:“大夯说得有道理。咱们还是多干实事,少摆花架子。”因而就没有剪彩。只是由新老两代支书共同主持了这开闸放水仪式。
  一切准备好之后,石大夯走到麦克风前,大喝一声:“开闸,放水!”
  韩正忙和石晚来使劲把那闸门拧开。顿时,水楼子里的清水流进家家户户。
  人们疯了似的往家跑,打开自来水嘴儿。
  石大夯家来水了。
  李月萍家来水了。
  何春秀家来水了。
  丁步堂家来水了。
  全村家家户户的自来水都来水了……
  清清凉凉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了各家各户。人们不顾自来水凉,舀一碗就喝。这是党的雨露,好甜!好甜!
  人们喝着这清凉的自来水,耳边响起了石大夯的声音:饮水思源,牢记党的恩情,永远走邓小平指引的道路!
  全村上下,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开闸放水之后,接着是参观石大夯和李月萍的大棚蔬菜。昨天,平安和歌今就来了,帮助二老提前把大棚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因为天气太冷,这么多人不能进去。那样出出进进,会降低棚内的温度,不利于棚菜的生长。每个乡镇只好派一名代表进去参观。各村的干部因看不到,深感遗憾。苏振奇说:“以生产为重。如果有兴趣,你们还可以来嘛!”这样,才说服了人们。
  外面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大棚里却春意盎然,温暖如春。那一畦畦韭菜、芹菜,虽然挤得密密麻麻,却长得崭绿。芹菜已经长了尺把高,韭菜长了半尺,春节上市绝没问题。一棵棵黄瓜都结了果,少的一两根,多的三四个,一根根顶花带刺,上面还挂着露珠呢,谁见了谁口馋。
  有人问:“韭菜和芹菜这么密,一棚能收多少斤呀?”
  平安说:“这两种菜高产,一棚少说也能收五六千斤吧,一斤卖八角不成问题,五八四千元哩!”
  人们惊叫起来:“哈,赚这么多呀!”
  有人问:“黄瓜哩?”
  歌今说:“黄瓜的产量不如芹菜、韭菜高,但它的价钱贵。”
  “一斤能卖多少钱呀?”
  “按现在的行市,一斤最少卖二块五,一棚少说也收四五千元。”
  人们羡慕地咂着嘴,后悔自己保守,决心明年也种大棚菜,纷纷问着管理技术方面的事。石大夯和李月萍内行地向人们介绍着。
  鲁子凡和苏振奇、乔硕大、安文稳议论着:“这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啊,应该大力推广。”
  苏振奇问平安:“明年在全县推广怎么样?”
  “没问题。”平安蛮有把握地说,“今年咱县不仅种了这五十个大棚蔬菜,而且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树立了样板,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下定了决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苏振奇问平安:“在这方面,你还有什么想法?”
  “为了在全县推开大棚蔬菜,我建议县里成立一个蔬菜技术推广站。我毛遂自荐当站长,鲁歌今当副站长。”
  鲁歌今羞红着脸说:“我可不是农大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胜任不了这么重的担子。”
  鲁子凡插嘴说:“瞧,我闺女还挺谦虚呢。”
  苏振奇说:“平安同志的建议很好,回去后我们立即研究,尽快把大棚菜在全县推开。”
  参观完后,苏振奇和鲁子凡要走。石大夯拦住说:“这哪行呢!天快晌午了,怎么能让领导饿着肚子走?到我家吃饭去。”
  苏振奇说:“大夯同志,你的盛情我领了,但必须走。下午地委开会,饭前必须赶到。”
  既然领导有事,大夯也就不再勉强,但执意要把老鲁和乔硕大和安文稳留下。鲁子凡对乔硕大说:“既然老伙计对咱真心实意,咱就不走了。你又没有什么急事,走,吃饭去。”
  把苏振奇送走,石大夯、正忙、晚来和平安、歌今簇拥着鲁子凡和镇领导,来到石大夯家。秋荷和晚霞早已把喝酒的菜摆上了桌,见人们来了就迎出来让座。大伙儿让鲁子凡坐正座,也就是冲鱼头的那个座位。老鲁就推让大夯:“今天你是主角,理应你坐上席。”大夯说:“你是远来的贵客,又是老领导,这个座儿非你莫属。”推让半天,还是让鲁子凡坐在了正座。
  接着,就开酒。正忙问:“鲁书记,今天我听你的,你说喝什么酒?”
  “你们知道我很少喝酒,但今天特别高兴,说啥也要喝两杯。”鲁子凡说,“对酒我了解不多,你们说喝啥就喝啥吧。”
  见老鲁不说,就让乔硕大点酒。乔硕大也不客气,爽快地说:“依我看,咱就喝老白干。别看是本地酒,在全国却享有盛名。人们称这酒是‘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啊!”
  一提起老白干,鲁子凡就来了精神。他问晚立:“你成天喝这酒,知道这酒的历史吗?”
  晚立摇摇头说:“这我说不好,只知道它上过国宴。”
  鲁子凡说:“咱这酒啊,产于汉代,到唐代就名扬天下了,明朝就成了国宴酒。不是有这么一首诗吗?‘汉时滏阳产佳酿,唐代天下美名扬,明朝国初称上品,今日开坛十里香’。”
  安文稳说:“我不大能喝酒,可我知道这酒劲儿大。有诗说‘酒仙能饮白干酒,诗圣不再醉他乡’!”
  晚来说:“安镇长,你说的那是六十七度。现在有三十八度)、四十七、五十八、四十一度,产品不断更新,增加了不少品种。最近又出了精品三十九度,号称‘老白干王’。在北京各大饭店,外宾们都抢着喝哩。”
  “你们大概没喝过‘老白干王’吧?真不愧是精品。”鲁子凡说,“这酒不仅味香清雅,醇甜柔和,而且谐调爽口,饮后余香无穷。”
  老鲁这么一说,大吊了人们的胃口,都说:“今天咱就喝这‘老白干王’!”
  因为这酒是新产品,刚上市不久,产量不高,现在只供应各省市的大宾馆和招待处。老鲁问:“晚来,你家有这酒吗?不一定有吧!”
  乔硕大和正忙都没喝过这酒,觉得老鲁这回叫了短。不料晚来说:“鲁伯伯,这回你还真没叫了短。我听说出了这酒,就特意托人卖了一箱。前天招待江苏的一个客户就用的这酒,真不错啊!”
  乔硕大听说有这酒,一下子来了精神,把胳膊一捋说:“快拿来。”
  晚来从屋里拿出酒来,这酒包装挺精致的,都争着看。乔硕大不耐烦地说:“别看了,喝吧。”晚来就赶紧给人们斟酒。斟完酒冲爹说:“爹,你说几句吧。”大夯说:“没啥说的,喝吧,希望大伙儿喝好。”
  晚来端起杯子,站起来说:“按着咱滏阳县的老规矩,先干三杯!”
  老鲁说:“我可喝不了那么多,今天我就这一杯。”
  “一杯太少。”正忙说,“这样吧鲁书记,你岁数大了,咱们三比一着喝,俺喝三杯,你喝一杯行不?”
  “不行。”鲁子凡果断地否定了正忙的意见,“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酒鬼,十比一我都受不了。”
  晚来出来打圆场:“让鲁伯伯随便喝吧。”
  “随便喝不行。”晚来的话刚出口,乔硕大便否了,“怎么也得有个规矩呀,叫我说最少五比一。”
  石大夯见这些年轻人不饶老鲁,就说:“老鲁不是外人,就别逼他了。今天就叫老鲁喝三杯酒。头三杯大家都喝完,老鲁喝一杯。中间老鲁喝一杯,最后再来一个通天乐,行不行?”
  鲁子凡虽然觉着三杯不少,可大夯已经说了,也就没再推辞。他说:“今天是个喜庆日子,我也豁出去了,来个舍命陪君子!”
  酒过三巡之后,接着就轮番打圈儿,而且必须喝干。当然老鲁和大夯除外。打完圈儿后,正忙就开始敬酒。先从鲁子凡开始,当然他只是抿抿,表示表示。然后是镇领导和老支书。接下来他冲李平安说:“平安哥,这一冬,你也够辛苦的了。你给咱村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代表党支部和村委会敬你一杯。”
  平安不善言谈,也不胜酒力。他真没想到正忙会来这么一手,红着脸站起来,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敬什么酒呢。”
  “我代表咱村全体乡亲们敬你。来,咱连干三杯!”
  歌今一听让平安喝三杯,沉不住气了。拦住说:“他可没喝过这么多,喝一杯算了。”
  正忙笑笑说:“看看,还没结婚呢,就管起来了。”转脸又对平安说,“咱们男子汉不听她们的,决不能年纪轻轻的就落个气管炎,喝干!”
  平安无奈,只好连着喝三杯。
  正忙斟满酒,冲鲁歌今笑笑说:“歌今同志,这回该轮到敬你了。”
  歌今说:“韩支书,我就免了吧?”
  “免了不行。”正忙说,“这大棚菜长这么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我也敬你三杯。”
  歌今见推辞不过,便大大方方地站起来:“韩支书,我可不喝酒,就以水代酒吧。”
  “不行,不行。水就是水,怎么能当酒呢?晚来,给歌今斟白酒。”
  “韩支书,你没听说吗?‘只要感情有,喝啥也是酒’。”
  歌今这么一说,正忙没词了。只好允许歌今以水代酒。
  经过这一番互相敬酒,很快两瓶酒就下去了。乔硕大已经招架不住,红着脸说:“咱们喝慢点行不?也说说话。”
  老鲁也说:“喝酒是好事,千万别喝醉。”接着问正忙:“你跟晚霞的事,啥时办呀?”
  正忙腼腆地说:“不急,等消停了再说吧。”
  “都多大岁数了,还不着急!”乔硕大说,“对于革命的共产党人来说,永远也没有不忙的时候。”
  老鲁也说:“别拖了,抓紧办了吧。”
  “我再跟晚霞商量商量。”
  歌今看人们喝得差不多了,就到西屋帮着月萍、秋荷和晚霞包饺子去了。乔硕大听正忙说要跟晚霞商量,就向西屋大声招呼:“晚霞,过来一下。”
  老鲁接腔说:“叫她们都过来。”
  正忙跑过去,对她们说:“鲁书记叫你们都过去。”
  正好饺子包完了,人们就都过来了。大家把凳子挪挪,挤挤坐下。
  月萍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场合,不知怎么好。特别当着老鲁这么大的官儿,迟迟不肯落座。老鲁指个凳子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