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
  ——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只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定不难发现,各种职业都有种种没有预想到的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知识,都有必要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关训练。
  这些基本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无论哪个专业,哪个职业,要想成为精英,都有其规律性。在这个高度信息化、规范化的社会里,还得老老实实地按科学和自然规律行事,从小开始,进行长期的磨砺,才能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顶尖的水平。
  让我们记住这个公式,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学法律专业的人就业路子是很宽的,毕业后可以去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去投资银行、咨询公司,还可以进政府部门工作。不过,法学院毕业生和法律界是典型的两极分化的,出身于名校或非名校,在大律师事务所或小事务所工作,为私营企业或者为政府部门工作,其地位、前景和收入差别巨大,而且这种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名校毕业的,在名律师事务所工作,年起薪就有十几万美元,非名校的可能低到四五万,甚至找不到工作。由此看出,在做出学法律这个计划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自我评估、设计和规划,才能将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说,法学院学生的竞争早在上大学前就开始了,要成为一名好律师,最好先上个好大学,接着再上名牌法学院。
  法学院要求考生至少大学毕业、具有学士学位,表面上并不要求考生具备工作经验。不过,实际上法学院学生的入学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上,也就是说,一般学生都具有大学毕业以后两三年以上的社会、工作经历,或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为例,2003年入学的学生中,有18%的学生已经具有硕士、博士学位,2/3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般人认为,报考法学院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大学本科的成绩好,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的成绩也占有致命的比重。实际上,除了这两项之外,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也非常重要。具有本科以上的研究生学历、毕业后若干年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大龄”申请者,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美国法学院和法律界普遍认为,年龄大、有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人比较成熟,这是读法学、当律师的基本条件。所以,希望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升入法学院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就必须参加众多含金量高的工作,积累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还必须具有优异的法学院入学考试及大学本科成绩,才有与非应届大学毕业生竞争的能力。
  法学院的第一年几乎决定了一切。法学院入学考试、大学成绩和社会活动、工作经验决定了可以进入什么样的法学院。
  上哪所大学读本科,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进哪所法学院。
  可谓一环扣一环,一环都脱不得。
  显然,上大学以前具备什么素质,基本上就奠定了可以上哪所法学院,能否成为法律精英。他们的很多素质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这一点,与其他专业在上大学以后,依靠一步一步的努力,最后也能成功很不一样。要走好从事法律职业之路,自小就要开始关注,什么是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和个人素质,列出清单,画出路线图,根据它们有目标、有步骤地奋斗。
  很多人认为,要当律师,语言很重要,只要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就具备了成为好律师的条件。这一个观点如果不是错误的,至少也是很片面的。这种普遍的偏见可能主要来源于早期的电影。事实上,只具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不但不能成为律师,甚至不可能考上美国任何一所法学院。
  实际上,很多人甚至再也想不出来,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哪些素质和基础知识是作为一个报考法学院的学生和“候补”律师所必须具备的。
  这种对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狭隘错误的认识和偏见以
  ↓高中的准律师们和教练在法院大楼内
  及无知,普遍地存在于人们对其他很多学科和职业的认识上!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招聘单位也到处找不到真正适用的人才的原因。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对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不抱希望。
  不少人对种种职业和专业的“专业”认识停留在非常陈旧的水平上,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认知的结果,导致学校教育偏离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广阔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自我陶醉于偏窄的书本“专业”知识——不难想象,其结果是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独立工作——包括认知水平也在陈旧的水平上的人自己。
  对各种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片面看法,甚至错误的概念广泛存在,就连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
  其实,在美国,只要到书店和图书馆,我们就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各种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书籍。从中很容易看到,法学院虽然不要求考生的大学是某个特定的专业,不过,表面上看起来与法律无关的历史、政治、英文、哲学等专业都是美国传统认识上比较好的法律“预科”。
  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
  法学院虽然不要求学生入学以前具备专门的法律基础知识,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很强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即使进入法学院,学生在要求极其复杂的法学学习上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美国律师协会出版的《ABA法学院官方指南》认为,一个准法学学生必须具备如下的能力:
  批判性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和分析复杂的文字材料,对复杂问题能够透彻地理解; 包括能够理解很复杂的涉及文学、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的文件资料。
  写作归纳能力。写作长篇、大量的,清楚和精确的,经得起批评和推敲的文字,能对来源广泛的众多文件进行总结归纳。
  有说服力的、精练的口头表达( 演讲 )能力。
  文件检索和研究能力。能够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分类,并且组织成文件。
  对任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且由此产生出有效的、能够达到期望的结论。
  为社会服务并促进司法的地位。提供诚实、负责、公平的、有质量的服务。
  这本指南还要求学生在进入法学院以前具备如下知识:
  广泛深入地了解历史,特别是美国历史,以及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多元社会的影响;了解政治思想和理论与当代美国政治体系、伦理理论和司法原理;了解经济,特别是微观经济原理,以及经济原理与公共政策的相互作用;了解微积分和金融技巧,具备分析金融数据的能力;掌握基本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了解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了解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了解各国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关系。
  从上面概述的对法学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难想象,要走好法律学习之路,最好从小开始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依靠大学四年的学习,不大可能训练出一个具备以上条件的学生。其实,其他很多职业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定不难发现,各种职业都有种种没有想到的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知识,都有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关训练的必要,而不是到上了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思考,才开始作准备。
  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
  进行海量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适应今后大量、快速的阅读与写作——因为律师通常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超量的阅读和写作。
  具备商业知识和商业头脑,也是成为一个好律师的基本条件——美国80%以上的律师从来不上法庭,不从事诉讼工作,大多数律师从事的是商业经济工作,不懂经济不懂商业的律师不是好律师,甚至根本就不能成为律师。
  表演能力和感染力——对于出庭律师来说,除了要有非常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表演才能。因为在美国的法庭上,要打动由没有法律知识的平民百姓组成的陪审团,表演才能有时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要成熟,甚至还要早熟——大学毕业直接读法学院的,毕业出来还不到25岁,无论毕业后进律师事务所还是投资银行工作,面对的可能是四五十岁的客户、公司主管。毕业后当法官助理的,要为法官起草文件、法庭裁决书。如果思想不成熟,怎么指点别人,如何让客户信任?如何起草以后将被代代学者、法官和律师引用的法庭裁决书?法学院招生时,并不要求学生有工作经验,但是,实际上,法学院学生的入学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上,就是因为作为律师,必须是阅历丰富、思想成熟的。所以,21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法学院,自己必须是早熟、老练的。
  具备多种语言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也是做一个优秀律师的条件。在美国,外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注重语言本身,而是把语言学习作为切入点,了解各种文化。在现今世界上,每一个大律师事务所都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所,很多大所24小时值班,与世界各地随时保持联系。
  很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大工作量,能够吃苦,也是一个优秀律师的基本素质。很多人忽略了,律师是一种工作繁重的职业,许多律师晚上八九点甚至过了半夜都还在工作。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也是基本的素质。律师的工作不是独立的,常常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
  其他方面,比如文学、艺术的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是文化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定不难发现,各种职业都有种种没有想到的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知识,都有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关训练的必要。
  这些基本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它们是顺利走进顶尖法学院,开启法律学习和研究大门,并且登上宝塔尖的基本条件。
  无论哪个专业、哪个职业,要想成为精英,都有其共有的规律性,那种不规划、不设计、不训练而成材成功的人,只是很例外的“天才”,并不形成规律,不能提供统计信息,当然就不能作为学习、模仿和参考的依据,只能作为故事和传奇来消遣。实际上,即使整天被人拿来说事的天才比尔·盖茨,9岁就踏踏实实地读完了百科全书,11岁就学会并且能够编写很复杂的电脑程序。
  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
  对于“天资”平常的孩子,在这个高度信息化、规范化的社会里,还得老老实实地按科学和自然规律行事,从小开始进行长期的磨砺,才能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顶尖的水平。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未来,常常只是凭空“想成为”这个家,那个长,或教授,或总裁董事长,然后希望孩子赚大钱,有大出息。
  可惜,他们就是没有深入认真地思考“如何成为”这个问题,没有认真研究要成为理想中的这个“家”、那个“长”和种种高级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才能成为那个职业的高级人才,怎样走他们的职业路线。
  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哪怕知道了“如何成为”,但是,他们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培养,没有让孩子“准备好,成为”理想中的职业人才。
  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正是规范了“想成为”,“如何成为”,和“准备好,成为……”的全过程。
  现在,是改变旧思维,接受新概念的时候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公式,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小女初到美国
  得州大学城是超巨型研究型大学——得克萨斯A&M大学的所在地,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16万人口的小城里有四五万名大学生,8 000名研究生中有3 000名博士研究生,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老总统布什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建在这儿,中美高峰会曾在这儿举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培育孩子的好地方。
  那是记忆清晰的一天。1986年10月4日,我的同事威廉博士驾车载着我,从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驶向休斯敦国际机场,去迎接从中国来美团聚的妻女。一路上,他听我谈到令中国父母头痛的子女教育问题,听说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要经过层层选拔考试,大学的升学率非常低,颇感愕然。惊愕之余,他笑着对我说:“你女儿可以从从容容地在这儿上学,你现在大可不必操那份心了。”
  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那席话,现在回想起来,也对,也不对。
  飞机到了,我守在出口处,探头在过道的人流中搜寻这对母女。终于,看到妻了,却不见女儿。猛然,一个个儿精瘦、半截儿高的小女孩冲到我面前,猛一站住,一声尖叫后,盯着我,张着一张看起来过大的嘴巴傻笑着。我忙弯下腰,摸着她的小脑袋,抚着她的背,一声声地叫道“倩倩,倩倩”,再把她抱起来,一起走向行李提领处。
  快到行李处了,倩倩迅即挣脱我的手,钻进人流,挤到行李传送带前,开始紧张忙碌地辨认行李。不多一会儿,她就从传送带上拖下一个比她还重的皮箱,再转过身去,忙着拖另一个箱子,那活泼紧张的神态实在可爱。
  在机场的停车场上,我们登上汽车,就往回大学城的路上赶。
  1986年5月,我怀揣100美元,离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来美国。从香港出发,在休斯敦转机,前往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 College Station )。
  在大学城住下后没多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